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呢叫徐婷婷,1989年出生於一個非常落後且閉塞的小村子!“婷婷”一詞形容女子的美麗和嬌媚,通常用來形容女子的容貌端莊秀麗、姿態優美、舉止得體。我一開始,也以為我的名字就是字典裏解釋的這樣,直到有一迴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我的名字》的作文,讓我們迴家問問父母,取名字時的期望是什麽?


    於是,我迴家問爸媽,取我的名字是有什麽期望時。我媽說,把我生出來的時候一看,是個閨女,就得準備花錢買準生證生二胎,害怕二胎又是一個閨女,所以就給取了一個小名,叫“停停”,希望停止生女兒,下一胎可以順利的生個兒子。因為村裏都是這樣的,頭胎生的女兒,取個小名叫“停停”,下一胎就會如願生個兒子。


    說是我出生那會兒,國家開始了計劃生育政策,一胎是兒子的直接不許生了。若一胎是女兒的還可以花錢買個準生證再生一胎,如果二胎還是女兒也是一樣的不準生了。所以,我媽生了我之後,特別希望二胎能生個兒子,就給我取個小名叫“停停”,當然了,後麵我媽確實也是如願以償的生了個兒子。


    於是乎,可想而知的,我們村的“停停”特別的多,什麽姓氏的都會有一個甚至多個“停停”。因為我得知了自己名字的來曆,再來學校時,我還特意問了我的那些“婷婷”同學,是不是家裏還有個弟弟,結果一通問下來,十個裏麵有九個都是有弟弟的。


    事實是,不僅我們村多,我讀的班級裏麵多,我們學校多,我甚至感覺全中國都多,因為從我上學開始,直至參加工作,身邊從來都沒斷過叫“婷婷”的名字。


    後麵上戶口人家問叫啥名兒,我爸媽說沒取名字,隻有個小名叫“停停”,於是工作人員大手一揮,加了一個姓,從此以後我就有名字了,得感謝上戶口的人,寫的是女字旁的婷。


    雖然,我一直很討厭自己的名字,但也很慶幸沒有叫招娣、來娣、盼娣、夢娣、想娣啥的。後麵,我也想過改名字的,但是因為涉及到學籍檔案啥的,很麻煩,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從我的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我的爸媽對我沒啥期望,在他們的認知裏,養女兒都是給別人家養的,因為遲早要嫁人,養兒子才是給自己養的,養兒防老。


    我一直也沒覺得自己的父母偏愛弟弟,因為我生活的那個村子家家都是這樣的。做姐姐的要讓著弟弟,愛著弟弟,要做很多家務活,像個小大人一樣,替父母分擔家務,有什麽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總是先緊著弟弟,要是鬧矛盾了,挨訓的也總是姐姐,不問對錯,就憑你是姐姐,就該讓著弟弟。


    直到我長大了,離開了家,出來工作時,接觸了一些江浙滬的同事,發現他們的家庭從沒有重男輕女這一說,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甚至有的還偏愛女兒多一些。


    我和大多數農村出來的孩子一樣,沒結婚之前,掙得錢都是交給父母的,每個月隻給自己留點生活費,很實在的,從沒有想過存點體己錢。這個也是後來生活中與娘家發生矛盾的一個導火索,因為感覺自己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沒有得到該有的認可和尊重,心裏多少是有點忿忿不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35歲,不知去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而飄的蒲公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而飄的蒲公英並收藏35歲,不知去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