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這四個字,即使是沒念過書的老農民,單純從字麵也能明白是什麽意思。消息一經從村裏的大喇叭傳出,就像一勺滾油潑進了沸水裏。


    寒冬臘月,天上還飄著清雪,大隊的辦公室裏圍滿了裏三層外三層的人。


    “書記,地不讓種了?那我們還咋活?孩子念書怎麽辦哪?”


    劉書記麵色凝重,他也是農民,深知土地對農民的重要。


    “村裏分給你的地,照常種嘛。退耕還林還得是個人家自己在山上開荒的地,就是咱們說的平板。”


    所謂平板,就是在山坡上開墾出來的荒地。這些年,村民可以自由在山上閥過木頭的樹場子裏,開荒種地。這些樹場子,成材的木頭被拉到山外,剩下的到處都是灌木叢,雜草,全靠著人力一點點刨開。


    開一塊荒地比種一塊地累上十倍還不止。


    不單如此,種平板也辛苦。因為山坡有一定的坡度,無法用犁耕地,隻能用钁頭把地刨開,再進行合壟,遠遠比村裏分的大田地要累得多。但為了多打糧食,黃泥崗的村民大多數家裏都有平板地。


    張鐵山家裏開的荒最多,聽到這話馬上跳起了腳,“這荒是我們自己開的,累也是我們自己受的,憑啥不讓種,好不容易地侍弄好了,說不讓種就不讓種,這不合理。”


    劉書記耐心解釋,“退耕還林國家從99年開始試點,人家西北老早就開始了,現在才輪到咱們,多種了這些年,也該知足了。”


    “黃泥崗黃泥崗,不是黃泥就是崗,平板不讓種了,咱們至少得少一半糧食,光靠著分的那點地,拿啥給孩子交學費,給兒子娶媳婦嘛。”老張頭也加入到聲討的隊伍中。


    “國家都替我們想到了。”劉書記拿出一遝宣傳資料,“現在都號召農民種附加價值高的作物,進行特色養殖,別老盯著苞米大豆,種得再多也不值錢嘛?”


    “什麽叫附加價值高?”有人不懂。


    張鐵山順口接話,“就是讓你種更值錢的東西,我聽他們說隔壁縣城有種香菇木耳的,也有種果樹啥的。”


    “就是這個意思。”劉書記點頭附和,還不忘誇獎他一番,“這家裏出過大學生就是不一樣,自己都沾了點文化氣兒。”


    張鐵山顯然不吃劉書記這套,“種那些是好,可是投入也大,而且也不是一本萬利,搞不好血本無歸,還不如老老實實種苞米大豆來得安心。”


    “就是,就是。”張鐵山的話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苞米大豆雖然不值錢,但省心哪,種蘑菇得買菌種,種果樹要等好幾年,關鍵是咱們也不會,要是種不出蘑菇,果樹不結果怎麽辦?”


    “技術的問題大家不用擔心。”劉書記給大家吃定心丸,“鎮上的技術站裏有技術員,到時候都可以給大家指導,我們首要的還是要結合咱們自身的優勢,選擇適合的項目。”


    人群裏有個叫趙大力的年輕人,說話沒什麽顧忌,“書記你可別給技術站那幾個技術員臉上貼金了,他們幾個懂什麽呀?老的和我爸年齡差不多,也沒聽說會什麽技術,年輕的是我的初中同學,學習還不如我呢。”


    劉書記被他一陣搶白,臉上有些掛不住,但趙大力說的也是實情,太平鎮的技術員一直都是臨近鎮裏最差的。


    “先前開會,鎮長也說了,年後會想辦法調來更有技術的人,所以你說的這個不是問題。”


    說話容易,落到實處難,大家麵麵相覷,誰都不願意當出頭鳥。


    劉書記沒法,甜棗沒人願意吃,他隻好冷著臉打巴掌。


    “退耕還林是國家的政策,必須得執行,而且國家也留有餘地,隻有坡度超過25度的,才不讓種。”


    “這25度有還是沒有都沒差別,咱們黃泥崗的平板就沒有低於30度的。”張鐵山很不服氣,“書記,你給我們交一個實底,如果今年開春我們種了會怎麽樣?”


    劉書記知道張鐵山素來膽大,他看了看周圍豎起耳朵的村民,在座的不少人恐怕也像張鐵山這樣想,種上了沒準就收成了。


    “收起你的歪心思,退耕還林是為了保護環境。平板用的是片伐場地,那裏原來都是樹,現在樹沒了,被種上了地,保不住山體,將來就容易出現泥石流,山體滑坡。咱們四周都是山,真遇上了暴雨,出現了地質災害,對於咱們整個村子就是滅頂之災。


    “咱們祖祖輩輩住在這裏,也沒出現過你說的這些災害。”人群裏不知道是誰,小聲嘟囔著。


    劉書記喝了一口大茶缸裏的茶水,說了這麽久,口幹舌燥,“那是這麽多年山上一直都有樹。


    人群難得沉默了下來,涉及村子的安全問題,大家還是相對謹慎。


    劉書記見氣氛烘托差不多了,又帶給大家一條消息,“空下來的平板地,還是要種上樹,樹苗由政府提供,自家按照畝數領,種到山上以後,等樹長大了,歸個人所有。”


    “咱們守著大山,也不缺那兩塊木頭。”趙大力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總拆書記的台。


    劉書記瞪了他一眼,有人替書記說話,“也不能這麽說,木材還是值點錢的,要是地種不了,種上樹,也相當於存了一筆錢,還不用種子化肥。”


    張鐵山猶不死心,“書記,你還沒說呢,要是種了能怎麽樣?”


    “不怎麽樣!6,7月份的時候鎮上會派人帶著坡度尺到各村去檢查,隻要超過25度。”劉書記把茶缸重重地撂在桌板上,“大家不妨看看,鐮刀會不會留情?”


    眾人各懷心思迴到家中,劉書記知道事情遠沒有結束。多年的工作經驗告訴他,不管如何三令五申,到最後一定會有人鋌而走險。等到鎮裏派人檢查真用鐮刀砍了莊稼,少不了又是一陣鬧。


    這是一個不算平靜的春節,村裏人見麵拜年少不得要打聽一番,你家種不種?他們有一種樸素的觀點,隻要大家一起種,檢查的人也沒辦法,總不能把所有地都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秀麗山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霖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霖玥並收藏秀麗山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