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明宣宗即位後同樣延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最新章節閱讀】他曾說:”其盛也本於休養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漢武承文、景之餘,煬帝繼隋文之後,開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亂,豈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漢武末年乃悔輪台,煬帝遂以亡國,玄宗卒至播遷,皆足為世大戒。”除與民休養生息外,對待臣下,仁宣二帝則廣開言路,善於納諫。明仁宗曾對謇義、楊士奇等臣子說:”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惡聞直言,臣下相與阿附,以至於敗。朕與卿等當用為戒。”明宣宗即位後則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這一廣開言路、納諫的風尚。他對大臣說:”漢、唐諸君,文帝、太宗能納諫,文帝幾致刑措,太宗致貞觀之治,亦皆受善之效。”


    明宣宗對這幾位重臣十分信任,對於他們提出的建議總是虛心接納,君臣之間的關係很是融洽。”當是時,帝勵精圖治,(楊)士奇等同心輔佐,海內號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遊事,每歲首,賜百官旬休。車駕亦時幸西苑萬歲山,諸學士皆從。賦詩賡和,從容問民間疾苦。”朱瞻基雖登基不足五年,但大明已是天下陳平,百姓安居樂業,算是大明最好的年代,而這一點在天子腳下最為明顯,此時街道人頭湧動,各種叫賣聲絡繹不絕,仔細去聽,也不知那個酸雅的文士搖著紙扇,扯著嗓音在吟唱一曲《水調歌頭》:


    平生太湖上,短棹幾經過,於今重到何事?愁比水雲多。擬把匣中長劍,換取扁舟一葉,歸去老漁蓑。銀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幹戈!欲瀉三江雪浪,淨洗胡塵千裏,無為挽天河。迴首望霄漢,雙淚墜清波——?“詞兒算不上多好,但吟唱之間,頗有幾分江湖的霸氣,讓人頗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曲子一出,少不了有人吆喝,這個帶著醉意的喊道:”喂,唱曲的,再唱一遍?“


    那個則喊道:“唱什麽唱,就知道喝點貓尿,不做生意了?明日吃什麽?”


    “這個掃興的娘麽?”原先那男子罵了聲,倒也沒在就需要求,跟著傳來一陣粗狂的吆喝聲,迅速在喧鬧的人群裏傳遞了出去。


    楊崢的轎子從街道上走過,各種喧鬧的聲,如潮水般湧了進來,他非但沒有感到煩躁,反而覺得這喧鬧的聲音與那混雜不清的詩詞相互融合,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交響曲,令人感覺無比的放鬆,甚至有些自豪,這是一個盛世的歌聲,再沒有比這個更動聽的歌聲了。


    一路聽著歌聲,腦海裏卻運轉開了,很顯然,皇帝是有意下西洋,還是連綿不絕的那種,但從前世的記載所看,朱瞻基的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而且是永遠不會實現的那種。


    這一點從朱棣下西洋就已經暴露了出來,永樂六年造寶船四十八艘,永樂十七年造寶船四十一艘,以補充船隊。“府軍衛卒趙旺等自西洋還……初旺等隨太監洪保入西洋,舟敗漂至卜國,隨其國俗為僧。後頗聞其地近雲南八百大甸,得間遂脫歸。始西洋發碇時,舟中三百人,至卜國僅百人,至是十八年,惟旺等三人還。”


    “後之奉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然中國前後耗費亦不貲。其隨行軍士,或以舟敗漂沒異國,有十餘年始得還者,什不存一二雲。“這樣的記載,前世資料不少,從這一點看,也並不是所有的都是鬼話,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說到底還是大明的國力所致,永樂初年,鄭和下西洋的花費,若超過了百分之五,朝廷就難以承擔了,單說這一點,文官還不至於迎來這麽多的罵聲,下西洋最大的弊端在於由於鄭和遠航,藩國使節大量湧入中國,中國出於外交禮儀又不能驅逐他們,隻好被迫接受其商品並以支付大量“賞賜禮品”。這並不表明,鄭和下西洋是為擴大貿易,實際上永樂六次下西洋,所能進行的貿易的確是很少,沒有形成規模,而是為了遠播大明王朝的威望。炫耀大明皇帝的權勢與道德、攜歸新的貢物、喚醒舊有“番部”、展現中華文明的先進性,這才是鄭和遠航的真正目的。他們有時也將言行相結合,幫助效忠大明王朝的朝貢國驅逐篡權者,或者是消滅過分猖狂的海盜……”


    “鄭和等人以承認當地政權的合法性,尊重上天的願望之辦法,來鼓勵朝貢國對明王朝的忠誠。為了維持諸多國家的“藩屬”地位,鄭和使用了兩種辦法:威懾和恩寵,即恩威並重。


    威懾是以寶船船隊的勢力及其威嚴而實施的。恩寵是通過賞賜多種作為中華文明之象征物的禮品而體現的:絲綢、布匹、瓷器和漆器,甚至還有曆書、繪畫和經書。這些禮品都是當地原住民所鍾愛的昂貴物品,如此一來,所得到了比輸出的就多了,國力強大、君主強勢的時候,這樣的壯舉還能支持,可一旦國力不待,壯舉在文武百官看來,就是朝廷的負擔了,所以朱棣剛死,文官就要求將下了六次西洋停止了,而且一停就是六年,在這六年裏,無人再提起西洋,甚是滿朝文武百官都忘記了昔日還有下西洋的壯舉,若不是一個老太監還在堅持,他甚至相信,宣德六年還有一次壯舉,但就是這樣一次壯舉,也是準備的十分倉促,此後大明將近兩百年,再沒有下西洋的壯舉,雖說鄭和下西洋的好處的確不少,可從宣德年僅一次的下西洋,足以說明,西洋的好處,不足以讓大明將這個壯舉延續下去,從而給了文官罵下西洋的借口,從而將這種好不容易打開的局麵,徹底埋葬在曆史塵埃中。


    如今的局麵,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了,他需要做一個抉擇,一個能下西洋永遠都能實施的決定,要做到這一點,仍走老路是絕對行不通的,按照他的心思,這次要做,就要做出與眾不同的西洋之行,而他最屬意的無疑是雙贏,西洋之行,不再是賠本的買賣,而是能賺錢的壯舉,所以想要無休止的下西洋,那麽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讓文武百官明白,西洋之行是可以賺錢的,做到這一點其實並不難,隻要與西洋諸國展開貿易即可,再者就是開市舶司,如此一來,不但朝廷有好處,文官背後的商家也可以從中獲取好處,那麽他相信,人人都避之不及的西洋之行,絕對是一個讓人熱衷的事情!


    當然了,西洋之行是賠錢貨的理念,從永樂年就已經在文官集團的腦海裏落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要讓他們輕易的改變過來,無疑是一件困難無比的事情,但局麵如此,再困難也必須去做,因為他內心深處,也希望大明的壯舉,不再是七次,而是八次,九次……?最好能如尾隨而來的歐洲最好了。


    正思索著,轎前的轎夫小心的道:“楊大人,鄭府到了?”


    “哦!”楊崢哦了聲,掀開了簾布看了一眼,果見一座府邸在眼前,府邸前鄭府兩字蒼勁有力,頗見章法,左右的木柱上貼著一幅嶄新的紅油黑字的對聯,左側的上聯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右側下聯曰:‘小苑西迴,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細細品來頗見氣勢,將府邸中的人物身份,不著痕跡的展現了出來。


    楊崢暗暗點了點頭心道:“寫這對子的人,也是個有心人啊?”


    府邸門前沒侍衛,也什麽稟報的,楊崢下了轎子,直接走了進去,裏麵風景秀麗,別具一格。南、北、西三麵為假山,山洞曲折幽深,山峰挺拔聳立。東邊迴廊水榭,“工”字廳一麵臨水,一麵為花台、綠地。各色花兒鋪滿了整個院子,左側一處竹亭處,種的不是翠竹,而是幾株棗樹,枝頭紅果累累,甚是搶眼,楊崢沿著青石板的小道直接往裏麵走,一路上莫不是遍栽著花樹,他叫得出名字的就有桃花、丁香,海棠、不知名的也不知有多少。


    如此走了片刻,才算是入了內院,內院不比外院那麽精致,不知是自己住的緣故,變得簡單,除了幾株棗樹,幾張木桌外,並無多餘的東西,如此一來,整個院子顯得空曠了許多,秋日的陽光透過層層樹蔭與窗欞,落在了院落西南方向,變得溫暖起來,照在一處葡萄架子下的木桌上,帶著秋日的暖意,架子下的木桌旁,端坐著一個老者,一身葛布長衫,外麵披著一件集翠裘,這種衣服,衣身淺色,袖口襟邊袍身有深色緣邊,看上起鬆散,最適合在家中剛剛起來的時候,隨意往肩膀上一套,既簡單又使用。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