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越來越近,紫禁城中掛滿紅燈籠和彩綢,一片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朱祁鎮夜不能寐,獨自坐在乾清宮內發呆。
這位飽經風霜的帝王少年即位,意氣風發,寵信宦官,兵敗被俘,迴京後又遭弟弟軟禁,隱忍七年最終重迴巔峰,人生起伏可謂精彩萬分。
過了春節,他即將迎來再登帝位的第五個年頭,隻是近來日子過得並不順暢。
太子生了天花,封禁東宮的聖旨是自己親手所書。
對於這個皇位繼承人,他大體是滿意的,可即便滿意,也不能表現得太明顯。
帝王之術,謂之製衡,不能一家獨大,否則便會成為威脅。
十四歲的娃娃心機尚淺,可緊緊吸附在他身邊的朝臣都是老狐狸,一朝得勢,便會掀起滔天巨浪,德王的存在便是為了製衡,最好兩人旗鼓相當,自己坐山觀虎。
因此他不能太偏袒,即便是太子,也要依祖製封禁,更何況天花這種東西,不僅能傳染,還能擾亂人心。
可畢竟是親生骨血,又是這些年的心血寄托,若真有不測,悲痛尚且不說,東宮之位必定引發眾皇子瘋狂爭奪,又要陷入一片動蕩。
進退維穀,攪得朱祁鎮徹夜難眠,抬眼看看外麵,月色正濃,於是起身走出大殿。
深冬寒氣迎麵撲來,令他立時清醒了許多,連廊內,幾名錦衣衛大漢將軍靜靜站著,外麵,雪從半空簌簌落下,遠處,一根枯枝承受不住積雪的覆壓,猝然崩斷掉落在雪地上 。
巡夜的禁軍列隊而過,佩刀撞擊在鐵甲上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這聲音既讓他討厭又令他心安。
被囚在瓦剌大營時,他常從噩夢中驚醒,窗外的兵刃聲寒心徹骨。
也先在勒索朝廷,大筆大筆的白銀從京城運往黑河,他像是一張護身符,從黑河被裹挾到紫荊關,車馬顛簸,一路所聞俱是“叮叮當當”的聲音。
越過紫荊關便至京城,他看到了希望,城牆上俱是熟悉的麵孔,領頭的是那位名冠天下的忠臣,是父皇留下的肱骨,再往前幾十丈,自己就不再是俘虜,而是君王。
麵城而立,卻不知該說什麽,他在心裏呐喊:“於謙啊於謙,放他們進去,左右不過犧牲些百姓銀錢,隻要朕還在,朝廷亡不了。”
可城牆上隻傳來那位名臣冷冷的聲音:“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喊殺聲衝天而起,兵甲刀箭的尖銳撞擊聲吵得他耳朵疼,眼前畫麵漸漸模糊,最終陷入一片血紅之中。
也先大敗,悻悻而歸,雖依舊以天子之禮相待,但軍中已有人提出殺敵祭旗的想法。他戰戰兢兢,整日如喪家之犬。
後來,聽說弟弟被擁立為新君,徹底絕望。
他了解皇位對人的誘惑,如同了解自己的弟弟一般,坐上了那把龍椅,沒人會心甘情願下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將天下握在手中的滋味,嚐過一次便會上癮。
從那以後,重迴京城,幽禁南宮,每每聽到刀兵聲,不免一陣膽寒,即便如今重登帝位,依舊對這聲音難以釋懷。
今夜寒氣極重,與塞外相差無幾,朱祁鎮從迴憶中緩過神,突然開口問道:“是誰在當值?”
為首的禁軍忙出列跪地迴道:“四衛營騰驤右衛鎮撫使許雲安恭請萬歲聖安。”
朱祁鎮點頭道:“是與曹吉祥殿前對峙的小禁軍?”
許經年忙迴道:“啟稟陛下,正是卑職。”
朱祁鎮似乎想起了什麽,皺了皺眉疑惑道:“昨夜似乎也是你當值?”
許經年心頭一震,暗想果然與自己預料的一樣,這皇帝看似風輕雲淡,實則心細如發,連禁軍的值守都格外留意,於是如實答道:“卑職已在宮中連值三日,隻為見聖上一麵。”
朱祁鎮好奇問道:“你要見朕,所為何事?”
許經年趴在地上,低頭大聲道:“臣家中有一祖傳秘方,對天花有奇效,願入東宮一試。”
朱祁鎮冷冷問道:“你怎知東宮之事?”
許經年答道:“幾日前當值偶然聽得。”
朱祁鎮勃然大怒:“擾亂禁軍值守次序,當罰;陰窺天家私事,當誅;駕前獻媚,亦當誅。數數你脖子上有幾個腦袋?”
世上聰明人很多,可偏有人喜歡將其他人都當作傻子,往往弄巧成拙。朱祁鎮年輕時寵信宦官王振,每日浸淫在阿諛奉承之中,以致險些客死他鄉,如今上了年紀,反倒喜歡聽實話。
許經年抓住這點,幹脆如實交代,給皇帝留下個忠厚可靠的印象,如今見龍顏雖怒,言語之中卻並無殺意,於是忙磕頭認罪道:“卑職罪該萬死。”
朱祁鎮低聲道:“上次用白紙誆騙朕時可機靈的很,如今倒裝作一副忠厚老實的模樣。”
許經年不敢抬頭,聽他聲音緩和了些,大著膽子迴道:“卑職並無誆騙,曹欽罪責罄竹難書,絕非一紙供詞能言盡,隻好以白紙代替。”
“巧言令色!”朱祁鎮嘴上罵著,頭卻不由自主地微微點了點。
許經年忙將身子伏得更低了些應道:“卑職萬死!”
朱祁鎮歎了口氣道:“迴去將藥材醫方備好,明日會有人領你入東宮。若能救太子算功過相抵;若醫不好,便留在東宮陪葬。”
君心深似海,許經年並不意外,伏身謝恩,領了旨意,卸甲歸家。
雲出月匿,皇宮內冷冷清清,長公主的車駕靜靜停在一棵白皮鬆樹下。
周遭一片寂靜,隻有馬蹄偶爾踩踏地麵的聲音,顯得格外刺耳,許經年遠遠看到車上掛著的衝淵劍,見四下無人,便躬身鑽入車廂內。
長公主穿著粉色對襟小襖,絕美的臉蛋未施粉黛,頭發自然散落在雙肩,像極了尋常百姓家的姑娘,見到許經年,嫣然一笑,半是甜蜜半帶憂愁。
少年從未見過這般模樣的長公主,正在呆愣之際,卻聽對方嬌嗔道:“傻子,發什麽呆。”
許經年咽了咽口水,將腦子裏亂七八糟的念頭摁下,低聲問道:“大半夜在此作甚?”
長公主笑道:“想你了唄。”
許經年心虛地挑起車窗布簾,看了看四周小聲道:“宮內人多眼雜。”
他在宮中行事素來謹慎,得罪了曹吉祥後更是處處小心,生怕一不留神被太監們抓住了把柄。
長公主嫣然一笑:“平日欺負我時膽子倒是大的很,如今怎麽小心翼翼起來了!”
許經年撓撓頭道:“大內不比外麵,一旦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長公主笑道:“放心,暗處都是我的人,外人進不來。”
許經年長舒一口氣,一邊將佩刀放下一邊問道:“找我究竟何事?”
長公主擔憂道:“事到如今,誰也不知東宮內形勢如何,我憂心太子,可又不舍你去冒險,思來想去還是來見你一麵。”
許經年道:“看你平日深居簡出,消息倒靈通的很,我才向陛下討了差事你就知道了。”
長公主攏了攏頭發道:“天花不同於尋常瘟病,若沒有十足把握,不要輕易冒險,我去同父皇求情,事情還有轉圜餘地。”
許經年道:“不必擔憂,若連小小天花都奈何不得,我這十年本事算白學了。此疾確實兇險,但並非無藥可解,東晉時《肘後備急方》便曾有“煮葵菜,以蒜童啖之”的法子,太清宮中醫書成堆,都是師父遊曆四方尋來的奇方秘術,隻要太子還活著,我便將他全須全影地交還給你。”
雲過月出,一輪玉盤高掛樹梢,樹下是孤零零的馬車,車廂內,少年姑娘相擁而坐,春光無限。
快馬趕迴文禮胡同已是下半夜,許經年不想驚動林夢安,躍上牆頭悄悄鑽進臥房,找出事先備好的銀針、葵菜、蒜等物件,用包袱兜住,一轉身,便看到小丫鬟怯生生地站在門外。
許經年嚇了一跳,壓低聲音問道:“何時醒的?”
小丫鬟如實迴答:“你躍上牆頭時。”
夜裏獨處的女人比男人敏銳百倍,靠的是感覺而不是耳朵,許經年不懂這點,隻是心頭一驚,暗道自己輕功絕世,在皇宮內錦衣夜行從未失手,卻被這小丫頭輕易發現,難不成是練了什麽神功。
正如此想著,忽見小丫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瞪著一雙眼睛乞求道:“老爺若是逃命,一定要帶上奴婢,哪怕討飯也行。”
許經年被這沒由來的忠心搞得一頭霧水,低頭看了看腋下包袱,恍然大悟,板著臉沒好氣道:“你可閉嘴吧,大半夜不睡覺發瘋病咒老爺!”
小丫鬟委屈道:“皇宮內當值還能半夜溜出來?我想老爺一定得罪了天子,要收拾細軟跑路去了。”
許經年走出臥房,順手將門關上,雙手推著小丫鬟後背安慰道:“銀票都在你床底下,若要逃命,一定帶上你。”
小丫鬟大驚道:“我藏得極嚴實,老爺怎麽會知道?”
許經年自知說漏了嘴,加快步伐將她推迴房間,留下一句“老爺出門去辦一項秘密差事,少則三五日,多則半月”便倉皇逃走。
東宮的說法由來已久,若追溯源頭,大概最早出現在《詩·衛風·碩人》一文,載曰: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此後,作為一國未來權力的象征,便成為曆朝曆代皇子們競相追逐的目標,也是朝臣心之向往所在。
可如今,這裏卻成為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天花的恐怖根植人心深處,誰都不願跟這惡疾扯上關係。
帶路的是個年輕太監,許經年見他幾次斜眼偷瞄自己,便笑著問道:“公公大可直觀在下”。
小太監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他敬佩這年輕禁軍的膽識,卻並不相信他的本事,天花是要人命的東西,能挨過去的少之又少,在將死之人麵前,即便尷尬,也並不難為情。
感受到許經年的灼灼目光,小太監撓了撓頭說道:“小的是個愚笨之人,若有得罪的地方,還望大人莫怪。”
許經年笑道:“這話倒像是給仇家上墳時說的。”
小太監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好繼續帶路。
許經年追問道:“公公如何稱唿?”
“六點。”
“好怪的名字。”許經年歎道。
六點太監邊走邊解釋道:“小的十歲入宮,無名無姓,因跟隨的老太監極愛擲骰子,所以給取了個‘六點’的名號。”
許經年笑道:“隨意了些,但多少也算是個好盼頭。”
六點太監隨口道:“宮牆之內,最不缺的便是盼頭,多少貴妃娘娘沒日沒夜禮佛要盼頭呢!有時小的倒好奇佛祖有多少耳朵,能聽得盡這天下的盼頭。”
許經年覺得這小太監有些過於交淺言深了,轉念一想,許是在宮裏壓抑的太久,如今在自己這個“將死之人”麵前難得卸下偽裝,於是打趣道:“六點公公的盼頭在哪裏?”
小太監搖了搖頭,歎口氣迴道:“淨身入宮已屬不孝,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中老母和兄長,隻盼家人安康喜樂。”
說話間已來到東宮門外,兩人在十丈外的地方停下腳步,六點指著前方說道:“許大人,那裏便是東宮了。”
許經年放眼望去,朱紅色的大門上釘滿木板,將裏外隔絕成兩個世界,院牆高聳,牆頭插滿密密麻麻的倒刺鐵釘,就連院牆下的狗洞都被鐵柵小門封死,痛苦的呻吟聲不時從院內傳來。
六點側目問道:“許大人可有家眷?若有話捎帶,咱家願效勞。”
許經年擺擺手道:“多謝公公好意,在下尚未成家。”
六點歎了口氣,從懷裏掏出一把鑰匙,指著鐵柵門上明晃晃的銅鎖說道:“如此也好,宮門已封,隻好委屈大人從狗洞進入。”
許經年並未伸手接鑰匙,隻向前走了幾步,轉頭對六點笑道:“公公,倘若我大難不死,得空一定替你看看老母。”
小太監一愣,再迴過神來時便看到少年飄然騰空,越過高牆飛入東宮。
這位飽經風霜的帝王少年即位,意氣風發,寵信宦官,兵敗被俘,迴京後又遭弟弟軟禁,隱忍七年最終重迴巔峰,人生起伏可謂精彩萬分。
過了春節,他即將迎來再登帝位的第五個年頭,隻是近來日子過得並不順暢。
太子生了天花,封禁東宮的聖旨是自己親手所書。
對於這個皇位繼承人,他大體是滿意的,可即便滿意,也不能表現得太明顯。
帝王之術,謂之製衡,不能一家獨大,否則便會成為威脅。
十四歲的娃娃心機尚淺,可緊緊吸附在他身邊的朝臣都是老狐狸,一朝得勢,便會掀起滔天巨浪,德王的存在便是為了製衡,最好兩人旗鼓相當,自己坐山觀虎。
因此他不能太偏袒,即便是太子,也要依祖製封禁,更何況天花這種東西,不僅能傳染,還能擾亂人心。
可畢竟是親生骨血,又是這些年的心血寄托,若真有不測,悲痛尚且不說,東宮之位必定引發眾皇子瘋狂爭奪,又要陷入一片動蕩。
進退維穀,攪得朱祁鎮徹夜難眠,抬眼看看外麵,月色正濃,於是起身走出大殿。
深冬寒氣迎麵撲來,令他立時清醒了許多,連廊內,幾名錦衣衛大漢將軍靜靜站著,外麵,雪從半空簌簌落下,遠處,一根枯枝承受不住積雪的覆壓,猝然崩斷掉落在雪地上 。
巡夜的禁軍列隊而過,佩刀撞擊在鐵甲上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這聲音既讓他討厭又令他心安。
被囚在瓦剌大營時,他常從噩夢中驚醒,窗外的兵刃聲寒心徹骨。
也先在勒索朝廷,大筆大筆的白銀從京城運往黑河,他像是一張護身符,從黑河被裹挾到紫荊關,車馬顛簸,一路所聞俱是“叮叮當當”的聲音。
越過紫荊關便至京城,他看到了希望,城牆上俱是熟悉的麵孔,領頭的是那位名冠天下的忠臣,是父皇留下的肱骨,再往前幾十丈,自己就不再是俘虜,而是君王。
麵城而立,卻不知該說什麽,他在心裏呐喊:“於謙啊於謙,放他們進去,左右不過犧牲些百姓銀錢,隻要朕還在,朝廷亡不了。”
可城牆上隻傳來那位名臣冷冷的聲音:“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喊殺聲衝天而起,兵甲刀箭的尖銳撞擊聲吵得他耳朵疼,眼前畫麵漸漸模糊,最終陷入一片血紅之中。
也先大敗,悻悻而歸,雖依舊以天子之禮相待,但軍中已有人提出殺敵祭旗的想法。他戰戰兢兢,整日如喪家之犬。
後來,聽說弟弟被擁立為新君,徹底絕望。
他了解皇位對人的誘惑,如同了解自己的弟弟一般,坐上了那把龍椅,沒人會心甘情願下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將天下握在手中的滋味,嚐過一次便會上癮。
從那以後,重迴京城,幽禁南宮,每每聽到刀兵聲,不免一陣膽寒,即便如今重登帝位,依舊對這聲音難以釋懷。
今夜寒氣極重,與塞外相差無幾,朱祁鎮從迴憶中緩過神,突然開口問道:“是誰在當值?”
為首的禁軍忙出列跪地迴道:“四衛營騰驤右衛鎮撫使許雲安恭請萬歲聖安。”
朱祁鎮點頭道:“是與曹吉祥殿前對峙的小禁軍?”
許經年忙迴道:“啟稟陛下,正是卑職。”
朱祁鎮似乎想起了什麽,皺了皺眉疑惑道:“昨夜似乎也是你當值?”
許經年心頭一震,暗想果然與自己預料的一樣,這皇帝看似風輕雲淡,實則心細如發,連禁軍的值守都格外留意,於是如實答道:“卑職已在宮中連值三日,隻為見聖上一麵。”
朱祁鎮好奇問道:“你要見朕,所為何事?”
許經年趴在地上,低頭大聲道:“臣家中有一祖傳秘方,對天花有奇效,願入東宮一試。”
朱祁鎮冷冷問道:“你怎知東宮之事?”
許經年答道:“幾日前當值偶然聽得。”
朱祁鎮勃然大怒:“擾亂禁軍值守次序,當罰;陰窺天家私事,當誅;駕前獻媚,亦當誅。數數你脖子上有幾個腦袋?”
世上聰明人很多,可偏有人喜歡將其他人都當作傻子,往往弄巧成拙。朱祁鎮年輕時寵信宦官王振,每日浸淫在阿諛奉承之中,以致險些客死他鄉,如今上了年紀,反倒喜歡聽實話。
許經年抓住這點,幹脆如實交代,給皇帝留下個忠厚可靠的印象,如今見龍顏雖怒,言語之中卻並無殺意,於是忙磕頭認罪道:“卑職罪該萬死。”
朱祁鎮低聲道:“上次用白紙誆騙朕時可機靈的很,如今倒裝作一副忠厚老實的模樣。”
許經年不敢抬頭,聽他聲音緩和了些,大著膽子迴道:“卑職並無誆騙,曹欽罪責罄竹難書,絕非一紙供詞能言盡,隻好以白紙代替。”
“巧言令色!”朱祁鎮嘴上罵著,頭卻不由自主地微微點了點。
許經年忙將身子伏得更低了些應道:“卑職萬死!”
朱祁鎮歎了口氣道:“迴去將藥材醫方備好,明日會有人領你入東宮。若能救太子算功過相抵;若醫不好,便留在東宮陪葬。”
君心深似海,許經年並不意外,伏身謝恩,領了旨意,卸甲歸家。
雲出月匿,皇宮內冷冷清清,長公主的車駕靜靜停在一棵白皮鬆樹下。
周遭一片寂靜,隻有馬蹄偶爾踩踏地麵的聲音,顯得格外刺耳,許經年遠遠看到車上掛著的衝淵劍,見四下無人,便躬身鑽入車廂內。
長公主穿著粉色對襟小襖,絕美的臉蛋未施粉黛,頭發自然散落在雙肩,像極了尋常百姓家的姑娘,見到許經年,嫣然一笑,半是甜蜜半帶憂愁。
少年從未見過這般模樣的長公主,正在呆愣之際,卻聽對方嬌嗔道:“傻子,發什麽呆。”
許經年咽了咽口水,將腦子裏亂七八糟的念頭摁下,低聲問道:“大半夜在此作甚?”
長公主笑道:“想你了唄。”
許經年心虛地挑起車窗布簾,看了看四周小聲道:“宮內人多眼雜。”
他在宮中行事素來謹慎,得罪了曹吉祥後更是處處小心,生怕一不留神被太監們抓住了把柄。
長公主嫣然一笑:“平日欺負我時膽子倒是大的很,如今怎麽小心翼翼起來了!”
許經年撓撓頭道:“大內不比外麵,一旦被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長公主笑道:“放心,暗處都是我的人,外人進不來。”
許經年長舒一口氣,一邊將佩刀放下一邊問道:“找我究竟何事?”
長公主擔憂道:“事到如今,誰也不知東宮內形勢如何,我憂心太子,可又不舍你去冒險,思來想去還是來見你一麵。”
許經年道:“看你平日深居簡出,消息倒靈通的很,我才向陛下討了差事你就知道了。”
長公主攏了攏頭發道:“天花不同於尋常瘟病,若沒有十足把握,不要輕易冒險,我去同父皇求情,事情還有轉圜餘地。”
許經年道:“不必擔憂,若連小小天花都奈何不得,我這十年本事算白學了。此疾確實兇險,但並非無藥可解,東晉時《肘後備急方》便曾有“煮葵菜,以蒜童啖之”的法子,太清宮中醫書成堆,都是師父遊曆四方尋來的奇方秘術,隻要太子還活著,我便將他全須全影地交還給你。”
雲過月出,一輪玉盤高掛樹梢,樹下是孤零零的馬車,車廂內,少年姑娘相擁而坐,春光無限。
快馬趕迴文禮胡同已是下半夜,許經年不想驚動林夢安,躍上牆頭悄悄鑽進臥房,找出事先備好的銀針、葵菜、蒜等物件,用包袱兜住,一轉身,便看到小丫鬟怯生生地站在門外。
許經年嚇了一跳,壓低聲音問道:“何時醒的?”
小丫鬟如實迴答:“你躍上牆頭時。”
夜裏獨處的女人比男人敏銳百倍,靠的是感覺而不是耳朵,許經年不懂這點,隻是心頭一驚,暗道自己輕功絕世,在皇宮內錦衣夜行從未失手,卻被這小丫頭輕易發現,難不成是練了什麽神功。
正如此想著,忽見小丫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瞪著一雙眼睛乞求道:“老爺若是逃命,一定要帶上奴婢,哪怕討飯也行。”
許經年被這沒由來的忠心搞得一頭霧水,低頭看了看腋下包袱,恍然大悟,板著臉沒好氣道:“你可閉嘴吧,大半夜不睡覺發瘋病咒老爺!”
小丫鬟委屈道:“皇宮內當值還能半夜溜出來?我想老爺一定得罪了天子,要收拾細軟跑路去了。”
許經年走出臥房,順手將門關上,雙手推著小丫鬟後背安慰道:“銀票都在你床底下,若要逃命,一定帶上你。”
小丫鬟大驚道:“我藏得極嚴實,老爺怎麽會知道?”
許經年自知說漏了嘴,加快步伐將她推迴房間,留下一句“老爺出門去辦一項秘密差事,少則三五日,多則半月”便倉皇逃走。
東宮的說法由來已久,若追溯源頭,大概最早出現在《詩·衛風·碩人》一文,載曰: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此後,作為一國未來權力的象征,便成為曆朝曆代皇子們競相追逐的目標,也是朝臣心之向往所在。
可如今,這裏卻成為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天花的恐怖根植人心深處,誰都不願跟這惡疾扯上關係。
帶路的是個年輕太監,許經年見他幾次斜眼偷瞄自己,便笑著問道:“公公大可直觀在下”。
小太監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他敬佩這年輕禁軍的膽識,卻並不相信他的本事,天花是要人命的東西,能挨過去的少之又少,在將死之人麵前,即便尷尬,也並不難為情。
感受到許經年的灼灼目光,小太監撓了撓頭說道:“小的是個愚笨之人,若有得罪的地方,還望大人莫怪。”
許經年笑道:“這話倒像是給仇家上墳時說的。”
小太監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好繼續帶路。
許經年追問道:“公公如何稱唿?”
“六點。”
“好怪的名字。”許經年歎道。
六點太監邊走邊解釋道:“小的十歲入宮,無名無姓,因跟隨的老太監極愛擲骰子,所以給取了個‘六點’的名號。”
許經年笑道:“隨意了些,但多少也算是個好盼頭。”
六點太監隨口道:“宮牆之內,最不缺的便是盼頭,多少貴妃娘娘沒日沒夜禮佛要盼頭呢!有時小的倒好奇佛祖有多少耳朵,能聽得盡這天下的盼頭。”
許經年覺得這小太監有些過於交淺言深了,轉念一想,許是在宮裏壓抑的太久,如今在自己這個“將死之人”麵前難得卸下偽裝,於是打趣道:“六點公公的盼頭在哪裏?”
小太監搖了搖頭,歎口氣迴道:“淨身入宮已屬不孝,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中老母和兄長,隻盼家人安康喜樂。”
說話間已來到東宮門外,兩人在十丈外的地方停下腳步,六點指著前方說道:“許大人,那裏便是東宮了。”
許經年放眼望去,朱紅色的大門上釘滿木板,將裏外隔絕成兩個世界,院牆高聳,牆頭插滿密密麻麻的倒刺鐵釘,就連院牆下的狗洞都被鐵柵小門封死,痛苦的呻吟聲不時從院內傳來。
六點側目問道:“許大人可有家眷?若有話捎帶,咱家願效勞。”
許經年擺擺手道:“多謝公公好意,在下尚未成家。”
六點歎了口氣,從懷裏掏出一把鑰匙,指著鐵柵門上明晃晃的銅鎖說道:“如此也好,宮門已封,隻好委屈大人從狗洞進入。”
許經年並未伸手接鑰匙,隻向前走了幾步,轉頭對六點笑道:“公公,倘若我大難不死,得空一定替你看看老母。”
小太監一愣,再迴過神來時便看到少年飄然騰空,越過高牆飛入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