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去?”王振見他不動,又出聲嗬斥。


    那太監心頭大恨,但畢竟在宮中混了多年,還有些眼力勁,剛才皇帝可沒少說王振的好話,看模樣對王振極為滿意,眼下是形勢比人強,隻好哼了聲,衝著身邊的幾個太監丟了個眼神,幾人會意立馬上前收拾桌椅碗筷。


    朱瞻基幾人坐著喝茶,對於幾個太監收拾桌椅板凳渾然不覺,也不知過了多久,楊榮瞥了一眼朱瞻基,放下茶杯試探的道:“陛下留下我等,可是有話兒要與微臣等商議?”


    楊榮話音一落,楊溥、夏元吉等人也放下了茶杯,將目光移到了朱瞻基的臉上。


    朱瞻基緩緩放下茶杯,點了點頭道:“朕的確有要事與諸位愛卿相商?“


    此時,那幾個太監收拾了碗筷,正要離開,楊榮目光落在了那蝶盤上,不知為何心頭生出“吃人嘴短,拿人手軟“的感覺,嗬嗬一笑道:”陛下客氣了,我等身為臣子,自當盡心盡力輔佐陛下,陛下有事隻管說便是?“


    朱瞻基便將自己在南京如何讓楊崢冒充自己,自己如何一路返迴北京的從頭到尾的說了一遍,便是在樂安州碰上李浚之事也一一說了一遍。


    楊榮等人聽了極為認真,許久才一臉肅然的看了一眼朱瞻基,斟酌的道:“陛下是擔心漢王趁機作亂?“


    一聽作亂,楊溥、夏元吉、黃淮心頭跳了一下,麵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大明自永樂皇帝登基以來,編纂《永樂大典》、下西洋、遷都北京,修築大運河,五出蒙古,三次出兵安南,哪一樣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幾番下來早已引得百姓怨聲載道,若非仁宗登基後,順應局勢,針對朝政的弊病,采取了減輕民困、廢除苛政,停息從永樂帝開始的大規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複興,大明一朝怕是早已流民四起,所以眼下的大明還真禁不起大規模的戰亂。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朕聽那李浚所言,漢王已山東都指揮靳榮等以濟南為應。又分散弓兵旗,令真定諸衛所,盡奪傍郡縣畜馬。並設立五軍都督府:指揮王斌領前軍,韋達領左軍,千戶盛堅領右軍,知州朱暄領後軍。諸子朱瞻垐、朱瞻域、朱瞻埣、朱瞻墿各監一軍。朱高煦率中軍,世子朱瞻垣居守。指揮韋賢、韋興,千戶王玉、李智領四哨。部署已定,偽授王斌、朱暄等大帥、都督,看樣子是要對我這個侄兒發難了?“


    楊榮等人素來知曉漢王勇猛大膽,可被永樂皇帝強行趕到青州後並沒見有什麽舉動,再者,當年永樂皇帝也擔心自己這個兒子有反義,就藩時,削去他兩個護衛,並處在山東樂安州。那離北京很近,一旦聽聞有變,朝夕就可以逮捕了!所以楊榮等人對這個已經落魄的漢王並不如何關注,此時聽朱瞻基說來,心頭暗暗吃了一驚,這才感到事態嚴重?“


    沉默了一會兒,楊榮道:“陛下是擔心漢王趁著仁宗皇帝大行之際,朝廷局麵尚未穩定,從而發難?”


    朱瞻基點了點頭:“不錯,漢王素來勇猛,靖難一役立下不少功勳,朝中武將多有支持,再者當年皇祖父對其多寵愛,朝中還有不少大人物投誠,據李浚所言,漢王這次就是想聯係朝中大人物,趁著父王大行,來個裏應外合?一舉奪了皇位?“


    “大人物?“楊榮與楊溥各自望了一眼,麵露出疑惑之色。


    當年漢王在朝中所仰仗的不過是靖難舊臣,以及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陳瑛、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如今過了這麽多年,靖難舊臣已多半死去,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陳瑛、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或戰死,或犯下罪行而死,其他人等人多不足為慮,實在一時想不起漢王在朝中的大人物是何人?“


    楊榮等人思索了一陣想不出所以然來,幹脆不想道:“陛下這次讓錦衣衛和東廠監視群臣隻怕不止是走漏消息吧?“


    朱瞻基看了一眼楊榮,哈哈一笑道:“朕知道瞞不過楊愛卿,不錯,朕著錦衣衛和東廠同時監視群臣,除了不讓群臣走漏朕已經登基的消息外,更大的目的便是從中找出隱與朝中的大人物,唯有如此,朕才能安心!


    楊榮點了點頭道:“該當如此?“


    楊溥想了想道:“如此說來,漢王確有異動,仁宗皇帝駕崩的消息已經通過告示送了出去,以樂安州與京城的距離,相信用不了幾日,漢王便知曉,我等還需早些做準備才好?”


    楊榮與軍事最熟悉,楊溥話音一落,黃淮、夏元吉等人便將目光看向了他,楊榮皺了皺眉頭道:“眼下敵情不明,不能貿然動手,再者仁宗皇帝大行,皇上剛剛登基,朝廷局麵尚未控製,人心浮動——?”


    “楊愛卿所言極是,這便是朕今日留下諸位愛卿的目的?”朱瞻基說著緩緩抬起頭,兩道銳利的目光掃了一眼五人,五人心頭各自一顫,心道:“好銳利的目光!“


    朱瞻基感受到五人對自己目光的敬意,麵色露出一絲得意之色,道:“眼下局勢未定,漢王如何心思還不知,以朕看來最好的法子就是讓漢王以為朕還在南京!“


    楊榮點了點頭道:“殿下是想轉移漢王的注意力,讓他盯著南京,一旦局勢有什麽風吹草動,陛下也好從容布置?”


    朱瞻基讚賞的看了楊榮一眼,道:“正是如此?”話音一落,目光又是一閃,厲聲道:“還不止呢,朕聽李浚所言,漢王對朝廷的大人物很是看重,想來這個大人物也是朝中數一數二的人物,朕倒是想看一看,此人到底是誰,竟敢如此大膽,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眾人心頭一顫,還是楊榮最先迴過神來,漢王隻道太子還在南京,等仁宗皇帝的駕崩的消息傳到樂安州,以漢王看,朝廷局麵必然是群龍無首,這也是他裏應外合最好的時機,殊不知太子已經安然返迴京城登基為帝,隻需漢王與那大人物一路麵,必然被監視在外的錦衣衛、東廠所察覺,到時一舉打擊漢王,此乃一石三鳥之計,這個年輕皇帝的心思果然不凡,怪不得以永樂皇帝的雄才大略也對他如此看重,看樣子這太子還當真是天生的帝王!“


    楊榮細細想了一番,覺得皇帝的這計謀倒是個好計謀,唯獨是不知如何將漢王的目光吸引在南京,好讓漢王誤以為京城的局麵還在他的掌控之中,略一沉吟道:“陛下布局周全,微臣心生佩服,隻是那漢王除英勇之外,還有幾分頭腦,當年的太子之爭,若非他太過急躁,永樂皇帝有祖宗製度不可違背,這天下隻怕是他坐了,南京城的假太子未免騙得過漢王?”


    朱瞻基看出了楊榮的擔心,嘴角溢出的了一絲笑意,道:“楊大人請放心,此人可靠無比,孤能安然返迴京城,正是依著此人之法子,如今兩月已過,漢王尚且不知朕已經安然返迴,足見他這個假太子做得十分稱職?”


    楊榮點了點頭道:“既如此,不知殿下想怎麽做?”


    朱瞻基目光閃了閃道:“很簡單,父王大行的消息,不日便傳遍我大明,樂安州與京城相距不遠,以漢王的耳目早該知道了,依諸位看,這個時候漢王會如此做呢?“


    楊榮心思轉得快,眾人尚未明白,他先明白了過來道:“是太子?”說完又覺得口誤,忙糾正道:“是陛下?”


    眾人頓時恍然大悟起來,仁宗皇帝雖有十個兒子,但嫡出的唯有長子朱瞻基,而且當年永樂皇帝已經說過,仁宗過後,便傳位與朱瞻基,所以仁宗即位後,便立朱瞻基為太子,一旦太子死去,仁宗其他兒子無論是威望,還是人脈都不能與漢王比,到時一幹武將從中撥弄,漢王趁機坐上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朱瞻基眼裏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一閃即過道:“正是朕?唯有這個名正言順的太子死了,漢王才可名正言順的爭奪帝位,他在朝中昔日的舊將極多,我那幾個弟弟又豈是他的對手?所以,朕不得先他一步下手!”


    楊榮道:“漢王的心思,路人皆知,陛下由此顧慮也是應該,隻是此事需小心應付,莫要露出了破綻才好?”


    朱瞻基道:“這個自然!”說完一笑,道:“朕迴京已多日,不見漢王有何舉動,反而是南京動作不斷,足以說明,南京的楊兄弟並沒有露出破綻,朕隻需派人讓他即可返迴京城,以漢王的心思,必然將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假太子返迴京城事情上——?“


    ^^^^^^^^^^^^^^^^^^^^^^^^^^^^^^^^^^^^^^^^^^^^^^^^^^^^^^


    第二更了,今晚說不定還有四更,諸位的訂閱莫要忘記送上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