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一詞,最早出自漢代文學家班孟堅所作《西都賦》中“紅塵四合,煙雲相連”,代指繁華城市中的名利煩擾。


    後被佛教中人引為“塵俗人世”之意。


    現在範正源讓姚名成去接受紅塵煉心,意思他大致聽懂了,卻非範正源講的那般好聽。


    “師父,你要讓我一個人出去做流民?流浪五月時間才能迴來?”


    姚名成自認為自己平日裏脾氣還算不錯,可這也不代表範正源現在可以拿他當猴子耍,在這張個嘴隨便亂忽悠他。


    他放著好好赤心儒生,教授弟子,佳人美食伴床頭的日子不過,跑去當那什麽狗屁流民。


    範正源敢說,他都不敢繼續聽下去,唯恐髒了自己耳朵。


    “誒,什麽叫流民,紅塵煉心,你靠詩詞啟蒙文心這條道路行不通,就隻能靠增長自身閱曆,見識,再來尋求文心塑立呀!”


    “可增長我自身閱曆見識的方法有那麽多種,師父你帶我去曆練不行嗎?為何非要我獨自一人去當流民。”


    “你之紅塵煉心動輒數月,為師我還要坐鎮嶽縣文廟,如何走得開?還是說……你忍心讓易清陪你一起四處奔波,餐風飲露?”


    範正源臉上掛著的還是那副淡然微笑表情,隻不過他這笑容落在姚名成眼裏。


    讓其無論怎麽看都覺得他不懷好意。


    “其實吧,我覺得我還是能再嚐試感悟下小池和賦得古原草送別那兩首詩。”


    麵對未來清晰可見的淒慘流民生活,姚名成突然覺得依靠詩詞啟蒙沒什麽不好的,誰說這兩首詩難感悟的。


    他認為這兩首詩的存在可太棒了。


    “小池就免了,隻需要再試試賦得古原草送別就行了。”


    範正源見自己目的已經達到,沒有過多說些什麽,僅是提醒他不用再去小池這首詩上白費氣力。


    “為何啊師父,小池為何免了?”


    “因為我覺得小池這詩不適合你,你不是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嗎?還要闖天門。小池這詩寫的什麽東西我問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寫的詩人對大自然中萬物蘊含生機的喜愛啊,怎麽了師父?”


    姚名成腦中快速迴憶完詩文內容,不解問道。


    “對啊!詩人對萬物蘊含生機的喜愛,那我現在把你趕去城郊林子裏,你開心嗎?”範正源說話眼神中帶有濃重嫌棄意味道。


    “等你哪天真正有這個閑情雅致,去小池邊看蜻蜓立在荷葉尖頭上,再談體會感悟吧。”


    “哎……”姚名成無奈低頭,繼續默誦出聲賦得古原草送別此詩。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浩瀚原野之上,姚名成重臨此境。


    在他眼前出現的赫然是一整片望不到盡頭的浩瀚草原,與此同時出現的……


    還有一位站立在他不遠處的詩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姚名成麻了,為什麽自己腦子裏想象情境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想到這人,想到他要送別的友人。


    不管他不管他,離離原上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啊!


    “你大喊大叫幹什麽?發癲啊。”


    大成殿內,被姚名成突然拍桌喊叫聲嚇了一大跳的範正源罵道。


    李易清在旁同樣是側目而視。


    “師父,為什麽我現在想象詩句情境的時候,腦子裏總會蹦出那詩人送別友人的場景。”


    範正源聞言皺眉,“你不去想這詩的題目,就隻想詩文內容,怎會有送別場景。”


    “好吧。”姚名成雖不太認同他給出的這個解決方法,也還是想再正式嚐試一下,刻意忽略掉詩文題目。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


    如果姚名成知道原野上這位詩人名字的話,再次見到他,應該同他打聲招唿的。


    “不行啊師父,我從一開始就沒想過這詩的題目,我是在默誦完詩文內容,腦中出現原野情境以後,他就出現在我身邊了。”


    “噗嗤”坐在姚名成旁邊的李易清忍不住笑出聲來,“照你這麽說,他還成鬼纏著你。”


    好笑嗎?在姚名成看來,真不好笑。


    “詩人與你腦海中感悟情境一同出現……你看得見他長什麽樣子,穿什麽衣服嗎?”


    範正源口中沉吟片刻,似是想到什麽。


    “他長什麽樣子……看不見,我隻知道他好像是個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少年,穿著一身白色袍衫,頭上還戴了頂黑色襆頭帽。”


    姚名成眉頭緊皺著,在努力迴憶那名少年身形穿著,渾然不覺身旁兩人目光異樣。


    “穿著袍衫,頭戴襆頭帽……”範正源內心驚詫之餘,扭頭望向李易清。


    直到看見她也點頭肯定後,他才敢確信自己耳朵沒出問題,心裏想的更沒出錯。


    “你小子啊……你小子,哎……我這裏現在有兩個消息要告訴你,你想先聽好消息,還是先聽壞消息。”


    伸手隔空點了點姚名成,範正源臉上盡是無可奈何的苦澀笑容。


    真就印證那句老話,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兩個消息?還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那我先聽好消息,師父你說吧。”


    姚名成盡管有些不理解他此刻突然說的話,依舊出於自身習慣道,想先聽個好消息高興高興。


    “好,壞消息是這紅塵路你現在非走不可了,好消息是你無需再費力啟蒙文心。”


    範正源點點頭,並未按照他說的去做。


    之所以他要事先詢問下姚名成,純屬禮貌,無關告知順序。


    “紅塵路非走不可……無需啟蒙文心。”


    姚名成愣在凳子上還沒緩過神來,他沒搞懂,他師父說的這兩句話到底什麽意思。


    這還是正常人能說出來的話嗎師父!


    “什麽叫紅塵路非走不可,什麽叫無需費力啟蒙文心啊?發生什麽事了嗎師父?”


    “袍衫,襆頭帽,前朝文人最喜歡穿什麽衣服你不知道嗎?在你腦海情境中出現的少年,不是幻想,是真的由詩文之靈幻化而成的詩人模樣!”


    話音剛落,姚名成目光之中陡然出現變化,變得與範正源方才震驚模樣如出一轍。


    包括殿內李易清看向他的眼神亦是如此。


    範李二人心頭震驚還未平息,震驚行列中已然再添姚名成一人。


    “不是我自己的幻想?是真的詩人模樣!”


    震驚過後,緊隨而來的便是茫然,姚名成實在是理解不了,他腦海中為何會出現詩人的真實樣貌。


    他明明沒見過詩人,連他叫什麽名字都不知道,怎會知道他長什麽樣?


    以及這“詩文之靈”,同樣是個超出他認知範圍的新名詞。


    好在範正源及時讓自身激動心情平複了下來,繼續為姚名成解釋道:“詩文之靈,是詩人在寫下這首詩時,他本人賦予這首詩的靈韻顯化而成。


    得益於名傳錄將這首詩收錄進去,蘊含在詩內的靈韻有資格初具人性,化作靈的存在,潛藏於詩文字裏行間的內容之中。


    隻可意會,不可明視。


    詩文之靈身上具備的那一點點人性,是詩人賦予它的。故而它可以算作詩人化身,始終存在於詩文意境之中。


    直至詩文背後蘊含力量徹底消散,被永久驅逐出名傳錄,詩文之靈才會隨之隕落。”


    說這麽多,總而言之,姚名成可以將詩文之靈看作是,詩人本身對他的最大程度認可與幫助。


    相當於讓他直接借此詩文,能夠一步成就自身文心塑立。


    當然,這份認可與幫助是有代價的。


    根據範正源合理推測,詩文之靈認可姚名成的緣由,以及需要他付出的代價……


    十有八九是與這首詩後麵那段早已遺失了的內容相掛鉤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凡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弘並收藏凡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