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山


    岷山山脈連綿千裏,氣勢巍峨雄壯,就像一條巨龍,橫亙在都廣之野的西北邊,九頂山作為這條巨龍的咽喉之地,物產豐富,草木繁盛土地肥沃。


    “大聖紀元”之後,黃帝、嫘祖進入仙界,顓頊、大禹化為塵土,星移鬥轉,轉眼二千年已過,黃帝軒轅氏建立的中原王朝分崩離析,其中一支皇室血脈的後裔,在龍門山至九頂山、邛崍山一帶繁衍了無數子嗣,有些在海拔相對較高的地方落地生根,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叫氐人族的部落,有些在地勢相對較低的平原地帶開墾,發展成了一隻叫羌人族的部落。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部落,比如戎人、狄人、藏人、百濮人等。


    一千年前,羌人部落出現一個叫諸葛鴻毅的酋長,此人雄才大略,誌存高遠,勵誌建立像炎帝、黃帝那種偉業,十年浴血奮戰,戎馬倥傯半生,終於讓氐人等其他族類俯首稱臣。又曆經四十年的嘔心瀝血,無數能工巧匠的匠心獨運,於九頂山下,在原有基礎上,建立了營盤山古城。


    營盤山古城坐落在九頂山最高峰——獅子王鋒山腳。此城依山而建,城牆高7丈,寬7尺,每隔7尺設攻防垛堞,東西南北走向各數百丈,為什會取“7”這個數呢?


    據說,修築城牆的建築師是一位專注於《易經》的大學士,根據當時某位大巫師的占星卜測做佐證,取自“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中的7字,寓意“生命不止,輪迴不息”之意。城牆由白岩石夯實壓牢,每層石塊加入羊血和雞蛋,還混合著龍鳳錐骨,狂風暴雨下堅不可摧。


    一千來年,幾個部落間相互滲透,子孫後代水乳交融,到了於今諸葛明國王這代,登記在冊民眾已有50萬之眾,城內有豪紳大戶,有貴胄世家,阡陌縱橫,酒坊飯鋪,舞榭歌台,處處燈火通明,夜夜歌舞升平,城內也有黎庶賤民,奴隸、卑微的稚童老叟,街道上走卒販夫絡繹不絕,平日裏當爐沽酒、引車販漿,呱躁喧天。


    倘若恰逢喜慶節假日或大赦日,大街小巷更是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吆喝聲、喧鬧聲甚囂塵上。正如歌手們(上古時候的詩人)所唱和的: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無比豪奢,異常繁榮。


    輝煌絕倫的皇家庭院、宮闕樓宇從山腳一直向上延伸,大理石壘砌的高大石壁,在太陽照耀下熠熠生輝,琉璃金瓦飛簷翹角,每隔十步就有一個庭軒,木軒中種滿了桃花、水杉、銀杉、山茶花,每個深紅圓柱上雕梁畫棟,有莊嚴的蟠龍,有唯美的鳳凰。綠色屋簷木梁上佇立著麒麟石像,麒麟獸仰天長嘯,睥睨四方。


    據說,開國者諸葛鴻毅在北方征戰途中,於昆侖之墟夢見了麒麟,他覺得此獸賦予了他強大的力量,讓他在無數生死攸關的絕境中總能逢兇化吉,自營盤山古國定鼎之後,他便將麒麟作為震國神獸。


    營盤山古國最偉大之處,在於它的七座皇家宮殿,像一柄巨大的閃閃發光的勺子嵌在獅子王峰陡峭的絕壁上。傳說這是上古真神“女媧娘娘”煉石補天之地,諸葛鴻毅在原有的根抵上,結合“靈山十巫”中灰袍巫師——巫即的卜測,再集建築師的大智慧,在他死後,又經過幾代君王的前赴後繼曆時300年錘煉而成。


    七星宮殿完全比照天上北鬥七星而建,寓意此乃人間“帝王住所”。另外,上古先民根據北鬥七星的運行軌跡,行四時大運,因此也蘊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風調雨順,無饑無憂。”之意。


    千百年來,這裏成了無數人的朝聖之地,每逢大水災或者大幹旱,總有虔誠的信徒在山腳下匍匐於地,雙手合十,帶著莊重與虔誠,朝北鬥七星殿朝拜。


    最高處的天璿殿是國王住所,恢宏莊重,攜天子之氣,天樞殿、天璣殿分立左右,天璣殿以下是天權殿、玉衡殿、開陽殿、瑤光殿。


    殿與殿之間由棧道相連,棧道外圍覆蓋青色古藤,古藤點戳著紅色的菱形葉子,整個建築群以巨大的梁木鑿進堅硬的巨石為基礎,錯落有致層層相依,絕壁上鑿有石窟,石窟旁設石庭,石窟與石庭等距排列,從山腳往上看,如同懸掛在絕壁上的大燈籠。


    更神乎其乎的是,石窟中還藏有亭苑,苑中有假山,假山上有流水,是公主王子貴族豪門子弟遊玩休憩之地。


    “大聖紀元”時期,風雲際會,皇位都是有德者居之,實行禪讓製,但基於皇室血脈君權神授的正統性,鴻毅大帝開創了皇位世襲製的製度,因此,營盤山古國的王位大多數時間由諸葛一脈傳承。


    在這一千年裏,氐人等其他部落中也出現了一些經天緯地的雄才,他們也發動過宮廷政變,甚至也曾篡位奪權,登上大寶,但是在冥冥之中,皇位最終還是迴到了諸葛一脈。


    作為羌人的諸葛氏,為了安撫氐人等其他族的民心,在他們的子嗣中,拔擢了很多大家族,這些家族後來成了世襲的太貴族、大豪紳,也有武功卓絕者,他們開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同樣給與他們封侯進爵的機會,讓他們權傾一時。


    國王諸葛明已經很老了,就像山腳下矗立的古城牆一樣,城牆的朱紅油漆在日曬雨淋中層層剝落,如幹癟的橘子皮。


    此刻,他斜躺在麒麟寶座上,披著褐黃色玄服,此服由蠶絲中最好的輯裏湖絲製造,前胸、後背、兩肩、兩膝共繡有6條威武的火麒麟圖案,襟左右開,附繡五彩雲紋、吉祥八寶紋和富貴牡丹紋,看上去尊貴無比。此刻,年邁的國王精神萎靡,臉上帶著疲倦,全身無力的樣子。


    待他稍醒後,旁邊禦林侍衛攙扶著他亦步亦趨地走向露天看台。


    此台是天璿殿的前坪,中間有一座祭天神壇,每當春種時節或秋收時節,國王都會在此舉行祭拜春神句芒和秋神蓐收的祭祀大典。


    “上延霄客,下絕囂浮。十五年來,我的所做所為,愧對祖先,我無法達成先帝的遺誌。”國王的聲音帶著一絲悔恨,悔恨中夾雜著對生命的眷戀,又好像是在自我嘲弄。 “萬古恆不變,天地無窮期,但是人的壽命終有盡時。”國王用一種低沉的語氣沉吟著。


    的確,古聖賢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諸葛明國王的一生,沒有經曆過大的戰爭,也無甚建樹,但是,歲月悄無聲息的流逝,皺紋爬滿了他的臉,他感到一種年老力衰的滄桑感。


    昌隆將軍和王雄將軍分立兩側,他們是王國開疆擴土、鎮守邊境的左膀右臂。站在白色石柱下是大巫師姬遠賢,掌控宗廟祭祀、負責占星卜測,麒麟雕塑旁是首相大人東方朔,執掌王國的行政事務。


    此刻,兩名侍衛引領國王走上漢白玉堆砌的精美觀賞亭。


    他左手拿著一根棗木拐杖,拐杖頂端是一頭麒麟獸,他蹣跚地走上露天看台,手扶潔白的鍾乳柱,目無表情的掃視山腳下,淅瀝的雨讓他視線迷糊,雨絲飄落在他灰白的眉毛和滿是褶皺的臉上,他看到了平坦草原上虔誠的信徒,遠處奔流不息的岷江,漫長的雨季導致江河決堤,濤濤洪水如秋風掃落葉般,所到之處民不聊生。更遠處的攪霞峰、峨嵋峰山體崩塌,那些衣不遮體的子民跪坐在地上,山河破碎、屋舍傾塌讓他們傷心欲絕、搶天哭地…


    國王緩緩地轉過了頭顱,此刻,他無心理會難民的困厄。


    從天璿殿到天樞殿的直線方向,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透過遙遠的天際,再越過連綿群山,他似乎望見了那座長滿古柏的樹林,多年前,他去過那裏一次,那裏柏樹參天,樹幹粗壯,樹枝直插雲霄,林中是亙古如一的寂靜,濃蔭之上,是長短不一的杈枝層層疊疊,葉片參差,在柏樹林東南角,有一座祠堂,祠堂裏供奉的是遠古火神祝融。


    火神對於氐人、羌人族群來說,是他們非常敬仰的諸神之一,如同山神一般,是整個岷山地區最崇高的信仰。


    鵠立一旁的昌隆將軍,打破了平靜。他直言道:“國王陛下,我們帶一支軍隊過去,勢必將飛將軍帶過來,聽候您的差遣。”昌隆將軍善於察言觀色,他恰準時機地進言,如同一顆落水的石子,打破了平靜。顯然,他的話刺痛了國王的神經。


    國王將視線收攏,歎息道:“強求總歸下策,我要的是絕對臣服,而不是強迫,武力隻能摧殘肉體,無法壓迫脊梁。飛將軍性子倔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你們去了也是徒勞。”


    昌隆將軍心裏咯噔一下,極不是滋味。


    國王摩挲著手杖頂端的麒麟獸,繼續道:“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這雨下得太久了。準備舉行祭祀大典吧,山神與火神將引領我們走向光明,諸神的力量遠遠高於人類。”


    國王在巫師的諫言下,認為隻有通過祭祀,才能重新迎來太陽神的降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蜀記青銅蠶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聖城浪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聖城浪子並收藏古蜀記青銅蠶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