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蟬出生於一個平凡的農家,家中雖不富裕,經濟上也總是緊巴巴的,但家人之間過得還算溫馨。


    她的父親黃衡與母親楊枝,皆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的一生,與腳下這片土地緊密相連。


    每日,晨曦微露之際,他們便扛著農具走向田間,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彎著腰,背朝天,麵朝土,用粗糙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精心耕耘著。


    春種秋收,寒來暑往,他們就這般在土地裏刨出了一家人的生計,含辛茹苦地將三個孩子拉扯長大。


    三個孩子中,有兩個男孩,一個女孩,而女孩黃秋嬋恰在中間。


    作為老二的她,身份頗為特殊,既是哥哥的妹妹,能得到兄長的嗬護;又是弟弟的姐姐,也肩負著照顧弟弟的責任。


    黃父心中始終秉持著“讀書能改變命運”這一堅定信念,因而極力主張送三個孩子去學校接受教育。


    在黃父的願景裏,知識是那把開啟全新世界大門的神奇鑰匙,能讓孩子們告別世代沿襲的農耕生活,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然而,黃母卻持有截然不同的見解。對她而言,家中的幾畝薄田已然讓生活充滿艱辛,維持生計都需竭盡全力。


    她盤算著,三個孩子讀到初中畢業便已足夠,彼時他們已具備基本的文化素養,足以外出闖蕩,憑借年輕的體魄和勤勞的雙手在打工浪潮中賺取收入,補貼家用,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


    他們二人對讀書之事為何會產生如此巨大的分歧呢?這與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曆和出身背景緊密相連。


    黃父或許曾在年少時目睹過知識給他人帶來的命運轉機,又或者自身因文化水平受限而在生活中遭遇諸多困境,從而深刻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而黃母,自幼在農田間摸爬滾打,深知農事的艱難與家庭收入的來之不易,在她的認知裏,現實的溫飽問題遠比長遠卻又縹緲的讀書成才夢更為緊迫和實在。


    黃父擁有高中學曆,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也算是學識較為淵博的人了。


    而黃母僅僅隻有小學學曆,這樣的學曆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孩子讀書問題的看法。


    在黃母眼中,黃父盡管讀了許多年的書,可如今還不是像自己一樣,每日都在那片黃土地裏辛勤耕地,過著普普通通的農民生活。


    於是,她堅信讀書並沒有什麽實際的用處,隻有能夠實實在在賺到錢,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不過,在家庭生活的諸多細節中,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還是會不經意地顯現出來。


    每當家裏遇到需要有人簽字確認重要事務的時候,又或是麵對一些書麵文件而大家都茫然不知所措時,能夠站出來挑起這個擔子的總是黃父。


    他能夠輕鬆地理解文件中的內容,流暢地簽下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的學識仿佛一道光,照亮了家庭在這些事務麵前的迷茫。


    而且,在整個村子裏,黃父也享有一份特殊的尊敬。


    因為他是村裏為數不多的高學曆代表之一,村民們在遇到一些較為複雜的文字問題或是需要一些知識層麵的建議時,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黃父,帶著敬重與信任前來請教。


    這讓黃母偶爾也會在心底泛起一絲疑惑,難道讀書真的隻是自己想象中那般無用嗎?


    但這種念頭往往隻是一閃而過,很快又被生活的現實壓力所淹沒。


    在村子裏,一旦有需要選派代表前往外麵參加會議的情況,黃父必定是眾人心中首屈一指的人選,是那支外出隊伍裏不可或缺的關鍵一員。


    可在黃母的眼中,這些外出開會的經曆純粹是在消耗時間與精力,完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她看著黃父為了這些會議忙前忙後,準備資料,卻看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心中滿是不解與抱怨。


    在她那樸實而又現實的世界觀裏,有這些時間,不如多在田地裏勞作,多種些莊稼,多養些家禽,為家庭實實在在地增加些收入才是正途。


    當然,黃母內心深處雖然對孩子接受過多教育持有反對的態度,但出於對家庭和諧以及對黃父一家之主地位的尊重,她還是選擇默默支持黃父讓孩子們讀書的決定。


    隻是,生活總是充滿了意外與無奈。當三個孩子陸續升入初中後,令人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了。


    他們仿佛約好了一般,一個接一個地選擇了輟學。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黃父黃母措手不及,原本對孩子們未來的規劃與憧憬,在這一刻都化為泡影,徒留滿心的失落與困惑,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才導致孩子們如此輕易地放棄了學業。


    大哥超明剛步入初二的學業旅程,便毅然決然地向學校遞交了自動輟學的申請。


    而秋嬋,同樣在初二的關鍵時期,心中對讀書的熱情悄然熄滅,再也提不起繼續學業的興致。


    年紀最小的弟弟超遠,更是僅僅讀完初一,便決然地告別了校園。


    黃父黃母心急如焚,苦口婆心地勸導,甚至采取了強硬的逼迫手段,期望他們能重迴課堂。


    然而,他們的心仿佛像是被無形的屏障阻隔,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將知識吸收進腦海。


    麵對這樣的僵局,黃父黃母滿心無奈,痛苦地權衡再三,最終也隻好點頭同意。


    輟學之後,哥哥和弟弟懷揣著對外麵世界的好奇與憧憬,背上行囊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程。而秋嬋,獨自留在了家中。


    她的內心深處其實並不喜歡這樣枯燥乏味的生活,可既沒有經濟來源,又對讀書喪失了興趣,迷茫的她如同在濃霧中迷失方向的孤舟,完全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究竟在何方。


    在這種無助的境地下,她隻能選擇乖乖聽從父母的安排,留在家裏幫忙,用辛勤的勞作來填補內心的空虛與不安。


    父母做出這樣的決定,背後實則有著他們深層的考量與擔憂。


    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他們見過太多同村女孩外出打工後發生的事情。


    那些女孩一旦踏入外麵的花花世界,結識了外地的男孩,往往就如同脫韁的野馬,被愛情衝昏了頭腦。


    她們不顧家人的反對,偷偷地跟著別的男人遠走高飛,從此與原生家庭斷了聯係,隻留下家中的父母在無盡的思念與痛苦中度過餘生。


    黃父黃母實在害怕自己的女兒秋嬋也走上這樣的道路,所以堅決不讓她出去打工,希望將她留在身邊,在自己的庇護之下,遠離那些潛在的危險與誘惑。


    再者,他們也有著更為傳統和長遠的打算。他們認為,女孩總歸是要嫁人的,而操持家務、相夫教子則是一個女孩未來應盡的本分。


    讓秋嬋留在家裏,跟在自己身邊,可以手把手地教她各種家務活,從洗衣做飯到打掃整理,從田間農活到家庭瑣事,無一遺漏。


    他們期望通過這樣的悉心教導,秋嬋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從而在未來成為一個能讓婆家滿意、能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好媳婦。


    然而,秋嬋真的會按他們的期待這樣過一生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未被講述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賴西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賴西米並收藏那些未被講述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