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華的下一步:收緊財政權力


    青河縣改革的成功,使得顧晨在全省範圍內的知名度急劇上升,也讓市政府的權威受到了挑戰。趙建華意識到,僅靠外部施壓已無法阻止顧晨,他決定直接從財政權力上做文章,限製青河縣的資金流動,以此削弱改革的持續動力。


    “從現在開始,青河縣的財政撥款審批權限,必須收緊。”趙建華在市委常委會上果斷下令,“所有新增財政支出,必須報市財政局審批,並且需要市委常委會討論通過。”


    吳斌點頭附和:“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專項審計,查一查青河縣的財政運作,看看有沒有問題。”


    趙建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改革往往意味著風險,我們要確保青河縣的財政改革沒有違規操作,否則,這不僅僅是改革的問題,而是紀律問題。”


    這一招極具殺傷力。青河縣的財政改革依賴於資金的靈活運作,如果市財政局收緊撥款審批,那麽很多項目可能會因此陷入停滯。而一旦審計發現問題,顧晨的改革便會被質疑,甚至可能被叫停。


    顧晨的應對:財政自治


    “市裏要收緊財政審批權限?”王立聽到消息後,頓時皺起眉頭,“這豈不是變相切斷我們的資金鏈?”


    顧晨沉思片刻,隨即冷笑:“趙建華的意圖很明顯,他是在逼我們後退。”


    張景偉憤憤道:“要是撥款權都被卡死,我們的改革怎麽繼續?”


    顧晨擺擺手,示意大家冷靜:“市裏管的是財政撥款,而我們的財政改革,核心目標是提高地方財政自給率,如果我們自己能創造足夠的財政收入,市財政局那邊即便拖延,也不會影響我們整體的改革進程。”


    王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推動財政自治?”


    “沒錯。”顧晨鄭重地點頭,“財政改革不是單純的撥款優化,而是要讓地方財政具備獨立造血能力。既然市財政局在撥款上掣肘我們,我們就要加快本地稅收改革,讓地方企業有更多動力發展,同時吸引更多優質企業投資。”


    張景偉恍然大悟:“如果青河縣的財政收入能覆蓋主要支出,我們就能降低對市財政的依賴,趙建華的這一招,自然就不起作用。”


    顧晨點頭:“正是如此。這次,咱們要打一場‘財政獨立戰’。”


    產業招商的升級


    為了增強青河縣的財政自主權,顧晨開始全力推動新一輪產業招商計劃。


    這次招商的重點,放在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他親自帶隊,前往外省考察,並與多家企業洽談,試圖引進一批稅收貢獻大、成長性強的優質企業。


    “顧縣長,你們青河縣雖然政策不錯,但我們企業最關心的,還是實際的營商環境。”在與一家新能源企業的洽談會上,企業代表直言不諱。


    顧晨坦然一笑:“您有什麽顧慮,可以直接提出來。”


    企業代表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主要是上層關係。我們希望入駐的地方,政策能夠長期穩定,不會因為地方領導更迭,導致政策反複。”


    顧晨點頭:“這個問題很現實,但我可以向您保證,青河縣的改革方向是省裏認可的,而不是某個領導個人的意誌。此外,我們已經推動了一係列法製化措施,確保政策的穩定性。”


    他話鋒一轉:“而且,青河縣的招商策略並不僅僅是稅收優惠,我們更關注企業的成長性。如果貴公司願意落戶,我們將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支持、人才引進便利,以及最關鍵的——行政高效服務。”


    企業代表若有所思,最後笑道:“聽顧縣長這麽一說,我確實有些動心了。”


    幾天後,這家企業正式決定投資青河縣,成為青河縣財政自主計劃的第一批試點企業。


    趙建華的反擊:輿論戰


    隨著青河縣財政自治改革的推進,趙建華意識到,自己的掣肘手段收效甚微。於是,他決定發動新一輪輿論攻勢。


    “既然財政上限製不了,那就從社會輿論入手。”他對宣傳部門下達指令:“重點放大青河縣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如企業負擔、社會分配、基層幹部的管理難題等,讓外界對青河縣的改革產生懷疑。”


    很快,一些負麵報道開始在媒體上出現。


    《青河縣改革的另一麵:部分企業生存壓力加大》


    《財政改革真的能解決一切?青河縣的基層幹部抱怨工作強度加大》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青河縣改革是否有長期可行性?》


    這些報道以“客觀分析”的形式,巧妙地引導公眾對青河縣改革產生疑問,試圖削弱其正麵影響力。


    顧晨的反製:用事實說話


    麵對輿論攻擊,顧晨沒有急於辯解,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迴應——讓改革成效數據化。


    他指示縣政府統計局,整理一份詳細的改革數據報告,並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


    青河縣財政收入增長:同比增長18%


    企業數量增加:新增注冊企業超過300家


    就業率提升:新增就業崗位超5000個


    招商落地率:成功簽約企業15家,投資額超10億元


    “改革的成效不是靠喊口號,而是靠數據說話。”顧晨在新聞發布會上堅定地說道,“青河縣的財政改革,不僅沒有加重企業負擔,反而讓更多企業願意投資,這是最好的證明。”


    這場發布會後,原本對青河縣改革產生疑慮的社會輿論迅速轉變,支持聲音再度占據主流。


    未來的對決


    這次交鋒,顧晨再次占據了上風,但他深知,趙建華不會輕易罷休。青州市的政治角力,已經進入了更深層次的博弈階段。


    當夜,顧晨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燈火通明的縣城,心中思索著下一步的棋局。


    “改革從來不是一場短期的勝負,而是一場持久戰。”


    “而我,必須一直走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路相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一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一司並收藏權路相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