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儒聖到來
皇帝偏心要殺我,兵臨城下你慫了? 作者:柳智敏男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圍觀起哄,秦軒也不好意思拖遝,擺擺手,示意現場安靜之後,給出了另一幅千古絕對的下聯: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這幅千古絕對頗長,不少儒生反複念了幾遍才能慢慢迴過神來。
不過儒聖卻是已經微微一笑,感慨道:“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此上聯的難點在於前六個字,第一個望江樓為專用名詞,因此下聯出對,也需對應專用名詞。”
“而這望江流,則屬於動賓結構短語,因此下聯也需如此對仗。”
“此下聯印月對望江樓,印月影對望江流,加之月影萬年之意境,果然是工整。”
“此聯,大善!”
儒聖親自點評,頓時惹來無數讀書人的感慨和讚揚。
秦軒這個文抄公臉不紅心不跳,略感謙虛地道:“儒聖大人厚愛,學生獻醜了!”
“你有如此才華,又能說出那四句警世名言,不必謙虛。”
儒聖笑了笑,雙眼中滿是對秦軒的欣賞和讚許。
隨後眾人進城,沿街兩旁早已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一個個高聲歡唿“儒聖”之名。
儒聖遊覽各地,從未享受過這等擁戴,不禁有些動容。
“儒聖大人有所不知道,北寧城常年遭受戰亂侵襲,所以這裏的百姓比普通百姓更加渴望讀書。”
“他們的父輩、祖輩之所以堅守原地,不是他們不願意走,而是怕走了之後,這北寧城就不再是我漢人的天下。”
秦軒在這裏,特意用了“漢人”兩個字,而非大啟,這是在間接跟儒聖表達自己的誌向。
儒聖微微點頭:“自你起兵之時,到今日這一刻,你的一切我都在默默觀察。”
“大啟帝秦天剛愎自用,幾位皇子為奪皇權,謀權奪利,朝堂之上,黨派紛爭,烏煙瘴氣,這大啟早已不複當初之榮光。”
“我儒家傳承千年,雖被詬病為皇權儒術,但始終以心係天下百姓為己任,隻要你真心為天下百姓,善待百姓,儒家和我這身後千千萬萬的儒生,便是你最大的依仗。”
聽到這話,秦軒渾身一震,心中已是驚濤駭浪。
他從未想過,堂堂儒聖有一天會這麽堂而皇之地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可是儒聖啊,天下唯一的聖人,真正的天下師。
有這樣一位老人站在北寧城,秦軒在名義或者說輿論上,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學生謝過儒聖大人厚愛!”
秦軒再次恭敬行禮,儒聖臉上笑容更濃:“走,帶我去看看你新建的北寧學院。”
學院之事,儒聖等人還在路上的時候,秦軒就已經派人前去通報。
“好,我們這就過去。”
秦軒連連點頭,隨後一行人穿過外城,大概在一刻半鍾後,來到了北寧學院門口。
隻是讓所有人都詫異的是,這學院入口居然沒有任何圍牆,僅僅隻有一塊長達十來米,高三四米的巨大洞庭湖石橫亙在前。
上麵是秦軒以王羲之逸體讓人雕刻出的“北寧學院”四個大字,頗為惹人注目。
“這字體有些熟悉,似乎跟那日王爺您送來的書冊一樣。”
白慕飛不愧為當代大儒,過目不忘,一眼就看出來字體的來曆。
一旁的諸葛玄終於逮到機會,解釋道:“此乃逸體,飄逸的逸,乃我家王爺獨創。”
“竟然是獨創書法,這楚王殿下竟在書法上也有此等造詣?”
“太不可思議了,此書法已然有大家之派,風格俊逸、瀟灑,必將被讀書人效仿。”
“原來楚王不隻是一代軍神,竟還是一代書法大家,咱們以前真是看走了眼啊……”
“……”
在場大儒不少,醉心書法的更是不少,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凡隻要是懂書法的,此刻心裏都無疑是吃驚不已。
要知道,書法寫得好的人,大有人在,但那是建立在學習和臨摹先輩的基礎之上。
唯有真正的書法宗師,才能獨樹一幟,開創一派。
秦軒如今還不到而立之年,卻已然有了宗師氣度,如何不讓人欽佩和震驚?
就連儒聖此時也是忍不住感慨:“楚王殿下給我的驚喜真是接連不斷,不過這學院特意沒有設置圍牆,想必楚王別有他意吧?”
“儒聖大人慧眼如炬,這的確是我故意為之。”
秦軒迴答:“讀書不是閉門造車,不需圍牆禁錮,我希望我北京學院的學子,不僅心中無枷鎖,而且還能夠真正地學以致用。”
“我希望他們學的每一點知識,將來都能夠實際地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
“同時,沒有圍牆,學院就等同於時刻與這個開放的世界相融,我不希望北寧書院出來的學生,隻知四書五經,卻連五穀雜糧都分不清楚。”
秦軒的話說得有些寬泛,但在場不少儒生卻已經聽出了其中的深意。
自古以來,學生都隻生活在學院之中,但學院高牆砌築,其實接觸不到真正的社會生活。
正因如此,才會出現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又或者是“何不食肉糜”這樣的笑話。
秦軒想要的讀書人,是能夠知道民間疾苦,懂得生活不易的。
他們可以才華平平,但絕不能忘了初心,忘了百姓。
“楚王之所想,本聖深感佩服,我願替這天下學子向楚王一拜!”
儒聖動容,拱手彎腰,行了一個讀書人的大禮。
四周之人一個個瞠目結舌,隨後便一一效仿儒聖,行禮秦軒。
秦軒趕忙扶起儒聖雙手,愧不敢當地道:“聖人這是折煞學生了,這一切其實要歸功於北寧城的百姓,若非他們堅守北寧城而不退,我又有何機會建造北寧書院。”
“諸位還是趕緊隨我進去吧,這外麵也怪冷的。”
秦軒趕忙岔開話題,然後領著眾人走進了北寧書院。
一進去,首先便是一塊碩大的草地,四周皆是光滑平整的水泥馬路。
儒聖和諸多儒生心裏不禁驚歎北寧城的富庶,此等道路就連大啟皇城都不曾見過。
“儒聖大人,這邊拾階而上便是學校的教學樓了。”
秦軒領頭走在前麵,眾人一個個滿是好奇地緊隨其後,下一秒,一陣陣驚歎聲開始此起彼伏。
“這……這……大門上的,難道就是琉璃?”
“還有這些窗戶,為何如此通透明亮?”
“天呐,這哪裏是學院,這分明就是皇室行宮啊!”
“……”
當鑲嵌了玻璃的窗戶和木門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可反觀北寧城人,別說秦軒等人了,就是那些湊熱鬧跟過來的百姓,卻一個個神色如常,這不就是咱們北寧城的玻璃嘛!
連一些民房都已經開始陸續使用,用在這麽重要的書院不是天經地義嗎?
這些外地來的大儒,看來也有沒見過世麵的啊!
北寧城百姓此刻的心態極度爆棚、驕傲,洋洋得意。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
這幅千古絕對頗長,不少儒生反複念了幾遍才能慢慢迴過神來。
不過儒聖卻是已經微微一笑,感慨道:“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此上聯的難點在於前六個字,第一個望江樓為專用名詞,因此下聯出對,也需對應專用名詞。”
“而這望江流,則屬於動賓結構短語,因此下聯也需如此對仗。”
“此下聯印月對望江樓,印月影對望江流,加之月影萬年之意境,果然是工整。”
“此聯,大善!”
儒聖親自點評,頓時惹來無數讀書人的感慨和讚揚。
秦軒這個文抄公臉不紅心不跳,略感謙虛地道:“儒聖大人厚愛,學生獻醜了!”
“你有如此才華,又能說出那四句警世名言,不必謙虛。”
儒聖笑了笑,雙眼中滿是對秦軒的欣賞和讚許。
隨後眾人進城,沿街兩旁早已擠滿了圍觀的百姓,一個個高聲歡唿“儒聖”之名。
儒聖遊覽各地,從未享受過這等擁戴,不禁有些動容。
“儒聖大人有所不知道,北寧城常年遭受戰亂侵襲,所以這裏的百姓比普通百姓更加渴望讀書。”
“他們的父輩、祖輩之所以堅守原地,不是他們不願意走,而是怕走了之後,這北寧城就不再是我漢人的天下。”
秦軒在這裏,特意用了“漢人”兩個字,而非大啟,這是在間接跟儒聖表達自己的誌向。
儒聖微微點頭:“自你起兵之時,到今日這一刻,你的一切我都在默默觀察。”
“大啟帝秦天剛愎自用,幾位皇子為奪皇權,謀權奪利,朝堂之上,黨派紛爭,烏煙瘴氣,這大啟早已不複當初之榮光。”
“我儒家傳承千年,雖被詬病為皇權儒術,但始終以心係天下百姓為己任,隻要你真心為天下百姓,善待百姓,儒家和我這身後千千萬萬的儒生,便是你最大的依仗。”
聽到這話,秦軒渾身一震,心中已是驚濤駭浪。
他從未想過,堂堂儒聖有一天會這麽堂而皇之地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可是儒聖啊,天下唯一的聖人,真正的天下師。
有這樣一位老人站在北寧城,秦軒在名義或者說輿論上,便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學生謝過儒聖大人厚愛!”
秦軒再次恭敬行禮,儒聖臉上笑容更濃:“走,帶我去看看你新建的北寧學院。”
學院之事,儒聖等人還在路上的時候,秦軒就已經派人前去通報。
“好,我們這就過去。”
秦軒連連點頭,隨後一行人穿過外城,大概在一刻半鍾後,來到了北寧學院門口。
隻是讓所有人都詫異的是,這學院入口居然沒有任何圍牆,僅僅隻有一塊長達十來米,高三四米的巨大洞庭湖石橫亙在前。
上麵是秦軒以王羲之逸體讓人雕刻出的“北寧學院”四個大字,頗為惹人注目。
“這字體有些熟悉,似乎跟那日王爺您送來的書冊一樣。”
白慕飛不愧為當代大儒,過目不忘,一眼就看出來字體的來曆。
一旁的諸葛玄終於逮到機會,解釋道:“此乃逸體,飄逸的逸,乃我家王爺獨創。”
“竟然是獨創書法,這楚王殿下竟在書法上也有此等造詣?”
“太不可思議了,此書法已然有大家之派,風格俊逸、瀟灑,必將被讀書人效仿。”
“原來楚王不隻是一代軍神,竟還是一代書法大家,咱們以前真是看走了眼啊……”
“……”
在場大儒不少,醉心書法的更是不少,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凡隻要是懂書法的,此刻心裏都無疑是吃驚不已。
要知道,書法寫得好的人,大有人在,但那是建立在學習和臨摹先輩的基礎之上。
唯有真正的書法宗師,才能獨樹一幟,開創一派。
秦軒如今還不到而立之年,卻已然有了宗師氣度,如何不讓人欽佩和震驚?
就連儒聖此時也是忍不住感慨:“楚王殿下給我的驚喜真是接連不斷,不過這學院特意沒有設置圍牆,想必楚王別有他意吧?”
“儒聖大人慧眼如炬,這的確是我故意為之。”
秦軒迴答:“讀書不是閉門造車,不需圍牆禁錮,我希望我北京學院的學子,不僅心中無枷鎖,而且還能夠真正地學以致用。”
“我希望他們學的每一點知識,將來都能夠實際地運用到真實的生活中。”
“同時,沒有圍牆,學院就等同於時刻與這個開放的世界相融,我不希望北寧書院出來的學生,隻知四書五經,卻連五穀雜糧都分不清楚。”
秦軒的話說得有些寬泛,但在場不少儒生卻已經聽出了其中的深意。
自古以來,學生都隻生活在學院之中,但學院高牆砌築,其實接觸不到真正的社會生活。
正因如此,才會出現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又或者是“何不食肉糜”這樣的笑話。
秦軒想要的讀書人,是能夠知道民間疾苦,懂得生活不易的。
他們可以才華平平,但絕不能忘了初心,忘了百姓。
“楚王之所想,本聖深感佩服,我願替這天下學子向楚王一拜!”
儒聖動容,拱手彎腰,行了一個讀書人的大禮。
四周之人一個個瞠目結舌,隨後便一一效仿儒聖,行禮秦軒。
秦軒趕忙扶起儒聖雙手,愧不敢當地道:“聖人這是折煞學生了,這一切其實要歸功於北寧城的百姓,若非他們堅守北寧城而不退,我又有何機會建造北寧書院。”
“諸位還是趕緊隨我進去吧,這外麵也怪冷的。”
秦軒趕忙岔開話題,然後領著眾人走進了北寧書院。
一進去,首先便是一塊碩大的草地,四周皆是光滑平整的水泥馬路。
儒聖和諸多儒生心裏不禁驚歎北寧城的富庶,此等道路就連大啟皇城都不曾見過。
“儒聖大人,這邊拾階而上便是學校的教學樓了。”
秦軒領頭走在前麵,眾人一個個滿是好奇地緊隨其後,下一秒,一陣陣驚歎聲開始此起彼伏。
“這……這……大門上的,難道就是琉璃?”
“還有這些窗戶,為何如此通透明亮?”
“天呐,這哪裏是學院,這分明就是皇室行宮啊!”
“……”
當鑲嵌了玻璃的窗戶和木門出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可反觀北寧城人,別說秦軒等人了,就是那些湊熱鬧跟過來的百姓,卻一個個神色如常,這不就是咱們北寧城的玻璃嘛!
連一些民房都已經開始陸續使用,用在這麽重要的書院不是天經地義嗎?
這些外地來的大儒,看來也有沒見過世麵的啊!
北寧城百姓此刻的心態極度爆棚、驕傲,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