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海濤在一旁小心的伺候,對於這位新皇帝,他多少還是了解一點,表麵看著好說話,給人如沐春風之感,但內心繼承了朱家祖上的幾分陰冷,生怕自己哪裏做的不好,惹得新皇帝的不高興,從而給自己招來無妄之災。【全文字閱讀】


    朱瞻基一直平靜的臉,這會兒忽得的一變,那兩道淩厲的劍眉微微皺起,眉頭下一雙漆黑的眸子閃著幽幽的光,目不轉瞬的盯著手中的奏折,喃喃自語了幾聲。


    海濤平日裏善於察言觀色,看皇上如此模樣,便是皇帝遇到了要思索事了,他是太監,不敢多看,皇帝沒問話,更不敢多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永樂皇帝雖重用太監,未必他孫子肯重用,太監不可幹政的那塊石碑還在,在沒摸清楚新皇帝的性子之前,他可不敢去做這個出頭鳥。


    掃了一眼朱瞻基略顯蒼白的臉色,飛快的低下了頭。


    也不知過了多久,朱瞻基提起手中的朱筆在奏折上猶豫了片刻,想要落筆,卻不知想到了什麽,終究又提了起來。


    整個乾清宮一片寧靜,唯獨偶爾傳來的幾聲永樂鍾聲在門外不時的迴蕩,所有人都停止了動作,甚至是唿吸也放慢了些,生怕自己唿吸太重,從而幹擾了皇帝沉思。


    海濤額頭上溢出了一粒一粒的汗珠,他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早些年東奔西跑,沒少忙活,身子已經跨了,伺候了一上午,早已頭昏眼花,尤其是雙腳更是一陣酸麻,卻不敢揉一揉,眼看皇帝根本沒有出聲的意思,隻有咬牙苦苦支持。


    如此這般又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朱瞻基才重重的吐了口氣,扭過頭來道:“今日的蘇州賦稅送上來了麽?”聲音溫柔而動人,卻是迅速打破了讓人窒息的沉靜。


    海濤覺得剛才那氣氛若再久一些,他隻怕要支持不住了,不由得感歎老邁了,聽了皇帝的問話,想了想道:“迴稟皇上,奴才聽人說,今年的江南除了南京多有地震災害外,其餘各地倒是風調雨順,蘇州更是大豐收,聽說收成比去年多了五十萬石,還有按江南織造局開工良好,今年比去年多生產了二十十萬匹絲綢……?不過今日的稅收送沒送到,奴才還真不知?“


    朱瞻基一聽這話兒麵色越發不好看起來,海濤看他神色嚇了一大跳,還以為自己哪裏說錯話兒了,要說剛才那番話兒,他的確沒有亂說,今日一早去內閣傳旨的時候,經過班房的是後,聽不少官員在說今年蘇州的大豐收,其實也談不上什麽大豐收,蘇州自古就是繁華之地,洪武帝朱元璋為使農民的衣食等自給自足,便發出了種稻以外,須種桑麻棉的命令,於是絲棉紡織手工業迅速盛行,江南工商業因此也獲得了發展。朝廷在蘇州在天心橋東設立了織染局,當時分六堂,織機173張,在局匠役667人,專門為皇室生產高檔綢緞,每年大致在1500多匹。蘇州城東皆機戶,以絲織為業。鄭和七下西洋,海外貿易逐漸興旺,也刺激了蘇州商業活動的活躍,與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等國開展貿易。受海外貿易的高額利潤刺激,蘇州絲織業有了更大的發展,成為江南絲織業的中心,經濟發達,早些年受到永樂皇帝遷都、疏通運河、下西洋、五出蒙古等壯舉影響,蘇州一向賦稅較重,才沒出現今年的這番局麵,所以被人稱作大豐收了。


    此時順嘴說了一下,不想皇帝的麵色如此難看,嚇得噗咚一聲跪在了低聲道:“奴才該死,奴才該死,不該亂議論國事,擾亂皇帝心思?“


    “何罪之有?“朱瞻基被驚醒了過來,先前隻是有些震驚而已,他手中的奏折,正是蘇州知府上的奏折,今年明明是個豐收年,稅收卻是少了一半,這讓他驚訝之餘,感到有些憤怒?”才有此一問,不曾想竟嚇著了海濤,忙安慰了幾聲,道:“朕還記得洪熙元年欠糧三百九十二萬石,怎麽今年大豐收,賦稅竟積逋高達七百九十萬石。鬆江府父王在時定撥起運米四十五萬石,而實納隻有八萬石,常州、湖州等府逋欠稅糧——光說糧食倒也罷了,為何這江南製造局明明產量驚人,運至京城的卻不足朝廷的一半,這些糧食、絲綢都去哪兒,難不成都飛了不成?“


    海濤原本不過是給朝廷喂養馬匹的,雖說早些年去了幾趟朝鮮,那也隻是跟在黃儼下大大下手,並沒有增長什麽見識,根本就不懂什麽經濟,一聽皇帝這話兒,不知該如何作答。


    朱瞻基皺眉發了幾聲牢騷,才意識道海濤並不識字,自己這番牢騷發得好沒道理,擺了擺手道:“南京可有什麽消息?“


    “還沒消息送來?“海濤一聽皇帝不再問那些讓人頭疼的問題,立即鬆了一口氣,抬手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珠小心的道:”內閣還沒派人送來消息?“


    “況鍾去南京也有些時日了吧?“朱瞻基皺著眉頭漫不經心的問。


    海濤絲毫不敢怠慢,越發小心的道:“迴稟皇上,從況大人離開京城到現在,整整四十天了?”


    “有這麽長了?”朱瞻基有些意外,他這時日先是忙著處理父王的葬禮,隨後又開始忙著處理父王留下的各種政務,渾然不覺時日,沒想到竟過了四十多天,此時才想起,那些文武大臣還在錦衣衛、東廠的監視之下,不免有些擔心的問:“文臣可有什麽動靜?”


    海濤道:“迴稟殿下,有夏大人,楊大人從中調度,各位大人雖不能迴府上,卻也照常辦公,倒也沒什麽不適?”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那就好?“話音一落,又道:”都已經四十幾天了,況鍾還未迴來,莫非是出了什麽事?“


    海濤搖搖頭道:“不大可能,況大人為人可精明著,再說了還有楊大人呢,這會兒隻怕往京城趕了,若是出了事,早就派人向朝廷稟報了?“


    朱瞻基想了想倒也覺得他的話兒有幾分道理,可想到了樂安州的漢王,多少有些不放心,道:“此事,朕有些不放心,你去幫朕問問內閣,若有消息立即來稟報朕?”


    海濤瞥了一眼朱瞻基身旁高高的奏折,心裏打了個寒顫,聽了這話兒的頓時鬆了一口氣,忙不迭的應了聲道:“奴才這就去!”說完弓著身子退了出去,整理了一下身上大紅的蟒衣,急急忙忙趕往內閣。


    “咦,海公公,您老人家這是要去哪兒呢?”迎麵王振走了過來,拱手笑著道。自從去了一趟江南,跟著皇帝裝了迴老百姓,迴宮後王振可謂是春風得意,一個剛入宮不足三年的太監,按說隻能當典簿、長隨、奉禦,如果表現良好,方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才是聞名遐邇的太監,可誰讓人家識字,又進了仁宗的禦書房,又被楊榮等人看好,如今更是皇帝身邊的紅人,顯然做個太監,在跌份了,所以短短的幾個月裏,王振的官職變化極快,先是惜薪、鍾鼓、寶鈔、混堂等四司,如今更是進入了禦馬監,雖隻是個寫字人員,但誰都知道,大明宦官共二十四個衙門除去司禮監外,權勢最重,最有前途就是禦馬監了。


    朱元璋在吳元年九月設內使監,旋將內使監分為內使、禦用二監,秩皆正三品,分掌內使名籍和皇家用度;同時設禦馬司,正五品,掌禦廄馬匹。禦馬司即禦馬監的前身,其地位雖低於內使監和禦用監,卻是明tai祖開國之前就設置的第三個宦官衙門,其設置比司禮監的前身內正司、紀事司還早六年,等大明建立後,朱元璋雖對太監多有打壓,但對禦馬監還是極為看重,洪武十七年四月,更定內府諸司職掌品秩,改禦馬司為禦馬監,與神宮、尚寶、司禮等監同為正七品。這時距明tai祖誅殺丞相胡惟庸、廢中書省、改革外廷官製不久,所以整個內廷機構的設置雖然日趨龐大而健全,但品秩卻普遍降低,連“總督各職”的內官監,也隻是定為正六品,但實權還,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殺地殺,貶的貶,皇權得以徹底鞏固,這個時候,開始騰出手來整治內官了。這年六月,先規定外廷體製:“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九月,又定內廷機構,將原有的九個監擴充為十一個監,均定為正四品,另有四司八局,宦官二十四衙門的規製基本形成。


    ^^^^^^^^^^^^^^^^^^^^^^^^^^^^^^^^^^


    第三更了,看了一整天的資料,碼字有些慢,請見諒!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