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晉升正科
仙修之官場的崛起之路 作者:24以觀滄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日上午,大家返迴單位,走完了考察程序。
副主任鄧德海與辦公室小吳加班加點整理材料,上黨組會。好在供銷社單位人員少,黨組成員就劉錦敏和鄧德海兩人,程序走得很快,在周日下午五點左右便報組織部備案了,任職公示也於周日張貼出去。
劉飛在周日下午就和其他駐村幹部一同迴了村裏,接下來兩周,若無特殊情況,他就不迴羊城了。
七天時間一晃而過,又到周一了。劉飛早早來到村委會,正翻閱文件時,手機突然響起,屏幕顯示是於敏的名字。
劉飛趕忙接起電話:“於主任,早上好,請問有啥事呀?”
電話那頭傳來於敏歡快的聲音:“劉主任,早上好啊!恭喜你呀!你的任職文件已經正式印發了,從現在起,你就是辦公室主任,正式成為正科級領導幹部啦。”
聽到這消息,劉飛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他意識到,此刻自己已躋身正科級行列。在駐村的天蘭鎮,人口近五萬,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也才是正科級,如今自己與他們級別相同了。
劉飛開心迴應:“謝謝,謝謝。我也恭喜你,於處。”
於敏的聲音依舊滿是喜悅:“劉主任,我心裏清楚,這次我能晉升,全靠你給的機會啊。從今天起,我就是辦公室的四級調研員,你是辦公室主任,你就是我的領導了。”
劉飛思索片刻,安排道:“我不在辦公室這段時間,辦公室的工作還得麻煩你了。”
於敏誠懇答道:“這是我分內之事,劉主任,你放心,辦公室工作我一定替你做好,絕不讓你操心。”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才不舍地掛斷電話。
緊接著,李德義、孫誌強等人紛紛發來恭喜信息,單位的領導與同事們也都發來祝賀,再次提及聚餐之事。
到了下午,劉飛晉升的消息迅速傳到連雲市。市裏的唐雲浩書記、潘鎮市長,還有鎮裏的何書記、周鎮長、張鎮長都打來電話表示祝賀。
到了晚上,駐村幹部們得知消息後,雖沒在大群公開討論,可各個小群裏卻炸開了鍋,大家私下議論紛紛,話語裏滿是羨慕與妒忌。
……
時光緩緩流逝,大家在羊城與村裏之間來迴奔波。轉眼間,進入了九月份,大家都清楚幫扶資金即將發放,所以都積極尋找可靠項目,期望借助這筆資金為村莊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在此過程中,群裏突然收到劉春發來的信息:“明天就是周五了,大家上午十點左右來我這兒,走訪下村民,問問他們的想法,下午咱們再一起迴去。”這條信息立刻引起眾人關注。
“好的,我明天上午過來。”
“收到。”
“好主意,先問問村民意見,比咱們瞎想好得多。”
劉飛看到群裏信息,也迴複:“明天準時到。”
第二天早上,劉飛騎著小電驢到鎮上,等了會兒中巴車,然後乘巴士來到劉春那兒。十點鍾,大家都準時抵達。
劉春作為東道主,熱情地帶著大家往村裏走去。一行五人,先來到山腳下一戶村民家外。劉春指著這戶人家房子說:“這戶村民是低保戶,今年55歲,全家就他一人。身體不太好,常生病,在家就種點地、種點菜,靠低保金生活,日子還湊合。咱們進去看看吧。”
劉飛幾人跟在劉春身後,朝村民家走去。五人剛到房子門口,就見這戶村民正在用竹子編竹籃。
“遠哥,忙著呢。”劉春在門口熱情招唿。
聽到聲音,村民抬起頭,看到劉春幾人,趕忙放下竹子,站起身,雙手擦了擦,高興地說:“原來是劉書記來了啊,快請進。”一邊說著,一邊走進裏屋,搬出幾個小凳子,熱情地招唿大家坐下。
大家依次走進屋,坐下後。
劉春熱情介紹:“遠哥,這幾位是其他村的駐村幹部,今天來咱村走走看看,順便找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啥說啥就行。”
劉飛也麵帶微笑補充:“就是隨便聊聊。我剛看你在編竹子,你編好是拿去賣嗎?現在能賣多少錢呀?”
遠哥身體狀況欠佳,除了耕種田地,最擅長編竹籃。聽到劉飛詢問,立刻笑著迴答:“我編的竹籃主要拿到鎮上集市賣。小一點的竹籃每個五塊錢,稍大些的十塊錢一個。那種用來裝重物的大竹籃,兩個五十塊錢。”
“哦,真厲害!”劉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位手藝人。
譚偉緊接著問:“遠哥,你的竹籃銷量咋樣?賣得多不多?”
遠哥搖頭,略顯無奈地說:“現在鎮上有不少塑料籃子,雖說沒我編的竹籃結實耐用,可塑料籃子輕便、美觀,使用壽命也還行。前幾年每次趕集我能賣出幾十個竹籃,現在每次趕集隻能賣出幾個,基本都是老顧客才買。”
劉飛大致算了算,天蘭鎮每四天趕一次集,一個月大概有七天趕集日。要是竹籃賣得好,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幾百元收入。雖說這筆錢不算多,但在農村,對一個低保戶而言,也是相當可觀的收入了。
農村吃的是自己種的,住的是自己房子,這兩方麵花銷可比城市少多了。
趙睿環顧房間四周,微笑著說:“遠哥,你這房間收拾得真幹淨整潔呀。”
遠哥開心地笑起來,解釋道:“我平時幹不了重活,家裏也沒養雞鴨這些家禽,時間比較充裕。每次編完竹籃,我就利用空閑時間打掃房間。”
劉春拿起水杯,輕抿一口遠哥送來的水,然後問道:“遠哥,今年項目還沒最終確定下來,你有啥具體想法沒?”
遠哥急忙擺手,連忙迴答:“劉書記,項目的事可別問我,我真沒想法。”
“為啥沒想法呢?”劉春繼續追問。
“劉書記,我就是個沒讀過幾天書的人,一輩子待在村裏,哪懂那些複雜事兒呀。我要是亂說一通,那不是害大家嘛。”遠哥無奈地解釋道。
劉飛和其他人聽了遠哥的話,仔細一想,覺得他說得確實有理。
劉春又說:“那我換個方式問你。村裏現在有幾個項目了,你覺得這些項目咋樣?”
遠哥沉思片刻,緩緩開口:“劉書記,村裏這些項目雖說現在看著挺不錯,每年能給大家分點紅。可我就擔心哪天項目突然不行了,搞不下去,到時候大家不僅沒分紅,連本金都沒了。”
“哦,你有這擔心挺正常的。畢竟做生意,哪有穩賺不賠的呀。”
“就是嘛,所以我就在想,與其做項目虧了本金,不如現在就把本金分給大家。”遠哥認真說道。
劉飛和其他四人相互看了一眼,尤其是劉飛和甘順,他們瞬間想起上次養豬場項目時村民們的擔憂。看來很多時候,村民的想法是相通的。
副主任鄧德海與辦公室小吳加班加點整理材料,上黨組會。好在供銷社單位人員少,黨組成員就劉錦敏和鄧德海兩人,程序走得很快,在周日下午五點左右便報組織部備案了,任職公示也於周日張貼出去。
劉飛在周日下午就和其他駐村幹部一同迴了村裏,接下來兩周,若無特殊情況,他就不迴羊城了。
七天時間一晃而過,又到周一了。劉飛早早來到村委會,正翻閱文件時,手機突然響起,屏幕顯示是於敏的名字。
劉飛趕忙接起電話:“於主任,早上好,請問有啥事呀?”
電話那頭傳來於敏歡快的聲音:“劉主任,早上好啊!恭喜你呀!你的任職文件已經正式印發了,從現在起,你就是辦公室主任,正式成為正科級領導幹部啦。”
聽到這消息,劉飛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他意識到,此刻自己已躋身正科級行列。在駐村的天蘭鎮,人口近五萬,鎮黨委書記和鎮長也才是正科級,如今自己與他們級別相同了。
劉飛開心迴應:“謝謝,謝謝。我也恭喜你,於處。”
於敏的聲音依舊滿是喜悅:“劉主任,我心裏清楚,這次我能晉升,全靠你給的機會啊。從今天起,我就是辦公室的四級調研員,你是辦公室主任,你就是我的領導了。”
劉飛思索片刻,安排道:“我不在辦公室這段時間,辦公室的工作還得麻煩你了。”
於敏誠懇答道:“這是我分內之事,劉主任,你放心,辦公室工作我一定替你做好,絕不讓你操心。”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才不舍地掛斷電話。
緊接著,李德義、孫誌強等人紛紛發來恭喜信息,單位的領導與同事們也都發來祝賀,再次提及聚餐之事。
到了下午,劉飛晉升的消息迅速傳到連雲市。市裏的唐雲浩書記、潘鎮市長,還有鎮裏的何書記、周鎮長、張鎮長都打來電話表示祝賀。
到了晚上,駐村幹部們得知消息後,雖沒在大群公開討論,可各個小群裏卻炸開了鍋,大家私下議論紛紛,話語裏滿是羨慕與妒忌。
……
時光緩緩流逝,大家在羊城與村裏之間來迴奔波。轉眼間,進入了九月份,大家都清楚幫扶資金即將發放,所以都積極尋找可靠項目,期望借助這筆資金為村莊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在此過程中,群裏突然收到劉春發來的信息:“明天就是周五了,大家上午十點左右來我這兒,走訪下村民,問問他們的想法,下午咱們再一起迴去。”這條信息立刻引起眾人關注。
“好的,我明天上午過來。”
“收到。”
“好主意,先問問村民意見,比咱們瞎想好得多。”
劉飛看到群裏信息,也迴複:“明天準時到。”
第二天早上,劉飛騎著小電驢到鎮上,等了會兒中巴車,然後乘巴士來到劉春那兒。十點鍾,大家都準時抵達。
劉春作為東道主,熱情地帶著大家往村裏走去。一行五人,先來到山腳下一戶村民家外。劉春指著這戶人家房子說:“這戶村民是低保戶,今年55歲,全家就他一人。身體不太好,常生病,在家就種點地、種點菜,靠低保金生活,日子還湊合。咱們進去看看吧。”
劉飛幾人跟在劉春身後,朝村民家走去。五人剛到房子門口,就見這戶村民正在用竹子編竹籃。
“遠哥,忙著呢。”劉春在門口熱情招唿。
聽到聲音,村民抬起頭,看到劉春幾人,趕忙放下竹子,站起身,雙手擦了擦,高興地說:“原來是劉書記來了啊,快請進。”一邊說著,一邊走進裏屋,搬出幾個小凳子,熱情地招唿大家坐下。
大家依次走進屋,坐下後。
劉春熱情介紹:“遠哥,這幾位是其他村的駐村幹部,今天來咱村走走看看,順便找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啥說啥就行。”
劉飛也麵帶微笑補充:“就是隨便聊聊。我剛看你在編竹子,你編好是拿去賣嗎?現在能賣多少錢呀?”
遠哥身體狀況欠佳,除了耕種田地,最擅長編竹籃。聽到劉飛詢問,立刻笑著迴答:“我編的竹籃主要拿到鎮上集市賣。小一點的竹籃每個五塊錢,稍大些的十塊錢一個。那種用來裝重物的大竹籃,兩個五十塊錢。”
“哦,真厲害!”劉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位手藝人。
譚偉緊接著問:“遠哥,你的竹籃銷量咋樣?賣得多不多?”
遠哥搖頭,略顯無奈地說:“現在鎮上有不少塑料籃子,雖說沒我編的竹籃結實耐用,可塑料籃子輕便、美觀,使用壽命也還行。前幾年每次趕集我能賣出幾十個竹籃,現在每次趕集隻能賣出幾個,基本都是老顧客才買。”
劉飛大致算了算,天蘭鎮每四天趕一次集,一個月大概有七天趕集日。要是竹籃賣得好,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幾百元收入。雖說這筆錢不算多,但在農村,對一個低保戶而言,也是相當可觀的收入了。
農村吃的是自己種的,住的是自己房子,這兩方麵花銷可比城市少多了。
趙睿環顧房間四周,微笑著說:“遠哥,你這房間收拾得真幹淨整潔呀。”
遠哥開心地笑起來,解釋道:“我平時幹不了重活,家裏也沒養雞鴨這些家禽,時間比較充裕。每次編完竹籃,我就利用空閑時間打掃房間。”
劉春拿起水杯,輕抿一口遠哥送來的水,然後問道:“遠哥,今年項目還沒最終確定下來,你有啥具體想法沒?”
遠哥急忙擺手,連忙迴答:“劉書記,項目的事可別問我,我真沒想法。”
“為啥沒想法呢?”劉春繼續追問。
“劉書記,我就是個沒讀過幾天書的人,一輩子待在村裏,哪懂那些複雜事兒呀。我要是亂說一通,那不是害大家嘛。”遠哥無奈地解釋道。
劉飛和其他人聽了遠哥的話,仔細一想,覺得他說得確實有理。
劉春又說:“那我換個方式問你。村裏現在有幾個項目了,你覺得這些項目咋樣?”
遠哥沉思片刻,緩緩開口:“劉書記,村裏這些項目雖說現在看著挺不錯,每年能給大家分點紅。可我就擔心哪天項目突然不行了,搞不下去,到時候大家不僅沒分紅,連本金都沒了。”
“哦,你有這擔心挺正常的。畢竟做生意,哪有穩賺不賠的呀。”
“就是嘛,所以我就在想,與其做項目虧了本金,不如現在就把本金分給大家。”遠哥認真說道。
劉飛和其他四人相互看了一眼,尤其是劉飛和甘順,他們瞬間想起上次養豬場項目時村民們的擔憂。看來很多時候,村民的想法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