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郭大人畢竟是有資曆的官員,人家是明洪武十八年進士,之後十年內官自戶科庶吉士升至北平左布政使(從二品)。深得朱元璋的賞識,能讓老朱賞識,自是不容易,等他孫子朱允炆登基時,郭大人算是交上了好運,重用不說,還升了官兒加爵,可這位老兄不太喜歡朱允炆的柔弱,暗中沒少與遠在北京的朱棣眉來眼去,很快就在暗中歸附燕王。及燕王“靖難”兵起,他率先投降,如此知趣的人,朱棣自是大喜,命他輔佐世子居守北平,又交上了好運。


    朱家叔侄交戰四載,郭大人負責軍餉。成祖即帝位,任戶部尚書,兼掌北平布政司。並授命籌建北京城。任行部尚書,統六部事。工役繁興,奉職無廢事,一時可謂是人人羨慕的大官。


    等昔日的太子登基,郭大人當年輔佐有功,加封太子太師,賜致仕,好不羨慕,年前,原本戶部尚書夏元吉因病去世,戶部尚書一下子空了下來,朱瞻基登基不久,與戶部看得極重,加上這兩年需要的銀子不少,若讓一個年輕的上來,少不了要磨礪幾年,方能將戶部打理好,既如此還不如讓戶部進一個老的,郭大人當年就掌管戶部,名聲在外,朱瞻基便重新起用六十六歲的郭大人為戶部尚書,並給以”免趨朝,賜鈔二萬貫”殊榮。郭大人倒也不含糊,六十六歲的老人為主上賞識之恩,抱病坐署辦公,寒署不避,百事親斷,職益勤,管理錢穀以有才能著稱,短短一年的功夫,就將戶部打理得井井有條,可今年剛一開春,先是修築邊防,隨後征討蒙古,再就是疏通黃河,那點銀子根本就不夠用,六部官員誰也不信,跟著屁股後要錢,一日兩日到也罷了,可十日、半個月這就讓人受不了,郭大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眼看戶部已打不開局麵,幹脆一咬牙,向朝廷提出增加商業稅的主意。


    郭大人年紀一大把,可沒老糊塗,行這等大事之前,算是下足了本錢,他本做了多年的戶部尚書,於曆朝曆代的商業稅收最是清楚不過了,此番上奏朝廷,做到了有理有據,先以趙宋一朝為突破口,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指出宋代在商業上獲得的好處。


    如宋代貨幣財政收入之所以持續迅速地增加,主要是通過禁榷專賣收入特別是鹽、酒課利的增加實現的。而且如果貨幣財政總收入以至道年間的2224萬貫為基數100,則乾道末年的7000萬貫就是增加了315%;而乾道末年的鹽、酒、茶三項收入4752萬貫就是比至道年間的770萬貫增加了617%。禁榷專賣收入的增加速度比貨幣財政收入要快將近1倍,這是禁榷收入在貨幣收入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的原因。”這些數字,他信手拈來,容不得旁人反駁,對財政之重要意義,不僅僅他再說,他還讓人找出了誰誰的話兒,如“歐陽修說:‘今為國之利多者,茶與鹽耳’。


    宋貺說:‘國家歲用至廣,兩稅之外,仰給於鹺茗者為多’。


    宋高宗說:‘國家養兵,全在茶鹽以助經費’。


    陳從古說:‘國家利源,鹺茗居半’。孫夢觀說:‘今日之急務,莫理財若也。生財之路窮,獨倚辦於楮、於鹽耳’”,葉適更是說“舍茶鹽則無以立國”。這不無說明,商業稅在宋代的重要意義,為此,他上奏朝廷增加商業稅,老大人慷慨激昂,但得了好處的君臣也不是傻子,不少人跳出來反對,直說這是禍國殃民之舉,言官更是罵的不依不饒。


    郭大人年輕的時候也是暴脾氣之人,不過是隨著年事漸高,才收斂了不少,被一幹言官如瘋狗一樣咬著不放,這下徹底激怒了郭大人,年紀雖長,暴脾氣還在,當即咬破手指寫了一份奏折遞了上去,奏折上說,臣不知誰為陛下畫此謀者?徒知高談而不知適時之變也!今三邊有百萬待哺之卒,計天下二稅上供之外,能足其食乎?故茶鹽酒稅、山澤雜產之利,盡歸於官,尚猶日算歲計,恐其不足。民貪其利而犯禁者,雖死不避也。今乃一為贖刑,以寬其禁,三軍之食,於何取之?’。這一番破口大罵,才算讓人看出了這位老尚書的火器,叫罵之聲才小了些,不過這事兒還是阻力不小,詔令被駁迴,‘卒不果行’讓郭大人好生氣惱,當即要掛冠而去。


    雖說結果不甚理想,但皇帝也是個明白人,自家的情況,自己清楚,戶部離不開這樣的有經驗的老官員去打理,所以除了安撫一番郭大人外,還做出了實質性的調整,如在京城一帶先做個試點,若果真如趙宋王朝一般,再大麵積實施,這個結果倒也不是不能讓人接受,尤其是郭大人深知,以陛下眼下,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容易,也隻好答應了,在京城之地,開始提高商業稅收,說是提高稅收,但一來,百官反對,二來這是違背祖宗之法,所以不敢貿然提高太多,隻是在十五去一的稅收改為二八抽分製(坑冶)召百姓采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可以說,這樣的稅收在京城那些大戶來說,並不算太高,京城的商戶也隻是罵了幾聲,此事也就這麽下去了。


    這份邸報字數不多,但楊崢從他的背後,看出的信息卻不少,首先一點,大明經過洪武、永樂一朝後,商業已漸漸壯大,甚至民間的商業已有取代官家之勢,這一點從諸多的數字可以看出,如瓷器上,民窯發展非常快,容量也比官窯大的多,以青窯為例子,官窯每座燒盤,碟樣器二百多件,尺碗三十多件,大覃十六七件,小酒杯五六百件,而民間青窯每座可燒器皿千餘件”。景德鎮陶瓷業中一般民窯的窯身和每窯產量要比官窯大3-4倍。明後期景德鎮3000座窯中,官窯僅有幾十座。崔、周、陳、吳4家民窯的產品暢銷中外,質量遠遠超過官窯。這時京郊門頭溝煤窯很多,官窯隻一兩座,餘皆民窯。在以往受官府控製最嚴的製鹽業,也開始慢慢放鬆了。


    絲織官手工業,每年5。6萬匹的造解任務,並不是很大的,北宋宋徽宗時每年從江西一路和買的綢帛就有50萬匹,並且這個造解任務(指明代每年5。6萬匹)並未完成,有時完成不到一半。……等等,這無疑在告訴他,在這個商業逐漸興盛的時代,堂堂的大明王朝,竟沒有從這巨大肥肉之中,獲取半分的好處,國家隨著商業日益繁榮,竟是愈發貧窮的可悲局麵,不免讓人奇怪。


    第二點,從年輕皇帝最近一係列的舉動上看,這位年輕的皇帝顯然是從中看出了好處,隻是在他這個位置上,一旦設計商業,免不了被鼠目寸光的老學究,尤其是那些言官罵做禍國殃民的罪證,他雖是皇帝,但這個罪名太大,也不是他能背得起的,再者,這些商家的背後,有那些人撐腰,他不是不知道,說到底這天下是他朱家的不假,可也是天下官員的,他不過是這些官兒中最大的罷了,如果為了這點利益,傷了官員的心,與朝政反而大大不利,所以這事兒隻是一步一步的來,在一個合適時機下,慢慢的展開。


    第三點楊崢看得最明顯,也是最仔細,便是對祖宗規矩的打破,按照這份邸報上來看,商業在朱元璋時就已定下了調子,這位農家出身的皇帝,於商業沒什麽好感,定下“凡商稅,三十而取一,過者以違令論”。洪武九年,山西平遙主簿成樂任官期滿,州府考核結果以其‘能恢辦商稅’為由,褒其進京朝見皇帝,結果遭到皇帝的批評:‘稅有定額,若以恢辦為能,是剝削下民,失吏職也,州考非是’,反而‘命吏部移文以訊’。洪武八年三月,‘南雄商人以貨入京,至長淮關,吏留而稅之。既閱月而貨不售。商人謂於官,刑部議吏罪當紀過。上曰:‘商人遠涉江湖,將以求利,各有所向,執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納課於官,彼此一耳。遲留月日而使其貨不售,吏之罪也’。


    明杖其吏,追其俸以償商人’永樂時明政府進一步放鬆了對民間稅收的管製,‘婚娶喪祭時節禮物、自織布帛、農器、食品及買既稅之物、車船運己貨物、魚蔬雜果非市販者,俱免稅’。永樂二年,山東臨清縣會通稅課局奏:‘比歲市鎮經兵,民皆流移,兼連年蝗旱,商旅不至,所征課鈔不及,請減舊額。’


    ^^^^^^^^^^^^^^^^^^^^^^^^^^^^^^^^^^^^^^^^^^^^^^^^


    第一更先送上,有月票的莫要忘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