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王煥的最後榮光
我掌梁山,沒宋江什麽事了 作者:阿慕666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俅,帶著親衛,先行撤退了。
王煥看了看身邊其他四位節度使,臉上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的目光,看向山下梁山大軍的方向。
“當日在東平府城下,我曾與梁山頭領豹子頭林衝敘話。”他長歎了一口氣,仿佛是在眾人述說,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語。
“林衝說,他們寨主有一句話,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讓我趕緊領兵迴去,莫要替高俅賣命,不然會折了十節度使的威名。”
“我本不信,這些娃娃們又能翻起什麽大浪。看來,我是真的錯了!”
說到這裏,他的目光,從梅展、韓存保、楊溫和王文德的臉上一一掃過。
“老夥計們,咱們是真的老了!”
“這一戰之後,我們可能再也迴不去了。隻是,為了我大宋十節度使最後的榮光……”
王煥緩緩舉起了手中的鬼頭槍“唯有死戰!”
“死戰!”
“死戰!”
眾節度使,紛紛舉起了手中的武器。
仿佛這一刻,他們又迴到了昔日被招安,聚集在一起,為大宋東征西討的時候……
這一場大戰,持續到半夜方才結束。
當王煥的屍體從馬背上倒下的時候,梁山終於取得了這場大仗最後的勝利。
看著地上的屍體,楊哲的臉上沒有半分歡喜。
他勸說過他們,跟著高俅賣命,並不是最好的歸宿。
十節度使,都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好漢。
他們本不該如此結局。
大廈將傾,王朝將覆。
人命如草芥,百姓如螻蟻。
世道如斯,不如跟梁山眾頭領一起,打破這世間地桎梏。
闖出一個太平盛世,活出一個,朗朗乾坤……
王煥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當年,他們也是不滿朝廷,方才落草為寇。
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招安,選擇了再次相信朝廷。
可是,這些年東征西討,他們看到過太多,聽到過太多……
若是再年輕三十年,或許他們可以考慮楊哲的提議。
可是此刻,他們隻有一個請求。
若是楊哲真的敬重他們,就該給他們最後地榮光。
楊哲,尊重了他們的選擇。
點了孫安、關勝、盧俊義、魯智深、欒廷玉五位頭領迎戰。
他們都是梁山眾頭領,武藝中地佼佼者。
讓他們送這幾位老英雄上路,便是對他們的尊重。
聽到楊哲說話的那一刻,王煥、王文德、梅展、韓存保、楊溫五人,刀槍並舉,策馬迎戰。
沒有絲毫的倦意,沒有絲毫的畏懼,刹那間,戰意盎然。
隻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他們,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死戰不降,為的隻是十節度使最後的名節。
大宋,向來就不缺勇猛之輩。
大宋,從來就不缺忠義之士。
就如王煥他們,麵對腐敗地朝廷,他們反抗過,還曾占山為王。
可是,他們心中仍舊對這個王朝,帶著最後的一絲奢望。
所以,才會有了這悲情的結局。
楊哲長籲了一口氣,讓自己從這種傷感中,走了出來。
他知道,若是想要這些人,不再做無謂的犧牲,或許自己就該如李助說的那般,早日站出來。
戰爭,隻是為了獲得太平。
殺戮,隻是為了阻止殺戮。
“咱們班師迴山寨吧!”他顯得有些疲憊“令人好生將各位節度使安葬了!”
高俅大軍覆滅,梁山大軍打掃戰場,鳴金收兵。
此一役,十萬官軍被梁山從正麵擊潰,死傷近半,降者兩萬餘人。
隻有高俅帶著一支親兵逃走了。
“可有秦明和楊誌他們的消息?”楊哲看著旁邊的李助道。
楊哲和李助料到,官軍敗退之後,高俅肯定會率先逃走。
早吩咐秦明和楊誌,領了一支騎兵,繞過孝子山前的戰場,前去追殺高俅。
“寨主不用心急!想來最多幾個時辰,便會有消息迴來了!”李助笑道“咱們布下了天羅地網,想那高俅插翅難逃!”
隻是,這一次,算無遺策的李助,算計卻落空了。
翌日天明,秦明和楊誌迴來了。
可是,他們並沒有抓到高俅。
就讓當初料到的一樣,高俅讓王煥等人斷後,自己率先從孝子山撤退了。
他們剛剛離開孝子山關隘不久,就正好撞到了秦明和楊誌的人馬。
高俅的親兵,冒死奮戰,方才給高俅爭取到了一線生機,僅僅帶著三五個隨從,從小路逃走。
兩人帶人殺散高俅親兵,便順著小路追了下去。
卻沒料到,小路的山林中,埋伏了一支人馬。
雖然戰鬥力不怎麽厲害,卻對那片山林十分熟悉,憑借著地形拖住了秦明和楊誌他們。
等到兩人殺散伏兵,又追了五六裏地,終於再一次追上了高俅。
可是等將人攔住的時候,他們才發現是個穿著高俅衣甲的假高俅。
真正的高俅,早已不知去向。
尤其是,不管是伏擊他們的人,還是假扮高俅的人,似乎都是抱著必死之心。
他們居然沒有能夠抓到一個活口。
那些人不是戰死,就是拔刀自盡了。
後來,他們分兵數路,沿途追蹤,一直追到濟州府附近,都沒見到高俅蹤跡。
高俅,仿佛就像蒸發了一般。
顯然那些救走高俅的人,是有備而來,早就做出了周密地計劃。
他們領兵而來,沿路又搜索過一輪,可是依舊不見高俅蹤跡,知道是找不到了,方才迴山複命。
聽到這裏,楊哲和李助都不禁嗟歎不已。
不管是高俅大軍,還是濟州府的張叔夜人馬,梁山都一直嚴密監視著。
哪怕是擔心附近幾個州縣得到消息來救援,都做了相應的部署。
可是,最後高俅還是讓人給救走了。
他們有些想不通,孝子山附近,到底是什麽人,能夠那麽快知道高俅戰敗逃走的消息。
而且,還能提前做出準備,設下伏兵,將高俅救走?
“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命數,高俅此刻命不該絕呀!”李助長歎了一口氣。
“不過,想那高俅雖然走脫得了一條性命,可是他的十萬精兵都沒了,怕是迴到東京也不好受。”楊哲笑道。
李助笑著摸了摸頷下地胡須,露出了燦爛地笑容,深以為然。
王煥看了看身邊其他四位節度使,臉上露出了一絲苦笑。
他的目光,看向山下梁山大軍的方向。
“當日在東平府城下,我曾與梁山頭領豹子頭林衝敘話。”他長歎了一口氣,仿佛是在眾人述說,又仿佛是在自言自語。
“林衝說,他們寨主有一句話,叫做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讓我趕緊領兵迴去,莫要替高俅賣命,不然會折了十節度使的威名。”
“我本不信,這些娃娃們又能翻起什麽大浪。看來,我是真的錯了!”
說到這裏,他的目光,從梅展、韓存保、楊溫和王文德的臉上一一掃過。
“老夥計們,咱們是真的老了!”
“這一戰之後,我們可能再也迴不去了。隻是,為了我大宋十節度使最後的榮光……”
王煥緩緩舉起了手中的鬼頭槍“唯有死戰!”
“死戰!”
“死戰!”
眾節度使,紛紛舉起了手中的武器。
仿佛這一刻,他們又迴到了昔日被招安,聚集在一起,為大宋東征西討的時候……
這一場大戰,持續到半夜方才結束。
當王煥的屍體從馬背上倒下的時候,梁山終於取得了這場大仗最後的勝利。
看著地上的屍體,楊哲的臉上沒有半分歡喜。
他勸說過他們,跟著高俅賣命,並不是最好的歸宿。
十節度使,都是江湖上成名已久的好漢。
他們本不該如此結局。
大廈將傾,王朝將覆。
人命如草芥,百姓如螻蟻。
世道如斯,不如跟梁山眾頭領一起,打破這世間地桎梏。
闖出一個太平盛世,活出一個,朗朗乾坤……
王煥聞言,頓時哈哈大笑。
當年,他們也是不滿朝廷,方才落草為寇。
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招安,選擇了再次相信朝廷。
可是,這些年東征西討,他們看到過太多,聽到過太多……
若是再年輕三十年,或許他們可以考慮楊哲的提議。
可是此刻,他們隻有一個請求。
若是楊哲真的敬重他們,就該給他們最後地榮光。
楊哲,尊重了他們的選擇。
點了孫安、關勝、盧俊義、魯智深、欒廷玉五位頭領迎戰。
他們都是梁山眾頭領,武藝中地佼佼者。
讓他們送這幾位老英雄上路,便是對他們的尊重。
聽到楊哲說話的那一刻,王煥、王文德、梅展、韓存保、楊溫五人,刀槍並舉,策馬迎戰。
沒有絲毫的倦意,沒有絲毫的畏懼,刹那間,戰意盎然。
隻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他們,都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死戰不降,為的隻是十節度使最後的名節。
大宋,向來就不缺勇猛之輩。
大宋,從來就不缺忠義之士。
就如王煥他們,麵對腐敗地朝廷,他們反抗過,還曾占山為王。
可是,他們心中仍舊對這個王朝,帶著最後的一絲奢望。
所以,才會有了這悲情的結局。
楊哲長籲了一口氣,讓自己從這種傷感中,走了出來。
他知道,若是想要這些人,不再做無謂的犧牲,或許自己就該如李助說的那般,早日站出來。
戰爭,隻是為了獲得太平。
殺戮,隻是為了阻止殺戮。
“咱們班師迴山寨吧!”他顯得有些疲憊“令人好生將各位節度使安葬了!”
高俅大軍覆滅,梁山大軍打掃戰場,鳴金收兵。
此一役,十萬官軍被梁山從正麵擊潰,死傷近半,降者兩萬餘人。
隻有高俅帶著一支親兵逃走了。
“可有秦明和楊誌他們的消息?”楊哲看著旁邊的李助道。
楊哲和李助料到,官軍敗退之後,高俅肯定會率先逃走。
早吩咐秦明和楊誌,領了一支騎兵,繞過孝子山前的戰場,前去追殺高俅。
“寨主不用心急!想來最多幾個時辰,便會有消息迴來了!”李助笑道“咱們布下了天羅地網,想那高俅插翅難逃!”
隻是,這一次,算無遺策的李助,算計卻落空了。
翌日天明,秦明和楊誌迴來了。
可是,他們並沒有抓到高俅。
就讓當初料到的一樣,高俅讓王煥等人斷後,自己率先從孝子山撤退了。
他們剛剛離開孝子山關隘不久,就正好撞到了秦明和楊誌的人馬。
高俅的親兵,冒死奮戰,方才給高俅爭取到了一線生機,僅僅帶著三五個隨從,從小路逃走。
兩人帶人殺散高俅親兵,便順著小路追了下去。
卻沒料到,小路的山林中,埋伏了一支人馬。
雖然戰鬥力不怎麽厲害,卻對那片山林十分熟悉,憑借著地形拖住了秦明和楊誌他們。
等到兩人殺散伏兵,又追了五六裏地,終於再一次追上了高俅。
可是等將人攔住的時候,他們才發現是個穿著高俅衣甲的假高俅。
真正的高俅,早已不知去向。
尤其是,不管是伏擊他們的人,還是假扮高俅的人,似乎都是抱著必死之心。
他們居然沒有能夠抓到一個活口。
那些人不是戰死,就是拔刀自盡了。
後來,他們分兵數路,沿途追蹤,一直追到濟州府附近,都沒見到高俅蹤跡。
高俅,仿佛就像蒸發了一般。
顯然那些救走高俅的人,是有備而來,早就做出了周密地計劃。
他們領兵而來,沿路又搜索過一輪,可是依舊不見高俅蹤跡,知道是找不到了,方才迴山複命。
聽到這裏,楊哲和李助都不禁嗟歎不已。
不管是高俅大軍,還是濟州府的張叔夜人馬,梁山都一直嚴密監視著。
哪怕是擔心附近幾個州縣得到消息來救援,都做了相應的部署。
可是,最後高俅還是讓人給救走了。
他們有些想不通,孝子山附近,到底是什麽人,能夠那麽快知道高俅戰敗逃走的消息。
而且,還能提前做出準備,設下伏兵,將高俅救走?
“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命數,高俅此刻命不該絕呀!”李助長歎了一口氣。
“不過,想那高俅雖然走脫得了一條性命,可是他的十萬精兵都沒了,怕是迴到東京也不好受。”楊哲笑道。
李助笑著摸了摸頷下地胡須,露出了燦爛地笑容,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