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以正治國,就是要有一套保障國家機器自發運轉的良性規則,而且這一規則能夠一以貫之,不因人而廢,因事而止。一旦做到了政令暢通,國家這一組織係統就會健康運作,自動調節,而不需要管理者過多地幹預。


    春秋戰國時期,各路諸侯為求自保紛紛變法圖強,但真正變革成功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主要是新法在推行過程中遭到了太多人事和權術的羈絆,以至於虎頭蛇尾、有始無終。韓昭侯時期,申不害曾在韓國主政。他打破血緣宗親的束縛,重用賢才,銳意改革,把弱小的韓國帶進了”戰國七雄”的行列。但是,申不害有個哥哥,想借助兄弟的關係在韓國謀個一官半職。於是,申不害便去向韓昭侯求情。可是,韓昭侯卻拒絕了申不害的請求:”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本來就是你主張的。而現在,你又來為自己的哥哥跑關係,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可見,當國家的變革政策和自身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倡導變革的人自己尚不能堅持原則,新法推行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變革成功的唯有後來商鞅在秦國推行的新法。當時,七國爭雄,秦國之所以能夠吞並八荒一統天下,正是因為商鞅為秦國留下了一整套健全的法律製度。商鞅的新法,雖然曆史上褒貶不一,但卻是”正”的: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都按照法律的規定透明地執行,絕不玩弄權術、暗箱操作。最為重要的是,賞與罰,都能及時兌現,決不失信於民。據記載,商鞅剛開始變法的時候,法令已詳細製訂但尚未公布,他怕百姓難以相信,就在國都的集市南門立下一根長三丈的木杆,下令說如果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門就賞給十金。百姓們感到此事蹊蹺,沒人動手去搬。商鞅又說:”能拿過去的賞五十金。”於是有一個人半信半疑地拿著木杆到了北門。商鞅立即命人賞賜給他五十金。這時,商鞅才下令頒布變法,果然得到了民眾的信任。


    治國以正,賞罰有信,是秦國在硝煙四起的戰國時代脫穎而出的關鍵。就連一直恪守德化、對法治頗有微詞的司馬光,也在《資治通鑒》中對商鞅大加讚揚。他說:商君雖用法苛刻,但身處亂世,詐力橫行,仍然能做到不失信於民。就憑這一點,足以治四海,平天下。大人這法子看似有違背道義之嫌,但與眼下的確是最好的法子,如此一來,安南勢必會人人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所在,那麽我們就好從中加以利用了,未必不能達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黃福道:“這番話兒看似不錯,可軍師忘了,人人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所在,那是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不信任,倘若兩人開誠布公,彼此信賴,完全可以選擇不招供,這樣的結果是兩個人會在一麵後釋放,與出賣朋友相比,這個結果也不算太差?”


    徐朗點了點頭道:“黃大人所言的確如此,兩個人都不背叛對方,確實可以使兩人的集體利益最大,但黃大人忘記了一個前提,義安城可不是兩個人,我已經統計了,整整二十萬人,這還不算河內,黎利的家鄉,如此算來少說也有四十萬多人,他們未必都能人人做到這一點?“


    黃福微微一愣,道:“這個的確不好說,人性本惡,一個人兩個人或許因為信任彼此不肯背叛對方,可人一多就這法子就未必可行了!“


    徐朗道:“可不是這個道理麽,當信任從兩個人擴大到四十萬人時,信任不再是信任了,在麵臨危機前,在最大利益前,未必就能堅守得住,所以黃大人所擔心的局麵就不會出現了,再者四十萬人,你得明白,就算是你能讓所有人互相信任,但隻要有一個人耐不住利益的誘惑,那麽四十萬的堅守立即變得沒了意義,所以選擇最大利益無疑是最佳的結果……?“


    這下不僅僅黃福,便是張本、王通等人也是聽得一身冷汗。


    黃福歎了聲:“一旦利益最大化,四十萬人未必就沒有人背叛,一旦如此,所有的堅持,辛苦終究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既如此有何必要堅持呢,這樣說來,背叛到是成了最佳的選擇!”


    張本道:“司馬公早就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在這種情況下,若能獲取最大的利益,還真沒有個人能把持得住?“


    黃福看了一樣楊崢,忽然道:“這便是大人不準備乘勝追擊的用意了?“


    楊崢見他明白了其中的奧妙,也懶得掩飾,點了點頭道:“不錯,這便是我的用意?“


    黃福似有些不解,思索了片刻道:“老夫還有幾分不解,還請大人給說道說道?“


    楊崢道:“黃大人不必客氣,隻管問來便是?”


    黃福想了想道:“大人這個囚徒困境的計策,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計謀,但耗費時日不免多了些,那黎了狡猾的很,未必就想不出破解之法,還有我等已經攻下四麵大山斷了黎利的糧道,一來對方新敗了人心不穩,二來我軍新勝,此消彼長,正好是個圍攻的大好機會,大人為何要如此?”


    其實這個問題除了徐朗之外,也是場上眾人都想問的一個問題,所以黃福話音一落,眾人的目光便紛紛落在了楊崢的臉上。


    楊崢早已身經百戰,自是不懼這點目光,搖著紙扇看了一眼徐朗,道:“依軍師的聰明才智,本官的那點花花腸子,想來是瞞不過軍師的,我看這番解釋還是有軍師幫忙解說下可好?”


    徐朗對著楊崢抱拳行了一禮道:“大人客氣了,這是卑職的該做的?“說完不等楊崢迴禮,緩緩轉過身來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到了王通的臉上,道:”王將士英勇善戰,乃是我大明名將,與戰事可謂是熟悉無比,以你看若我大明想要一舉拿下安南需要多少兵力?“


    這番話兒聲音不大,但說的內容著實太過驚人,所以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一時忘記了議論。


    王通同樣吃了一驚,但他畢竟是武將,又在安南待了幾年,與安南真實實力多少還有些了解的,聽徐朗這麽一問,並沒有著急做出應答,而是皺著眉頭思索了片刻才謹慎的道:“少說要二十萬?”


    “二十萬?”眾人各自念了聲,張本道:“王將軍怕是誇大其詞了吧,如今的黎利新敗,精銳盡喪,四麵大山被我朝廷大軍包圍,已形成合圍之勢,若我大明真要打,還用得著這麽多人馬,我看大人親自率領楊家軍三萬人足以消滅黎利!”


    一陣沉默後,黃福搖了搖頭道:“不,非二十萬不可為?”


    徐朗、王通各自看了一眼,雙目光芒一閃,顯然各有也是這般看法。


    高航道:“黃大人此話怎講,黎利明明……?“


    黃福歎了聲道:“大人深謀遠慮,黃某佩服?“


    楊崢道:“老大人說笑了,我不過是多看了幾眼而已,算不得什麽?“


    高航聽得心急,道:“我說楊小弟你能不能把話兒說明白些,我怎麽越聽越糊塗了?“


    楊崢剛要答話,一旁的王通道:“這個還不簡單,此番我大明以四萬兵馬一舉攻下了對方的四麵大山,黎利精銳盡除,糧草被燒,我們看似形勢大好,似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奪了黎利的天下?“


    高航嘀咕道:“可不是這樣麽?”


    王通道:“高大哥若這樣想那就特錯大錯了?”


    “哦,這是何意?”高航好奇的問:“莫非這黎利還有後手?”


    王通思路漸漸清晰起來,捋順了自己要說的,沉聲道:“倒不是黎利有什麽後手,而是我們麵臨的對象不同?此戰後,黎利不足畏懼,所以大人若想攻占安南,那我們麵對的就不是黎利和他的十萬大軍那麽簡單了,而是整個安南的百姓,試問單靠我們三萬大軍,能否滅了安南呢,關乎生死存亡之際,他們必然是人人誓死抵抗,如此一來萬眾一心,就是一道萬裏長城,單靠我們三萬人根本不足以應付,更別說是拿下安南了?“說到這兒,徐朗稍作停頓後,繼續說道:”而大人之所以用囚徒困境的這個法子其實很簡單,瓦解了敵人萬眾一心,隻要一人有背叛之心,萬裏長城也就不是長城了,這不是比我們去硬攻要妥當得多?“


    ^^^^^^^^^^^^^^^^^^^^^^^^^^^^^^^^^^^^^^^^^^^^^^^^^^^^


    第二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今晚還是三更,請放心,咱們怎麽說也要做個有節操的人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