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府書房,一聲嚴厲低喝讓馬謖低下了高傲之顱。


    諸葛亮開口分析道:


    “荊州不失,才有上庸、襄樊互為犄角之勢,才能能保證我軍出兵進退有路。”


    說罷,諸葛亮用羽扇指著屋中馬謖,語氣嚴厲地說道:


    “如今孫劉聯盟,名存實亡,你將五萬大軍陳兵上庸,若是孫權同時出兵攻打我等,這上庸三郡就將是一天上所賜給我軍的最佳墳墓!”


    “再者說,我軍現今少船,你這運兵要運到何時?”


    諸葛亮手中羽扇一會兒,話鋒再轉,道:


    “再論兵出隴西,秦嶺崎嶇難行,若是準備不充分,無論是走哪條路都有被人截斷糧草的風險。”


    “但若是在準備些時日,等到夏日雨季出兵,棧道被衝垮,道路泥濘不堪,行軍速度遲緩,軍隊首尾不相顧,待到被敵人發現,三軍焉有活路?”


    馬謖在下被自己的“老師”言辭犀利地批評,連連認錯。


    座下馬秉聽著諸葛亮的分析亦覺得有理,但心中卻總覺冥冥之中有些不對勁。


    他挑眉細思,想不通自己究竟認為什麽不對。


    這時,法正聞言,眉目擰成麻花,他心中恍若明鏡:


    屋中這諸葛孔明看似是對馬幼常的斥責,實則也是對他的勸諫。


    他知道這位老弟做事從來都是有條不紊,細致周全,如非有八分的把握,絕不會輕易出手。


    但行軍打仗哪能十全十美?


    法正這時開口插言道:“孔明,你此言言重了!”


    馬謖見有人為自己說話,對著法正微微躬身,坐迴到原位。


    法正對其微微頷首,旋即又開口說道:


    “孔明啊,你之所言不無道理。”


    諸葛亮見法正欲說服自己,端茶稍飲一口,雙手合一,說道:


    “願聞孝直高見。”


    “哈哈哈,何談高見,我不過是有三條出兵之由罷了。”


    “哦?願聞其詳。”


    諸葛亮微微拱手,等待著這位善奇謀之士的言論。


    法正見狀,笑笑揮手,隨即又伸出手撫了撫愛徒腦袋,開口說道:


    “孔明,我這徒兒今早亦勸我說君侯也對立馬出兵並不看好,短時間內,難以大規模動兵,但……”


    法正稍作停頓,聲音提高了幾分說道:


    “但你要知道,此乃天賜良機,曹操一死,天下有誌之士無不慶賀,先前君侯在襄樊一戰之中,險些逼得曹阿瞞遷都,各地紛紛舉兵響應。”


    “吾王乃是大漢正統,漢賊曹丕乃是僭越之臣,若是此時我等出兵,正是為了天下義士提供一處庇護之所,必定會爭相來頭。”


    “此舉更是讓人明白,我軍乃是正義之師,是為大漢中興而奮鬥的王師!”


    “由此可見,此乃我軍必須出軍的第一條理由。”


    法正稍喘口氣,繼續說道:


    “曹丕性情刻薄、陰狠,同其弟曹植爭儲之時便可看出。”


    “其人同士族極為親近,曹操麾下由親族、士族、寒門構成,然士族與寒門間天然對立,他選擇士族,自然會失去寒門人心,內部不和,此乃出兵第二由。”


    他馬不停蹄地繼續說道:


    “至於你所說的孫權偷襲,則當不得陳兵上庸的理由,我聞幼常之戰略,頗為讚賞。”


    “你乃子瑜親弟,子瑜至今仍在成都,若你出麵說服其迴到江東之後,同吳侯進諫出兵伐魏,孫仲謀若是腦子清醒,定然是會答應的。此乃出兵第三由!”


    法正說罷,端茶潤喉,下定結論道:


    “因此我軍必然要出兵,哪怕隻是稍作姿態,亦能讓曹魏驚懼不已!”


    “不知孔明此刻聽我之言,還欲阻我勸說主公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銀屏,你先把刀放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人發你一張努力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人發你一張努力卡並收藏三國:銀屏,你先把刀放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