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此次對宋的南征盡管早就不是什麽秘聞,可具體的出兵日期始終未被宋朝方麵所掌握,因而當耶律隆慶率軍出發時宋朝對此是毫不知情,宋朝定州大陣的步兵軍團此時也仍然還繼續在定州待命。
十月十六日,遼軍先鋒越過邊境進入宋朝境內,但見了鬼的是這一次上天卻有意要和他們過不去。在他們興衝衝地一路疾馳的時候天上卻下起了瓢潑大雨,誰都不會料到已經進入初冬時節的河北在這個時候竟然會天降大雨,而這場雨更是讓他們未及與宋軍交戰就開始心虛起來,原因就在於他們手裏的弓箭。
遼軍的弓弦是用皮革為材質製成的,這玩意兒遇水之後就會讓彈性大大地減弱,這就讓以騎射見長的他們喪失了戰場上的一大優勢。反觀宋軍,他們的弓弦多是棉麻或絲織品製成的,這玩意兒遇水隻會讓彈性增強。如果這時候宋軍的騎兵衝上來,那麽兩相對比之下遼軍將會吃大虧。
祈禱吧!遼軍這會兒也隻能祈禱這雨趕快停下來,同時祈禱宋軍不要在這時候從天而降!
遼國人當然不會知道墨菲定律,但這個定律卻在這時候找上了他們。正當遼軍一個個眉頭緊鎖地越過保州境內的長城口時,宋軍騎兵大陣的先鋒張斌帶領所部突然出現在遼軍的麵前。張斌也不廢話,他甚至都沒有心思和工夫派人去通知後方的騎兵大陣前來助戰,而是直接帶著人馬就衝殺了過去。
大雨傾盆之下,本就心虛的遼軍麵對張斌的衝擊勉強接戰,雙方一陣弓箭互射之後,遼軍瞬間躺倒一大片,而宋軍則一邊狂飆突進一邊盡可能快地將隨身的箭矢全部射向遼軍,然後就是雙方的短兵相接掄刀互砍。這一天的雨戰宋軍在氣勢和武器方麵全麵壓製了遼軍,宋軍越殺越勇,而劣勢盡顯的遼軍則節節後退。最後,麵對宋軍的瘋狂衝擊,遼軍終於是全軍崩潰向著邊境的另一頭敗逃而去。張斌絲毫沒有收手的意思,他和他的士兵已經殺瘋了,他們奮力追殺直接一舉殺過了邊境。
張斌確實猛,可他也確實腦子發熱過度,遼軍的敗兵一路逃迴了遼境的後方中軍大營。麵對眼前數以萬計的遼軍先鋒大營,張斌終於冷靜下來,當遼國人開始組織大軍準備攻擊驕狂得已經逆天的張斌時,張斌當機立斷命令所部急速後撤。
人逢喜事精神爽,張斌雖然跑了,可他這一路跑得那叫一個心花怒放。遼國人根本沒追上他,而是讓他成功地返迴了威虜軍城。
張斌這一戰讓前線的宋軍騎兵瞬間被打了一針雞血,遼國人終於來了,這一次抱成一團的數萬宋軍鐵騎將要與遼軍鐵騎一決雌雄!宋遼雙方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全騎兵會戰即將打響!
威虜軍城裏此時有魏能的兩萬精甲騎兵,而五位先鋒統領的一萬五千名騎兵在得知遼軍騎兵已經入境的消息後也迅速趕來助戰。眾將一番合計之後,楊延昭和楊嗣率領六千騎兵提前奔赴威虜軍西北方向的羊山(此地乃遼軍進退的必經之地)並將自己隱藏起來,他們要在這裏打遼軍的身後。
這一戰開戰之前,宋軍方麵無論是普通的騎士還是各路將領都渾身憋著一股狠勁兒,要知道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而且這時候再沒有什麽主帥的將令和皇命約束著他們,他們要做的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去痛快地與遼國人廝殺一場。至於原因嘛,因為這純粹就是一場遭遇戰,全軍的主帥大人王顯這時候根本不在威虜軍,他甚至都不知道遼軍已經打過來了,傳遞軍情的斥候此時還在向他狂奔而去。也就是說,這一戰完全是宋軍前方幾位騎兵主將自行組織的一場會戰。
耶律隆慶帶領的數萬遼軍主力直接殺到了威虜軍城下,這一次他們沒有失望,宋軍不再是躲在城樓上跟他們較勁,而是背城列陣迎戰。魏能的兩萬大軍和田敏麾下那戰力超強的三千靜塞騎兵居中,秦翰與李繼宣分居兩翼,而由於是背城列陣,宋軍也因此完全不用擔心會被遼軍從側後包圍,他們的身後是絕對的安全。
宋軍能夠主動走出來尋求決戰,這或許出乎耶律隆慶的意料,但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這位遼國軍政兩界的新貴顯然沒有把宋軍這三萬人馬放在眼裏,他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就算宋軍是全騎兵他也覺得自己是必勝。於是,耶律隆慶下令前軍攻擊。
魏能也沒有慫,他也命令宋軍迎著遼軍展開對衝,宋遼雙方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十餘萬人參與的全騎兵交戰就此打響!
這次戰鬥為宋軍打前陣的很有可能就是田敏的靜塞騎兵,而他們也再次在戰場上出盡了風頭。作為宋軍乃至是敵我雙方十萬之眾裏戰力最強的突擊力量,靜塞騎兵如若入無人之境直接就深深地插入了遼軍的陣中肆意地在戰陣之中予取予奪。遼軍根本招架不住這等兇猛的攻勢,戰端剛一開啟他們就被戰力絲毫不減當年的靜塞騎兵給摁在地上一頓暴打。
眼見勢危且靜塞軍已成無可阻擋之勢,血氣方剛又怒火正盛的耶律隆慶也命令遼軍的重裝騎兵出陣,他要跟宋軍以硬碰硬。隨後,他更是命令遼軍全軍壓上,他要用絕對的力量讓宋軍徹底屈服在他的鐵蹄之下。
耶律隆慶這個小夥子確實很有血性和魄力,他的重裝騎兵也確實驍勇強悍,但這一天注定是他和他的士兵們的受難日。
當耶律隆慶一把梭哈之後,宋軍這邊也是全員盡出,就連主將魏能本人都親自提刀上陣砍人。當遼軍的重裝騎兵衝入戰陣之後,宋軍習慣性地用一陣箭雨好好地招待了對方一番。這一天也注定了是魏能本人的人生高光時刻,他張弓搭箭瞄著對麵向他衝來的遼軍重甲騎兵的主將就射了過去,這一箭不偏不倚直接就將這位遼軍大將給當場射殺在地。
還沒跟宋軍交上火就被射倒一大片,而且連主將本人都一箭斃命,被耶律隆慶寄予厚望的遼軍重甲騎兵此時不是感到憤怒,而是震恐。麵對忽然間戰力爆表的宋軍鐵騎,遼軍在氣勢上徹底輸了,而瘋了一般的宋軍不顧生死地衝擊更是讓他們損失慘重。可是,別忘了他們畢竟是遼國人,幾十年間很少打敗仗的遼國人。宋軍的鐵騎確實勇不可當,可遼軍鐵騎也不是吃素的,況且人家在兵力上還占據著優勢。這一天雙方在城西的平地之上往來衝殺反複地拉鋸鏖戰,戰場的天空為之變色,地麵上更是血流成河死屍成片。
也不知道這一天在兵力處於劣勢的宋軍將士到底爆發出了何等能量的小宇宙,一場慘烈的廝殺過後,他們不但沒有顯現出敗亡的跡象,反而是讓遼軍感受到了力不能支的絕望。這一仗雙方沒有什麽戰術和計謀,就是野蠻又直接地相向對衝與互砍,打到最後,率先繃不住的是占據了兵力優勢的遼國人,部分遼軍開始調轉馬頭逃跑。潰退一旦開始就如決堤的洪流,耶律隆慶根本沒法阻止,他最後也隻能被敗兵裹挾著向來時的路上敗退。
勝利了!遼軍敗了!
鑒於自身的損失也很大,魏能決定讓所部休整,而田敏的靜塞騎兵戰損也很嚴重,於是追殺遼軍的任務就落在了損失相對較小的秦翰以及為全軍充當預備隊但直到此時都還沒來得及露臉的李繼宣身上。秦翰二話沒說,他隨即整頓兵馬對潰逃的遼軍展開追殺,李繼宣的三千生力軍則跟在後麵作為秦翰的第二梯隊。
當遼軍一路逃至羊山腳下時,早已在此地等得不耐煩的楊延昭和楊嗣帶兵衝了出來。二人手裏隻有六千騎兵,但他們所麵對的卻是剛吃了敗仗正歸心似箭隻想逃命的數萬遼軍敗兵,而且這時候秦翰的部隊還沒有及時趕來。
兵法雲,歸師勿遏,楊延昭和楊嗣這時候堵在路上明擺著就是不想給遼國人留活路,這讓數萬遼軍頓時就瘋了。在他們看來,宋軍的大部隊很有可能馬上就要追上來了,一旦被楊延昭和楊嗣在這裏給纏住了,那麽他們就隻能是死路一條。因此,擺在遼國人麵前的路就隻有一條——殺掉敢於攔路的任何人。
二楊這六千人當然不會大發慈悲放他們過去,雙方又一場激戰在羊山爆發。很遺憾的是,在對方壓倒性的兵力優勢麵前,宋軍這六千人的結局和命運很悲慘,他們拚死力戰但終究還是寡不敵眾被遼軍給擊敗了。窩了一肚子邪火的遼國人這下終於是找到發泄的對象了,眼看屁股後麵似乎沒有宋軍的追兵,他們也不急著逃跑了,而是鐵了心要將堵截他們的這兩支宋軍給趕盡殺絕以出口惡氣。
就在楊延昭和楊嗣麵臨絕境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之時,秦翰的部隊終於是拍馬趕到了。這下遼國人慌了,他們以為是宋軍的大部隊追上來了。秦翰所部到之即戰,遼國人扔下楊延昭和楊嗣再度開始逃命,而當李繼宣率領麾下饑渴難耐的生力軍殺到之後,遼國人更是無心戀戰紛紛加速逃跑。
李繼宣所部的這三千人手裏的大刀在這一天裏可是還沒見過血,這時候他們的戰鬥欲望是無比的強烈,用這些人去追殺已是驚弓之鳥的遼國人可謂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遼國人從羊山北麵上山,然後從南麵下山,李繼宣所部一直窮追不舍。身為主將,李繼宣衝鋒在前,他的坐騎在追擊戰中先後被遼軍射殺了三匹,但他毫不畏懼馬上又換馬再戰。在牟山穀這個地方,李繼宣終於是咬住了遼國人的後軍主力。一場惡戰下來,遼軍大敗,他們被殺得鬼哭狼嚎,史稱其“餘皆奔北,號慟滿野 ”。李繼宣隨後繼續追擊,直到這天的傍晚時分他才率軍迴營。
宋遼威虜軍之戰至此宣告結束。宋軍先是敗敵於長城口,接著殲敵於威虜軍城下,三戰於羊山,前後共計斬殺遼軍兩萬餘人,陣斬遼軍高級將領十五人,所獲兵器鎧甲和戰馬物資無數。
威虜軍城之戰,宋軍大勝!
十月十六日,遼軍先鋒越過邊境進入宋朝境內,但見了鬼的是這一次上天卻有意要和他們過不去。在他們興衝衝地一路疾馳的時候天上卻下起了瓢潑大雨,誰都不會料到已經進入初冬時節的河北在這個時候竟然會天降大雨,而這場雨更是讓他們未及與宋軍交戰就開始心虛起來,原因就在於他們手裏的弓箭。
遼軍的弓弦是用皮革為材質製成的,這玩意兒遇水之後就會讓彈性大大地減弱,這就讓以騎射見長的他們喪失了戰場上的一大優勢。反觀宋軍,他們的弓弦多是棉麻或絲織品製成的,這玩意兒遇水隻會讓彈性增強。如果這時候宋軍的騎兵衝上來,那麽兩相對比之下遼軍將會吃大虧。
祈禱吧!遼軍這會兒也隻能祈禱這雨趕快停下來,同時祈禱宋軍不要在這時候從天而降!
遼國人當然不會知道墨菲定律,但這個定律卻在這時候找上了他們。正當遼軍一個個眉頭緊鎖地越過保州境內的長城口時,宋軍騎兵大陣的先鋒張斌帶領所部突然出現在遼軍的麵前。張斌也不廢話,他甚至都沒有心思和工夫派人去通知後方的騎兵大陣前來助戰,而是直接帶著人馬就衝殺了過去。
大雨傾盆之下,本就心虛的遼軍麵對張斌的衝擊勉強接戰,雙方一陣弓箭互射之後,遼軍瞬間躺倒一大片,而宋軍則一邊狂飆突進一邊盡可能快地將隨身的箭矢全部射向遼軍,然後就是雙方的短兵相接掄刀互砍。這一天的雨戰宋軍在氣勢和武器方麵全麵壓製了遼軍,宋軍越殺越勇,而劣勢盡顯的遼軍則節節後退。最後,麵對宋軍的瘋狂衝擊,遼軍終於是全軍崩潰向著邊境的另一頭敗逃而去。張斌絲毫沒有收手的意思,他和他的士兵已經殺瘋了,他們奮力追殺直接一舉殺過了邊境。
張斌確實猛,可他也確實腦子發熱過度,遼軍的敗兵一路逃迴了遼境的後方中軍大營。麵對眼前數以萬計的遼軍先鋒大營,張斌終於冷靜下來,當遼國人開始組織大軍準備攻擊驕狂得已經逆天的張斌時,張斌當機立斷命令所部急速後撤。
人逢喜事精神爽,張斌雖然跑了,可他這一路跑得那叫一個心花怒放。遼國人根本沒追上他,而是讓他成功地返迴了威虜軍城。
張斌這一戰讓前線的宋軍騎兵瞬間被打了一針雞血,遼國人終於來了,這一次抱成一團的數萬宋軍鐵騎將要與遼軍鐵騎一決雌雄!宋遼雙方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全騎兵會戰即將打響!
威虜軍城裏此時有魏能的兩萬精甲騎兵,而五位先鋒統領的一萬五千名騎兵在得知遼軍騎兵已經入境的消息後也迅速趕來助戰。眾將一番合計之後,楊延昭和楊嗣率領六千騎兵提前奔赴威虜軍西北方向的羊山(此地乃遼軍進退的必經之地)並將自己隱藏起來,他們要在這裏打遼軍的身後。
這一戰開戰之前,宋軍方麵無論是普通的騎士還是各路將領都渾身憋著一股狠勁兒,要知道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而且這時候再沒有什麽主帥的將令和皇命約束著他們,他們要做的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去痛快地與遼國人廝殺一場。至於原因嘛,因為這純粹就是一場遭遇戰,全軍的主帥大人王顯這時候根本不在威虜軍,他甚至都不知道遼軍已經打過來了,傳遞軍情的斥候此時還在向他狂奔而去。也就是說,這一戰完全是宋軍前方幾位騎兵主將自行組織的一場會戰。
耶律隆慶帶領的數萬遼軍主力直接殺到了威虜軍城下,這一次他們沒有失望,宋軍不再是躲在城樓上跟他們較勁,而是背城列陣迎戰。魏能的兩萬大軍和田敏麾下那戰力超強的三千靜塞騎兵居中,秦翰與李繼宣分居兩翼,而由於是背城列陣,宋軍也因此完全不用擔心會被遼軍從側後包圍,他們的身後是絕對的安全。
宋軍能夠主動走出來尋求決戰,這或許出乎耶律隆慶的意料,但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這位遼國軍政兩界的新貴顯然沒有把宋軍這三萬人馬放在眼裏,他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就算宋軍是全騎兵他也覺得自己是必勝。於是,耶律隆慶下令前軍攻擊。
魏能也沒有慫,他也命令宋軍迎著遼軍展開對衝,宋遼雙方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十餘萬人參與的全騎兵交戰就此打響!
這次戰鬥為宋軍打前陣的很有可能就是田敏的靜塞騎兵,而他們也再次在戰場上出盡了風頭。作為宋軍乃至是敵我雙方十萬之眾裏戰力最強的突擊力量,靜塞騎兵如若入無人之境直接就深深地插入了遼軍的陣中肆意地在戰陣之中予取予奪。遼軍根本招架不住這等兇猛的攻勢,戰端剛一開啟他們就被戰力絲毫不減當年的靜塞騎兵給摁在地上一頓暴打。
眼見勢危且靜塞軍已成無可阻擋之勢,血氣方剛又怒火正盛的耶律隆慶也命令遼軍的重裝騎兵出陣,他要跟宋軍以硬碰硬。隨後,他更是命令遼軍全軍壓上,他要用絕對的力量讓宋軍徹底屈服在他的鐵蹄之下。
耶律隆慶這個小夥子確實很有血性和魄力,他的重裝騎兵也確實驍勇強悍,但這一天注定是他和他的士兵們的受難日。
當耶律隆慶一把梭哈之後,宋軍這邊也是全員盡出,就連主將魏能本人都親自提刀上陣砍人。當遼軍的重裝騎兵衝入戰陣之後,宋軍習慣性地用一陣箭雨好好地招待了對方一番。這一天也注定了是魏能本人的人生高光時刻,他張弓搭箭瞄著對麵向他衝來的遼軍重甲騎兵的主將就射了過去,這一箭不偏不倚直接就將這位遼軍大將給當場射殺在地。
還沒跟宋軍交上火就被射倒一大片,而且連主將本人都一箭斃命,被耶律隆慶寄予厚望的遼軍重甲騎兵此時不是感到憤怒,而是震恐。麵對忽然間戰力爆表的宋軍鐵騎,遼軍在氣勢上徹底輸了,而瘋了一般的宋軍不顧生死地衝擊更是讓他們損失慘重。可是,別忘了他們畢竟是遼國人,幾十年間很少打敗仗的遼國人。宋軍的鐵騎確實勇不可當,可遼軍鐵騎也不是吃素的,況且人家在兵力上還占據著優勢。這一天雙方在城西的平地之上往來衝殺反複地拉鋸鏖戰,戰場的天空為之變色,地麵上更是血流成河死屍成片。
也不知道這一天在兵力處於劣勢的宋軍將士到底爆發出了何等能量的小宇宙,一場慘烈的廝殺過後,他們不但沒有顯現出敗亡的跡象,反而是讓遼軍感受到了力不能支的絕望。這一仗雙方沒有什麽戰術和計謀,就是野蠻又直接地相向對衝與互砍,打到最後,率先繃不住的是占據了兵力優勢的遼國人,部分遼軍開始調轉馬頭逃跑。潰退一旦開始就如決堤的洪流,耶律隆慶根本沒法阻止,他最後也隻能被敗兵裹挾著向來時的路上敗退。
勝利了!遼軍敗了!
鑒於自身的損失也很大,魏能決定讓所部休整,而田敏的靜塞騎兵戰損也很嚴重,於是追殺遼軍的任務就落在了損失相對較小的秦翰以及為全軍充當預備隊但直到此時都還沒來得及露臉的李繼宣身上。秦翰二話沒說,他隨即整頓兵馬對潰逃的遼軍展開追殺,李繼宣的三千生力軍則跟在後麵作為秦翰的第二梯隊。
當遼軍一路逃至羊山腳下時,早已在此地等得不耐煩的楊延昭和楊嗣帶兵衝了出來。二人手裏隻有六千騎兵,但他們所麵對的卻是剛吃了敗仗正歸心似箭隻想逃命的數萬遼軍敗兵,而且這時候秦翰的部隊還沒有及時趕來。
兵法雲,歸師勿遏,楊延昭和楊嗣這時候堵在路上明擺著就是不想給遼國人留活路,這讓數萬遼軍頓時就瘋了。在他們看來,宋軍的大部隊很有可能馬上就要追上來了,一旦被楊延昭和楊嗣在這裏給纏住了,那麽他們就隻能是死路一條。因此,擺在遼國人麵前的路就隻有一條——殺掉敢於攔路的任何人。
二楊這六千人當然不會大發慈悲放他們過去,雙方又一場激戰在羊山爆發。很遺憾的是,在對方壓倒性的兵力優勢麵前,宋軍這六千人的結局和命運很悲慘,他們拚死力戰但終究還是寡不敵眾被遼軍給擊敗了。窩了一肚子邪火的遼國人這下終於是找到發泄的對象了,眼看屁股後麵似乎沒有宋軍的追兵,他們也不急著逃跑了,而是鐵了心要將堵截他們的這兩支宋軍給趕盡殺絕以出口惡氣。
就在楊延昭和楊嗣麵臨絕境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之時,秦翰的部隊終於是拍馬趕到了。這下遼國人慌了,他們以為是宋軍的大部隊追上來了。秦翰所部到之即戰,遼國人扔下楊延昭和楊嗣再度開始逃命,而當李繼宣率領麾下饑渴難耐的生力軍殺到之後,遼國人更是無心戀戰紛紛加速逃跑。
李繼宣所部的這三千人手裏的大刀在這一天裏可是還沒見過血,這時候他們的戰鬥欲望是無比的強烈,用這些人去追殺已是驚弓之鳥的遼國人可謂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遼國人從羊山北麵上山,然後從南麵下山,李繼宣所部一直窮追不舍。身為主將,李繼宣衝鋒在前,他的坐騎在追擊戰中先後被遼軍射殺了三匹,但他毫不畏懼馬上又換馬再戰。在牟山穀這個地方,李繼宣終於是咬住了遼國人的後軍主力。一場惡戰下來,遼軍大敗,他們被殺得鬼哭狼嚎,史稱其“餘皆奔北,號慟滿野 ”。李繼宣隨後繼續追擊,直到這天的傍晚時分他才率軍迴營。
宋遼威虜軍之戰至此宣告結束。宋軍先是敗敵於長城口,接著殲敵於威虜軍城下,三戰於羊山,前後共計斬殺遼軍兩萬餘人,陣斬遼軍高級將領十五人,所獲兵器鎧甲和戰馬物資無數。
威虜軍城之戰,宋軍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