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楊士奇嗬嗬一笑道:“陛下說的那時亂世,用人不拘一格,可如今我大明四海定一,一切都得按規矩來,對絕大多數的官員來說,他們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往上熬,熬到了資曆,熬到了人望,熬到了政績,他們再一步一步的爬上來,吏部侍郎是高位,朝中不知多少人眼熱,多少人夢寐以求能得到這個位置……?“說著嗬嗬一笑道:”所以,陛下讓楊小弟年紀輕輕坐上這個位置,大家礙於皇帝的威嚴,或許不敢說什麽,可多少有些非議,隻怕非楊小弟所願吧?“


    朱瞻基露出了沉思的神色,這官場自有官場的規矩,隻是他沒想到這麽複雜,他對楊崢除了欣賞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用意,隻想著讓他做個高官,然後磨練下,沒想到沒有資曆、沒有人望、沒有政績還做不得高官,想了想道:“依楊愛卿看,朕該如何是好?“


    楊士奇道:“楊小弟與兵事上頗有建樹,神機營武臣一職倒也合適,這吏部侍郎,再進一步就是吏部尚書了,實在太顯眼了。”


    朱瞻基也意識到了,年紀輕輕身居如此高位,的確太顯眼了,想了想道:“做個兵部侍郎如何?”


    楊士奇嗬嗬一笑道:“陛下為什麽一定要讓楊小弟進入六部呢,依我看小兄弟性子懶散,六部乃是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各部置尚書一人,總管本部政務,平日裏政務繁多,未必適合楊小弟的性子,依我看陛下不如將他放在一個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位置上,一來不至於被群臣忽略,二來也不至於太顯眼,三來可以熬資曆,熬人望的位置的,等將來小兄弟再立下些功勳,漸漸熬上了高位,想來也無人非議?”


    朱瞻基眼裏閃過一絲異色,心道:“父王與我當年為了這個位置,莫不是耐著性子苦苦熬出來的,太早得到的東西未必就是好東西?”點了點頭道:“那楊愛卿的意思?”


    楊士奇道:“我看楊小弟多智數,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研究,尤其是詩詞歌賦便是微臣也自歎不如,且見識獨特,我看讓他兼任太子侍讀!為最妙?”


    在中國古代,皇家非常重視接班人的培養,小太子或小皇子很小就要開始讀書了,雖說是皇家貴子,但畢竟是小孩子,所以難免就會淘氣、頑皮,這就有辱斯文,按禮是要受到責罰的,但他有可能是將來的皇上,老師不能罵他、打他,那還得批評教育,就隻好訓斥他身邊的陪他們讀書的人,以起到警醒皇子、太子的目的,這樣的角色出力不討好,所以後來就把這樣的人或這樣的差事叫做“陪太子讀書”。也有以下的意思:太子一個人上學讀書太悶太寂寞,也需要有同學做伴,所以皇室會為太子找一個人陪讀,其目的不是要這個人學得多好,隻是給太子做個伴而已,所以人們把充當陪襯的角色叫做“陪太子讀書”。這樣的官職通常也叫做“太子侍讀”。官職不大,但日後的太子登基後,好處不少。所以一直為朝廷文武百官眼熱。


    一聽“太子侍讀“四個字,朱瞻基麵上露出一絲痛苦之色,比起曆史上其他皇帝,他的老婆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除皇後胡氏,孫貴妃外,還有吳賢妃,何貴妃,趙賢妃,吳惠妃、焦淑妃,曹敬妃,徐順妃、袁麗妃,諸恭妃,李充妃,何成妃,郭嬪,郭愛,前前後後差不多有十五人,可自成親以來,他沒少辛苦,除了皇後胡氏生下了長女、永清公主,孫氏生下常德公主外並沒有生下兒子,如今眼看孫氏、胡後年紀越來越大,讓他不免著急了些,這才讓賽哈智尋了楊崢,此時一聽“太子侍讀”不免有些心慌的感覺。


    但身居帝位,喜怒不形於色還是能做到的,點了點頭道:“太子侍讀著實不錯,隻是朕還沒太子,何來侍讀,我看就讓他做個侍讀學士吧?”


    楊士奇眼裏閃過一絲異色,侍讀學士品等為從四品。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其上為掌院學士。在這樣的位置上,隻要好好熬上幾年,有了資曆,日後想要升官還不是容易得很?再說了如今內閣有楊榮、楊溥、黃淮、金幼孜、陳山、張瑛、加上自己,差不多有七了,根本不需要什麽配備人員,所以楊崢這個侍讀學士還不得發放翰林院做事,哪裏可是個鯉魚跳龍門的地方?日後楊小弟的前途可不小啊?“


    一旁的王振可是一臉的羨慕,這翰林院可是內閣入門人選啊,這個叫楊崢的年輕人好福氣。


    朱瞻基心裏暗道:“看樣子楊士奇是想讓他日後進內閣啊,這樣也好,如今朝中六部、內閣三公皆是老臣,雖說是忠心耿耿,可畢竟年老體衰,終究有老去的一天,到那時若沒有幾個年輕臣子給朕撐著這江山,可是大大的不妙,況且朕對他還給予了厚望,讓他在哪裏鍛煉鍛煉也不錯?“


    一番計較了朱瞻基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明日是官員旬休,楊愛卿辛苦一番,去給他通個氣兒,要不然依他的性子,不知會做出什麽舉動來?“


    楊士奇暗暗羨慕:“皇帝對楊小弟還真是好得沒話說啊?“應了聲道:”微臣明白?”


    朱瞻基從鼻腔裏嗯了聲道:“既如此,楊愛卿去準備啊?“


    楊士奇雙手恭敬的舉起了畫卷,道了聲謝便出了宮殿。


    我國我國的假日製度始自西漢,晉代陸雲在《請吳王觀書啟》中稱:“孔子假期玩年,至於韋編三絕。”


    三國孟康《漢書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漢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賜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當得也。賜告者,病滿三月當免。”告,也稱急、寧和休假,這種假期一般說來都不固定。據史載,我國現在的“五日工作製”就是從西漢開始。《漢書•鄭當時傳》載:“孝景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沐。在這一天,官員們可以迴家,這樣看來漢朝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了隋唐。不過到了唐代,延續了數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變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後一天休息。唐代永徽三年,國事頻擾,朝廷改“五日休沐”為“十日休沐”,此即所謂的“旬休”。據王聘三《古今事務考》載:“永徽三年以天下無虞,百司務簡,每至旬假許不視事,以寬百僚休沐。”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官員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這三天休息時間被稱為“浣”,從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稱謂。


    這樣,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而且,相對於今天的請假,唐代請假要難得多。當時政府對於“旬休”規定頗為嚴格,凡三品以上官員,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滿後要到衙門銷假,是謂報到。否則,就要扣發一個月的俸祿,甚至罷官。


    通常情況下,唐代以後,大多數政府官員們習慣於上午或整天都在官署裏辦公,傍晚才下班迴家。對於京城內的官員而言,如果需要上朝,他們就要一大早先去上朝,然後才到自己的官署辦公。而地方上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和家眷住在一起,前麵辦公、後麵居家。


    因此,可以說,放假與不放假也都是一迴事。但相對低級的官員,如幕僚,因為地位卑微,是沒有官邸的,甚至得離家別子住在官署裏或租屋而住。因此,節假日對於他們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宋代待遇稍微差點,但除這些常規假日外,法定的節假日更加豐富。元日(春節)、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皇帝母親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節、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這樣,一年的法定假日達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和現在的法定節假日總數非常接近。


    當然,和今天不同的是,在倫理盛行的封建社會,基於人倫血緣和宗法觀念,除了上麵的法定節假日外,政府還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父母住三千裏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含旅程);在五百裏外,則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兒子行冠禮時有二天假期;兒女行婚禮時有九天假期。父母親去世,解官戴孝三年(軍職為一百天);親戚去世,根據關係遠近設不等的假期。


    可規矩一到了元朝,就大大改變了,元朝的韃子身子強壯,似乎並不需要什麽休息,一年隻有十幾天休息。


    ^^^^^^^^^^^^^^^^^^^^^^^^^^^


    雙倍月票最後的時刻了,諸位還等什麽,有月票請送上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