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的宋軍勢如破竹,東路的宋軍也不遑多讓。劉光義率領的東路軍一路逆江而上,他們在沿途不但擊潰了前來阻截的蜀軍水師並斬殺五千餘人,而且還生擒蜀軍的水師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奪得戰艦二百餘艘。宋軍隨後挺進至夔州(今重慶奉節),駐守此地的是後蜀寧江節度使高彥儔以及監軍武守謙。
麵對來勢洶洶的宋軍,高彥儔和武守謙在戰略上沒有分歧,他們都決心與宋軍死戰,可在戰術上他倆卻有不同見解。這二人都不是孬種,可不同之處在於主帥大人高彥儔主張固守城池殲敵於城下,而監軍大人武守謙則力主趁著宋軍立足未穩出城攻擊。
這可就壞了大事。兩者爭執不下誰也不肯屈從於對方的意誌,到最後倔強的武守謙隻好領著自己的千餘兵馬出城與宋軍廝殺。劉光義派遣禁軍馬軍都指揮使張廷翰率領禁軍的精銳與之交戰,盡管武守謙勇氣可嘉且忠心可鑒但奈何其實力不濟,這一仗蜀軍在宋朝的這些百裏挑一的禁軍精卒麵前遭遇慘敗。
武守謙敗了,隻能選擇逃生,他前腳敗走,張廷翰後腳就帶著大軍殺向了夔州。宋初時期的宋軍其戰鬥力是極其驚人的,一陣狂暴的強攻之後,夔州城被宋軍一鼓而下!
聽聞宋軍破城而入,高彥儔當即點兵與宋軍展開巷戰。抱定必死之心的高彥儔麵對已經殺紅了眼的宋軍毫不畏懼,他親自拔刀與宋軍力戰,在激烈的搏殺中他的身體先後被宋軍的長槍刺傷十餘處仍然死戰不退,直到最後他身邊的士兵都相繼戰死他才奔迴自己的家中。
高彥儔這是害怕了嗎?不是,他隻是想以另外的一種方式迎接自己的死亡。時任後蜀夔州判官的羅濟勸他單騎逃往成都,高彥儔當場拒絕了,他說自己是戰敗失土之將,他現在已經無顏迴去見蜀中百姓和自己的君王。羅濟又勸他幹脆投降宋軍,高彥儔仍然拒絕道:“我的家小都在成都,如果我投降了宋軍確實可以保全自己,可我的家人恐怕就要慘遭屠戮,如今我唯有一死報國耳!”
說完,高彥儔將兵符和將印交給了羅濟,然後他麵向成都所在的方向鄭重跪拜。做完這一切後,高彥儔點燃了自己的房屋,最後他再又登樓從高處跳入了熊熊的大火之中壯烈地自焚而死!
這樣的人就連他的敵人也對他充滿敬意。幾天後,劉光義在一堆灰燼之中找到已經成為一具焦屍的高彥儔,他命部下對其以禮厚葬。自古誰家無忠臣?對比後來在元大都的刑場上麵向臨安城莊嚴跪拜然後從容就義的文天祥,高彥儔的行為和表現絕不輸於文天祥,甚至於他的死比文天祥更為的壯烈。
高彥儔,壯哉!
迴過頭再來看宋軍的北路軍。
蜀軍以為燒毀了深嵌在峭壁岩石之上的棧道就能安穩好一陣子,可他們不會想到宋軍這次要攻下蜀川的決心有多強。宋軍一邊重修棧道,一邊由主帥王全斌親自帶人翻山越嶺找尋另一條可到達嘉陵江的道路。
簡單說一下地理情況:宋軍這時候即使能夠修好棧道也要麵臨一道設在山嶺之間的關卡“小漫天寨”的阻攔,而在小漫天寨的後麵則是波濤洶湧的嘉陵江,嘉陵江的後麵又是一道比小漫天寨更為險峻的關卡——大漫天寨,在大漫天寨的後麵才是利州城(今四川廣元)。另外,別以為進了利州城就意味著可以直撲蜀川的中心成都,因為在利州城的後麵還有讓進攻一方無比抓狂的天下第一險關——劍門關!
如果你是宋軍此次攻蜀的主帥王全斌,看了上麵的這些是不是會有種想要撞牆或者就地癱倒的衝動?這還沒完,後蜀的那位自比諸葛亮的王昭遠先生此時就屯兵於利州城裏,即便宋軍能夠曆經千辛萬苦一路拚殺到利州,王昭遠到時候也可以以逸待勞將宋軍消滅在利州城下。想到這些,王昭遠認為自己這次一定是必勝之局,所以他也沒怎麽去管前麵那些軍事要塞,宋軍過不來最好,即使過來了他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些入侵的強盜們全都打迴去。
可是,王昭遠失算了。宋軍北路軍副帥崔彥進帶著部分宋軍幾天之內就修好了棧道,然後這支怒不可遏的宋軍在極度的憤怒中攻下了天險小漫天寨。等他們到達嘉陵江邊時,主帥王全斌也在一頓翻山越嶺之後到達了嘉陵江邊與崔彥進帶領的這支宋軍匯合了。
後蜀軍隊背江列陣,崔彥進遣禁軍步軍都指揮使張萬友前出擊敵,此戰宋軍大破蜀軍並奪取了江上的木橋。這天晚上,那些僥幸撿迴了一條老命的蜀軍全部退入大漫天寨死守。第二天,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率軍從三個方向對大漫天寨發起了強攻,蜀軍拚死力戰但最終還是被戰鬥力已經完全給激發出來的宋軍給擊敗了。大漫天寨就此也失守了,而且蜀軍的主將和監軍全都被宋軍給生擒。
聽到這個消息,王昭遠震驚了。宋軍都是些什麽怪物?才短短幾天時間幾道天險竟然全都被攻破了?現在宋軍竟然馬上就要打到利州城下了?這怎麽可能?
麵對事實,王昭遠也不想自欺欺人,在他看來這其實也談不上是什麽世界末日,想必他之前做戰事評估的時候應該把這種最壞的情況給想進去了。於是,王昭遠率領他那三萬準備踏平中原的少年郎向這些最近累得要死要活的宋軍主動發起了攻擊,可王昭遠再次震驚了。他帶領的是以逸待勞的三萬蜀軍,而對麵是一群師老兵疲且剛剛抵達戰場的宋軍,但結果卻是他的第一戰就遭遇恥辱性的慘敗。他不服,於是就有了第二戰和第三戰,最後的結局是王昭遠三戰三敗被宋軍一路追打連利州城都沒能進去,最後他隻能選擇跑路直接跑進了劍門關。
宋軍進駐利州城再又在城中得到了八十萬斛糧食。王全斌這一路上粗算下來已經從蜀軍這裏得到了一百五十萬斛糧食,蜀軍可謂是宋軍名副其實的後勤大隊長,其盡職盡責的程度讓宋軍後方的那些專職運糧隊是無比汗顏和慚愧。有了這些糧食,宋軍的運輸隊基本上可以啥都不用幹了。
打下利州,前麵不遠處就是劍門關,要想打到成都就得從這兒過。劍門關號稱天下第一險關,這可不是說著玩的,王全斌隻是從遠處望了一眼這個地方就隻覺得兩眼發黑雙腿發軟。這時候已到年關,於是他下令全軍就地休整,他們至少也得在利州城裏把這個年給過了再說,要不然他們就得辜負王昭遠留下來的那麽多的年貨。
王全斌在利州城裏殺雞宰牛準備過新年的時候,躲在劍門關裏的王昭遠這時候也總算是可以大出一口氣了。隻要他能夠在這裏擋住宋軍那他就不算失敗,而宋軍隻要在這裏耗下去就會糧草不濟,一段時間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撤離,這就是王昭遠的如意算盤。
不過,這時候的王昭遠已經不敢再去想什麽踏平中原了,這位官二代、這位超級軍事發燒友、這位靠著父親的恩蔭以及與後蜀皇帝孟昶的私交而當上後蜀第一軍事長官的諸葛亮二世已經被宋軍從精神上給徹底擊垮了。他的理想太豐滿了,而現實又是如此的骨感,本來他是要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宋軍趕出國境甚至是要反攻到開封繼而滅亡宋朝的,可他剛一出戰卻反被宋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給徹底擊敗了。如果不是他跑得快,他現在甚至連這條老命都不複存在了。
這種反差實在是太大了,這種心理上的震撼也太強烈了。王昭遠就像一個此前一直都在自己的豪宅裏精研兵法的高人,在他的腦海中,他的軍事思想和戰略以及指揮藝術是那般的高深莫測,他覺得自己就如諸葛亮那樣可在羽扇綸巾的談笑間就讓敵人灰飛煙滅。可悲的是,當他真的上了戰場他才發現自己實在是太幼稚太天真了,戰場遠不是他想象中那麽好玩:數萬敗兵在驚慌失措間像洪水一樣奪命而逃的超級潰敗、屍山血海、刀光劍影、慘烈的廝殺聲、痛入骨髓的嚎叫聲,這些讓王昭遠深深地被震撼了。
王昭遠也是人,準確說他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就像某些第一次上戰場並見到了死人的那些新兵被嚇得雙腿發軟邁不開腿,王昭遠這時候就是這種狀態。結合他後麵的表現來看,此時的他已經在精神上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這樣的一個在精神上已經垮掉的人即使坐擁天下第一險關又有何用?
新年剛過完,王全斌就開始攻擊劍門關。可是,他並不傻,他也知道從正麵強攻劍門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世上再險峻的關口都有一個致命的地方——它是不能移動的,隻要攻擊的一方肯繞路就可以越過它乃至於忽視它。
王全斌從抓獲的蜀軍俘虜口中得知從利州翻過幾座山之後有一條小路可以直通官道進而直撲成都,他於是決定率領全軍走山路繞過劍門關直取成都。這時候宋軍裏麵有人站出來說這樣做太冒險,要是蜀軍在山路上有埋伏那宋軍可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此人建議王全斌派一員偏將帶人走小路繞道至劍門關的背後發起攻擊,如此兩麵夾擊則劍門關一定可以被一舉攻破。王全斌接受了這個建議,他派遣史延德帶人繞到劍門關的後麵,而他則駐兵於關前等待雙麵夾擊的時機。
聽聞有一支宋軍已經繞過關口來到了劍門關的背後,本就心理嚴重致殘的王昭遠頓時魂飛魄散,他來不及去打聽這支宋軍的規模就帶著人逃往了漢原坡(今四川劍閣縣境內),他隻在劍門關裏留下了一個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有記載的偏將駐守。王昭遠這一跑,劍門關裏的蜀軍在宋軍的兩麵夾攻之下更是毫無鬥誌可言,王全斌遣手下精銳將士奮勇攻關終於是將劍門關一戰而破之!
麵對來勢洶洶的宋軍,高彥儔和武守謙在戰略上沒有分歧,他們都決心與宋軍死戰,可在戰術上他倆卻有不同見解。這二人都不是孬種,可不同之處在於主帥大人高彥儔主張固守城池殲敵於城下,而監軍大人武守謙則力主趁著宋軍立足未穩出城攻擊。
這可就壞了大事。兩者爭執不下誰也不肯屈從於對方的意誌,到最後倔強的武守謙隻好領著自己的千餘兵馬出城與宋軍廝殺。劉光義派遣禁軍馬軍都指揮使張廷翰率領禁軍的精銳與之交戰,盡管武守謙勇氣可嘉且忠心可鑒但奈何其實力不濟,這一仗蜀軍在宋朝的這些百裏挑一的禁軍精卒麵前遭遇慘敗。
武守謙敗了,隻能選擇逃生,他前腳敗走,張廷翰後腳就帶著大軍殺向了夔州。宋初時期的宋軍其戰鬥力是極其驚人的,一陣狂暴的強攻之後,夔州城被宋軍一鼓而下!
聽聞宋軍破城而入,高彥儔當即點兵與宋軍展開巷戰。抱定必死之心的高彥儔麵對已經殺紅了眼的宋軍毫不畏懼,他親自拔刀與宋軍力戰,在激烈的搏殺中他的身體先後被宋軍的長槍刺傷十餘處仍然死戰不退,直到最後他身邊的士兵都相繼戰死他才奔迴自己的家中。
高彥儔這是害怕了嗎?不是,他隻是想以另外的一種方式迎接自己的死亡。時任後蜀夔州判官的羅濟勸他單騎逃往成都,高彥儔當場拒絕了,他說自己是戰敗失土之將,他現在已經無顏迴去見蜀中百姓和自己的君王。羅濟又勸他幹脆投降宋軍,高彥儔仍然拒絕道:“我的家小都在成都,如果我投降了宋軍確實可以保全自己,可我的家人恐怕就要慘遭屠戮,如今我唯有一死報國耳!”
說完,高彥儔將兵符和將印交給了羅濟,然後他麵向成都所在的方向鄭重跪拜。做完這一切後,高彥儔點燃了自己的房屋,最後他再又登樓從高處跳入了熊熊的大火之中壯烈地自焚而死!
這樣的人就連他的敵人也對他充滿敬意。幾天後,劉光義在一堆灰燼之中找到已經成為一具焦屍的高彥儔,他命部下對其以禮厚葬。自古誰家無忠臣?對比後來在元大都的刑場上麵向臨安城莊嚴跪拜然後從容就義的文天祥,高彥儔的行為和表現絕不輸於文天祥,甚至於他的死比文天祥更為的壯烈。
高彥儔,壯哉!
迴過頭再來看宋軍的北路軍。
蜀軍以為燒毀了深嵌在峭壁岩石之上的棧道就能安穩好一陣子,可他們不會想到宋軍這次要攻下蜀川的決心有多強。宋軍一邊重修棧道,一邊由主帥王全斌親自帶人翻山越嶺找尋另一條可到達嘉陵江的道路。
簡單說一下地理情況:宋軍這時候即使能夠修好棧道也要麵臨一道設在山嶺之間的關卡“小漫天寨”的阻攔,而在小漫天寨的後麵則是波濤洶湧的嘉陵江,嘉陵江的後麵又是一道比小漫天寨更為險峻的關卡——大漫天寨,在大漫天寨的後麵才是利州城(今四川廣元)。另外,別以為進了利州城就意味著可以直撲蜀川的中心成都,因為在利州城的後麵還有讓進攻一方無比抓狂的天下第一險關——劍門關!
如果你是宋軍此次攻蜀的主帥王全斌,看了上麵的這些是不是會有種想要撞牆或者就地癱倒的衝動?這還沒完,後蜀的那位自比諸葛亮的王昭遠先生此時就屯兵於利州城裏,即便宋軍能夠曆經千辛萬苦一路拚殺到利州,王昭遠到時候也可以以逸待勞將宋軍消滅在利州城下。想到這些,王昭遠認為自己這次一定是必勝之局,所以他也沒怎麽去管前麵那些軍事要塞,宋軍過不來最好,即使過來了他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這些入侵的強盜們全都打迴去。
可是,王昭遠失算了。宋軍北路軍副帥崔彥進帶著部分宋軍幾天之內就修好了棧道,然後這支怒不可遏的宋軍在極度的憤怒中攻下了天險小漫天寨。等他們到達嘉陵江邊時,主帥王全斌也在一頓翻山越嶺之後到達了嘉陵江邊與崔彥進帶領的這支宋軍匯合了。
後蜀軍隊背江列陣,崔彥進遣禁軍步軍都指揮使張萬友前出擊敵,此戰宋軍大破蜀軍並奪取了江上的木橋。這天晚上,那些僥幸撿迴了一條老命的蜀軍全部退入大漫天寨死守。第二天,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率軍從三個方向對大漫天寨發起了強攻,蜀軍拚死力戰但最終還是被戰鬥力已經完全給激發出來的宋軍給擊敗了。大漫天寨就此也失守了,而且蜀軍的主將和監軍全都被宋軍給生擒。
聽到這個消息,王昭遠震驚了。宋軍都是些什麽怪物?才短短幾天時間幾道天險竟然全都被攻破了?現在宋軍竟然馬上就要打到利州城下了?這怎麽可能?
麵對事實,王昭遠也不想自欺欺人,在他看來這其實也談不上是什麽世界末日,想必他之前做戰事評估的時候應該把這種最壞的情況給想進去了。於是,王昭遠率領他那三萬準備踏平中原的少年郎向這些最近累得要死要活的宋軍主動發起了攻擊,可王昭遠再次震驚了。他帶領的是以逸待勞的三萬蜀軍,而對麵是一群師老兵疲且剛剛抵達戰場的宋軍,但結果卻是他的第一戰就遭遇恥辱性的慘敗。他不服,於是就有了第二戰和第三戰,最後的結局是王昭遠三戰三敗被宋軍一路追打連利州城都沒能進去,最後他隻能選擇跑路直接跑進了劍門關。
宋軍進駐利州城再又在城中得到了八十萬斛糧食。王全斌這一路上粗算下來已經從蜀軍這裏得到了一百五十萬斛糧食,蜀軍可謂是宋軍名副其實的後勤大隊長,其盡職盡責的程度讓宋軍後方的那些專職運糧隊是無比汗顏和慚愧。有了這些糧食,宋軍的運輸隊基本上可以啥都不用幹了。
打下利州,前麵不遠處就是劍門關,要想打到成都就得從這兒過。劍門關號稱天下第一險關,這可不是說著玩的,王全斌隻是從遠處望了一眼這個地方就隻覺得兩眼發黑雙腿發軟。這時候已到年關,於是他下令全軍就地休整,他們至少也得在利州城裏把這個年給過了再說,要不然他們就得辜負王昭遠留下來的那麽多的年貨。
王全斌在利州城裏殺雞宰牛準備過新年的時候,躲在劍門關裏的王昭遠這時候也總算是可以大出一口氣了。隻要他能夠在這裏擋住宋軍那他就不算失敗,而宋軍隻要在這裏耗下去就會糧草不濟,一段時間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撤離,這就是王昭遠的如意算盤。
不過,這時候的王昭遠已經不敢再去想什麽踏平中原了,這位官二代、這位超級軍事發燒友、這位靠著父親的恩蔭以及與後蜀皇帝孟昶的私交而當上後蜀第一軍事長官的諸葛亮二世已經被宋軍從精神上給徹底擊垮了。他的理想太豐滿了,而現實又是如此的骨感,本來他是要以摧枯拉朽之勢將宋軍趕出國境甚至是要反攻到開封繼而滅亡宋朝的,可他剛一出戰卻反被宋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給徹底擊敗了。如果不是他跑得快,他現在甚至連這條老命都不複存在了。
這種反差實在是太大了,這種心理上的震撼也太強烈了。王昭遠就像一個此前一直都在自己的豪宅裏精研兵法的高人,在他的腦海中,他的軍事思想和戰略以及指揮藝術是那般的高深莫測,他覺得自己就如諸葛亮那樣可在羽扇綸巾的談笑間就讓敵人灰飛煙滅。可悲的是,當他真的上了戰場他才發現自己實在是太幼稚太天真了,戰場遠不是他想象中那麽好玩:數萬敗兵在驚慌失措間像洪水一樣奪命而逃的超級潰敗、屍山血海、刀光劍影、慘烈的廝殺聲、痛入骨髓的嚎叫聲,這些讓王昭遠深深地被震撼了。
王昭遠也是人,準確說他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就像某些第一次上戰場並見到了死人的那些新兵被嚇得雙腿發軟邁不開腿,王昭遠這時候就是這種狀態。結合他後麵的表現來看,此時的他已經在精神上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這樣的一個在精神上已經垮掉的人即使坐擁天下第一險關又有何用?
新年剛過完,王全斌就開始攻擊劍門關。可是,他並不傻,他也知道從正麵強攻劍門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世上再險峻的關口都有一個致命的地方——它是不能移動的,隻要攻擊的一方肯繞路就可以越過它乃至於忽視它。
王全斌從抓獲的蜀軍俘虜口中得知從利州翻過幾座山之後有一條小路可以直通官道進而直撲成都,他於是決定率領全軍走山路繞過劍門關直取成都。這時候宋軍裏麵有人站出來說這樣做太冒險,要是蜀軍在山路上有埋伏那宋軍可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此人建議王全斌派一員偏將帶人走小路繞道至劍門關的背後發起攻擊,如此兩麵夾擊則劍門關一定可以被一舉攻破。王全斌接受了這個建議,他派遣史延德帶人繞到劍門關的後麵,而他則駐兵於關前等待雙麵夾擊的時機。
聽聞有一支宋軍已經繞過關口來到了劍門關的背後,本就心理嚴重致殘的王昭遠頓時魂飛魄散,他來不及去打聽這支宋軍的規模就帶著人逃往了漢原坡(今四川劍閣縣境內),他隻在劍門關裏留下了一個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有記載的偏將駐守。王昭遠這一跑,劍門關裏的蜀軍在宋軍的兩麵夾攻之下更是毫無鬥誌可言,王全斌遣手下精銳將士奮勇攻關終於是將劍門關一戰而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