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手機閱讀</fn>


    朱瞻基想了想道:“朕若有法子還用問你麽,不過朕也看明白了,戶部終究是戶部,不是朕的內庫,這銀子用起來也不那麽痛快,所以這銀子還得自己攥在手中最舒服了,什麽時候想用銀子,讓人去取就是,用不好與戶部磨嘴皮著,也不用擔心多用點銀子,被那些言官禦史找麻煩?”


    楊崢道:“可不是麽,可要用自己的銀子,就得先要有銀子?”


    “先要有銀子?”朱瞻基呢喃了兩聲,忽然笑道:“可不是這個道理麽?”


    “隻要讓陛下的內庫充盈起來,陛下才能用得隨心所欲!”楊崢見事情漸入佳境,內心深處竟砰砰砰跳幾幾下,那種興奮的感覺,差帶沒讓他將自己的計劃托盤而出。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總算是他有足夠的定力,硬生生的忍住了,這事兒必須讓皇帝去想,自己要做的不過是去引導,這樣才是最有力的。


    “內庫充盈,朕也想啊,可如何充盈法,朕還真不知道?“朱瞻基感歎了聲,有些無奈。


    金英看了一眼楊崢,上前一步道:“我看這事兒,楊大人怕是有些法子吧,楊大人家的內人,可是人稱江南財神,這些年一心打理家族生意,可是賺了不少,其中的經驗隻要隨意告訴些陛下,還不能讓陛下的內庫充盈起來?“


    “對啊?“朱瞻基雙手拍了一下,一臉驚喜的道:“楊愛卿,你快給朕想想法子,朕這個皇帝的日子過得實在不像個皇帝樣兒,連過個生日都這麽艱難,朕要求不多,隻要給朕的內庫掙點銀子,不至於朕像現在這般,為了點銀子……?”


    看著皇帝一臉期盼的模樣,楊崢暗暗吸了一口冷氣,眼前的形式算是萬事俱備了,如今欠缺的就是他的這股東風了,能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他還真沒有把我,可今日這股東風不吹,又不知等到何年何月,自己能等,但鄭和可等不了。


    細細斟酌了一番,他才朗聲道:“想要陛下的內庫充盈,並連綿不絕,其實並不難?起決於陛下?”


    “哦!”朱瞻基哦了聲,眼看楊崢一臉的莊重,神色之間也不免嚴肅了幾分,想了想道:“你不會是真的讓朕加稅收吧?這個可不行啊,那些老百姓其實沒幾天好日子過,就這麽點稅收,他們必須要一年不停的幹活,更別說加重稅收了?“


    楊崢笑道:“陛下說笑了,加重稅收能加了一時,加不了一世啊?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陛下想要天天有魚吃,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朱瞻基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楊愛卿你快說方法吧?”


    楊崢道:“微臣的法子很簡單?”說到這兒,他微微停頓了一下,重重的吐了口氣,然後重新吸入了一口,一字一字的道:“開海禁,重下西洋!以商業為陛下謀取財富!“


    “開海禁,重下西洋!“朱瞻基喃喃自語了幾聲。


    楊崢沉聲道:“不錯,開海禁,重下西洋,我大明重建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我大明的絲織品、瓷器、茶葉、鐵器等,廣受世界各國歡迎,而許多國家缺乏名優商品能滿足明朝的國內需求,隻好以白銀支付所購明朝商品,引致白銀大量流入我大明,朝廷從中收取稅收,五方之賈,熙熙水國,刳艅艎,分市東西路(東西洋),其捆載珍奇,故異物不足述,而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公私並賴,其殆天子之南庫也。這樣一來,陛下的內庫,還擔心沒有銀子麽?“


    朱瞻基眉頭微微皺了皺,楊崢的話兒,他不是沒想過,尤其是他從小陪著朱棣的身邊長大,有時候甚至被他抱著坐上金鑾殿,當他看著萬國來朝的局麵,心裏不是沒有動過下西洋的念頭,可一來停止下西洋的聖旨是自己父親親自下的,自己做兒子的也不好去反駁,再者,本朝從洪武開始,洪武爺就想恢複一種“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簡樸的農業社會。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廢除貨幣和商品交易。大明每戶人家都要承擔實物稅和徭役,這徭役很可能就是從千裏之外押運征收的幾百塊城磚或幾千張紙送往南京,輪到這一任務的家庭,結局往往是破產。軍隊也如此,實行衛所製,官兵在駐地自耕自食,亦農亦兵,為此,他登基之初就“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又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中國對外貿易遂告斷絕。洪武十四年,他又“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自此,連與明朝素好的東南亞各國也不能來華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了。


    到洪武二十三年,他再次發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為徹底取締海外貿易,又一律禁止民間使用及買賣舶來的番香、番貨等。洪武三十年,再次發布命令,禁止中國人下海通番,並將其定為規矩,後世子孫永不得違背。


    雖說這些規矩,早在自己皇祖爺爺時,壞得不能再壞,先不說六下西洋,就是其他方麵也有不少,如錦衣衛的廢除上,錦衣衛為洪武爺所設,但到洪武二十六年,見於殺戮過重、枉法難製,洪武爺便正式廢除了錦衣衛。可皇爺爺靖難之役奪了皇位後,他為了打擊異己,便重新啟用了錦衣衛,而錦衣衛的手段也得以進一步加強。為了使錦衣衛的權力有所製衡,並加強特務統治,皇爺爺又設立了由宦官掌管的東廠。


    再如,在宦官的問題上,洪武爺鑒於漢唐太監幹政,洪武十七年時,曾專門鑄造了一塊鐵牌放置於宮門旁,上書道:“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而皇爺爺則是重用太監,不說下西洋,就是其他大事上,太監也沒少用,若不是皇爺爺開了這個頭,他豈敢讓太監誦讀詩書,麵對這些祖宗規矩,按說這些書呆子是不會答應的,可皇爺爺的手段,哪怕是這些書呆子也隻是裝作不知道罷了,這才有了永樂年重重大事的局麵。


    等到父王登基的時候,一來父王沒有皇爺爺手段,文官漸漸做大,昔日早已忘記了的祖宗規矩重新被翻了起來,所以下西洋的壯舉停了,萬國來朝的局麵也不複存在,甚至是皇祖爺爺打下的安南,也差點丟掉,他是皇帝不加,可麵對這些祖宗規矩,他也顯得束手束腳,就好比他想下西洋,可結果如何,滿朝文武百官,又有幾個答應,除了日複一日的拿祖宗規矩說事,仿佛就話好說了,可偏偏他又不能無視祖宗的規矩,才讓喜下西洋的壯舉一拖再拖,如今楊崢的這一番話,多少讓他有些心動,但也有不少顧慮,畢竟這是祖宗規矩,那些文官指不定會鬧出怎樣的動靜來。


    楊崢似看出了朱瞻基的心思,盯著他道:“皇上是想年年過生日似這般,還是年年有自己的銀子,想過生日就過生日?”


    朱瞻基道:“朕雖是皇帝,但也知道花自己的銀子比較舒服?”


    楊崢道:“可不是麽,誰不想花自己的銀子,可我大明如不開海禁,不下西洋,陛下何來的銀子,年年靠著戶部的那點銀子,陛下能過得好生日麽?”


    “過不好?”朱瞻基苦笑了聲,他已經五年沒正經的過個生日了,今年若不是楊崢這二十萬兩,隻怕這生日還是過不成。


    楊崢繼續道:“陛下就沒想過,南宋土地和人口都不如北宋,這是用屁股都可以得出的結論。偏偏南宋的稅收卻遠遠超過北宋,北宋中期以後平均年財政收入在六千萬上下,而南宋的財政收入則常年保持在一億以上,土地減少了三分之一,稅收增加了三分之二,宋朝財政收入的最高數字一億二千萬同樣是南


    宋創造的。陛下可知道這是為什麽?”


    朱瞻基不傻,道:“宋代積極提倡海外貿易,並把商稅收入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宋高宗曾說:“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所以人口雖少,土地雖少,唯獨銀子不少?“


    楊崢道:“可不是這個道理麽,宋代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宋王朝疆域狹小,又兵額龐大,單靠農業稅無法維持巨額財政支出,逼得宋朝政府將目光投到商業和海外貿易上,宋高宗就說:“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因此宋王朝采取了一係列保護和招徠外國海商的措施。到了元朝,元朝皇帝更是采用重商主義政策,鼓勵海外貿易和對外出口(在特定時期也曾禁止私人出海貿易,為時甚短,其市舶管理和征稅製度愈加完備,再加上中外海商“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所以元代的海外貿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海外貿易所帶來的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成為元王朝的“軍國之所資”,這也是為何宋代、元朝都不差錢的原因之一了。


    不說前朝,就說我大明永樂年間,成祖爺六下西洋,人人都說西洋之行是禍國殃民之舉,可真的是麽,西洋諸國,對我大明出品之陶瓷、絲綢、錢幣等等,都極喜愛,永樂年間確也利用鄭和下西洋之官船,載運這些貨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鄭和官船亦購買或交換一些中國所缺之香料,染料,寶石,象皮,珍奇異獸等等,這些好處,微臣不想多說,縱觀永樂一朝,鄭和下西洋六次,與西洋諸國,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中國的貨物,如銅錢、絲綢、瓷器、鐵器等。這種貿易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以貨易貨。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


    這種法子,在印度古裏國,是我大明的船隊到達後,由當地的代理人負責交易貨物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官員主持下當麵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這種友好的貿易往來方式,在當地傳為美談。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後幾次下西洋貿易規模擴大,不僅僅如此,東南亞百姓對中國絲綢、瓷器、工具非常喜歡,鄭和船隊一到都爭先恐後的劃船或到碼頭交易,有的還請官兵到當地的集市設攤交易。我大明主要輸出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金屬製品、銅錢等,換迴的主要是珠寶、香料、藥材、珍奇動物等,這種交易,使得我大明從海外進口100斤胡椒,當地價值1兩,迴到國內出售20兩,利潤豐厚,這都是莫大的好處,微臣說句大不敬的話兒,若不是鄭和六次下西洋,帶動著商業的發展,單靠百姓的稅收,未必能支持得起成祖爺一次又一次的大手筆,微臣以胡椒為例,“將原產地價格、明前期鈔、銀的比價和胡椒在中國的官方價格及其與輸入蘇木折賞、折俸用途製成表格”,結果顯示,“洪武年間,明廷對海外各國朝貢附進貨物胡椒一項的給價,是原產地的20倍,……永樂五年鄭和第一下西洋後,每斤胡椒在大明的市價是原產地的10倍。……更有甚者已經翻到二十倍……?單是這胡椒就是一個賺錢的買賣,更別說鄭和屢下西洋,收買黃金、珍珠、寶石諸物,這哪一樣不是賺錢的買賣,成祖爺,營建北京的大工程,有北征蒙古,南討雲南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並沒有因此造成國家財政困難,而到了陛下的手中,國家沒有太大的費用,每年的財政卻隻能剛好夠使用,堂堂大明天子,竟連年年過一個生日都成了奢望,這難道不讓人惋惜麽?“


    朱瞻基道:“你說的這些,朕也想過,可祖宗規矩……?“


    楊崢道:“彖曰:遁,亨,遁而亨者;剛正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遁之時義大唉哉!這話兒的意思,凡事都需要先前看,祖宗的規矩或許之適合祖宗的時候,未必適合眼下的局麵!如今我大明經過先帝”停罷采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辦珠寶等行為。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陛下登基後,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先帝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可謂是盛世……?”說到這兒楊崢卻沒繼續說下去。


    誰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兒,況且這好聽的話兒還不是馬屁話兒,是實打實的話兒,所以朱瞻基很享受,冷不丁的聽楊崢停下來了,忍不住好奇的道:“說啊,你怎麽不說了?”


    楊崢道:“微臣不敢說?”


    朱瞻基道:“愛卿隻管說便是,今日朕不在宮中,沒有穿龍袍,你我是朋友的交談,不管你說什麽,朕都恕你無罪!”


    楊崢道:“好,那微臣說了!如今的大明雖是盛世,可微臣還從未見過盛世戶部沒銀子!堂堂大明天子還不能年年過一個生日,一個沒有銀子的盛世,還能長久麽?“


    朱瞻基麵色一變,盯著楊崢似要發作,可想起先前的話兒,硬生生的忍住了,想了想道:“愛卿話兒雖不錯,可開海禁是一件大事,就算朕一人同意,未必能成事?“


    楊崢心道:“就怕你不同意,你同意就好辦?”當下站起身來,走到朱瞻基的麵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朗聲道:“陛下若有此意,明日早朝,微臣縱是粉身碎骨,也要說動文武百官答應陛下?”


    “你有幾分把我?”朱瞻基看著楊崢一臉的誠懇,內心深處頗有些心懂。


    楊崢道:“這個微臣還真不知道,不過有陛下支持,這事兒的勝麵還是大的?開海禁,下西洋是為我大明謀取福利,微臣相信,滿朝文武會看到其中的好處的?“


    朱瞻基看了看手中的二十萬銀票,又看了看楊崢,猛的吐了口氣,道:“你說的是,盛世豈能沒銀子,朕明日就看你的表現了?“


    楊崢用力地點了點頭道:“陛下請放心,微臣決不讓陛下失望?”


    朱瞻基點了點頭,想了想道:“開海禁,下西洋是大事,朕這裏不是問題,問題在天下文官,他們必然會抱著祖宗規矩不放,若想取得這場硬仗的勝利,要做好兩點?“


    楊崢一聽這話兒,就知道皇帝其實早有了這個心思,隻是沒找到個合適的機會,或者說是一個信任的人,如今他自己主動送上門來,可算是正中皇帝的下懷,立即抱拳道:“請陛下明示?“


    朱瞻基道:“第一點要聲勢,聲勢越大,就有更多的官兒加入其中,天下官兒那麽多,未必就沒有幾個支持開海禁的,所以這樣對你我都有利!“


    楊崢點了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


    朱瞻基繼續道:“第二點,海禁、下西洋最大的阻力在於祖宗規矩,所以明日外官必會以此為借口,百般阻攔,你要做的就是盡快從諸多規矩中,尋找突破口,如此才好讓他們閉口!“


    楊崢眼前一亮,道:“陛下之言,讓微臣心底更有把我了?”


    朱瞻基道:“除這兩點外,還有一點?”


    “請陛下明示?”若說先前楊崢還看不出名目來,這會兒再看不出來,那就是傻子了,皇帝一早就有了主意,既如此,他要做的就是貼著耳朵聽就是。


    “眾官本極力反對下西洋,說是禍國殃民之舉,皇爺爺時,不過是迫於皇爺爺的手段,威嚴,裝作沒聽見沒看見吧了,朕自問沒有皇祖的手段,也不想如父王一般停止下西洋,所以這西洋還是要下的,朕不但要下西洋,還要讓天下官兒明白,下西洋不是禍國殃民之舉,而是為國謀取福利的好事,朕,要第七次下西洋,第八次,第九次……?你明白麽?”


    楊崢點了點頭道:“微臣明白,陛下是想讓下西洋永遠進行下去,不僅不是消耗國力的壞事,還要成為一件好事,一件壯舉,一個連綿不絕的國策對吧?”


    朱瞻基道:“朕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明日的朝會,事關重大,西洋之行,所帶來的好處,必須要讓天下官兒知道,這一點朕相信鄭公公最是清楚不過了?“


    楊崢道:“多謝陛下指點,微臣知道該怎麽做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這事兒就交給你了!莫要讓朕失望?”


    “微臣明白!”楊崢硬著頭皮答應了。


    君臣二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眼看時候差不多了,楊崢便告了退,退出了清風樓。


    喝了幾杯酒,渾身還有幾分醉意,抬頭看了看忙碌的街道,楊崢隨手招來了轎子,沉聲道:“去鄭公公府邸?”


    轎夫應了聲,便迅速抬起了轎子,往鄭和的府邸趕去。


    由於仁宣時期正處四海威服,民心思定之時,明仁宗即位後積極推明宣宗行與民休息政策。他告諭戶部說:”農者生民食衣之原,耕耘收獲,不可失時。自今一切不急之役,有當用人力者,皆侯農隙,前代蓋有不恤農事而以謠役妨耕作召亂亡者矣。不可不謹。”


    本書來自品&書#網hp:///bk/hl/9/9794/inex.h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