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戰後第一步規劃
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麽事了 作者:阿慕66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俅被人救走,疑雲重重。
楊哲和李助思考了很久,都沒想到是什麽人所為。
隻是,他們並沒有太過深究。
畢竟,即使高俅逃走了,也對梁山構不成什麽威脅。
此刻的梁山,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大戰之後,在戰鬥中死亡的弟兄要安排撫恤;俘虜的官軍要進行安排和改造;繳獲的各種物資要整理;剛剛順帶占下來的地盤也需要安排管理……
而且,按照楊哲和李助原本製定的規劃,這次擊退官軍之後,梁山就要開始正式擴充地盤。
這就需要仔細盤算,穩打穩紮才行。
雖然山寨連敗了官軍好幾次,可是大宋的底蘊尚在。
一朝失利,搞不好要滿盤皆輸。
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梁山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占領青州。
青州毗海,占領青州,就可以保護鹽道,擴大精鹽的製作,增加山寨的收入。
再以青州為跳板,占領濰州、萊州、登州等地,將整個京東東路納入囊中。
將整個山東半島作為梁山的大後方。
以後麵對官軍地圍剿,就不用每次都要遷徙百姓,讓之前在山下諸多建設被官軍破壞。
有了穩定的大後方,還可以擴大生產梁山的其他產業,諸如天仙醉、肥皂、香皂。
還有楊哲之前考慮過的水泥、玻璃、白糖等物件,都可以慢慢提上議程。
更為重要的,占領京東東路,就等於占據了整個山東半島,就等於是完全打開了海路。
不但能夠加強跟江口小寨的聯絡,還可以將梁山的生意在南方做到更多更廣,甚至還可以考慮朝北方發展。
如今金國已經開始崛起,離金軍南下的日子怕也不遠了。
要跟金國抗衡,僅僅憑借軍事抵抗或許會有些吃力,如果通過經濟戰爭,用糖衣炮彈去腐蝕他們內部……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梁山的水軍實力,已經十分強大。
尤其是,葉春終於同意投靠梁山,在結合了許多楊哲的建議後,已經在著手海鰍船的最後實驗。
到時候,就可以打造一支,這個時代最為強大的水軍……
這僅僅是梁山擴展地盤的第一步規劃。
楊哲融入了後世的思想,再加上李助作為當世頂級謀者的觀點,雖然不能算完美,至少瑕疵也不會很大。
隻是,一切都還需要去實現,去用時間證明。
梁山發展日益壯大,地盤也會隨之擴大。
治理地方和治理山寨,完全是不同的兩碼事。
他和李助還商議了許多治理地方的新政。
不過,這些都需要人手,需要大量的人手去處理,更需要人去統籌。
李助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
可是梁山上能夠幫到他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如今丁雄、武寧、裴宣這些讀過一些書的頭領,都拉到他的身邊來幫忙了。
就連溫青都被從江口小寨調了迴來。
即使從考核中,篩選了一些識字的,可想要他們真的能夠發揮作用,還需要時間去教導和培訓。
看著李助每日忙到焦頭爛額的模樣,楊哲是真的有些心疼。
他的心中,便盤算著,是該為他多找一些幫手才行。
東平府太守程萬裏和鄆城縣令時文斌,本都是朝廷官吏,有著治理地方的經驗。
確實是不錯的人才。
可是,程萬裏目前還不肯投降,被自己丟到李雲那邊蓋房子,磨一磨他的性子,改造改造。
說不定等他想通了,願意投降了,也被改造好,沒有宋朝
時文斌是個官場老油條,現在也得放在李助身邊調教調教,磨掉之前的那些惡習才行。
雖然能夠派上一些用場,肯定也不能讓他獨當一麵……
鄆城縣外的智多星吳用,雖然原著中心思有些不正,本想著有李助壓著應該是可以調教好的。
隻是,當初二龍山下,他就沒同意來梁山。
能感覺得到,他和晁蓋那時候,還有些看不起自己,不願意為自己效力。
本來想著,此刻梁山風頭正盛,或許有機會了。
可是沒想到,打聽之下才知道,他和晁蓋居然去了湖北柴進的麾下。
幾乎是同一個時刻,另一個名字,印入了楊哲的腦海中。
神機軍師朱武。
朱武如今還在少華山落草,而魯智深跟少華山的大當家史進關係不錯。
當年在瓦罐寺外的時候,自己跟史進還有過一麵之緣。
那時候,楊哲和孫安,跟著魯智深一道去東京救林娘子。
路上偶遇史進,還一起為民除害,殺了瓦罐寺的崔道成和丘小乙。
分別的時候,楊哲曾邀史進同上梁山,卻被史進委婉拒絕了。
當時梁山剛剛崛起,名聲並不是很響亮,所以史進不願意投奔。
如今梁山名聲大振,若是再想邀史進,說不定就能夠成功。
史進能上梁山,那朱武還能夠跑的了嗎?
想到這裏,他慌忙找來李助、魯智深等人來聚義廳,將自己地想法說了一遍。
魯智深聽聞大喜“史大郎若能來山上聚義,倒是一樁快事!灑家這便下山,去少華山走一遭,必說服他來投!”
“如此,就辛苦大師走一遭了!”楊哲喜道。
李助開口道“此去沿路必受盤查,如今官府視我梁山為眼中釘,大師一人過去,我卻有些不放心,方得有人同行才好!”
“寨主,軍師,我願同提轄哥哥一起走一遭!”馬靈站起身道“前日,時遷哥哥差小弟得空去華州走一趟,寨主和軍師若是不放心提轄獨自去少華山,我們正好同路。”
自從知道楊哲有擴大地盤的想法之後,時遷便將探哨營擴充了好幾倍,又將人手都散到各州縣。
雖然梁山加大的信鴿培養的規模,可是仍舊跟不上探哨營成長的速度。
所以很多地方,還是靠人來傳遞消息。
探哨營本就少了張三這個得力幹將,昨天時遷便向楊哲要了馬靈去協助他。
沒想到,這才剛過去,時遷就給他安排任務了。
楊哲聞言大喜“如今甚好!你們一道一僧,路上有個照應,也不容易引人懷疑。”
當下,馬靈和魯智深便收拾下山,動身去華州和少華山。
楊哲和李助思考了很久,都沒想到是什麽人所為。
隻是,他們並沒有太過深究。
畢竟,即使高俅逃走了,也對梁山構不成什麽威脅。
此刻的梁山,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做。
大戰之後,在戰鬥中死亡的弟兄要安排撫恤;俘虜的官軍要進行安排和改造;繳獲的各種物資要整理;剛剛順帶占下來的地盤也需要安排管理……
而且,按照楊哲和李助原本製定的規劃,這次擊退官軍之後,梁山就要開始正式擴充地盤。
這就需要仔細盤算,穩打穩紮才行。
雖然山寨連敗了官軍好幾次,可是大宋的底蘊尚在。
一朝失利,搞不好要滿盤皆輸。
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梁山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占領青州。
青州毗海,占領青州,就可以保護鹽道,擴大精鹽的製作,增加山寨的收入。
再以青州為跳板,占領濰州、萊州、登州等地,將整個京東東路納入囊中。
將整個山東半島作為梁山的大後方。
以後麵對官軍地圍剿,就不用每次都要遷徙百姓,讓之前在山下諸多建設被官軍破壞。
有了穩定的大後方,還可以擴大生產梁山的其他產業,諸如天仙醉、肥皂、香皂。
還有楊哲之前考慮過的水泥、玻璃、白糖等物件,都可以慢慢提上議程。
更為重要的,占領京東東路,就等於占據了整個山東半島,就等於是完全打開了海路。
不但能夠加強跟江口小寨的聯絡,還可以將梁山的生意在南方做到更多更廣,甚至還可以考慮朝北方發展。
如今金國已經開始崛起,離金軍南下的日子怕也不遠了。
要跟金國抗衡,僅僅憑借軍事抵抗或許會有些吃力,如果通過經濟戰爭,用糖衣炮彈去腐蝕他們內部……
經過這兩年的發展,梁山的水軍實力,已經十分強大。
尤其是,葉春終於同意投靠梁山,在結合了許多楊哲的建議後,已經在著手海鰍船的最後實驗。
到時候,就可以打造一支,這個時代最為強大的水軍……
這僅僅是梁山擴展地盤的第一步規劃。
楊哲融入了後世的思想,再加上李助作為當世頂級謀者的觀點,雖然不能算完美,至少瑕疵也不會很大。
隻是,一切都還需要去實現,去用時間證明。
梁山發展日益壯大,地盤也會隨之擴大。
治理地方和治理山寨,完全是不同的兩碼事。
他和李助還商議了許多治理地方的新政。
不過,這些都需要人手,需要大量的人手去處理,更需要人去統籌。
李助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
可是梁山上能夠幫到他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如今丁雄、武寧、裴宣這些讀過一些書的頭領,都拉到他的身邊來幫忙了。
就連溫青都被從江口小寨調了迴來。
即使從考核中,篩選了一些識字的,可想要他們真的能夠發揮作用,還需要時間去教導和培訓。
看著李助每日忙到焦頭爛額的模樣,楊哲是真的有些心疼。
他的心中,便盤算著,是該為他多找一些幫手才行。
東平府太守程萬裏和鄆城縣令時文斌,本都是朝廷官吏,有著治理地方的經驗。
確實是不錯的人才。
可是,程萬裏目前還不肯投降,被自己丟到李雲那邊蓋房子,磨一磨他的性子,改造改造。
說不定等他想通了,願意投降了,也被改造好,沒有宋朝
時文斌是個官場老油條,現在也得放在李助身邊調教調教,磨掉之前的那些惡習才行。
雖然能夠派上一些用場,肯定也不能讓他獨當一麵……
鄆城縣外的智多星吳用,雖然原著中心思有些不正,本想著有李助壓著應該是可以調教好的。
隻是,當初二龍山下,他就沒同意來梁山。
能感覺得到,他和晁蓋那時候,還有些看不起自己,不願意為自己效力。
本來想著,此刻梁山風頭正盛,或許有機會了。
可是沒想到,打聽之下才知道,他和晁蓋居然去了湖北柴進的麾下。
幾乎是同一個時刻,另一個名字,印入了楊哲的腦海中。
神機軍師朱武。
朱武如今還在少華山落草,而魯智深跟少華山的大當家史進關係不錯。
當年在瓦罐寺外的時候,自己跟史進還有過一麵之緣。
那時候,楊哲和孫安,跟著魯智深一道去東京救林娘子。
路上偶遇史進,還一起為民除害,殺了瓦罐寺的崔道成和丘小乙。
分別的時候,楊哲曾邀史進同上梁山,卻被史進委婉拒絕了。
當時梁山剛剛崛起,名聲並不是很響亮,所以史進不願意投奔。
如今梁山名聲大振,若是再想邀史進,說不定就能夠成功。
史進能上梁山,那朱武還能夠跑的了嗎?
想到這裏,他慌忙找來李助、魯智深等人來聚義廳,將自己地想法說了一遍。
魯智深聽聞大喜“史大郎若能來山上聚義,倒是一樁快事!灑家這便下山,去少華山走一遭,必說服他來投!”
“如此,就辛苦大師走一遭了!”楊哲喜道。
李助開口道“此去沿路必受盤查,如今官府視我梁山為眼中釘,大師一人過去,我卻有些不放心,方得有人同行才好!”
“寨主,軍師,我願同提轄哥哥一起走一遭!”馬靈站起身道“前日,時遷哥哥差小弟得空去華州走一趟,寨主和軍師若是不放心提轄獨自去少華山,我們正好同路。”
自從知道楊哲有擴大地盤的想法之後,時遷便將探哨營擴充了好幾倍,又將人手都散到各州縣。
雖然梁山加大的信鴿培養的規模,可是仍舊跟不上探哨營成長的速度。
所以很多地方,還是靠人來傳遞消息。
探哨營本就少了張三這個得力幹將,昨天時遷便向楊哲要了馬靈去協助他。
沒想到,這才剛過去,時遷就給他安排任務了。
楊哲聞言大喜“如今甚好!你們一道一僧,路上有個照應,也不容易引人懷疑。”
當下,馬靈和魯智深便收拾下山,動身去華州和少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