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至於一般的剁指、斷手、砍腳不計其數,在這種高ya的政令下,能平平安安做好一個官兒就不錯了,哪還敢想什麽潤筆費,後來的繼承者,大都秉承太zu規矩治國,此事自是無人理會了,所以時至今日,仍沒這個風氣。


    楊崢提出這等天大的好事,無論是官員,還是才子佳人斷沒有反對的道理,所以在改革《大明士林報》這件事上,朝廷上下意見出奇的統一。


    在如此大的支持下,楊崢當日就著手改革了,與紙張上他選擇了當時最好的蕪湖宣紙,筆墨以湖州為標準,抄寫的人員,一律用認真負責之人,就是編輯,也是采用那種思想上不保守,文字上又犀利的主兒坐鎮,如此才幾日的功夫,京城算是徹底轟動了,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第一期的時候,楊崢親自把關,將這份報紙分成了八塊,他已見識過這個時代的才子的厲害,所以作為頭版,他要求是德才兼備的人,不但才華出眾,而且非常善於寫作。所寫文章不得清空柔婉,內容浮薄纖巧,不真切,詩人需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的境界,而對於官員的文章,則需在僵化風尚和陳舊價值觀進行抵製和反撥,打破隨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局麵,堅守大節,保持人格尊嚴,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對習慣勢力和庸俗無聊的生存狀態進行抵拒,對社會責任自覺地擔當。從他們的文章身上,世人可以吸取勇於擔當的因子,來培育抵拒庸俗、無聊的抗體。可以說一要求是極高的,但效果也很明顯,自這個要求被張貼後,才不過一日的功夫,京城的官員,南京的官員,甚至在雲南,貴州之地芝麻小官,也將自己多年的體悟的文章通過驛站送到了京城,如此大的效果,到是讓楊崢感到意外,他親自從近數萬份的文章中挑去了當月的三十篇文章,除了一些優美的詩詞外,更多的則是言之有物的好文章,文章一經刊出,立即引來了眾人的叫好聲,說是近年來,讀到最好的文章,因文章注重尋常百姓的文化水平,在每日的文章中,特意挑選一些語言平易通俗,不避俗字俗語的風氣的詩詞,詩詞大獲好評,甚是有人甚至為此寫詩一首給予讚揚:“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係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可謂是極其成功的。


    除了文章這一塊,楊崢最重視的則是科技這一塊,每日的文章也多是探討實用性,各類科技發明等等文章,第一次就刊登了(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纂的《普濟方》,這書收集了大量資料。除收錄明以前各家方書以外,還收集其他方麵的材料,如傳記、雜誌等,所以內容十分豐富,編得也很詳細。由於出版的數量比較少,而該書又比較實用,所以不少人輾轉傳抄。物以稀為貴,《普濟方》一書在當時十分珍貴。所以皇家一直珍藏與皇室之中,尋常百姓根本無緣得見,而楊崢通過這份報紙,將書中記載包括,髒腑身形、傷寒雜病、外科、婦科、兒科、針灸等治療之法,以每日的一個病證,列了一些方子,加以說明,然後在以名醫做出指點,尋常百姓隻需對著看就能自己治病了,所以這個欄目得到的認可度最高,從上倒下都認可了這一欄的使用。


    第三欄為航海欄,楊崢選取了鄭和的《航海日記》,以及費信《星槎勝覽》、鞏珍《西洋番國誌》和馬歡《瀛涯勝覽》三部書作為連載,目的除了讓百姓也了解西洋諸國的政治、風土、地理、人文、經濟狀況,更多是從根本上了解西洋,重視下西洋,為此他煞費苦心的讓鄭和將海航經驗,以口述的方式進行講述,他則花高價請來謄寫的高手,加以潤色,每日一篇,短短的篇幅就是一篇海航指南了,鄭和等人一直苦於天下人不理解自己的下西洋,楊崢這份舉動正是他所需要的,感謝之餘,對於這份工作也十分的用心,而楊崢也沒虧待他,給出的稿費是一字兒四文錢,這個價格絕對是超高標準。


    第四個欄目相對簡單些,關注運河治理,算起來這是一個冷門的欄目,但即便是這樣的冷門,楊崢還是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詳細的指出大明各大河流的治理方案,楊崢與每年的黃河決堤,側重點放在黃河治理上,與萬千文章中挑出了水利專家陳镟的兩篇建設性的文章,文章指出“天下苦旱,京東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後,繼以兇年,人戶流亡,十失**”的嚴重形勢,認為在“國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際,以“三十萬人之眾,開一千餘裏之長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許,而且會引起“流亡盜賊之患”,危及大明的根本利益。


    在第二篇文章中,他根據自己的觀察體會,首先從分析黃河淤積決溢規律出發,闡述了不宜迴河的原因。他說:“河本泥沙,無不淤之理。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漸壅,乃決上流之低處,此勢之常也。”接著他又分析了京東、橫隴河道的具體情況,指出:“天禧中,河出京東,水行於今所謂故道者。水既淤澀,乃決天台埽,尋塞而複故道;未幾,又決於滑州南鐵狗廟,今所謂龍門埽者。其後數年,又塞而複故道。已而又決王楚埽,所決差小,與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終以壅淤,故又於橫隴大決。是則決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複,所複不久終必決於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及橫隴既決,水流就下,所以十餘年間,河未為患。至慶曆三、四年,橫隴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餘裏;其後遊、金、赤三河相次又淤。下流既梗,乃決於上流之商胡口。然則京東、橫隴兩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棄之高地。京東故道屢複屢決,理不可複,不待言而易知也。”同時,歐陽修還認為,河渠司李仲昌等議開的六塔河,寬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狹,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並斷言六塔河“於大河有減水之名,而無減患之實。今下流所散,為患已多,若全迴大河以注之,則濱、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勝其患,而又故道淤澀,上流必有他決之虞,此直有害而無利耳,是皆智者之不為也”。可以說治理黃河上,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文章刊出立即引起了工部的關注,尚書黃福親自上書讚揚其治理漕運上的功勳,“凡所規劃,精密宏遠,身理漕河者三十年,舉無遺策。“


    第五版為“大明學風“也是楊崢最為關注,看重的一版了,報紙旨在開風氣,啟明智,那麽在報紙上闡述各種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為此他特設了“大明學風“一欄,目的就是打破固有的風氣,吸引更多的學風加入,從而一步一步的打破原先固有的風氣。這個理想不小,因此他對其重視程度不言而喻了,為此特意將這一欄的潤筆費提高到一字八文錢,目的就是通過銀子,引起眾人的重視,從而加入。


    要說他這一番調整的確不錯,不過數日的功夫,竟有三千多稿子,這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在挑選眾多的稿子中,他獨挑了江西儒學大家吳與弼的文章,此人無論是在官方,在民間,其地位超然了,用他的文章,一方麵固然是他的文章寫得附和自己設置此欄目的要求,另一方麵他也想看一看世人的態度。


    這吳與弼說起來,倒也不負當代大儒的名頭,無論道德文章,才學都是當世一流,八、九歲在鄉學讀書時,即已嶄露頭角,對文學、天文、律曆、醫卜均有所學。十六歲學詩賦,十八歲習以科舉之業。業永樂已醜年,他年方十九,赴京侍奉時任國子監司業的父親,得拜明代”三楊”之一的冼馬楊溥為師。其時,在其父任所獲讀朱熹所編之《伊洛淵源錄》,自謂”睹道統一脈之傳”,”於是思自奮勵,竊慕向焉,而盡焚當時舉子文字,誓必至乎聖賢而後已”。謝絕與人交往,獨處小樓二年,專心攻讀《四書》、《五經》和洛學(以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兄弟為首的學派)、閩學(以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為首的學派)兩個學派的語錄,無意進入仕途,決心以講授理學,傳播程、朱哲學思想為己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