張楚然不愧是專業設計師出身,來到太平鎮後,讓陳秀麗找個人給他帶路,看到感興趣的地方就去溜達,晃蕩了六七天,接著又在電腦前鼓搗了兩天,交出幾版極具特色的設計作品。
饒是土老帽金美淑,也不得不承認,這錢花得值。
先前生產的30萬袋,其中有8萬袋用的是出口韓國的包裝,直接拿來出口日本肯定不行,而且岩井商貿也有自己的要求。
其餘的22萬袋,因為用的透明袋子,有了新包裝直接套上就可以,陳秀麗無比慶幸,當時沒有都打上韓文包裝,這8萬袋,不說別的,就是拆包裝,都得拆幾天。
20天後,陳秀麗帶著股權讓渡書,和30萬袋產品,浩浩蕩蕩去了大連。
幾天之後,等她再迴來太平鎮時,荷包裏賺得盆滿缽滿。
有錢的感覺,真好!
陳秀麗想起大青山上那片參園,現在她兜裏有了錢,萌生了更多的念想,應該趁著藥材價格低迷,把參園收購了。
參園的主人是老馬頭,年輕時放山挖老山參,上了歲數以後不願意跑了,就躲起來種起了人參。
”不賣!“老馬頭十分冷淡地拒絕陳秀麗。
陳秀麗笑眯眯地,露出一個小酒窩,“馬叔,價格好商量嘛,這參我問過其他人,有十五年了,也該是時候起了。”
“十五年?”老馬頭露出幾分不屑,“不止喲,這片是十五年,裏麵那片有二十年的。”
陳秀麗一聽,更來了勁頭,“馬叔,你可真厲害,守著這麽片寶貝,您給個價唄,咱們鄉裏鄉親的,我不坑你。”
老馬頭冷哼一聲,“陳家大丫頭,你現在和當初刨根的時候可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有錢了,腰也粗了,想占我的便宜,沒門。”
陳秀麗笑了,“馬叔,說哪裏話,我用錢買,咋就占你便宜了?”
老馬頭手裏拿著一個不鏽鋼盆,他要去河溝裏舀些山泉水做飯。
“不想占我便宜,你就明年來,今年甭兒聊。”
陳秀麗瞬間明白了老馬頭的意思,她從老馬頭手裏搶過鋼盆,一溜煙地跑到河溝旁,舀了一盆水端過來。
“馬叔,你是說明年藥材能漲價?”陳秀麗眼中的喜色掩飾不住。
老馬頭接過鋼盆,沒再說話。
陳秀麗當晚給林玉琴去了電話,詢問市場情況,林玉琴興致不高,直言比去年好一些,但總體價格還是比前年低不少。
二人聊起近況,林玉琴知道陳秀麗賺了錢,也替她高興,好心提醒她,既然有了錢,應該想辦法讓君君去市裏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陳秀麗看向已經睡熟的君君,陷入沉思。
君君學習很好,一直都是班級裏的第一名,王萍每次去接她的時候,都揚眉吐氣,恨不得讓全學校人都知道她是君君的姥姥。
農村的教育資源確實不好,林玉琴家的最小的兒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太平鎮這邊要到初中才有英語課。
城鄉的教育差距絕非個人能力所能縮減。
要不,轉到市裏去上學?林玉琴說有個特別好的十二年製私立寄宿學校,每年的高考狀元幾乎都出自這所學校。
陳秀麗的想法剛出口,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包括遠在青島的陳立業。
“市裏的確有更好的教育,可你不能陪她在身邊,過去沒有意義。“
”這所學校是寄宿製,需要考試,學習不好的孩子,人家還不要呢。“陳秀麗想試一試。
陳立業有些惱火,”這麽小,你讓她寄宿!“
陳秀麗不解,父母不同意,舍不得孩子在她的意料之中,陳立業不應該,他是從山裏走出的孩子,沒有誰比他更能體會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
“不瞞你說,想到她去寄宿,我心裏也不好受,舍不得,可是眼前有好機會,沒把握好,就是我這當媽的責任。哪怕她去了,沒考上,我也認了。再說寄宿的事,學校會篩選出適合寄宿的孩子,入學考試方方麵麵都有考量。”
陳立業還想反駁,可他了解陳秀麗,隻要她認準的事沒有足夠的理由反駁,她不會輕易妥協,而自己的理由又太過蒼白,父母望女成龍,本也沒錯,他靈機一動,想到一個緩兵之計。
“姐,教育的話題三言兩語咱倆說不清楚,我們也都不專業,應該找個專業的人問問,她比我們更有發言權。”
“你是說靜靜?”
陳立業嗯了一聲。
“對呀,我把這茬給忘了,我現在就給她打電話。”她話還沒說完,陳立業這邊已經把電話掛了。
“怎麽跟火燒屁股似的,這麽急!”陳秀麗嘟囔著,撥通王靜的電話,卻在占線中。
她隻好放下電話,等一會再說。
此時,陳立業正在和王靜通話,他火急火燎地掛斷電話,就是為了先一步和王靜說上話。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我就是單純覺得孩子太小,不應該寄宿,就算學習好,將來能考個好大學,那童年缺失的東西,卻是一輩子都彌補不迴來的。”
陳立業三言兩語把事情和王靜說清楚。
“咱們倆的觀點是一樣的。”王靜還像和家裏時一樣,直接明了,“教育不是一日,一時之功,它有一定的滯後性,過早寄宿的孩子,和家人的感情疏遠,也更容易在心理上出現問題。”
陳立業聽著王靜滔滔不絕,默默收迴對她評價直接明了這句話,當了老師果然不一樣,已經畢業快兩年的他,很快就有了上課那味兒。
“這事,我和她說,你放心吧。”
“靜姐,”立業十分了解陳秀麗,他提醒王靜,“你千萬別提我給你打電話的事,現在家裏都反對她送孩子,要是知道咱倆通過電話,她就不一定聽你的了。”
“行,小樣兒,你還挺有心眼,我知道了。”王靜答應下來。
聽了陳立業的囑咐,王靜放棄主動和陳秀麗通電話,隻等著她自己找上門來。
到了晚上,陳秀麗的電話總算來了。
饒是土老帽金美淑,也不得不承認,這錢花得值。
先前生產的30萬袋,其中有8萬袋用的是出口韓國的包裝,直接拿來出口日本肯定不行,而且岩井商貿也有自己的要求。
其餘的22萬袋,因為用的透明袋子,有了新包裝直接套上就可以,陳秀麗無比慶幸,當時沒有都打上韓文包裝,這8萬袋,不說別的,就是拆包裝,都得拆幾天。
20天後,陳秀麗帶著股權讓渡書,和30萬袋產品,浩浩蕩蕩去了大連。
幾天之後,等她再迴來太平鎮時,荷包裏賺得盆滿缽滿。
有錢的感覺,真好!
陳秀麗想起大青山上那片參園,現在她兜裏有了錢,萌生了更多的念想,應該趁著藥材價格低迷,把參園收購了。
參園的主人是老馬頭,年輕時放山挖老山參,上了歲數以後不願意跑了,就躲起來種起了人參。
”不賣!“老馬頭十分冷淡地拒絕陳秀麗。
陳秀麗笑眯眯地,露出一個小酒窩,“馬叔,價格好商量嘛,這參我問過其他人,有十五年了,也該是時候起了。”
“十五年?”老馬頭露出幾分不屑,“不止喲,這片是十五年,裏麵那片有二十年的。”
陳秀麗一聽,更來了勁頭,“馬叔,你可真厲害,守著這麽片寶貝,您給個價唄,咱們鄉裏鄉親的,我不坑你。”
老馬頭冷哼一聲,“陳家大丫頭,你現在和當初刨根的時候可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有錢了,腰也粗了,想占我的便宜,沒門。”
陳秀麗笑了,“馬叔,說哪裏話,我用錢買,咋就占你便宜了?”
老馬頭手裏拿著一個不鏽鋼盆,他要去河溝裏舀些山泉水做飯。
“不想占我便宜,你就明年來,今年甭兒聊。”
陳秀麗瞬間明白了老馬頭的意思,她從老馬頭手裏搶過鋼盆,一溜煙地跑到河溝旁,舀了一盆水端過來。
“馬叔,你是說明年藥材能漲價?”陳秀麗眼中的喜色掩飾不住。
老馬頭接過鋼盆,沒再說話。
陳秀麗當晚給林玉琴去了電話,詢問市場情況,林玉琴興致不高,直言比去年好一些,但總體價格還是比前年低不少。
二人聊起近況,林玉琴知道陳秀麗賺了錢,也替她高興,好心提醒她,既然有了錢,應該想辦法讓君君去市裏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
陳秀麗看向已經睡熟的君君,陷入沉思。
君君學習很好,一直都是班級裏的第一名,王萍每次去接她的時候,都揚眉吐氣,恨不得讓全學校人都知道她是君君的姥姥。
農村的教育資源確實不好,林玉琴家的最小的兒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太平鎮這邊要到初中才有英語課。
城鄉的教育差距絕非個人能力所能縮減。
要不,轉到市裏去上學?林玉琴說有個特別好的十二年製私立寄宿學校,每年的高考狀元幾乎都出自這所學校。
陳秀麗的想法剛出口,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包括遠在青島的陳立業。
“市裏的確有更好的教育,可你不能陪她在身邊,過去沒有意義。“
”這所學校是寄宿製,需要考試,學習不好的孩子,人家還不要呢。“陳秀麗想試一試。
陳立業有些惱火,”這麽小,你讓她寄宿!“
陳秀麗不解,父母不同意,舍不得孩子在她的意料之中,陳立業不應該,他是從山裏走出的孩子,沒有誰比他更能體會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
“不瞞你說,想到她去寄宿,我心裏也不好受,舍不得,可是眼前有好機會,沒把握好,就是我這當媽的責任。哪怕她去了,沒考上,我也認了。再說寄宿的事,學校會篩選出適合寄宿的孩子,入學考試方方麵麵都有考量。”
陳立業還想反駁,可他了解陳秀麗,隻要她認準的事沒有足夠的理由反駁,她不會輕易妥協,而自己的理由又太過蒼白,父母望女成龍,本也沒錯,他靈機一動,想到一個緩兵之計。
“姐,教育的話題三言兩語咱倆說不清楚,我們也都不專業,應該找個專業的人問問,她比我們更有發言權。”
“你是說靜靜?”
陳立業嗯了一聲。
“對呀,我把這茬給忘了,我現在就給她打電話。”她話還沒說完,陳立業這邊已經把電話掛了。
“怎麽跟火燒屁股似的,這麽急!”陳秀麗嘟囔著,撥通王靜的電話,卻在占線中。
她隻好放下電話,等一會再說。
此時,陳立業正在和王靜通話,他火急火燎地掛斷電話,就是為了先一步和王靜說上話。
“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我就是單純覺得孩子太小,不應該寄宿,就算學習好,將來能考個好大學,那童年缺失的東西,卻是一輩子都彌補不迴來的。”
陳立業三言兩語把事情和王靜說清楚。
“咱們倆的觀點是一樣的。”王靜還像和家裏時一樣,直接明了,“教育不是一日,一時之功,它有一定的滯後性,過早寄宿的孩子,和家人的感情疏遠,也更容易在心理上出現問題。”
陳立業聽著王靜滔滔不絕,默默收迴對她評價直接明了這句話,當了老師果然不一樣,已經畢業快兩年的他,很快就有了上課那味兒。
“這事,我和她說,你放心吧。”
“靜姐,”立業十分了解陳秀麗,他提醒王靜,“你千萬別提我給你打電話的事,現在家裏都反對她送孩子,要是知道咱倆通過電話,她就不一定聽你的了。”
“行,小樣兒,你還挺有心眼,我知道了。”王靜答應下來。
聽了陳立業的囑咐,王靜放棄主動和陳秀麗通電話,隻等著她自己找上門來。
到了晚上,陳秀麗的電話總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