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牙幹了!


    一些常年吃不飽飯的老百姓,自從看看了東北農場的豐收景象,眼睛都移不開了,恨不得舉家搬到那裏去。


    他們也不貪心,並不奢求能像後世那樣大豐收,頓頓吃幹飯,隻要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不餓死人就好!


    看吧,就說咱們華夏的老百姓從古至今都是這麽的樸實,隻求有口飯吃餓不死就成。


    一些靠近東北的膽大的原住民已經悄咪咪地準備聯係族人開始著手遷徙的事宜了。


    相信經過天幕的科普,東北現如今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一個理想之國,是一個能讓人吃飽飯的天堂!


    他們占盡地緣優勢,要是動作不快點那真的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糧倉這個誘惑力太大了,沒有多少人可以抵擋得了。


    不單單是老百姓們心動,王侯將相們都想插一腳分一杯羹,都在琢磨著怎麽名正言順地拿下呢。


    【讓我們來看看北大倉的前世今生!


    想當初在遙遠的古代,北大倉這一塊幾乎就沒種過什麽莊稼,人跡罕至。


    在這個地界寒冷的冬季一度長達6個月長,到處白茫茫冰天雪地的,生存都成問題了,就更不要說從事農業生產了。


    在這裏生活的基本上都是漁獵民族,主要是靠捕魚狩獵為生。】


    [這時候的東北真的不適合人類生活,生存條件太苛刻了。]


    [基本不是餓死就是凍死。]


    [尚未開發出來的地方那都一樣糟糕啦。]


    [老話說得好,瘦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不是,這樣的地方是人呆的?


    這確定不是罪犯寧願死也不樂意流放的不毛之地?


    一位位帝皇們那就一個失望:這地方根本沒人願意去往,談什麽開荒啊。


    本來誌氣高昂的人們看到那要人命的氣候環境還有彈幕的補充,瞬間萎了。


    這麽冷的天那豈不是要凍死人啦?


    冬天有6個月那麽長!天寒地凍又沒吃的沒喝要是真去了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抗風險能力低下的老百姓們絕望了:


    山長水遠的在途中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個問題,


    就算是真的到了東北,碰上冬天那還是隻有凍死的份?


    要不還是安安分分守著那幾分地頭,餓著餓著這一輩子也就過去了,總比把命丟了強。


    意難平的人們不斷地自我安慰,麻痹著,千萬不要有那妄想了。


    【早在3000年的商周時期,在東北發展起來的肅慎文化就與中原地區有了聯係。


    《山海經·大荒北經》裏麵的


    ‘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不鹹山,有肅慎氏之國。’


    這個大荒說的應該就是當時東北那一望無際的大平原,


    而北大荒這個名字應該就是出自大荒北。


    史料上第一次對北大荒的農耕開發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的渤海國。


    隋唐時候的渤海國,就曾經全麵開發過東北地區,在此廣泛種植水稻。


    可惜後來契丹把這個渤海國滅了,老百姓們被無情地驅趕到了遼東地帶,


    沒有了人們的耕作北大荒又變成了荒野地帶。


    不過,也正因契丹人的這一舉動,給


    北大荒的黑土地創造了一個自然修複的環境。


    鬥轉星移時間來到了明朝,朝廷又把開發東北平原的事提上了日程。


    當時,遼東指揮使司統一屯田管理過廣袤的遼河平原,


    並且在北大荒專門設立了奴兒幹都司招撫關外的少數民族加入開發的隊伍。


    同樣可惜的是到了宣宗時期,這項政策就被廢棄了,


    北大荒的開發的進程也停滯不前。


    再後來,到了清順治年間,


    東北的受到了朝廷的重視,為此還出台了激勵政策。


    對於願意前往東北參與開荒的百姓給予補助,以此增加東北的人口。


    但很快的到了康熙時期,這個政策又被廢除了相反還下達了一個封關禁令。


    說是要保護所謂的大清龍興之地,


    說白了,就是不準咱老百姓再往山海關外跑了。


    從19世紀開始,黃河下遊天災不斷,無數老百姓日子都過不下去了,


    隻能被逼無奈,不顧清政府的禁令,


    紛紛冒著危險闖入山海關以東地區,這就是闖關東的由來。


    正是因為這次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給東北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也促成了東北的大開發。


    到了清朝末年,東北地區被周邊的大帝國主義國家垂涎,


    邊疆危機日益嚴重,此時的清政府無奈隻好放棄封關禁令並鼓勵更多的人進入東北開荒。


    特別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大清朝開始徹底的走向沒落,


    中原地區的老百姓,陸續闖關東進入東北,


    而周邊的附屬國朝鮮,此時同樣是內憂外患,大批的朝鮮老百姓也相繼移民進入了東北地區。


    並落地生根,成為了我們的朝鮮族,


    給東北帶來了稻米種植技術,和更加耐寒的稻種。


    人們在荒原沼澤刨地開荒,挖渠灌溉。


    自此,水稻的種植在東北,迅速鋪開,到了民國初年,東北地區的水田麵積就已經超過了11.7萬公頃。


    到了建國初期更是全力發展東北,經由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現在的東北大糧倉!】


    [不得不說還是咱們老祖宗會選地方啊!]


    [在東北那個生活嘎嘎好。]


    [並不是老祖宗選的好,而是先輩們一直在努力改造更好的環境!]


    [可以說華夏人最會改造環境了,對比一下咱們的鄰居就知道了。]


    [原來東北那邊的平原是經過一代代人的辛苦開發才有如今這樣的規模。]


    [我一直以為東北那邊的平原是天然形成的,國家直接進入大農場時代。]


    [想多了,可以說華夏的每一寸土地都離不開祖祖輩輩們一代又一代的開發與改善。]


    [老祖宗們開創文明,我們繼承文明,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原來東北那邊的平原是經過一代代人的辛苦開發才有如今這樣的規模。]


    [先輩努力,兒孫享福吧!]


    [每一位為華夏付出的先輩們都辛苦啦!]


    ……


    ……


    看到最後,人們滿臉自豪:


    對咱們就是這麽的牛掰,古有女媧補天,大禹可以治水,精衛填海。


    咱信奉的就是人定勝天!


    不就是闖關東嗎,咬咬牙幹了!


    冰天雪地又怎樣,總有大太陽的時候吧!


    咱們得子孫後代能創造出來一個大糧倉,做為祖先的可不能落了下風!


    一個個的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場。


    帝皇們更是野心勃勃,北大倉必將是囊中之物!


    該有的政策傾斜一項不少,應有的配備先緊著東北,一項項舉措讓人們對東北這片神奇的土地充滿了希望與向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穀迴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穀迴春並收藏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