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關押曹仁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曹仁領命前往高陵阻攔郭嘉,可惜壓根沒有遇到。等他領兵到達高陵之時,郭嘉已經占領了高陵城,並領軍南下長安。曹仁便想著攻打高陵,斷了郭嘉歸路。剛要動手便收到了毛玠送來的書信。
曹仁大吃一驚,著實沒有料到曹操會敗得如此迅速。他不得不依照書信,領軍一路南下。
剛行至半路,就被趙雲和馬超兩路人馬攔住了去路。
經曆一番突擊,曹仁最終還是被趙雲和馬超生擒。
二人迴到長安城之時,趙塵正在和馬騰一道飲酒,一旁馬岱的正在笑眯眯地應付著張飛的勸酒。
馬超一走進來,便給馬騰下跪拜見。
馬騰笑道:“吾兒英勇,當先拜見軍師。”
馬超聽了,轉身拜見趙塵。
趙塵急忙上前,扶起馬超,讚道:“孟起勇猛神武,忠肝義膽,乃西涼之大幸也。我主有孟起將軍輔佐,平定司隸和涼州自然不在話下。壽成將軍,當真好福氣,隻管享清福。還有伯山將軍,二人皆是人中龍鳳,未來定能建不朽功勳。”
馬騰微微一笑,迴道:“老朽也老了,未來之路還是靠著小的,還得軍師多提點,西涼將士皆聽軍師號令。”
趙塵的話,馬騰是過來人,自然能聽出其中深意。
說白了,馬超和馬岱他要帶走,至於涼州和司隸兩地暫且會交給馬騰。有馬超和馬岱兩人在劉備帳下,量你也不敢亂來。
再說了,有趙塵在,就算曹操也不是他的對手,更別說你馬騰了。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馬騰作為一方諸侯,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得到馬騰正麵迴應的趙塵,心中也十分愉悅。
至於馬超,在趙塵的帶領下一連打了數次勝仗,加上突破長安城,救出了馬騰,對趙塵既是感激又是佩服,並沒有意識到趙塵話中深意。
聽到父親的吩咐,馬超當即跪地,說道:“願聽軍師調遣!”
三人皆大歡喜。
相較於馬超,趙塵更喜歡馬岱。
雖然武力上有差距,但畢竟行軍打仗不僅僅靠武力,更重要的是執行力以及穩定的情緒。
馬超槍法確實在東漢末年數一數二,但是一直生活在頂尖的家族當中,便會帶有些許傲氣,很容易被人激怒,作為一方統帥並不合適,反而適合為先鋒。
而馬岱為人沉穩,知進退懂禮數,更加適合統兵作戰。曆史上,馬岱第一次出現便是在馬騰軍中,又是馬超的堂弟,極有可能是馬岱的父親並沒馬騰有權有勢,換言之,趙塵猜測馬岱是寄人籬下,造就了他穩重的性格。
至於馬鐵和馬休二人,趙塵隻是讓其跟隨其兄馬超。
長安之事也算告一段落。
建安七年七月中旬,劉備正式接管了京兆尹。
司隸眾郡,除了右扶風尚在韓遂手中外,其餘各郡皆在劉備管轄之下。
至於趙塵,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處理,那便是曹仁。
曹仁被擒的消息,趙塵讓人第一時間通知了曹操。
彼時曹操還在返迴新野的路上,大軍氣勢低落,早已沒有了先前出發之際的朝氣。
曹操原本還在等待曹仁歸來,最終卻等到了趙塵的書信。
書信中言明,曹仁就在長安城,生命安全有保障不用擔心,吃喝拉撒也一切正常。
至於曹操如何做才能救迴曹仁,趙塵在書信中一字未提。
荀彧十分不解,按常理,既然生擒了敵軍統帥,又將此事告知了敵軍主公,自然以此為要挾要點什麽,亦或是主動釋放,告示天下,以彰顯其高義。
而趙塵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既不提要求,也不釋放,隻是告知曹操,曹仁在他那邊好吃好喝。
那他圖什麽呢?
曹操雖然吃驚又憤怒,但好在曹仁身體無礙,也就放下心來。
“文若,給趙塵迴信,說有什麽要求就盡管提,別玩這些虛的。”
荀彧領命,將曹操之意納入書信之中,交給了信使。
又過了幾日,信使將曹操的書信送到了趙塵手中。
趙塵哈哈大笑,傳遞書信給眾人。
張飛第一個站出來說道:“軍師,這是要放了曹仁那家夥?當初可是他包圍了下邳城,逼到大哥隻能在城中堅守。如今好不容易落入我軍手中,豈能輕易放過?”
趙塵點了點頭迴道:“翼德言之有理,自然不能輕易放了曹仁。隻是具體如何運用此人,我還沒有想好,不如先行留在長安城裏,等有需要的時候再用?”
張飛興高采烈地說道:“那自然好,反正不能隨意。”
趙塵欣慰地笑著,又命人迴複曹操,隻道是請曹仁將軍在長安城中做客,別無他意。若是曹仁將軍想迴,便可隨時迴去。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陸遜算是明白了。
先前趙塵嘴上說是不能輕易放過,但一直沒有實際行動,還以為確實隻是沒有想到該如何處置。如今看來,是自己太過膚淺。軍師早就已經有了計劃,這第一步便已經開始實施。
收到書信的曹操有些不敢相信。
不管趙塵如何說,曹仁也不會是貪圖安逸,隻在長安城享樂而不思迴歸之人。
曹操有理由懷疑自己的書信情況曹仁並不知曉,甚至是趙塵故意不給曹仁看,就是為了將曹仁留在長安。
曹仁對於曹操而言,可不僅僅是一員戰將,也是一軍統帥,更是族弟。
失去曹仁就如同斬斷曹操的手臂,行軍之上都會殘缺一塊。
不管如何,曹操都要將曹仁救迴來。
荀攸建議道:“主公,既然趙塵如此說,便將此事告示天下,讓天下人知道趙塵的嘴臉。隻要我軍能聯係上子孝將軍,子孝將軍便可要求趙塵放他迴去,到時候若是趙塵不放,主公便可將趙塵之無信不仁廣布天下,讓天下士子看看這個第一謀士的真麵目。”
“長安城守衛森嚴,如何才能聯係到子孝?”
“主公不必擔憂,隻需遣二人假裝有親人在長安城中,輕鬆便可混入長安城。屆時一人打聽清楚子孝將軍所在,另一人便可送信。”
曹操一聽,心中頗為滿意,當即采納荀攸建議。
曹仁大吃一驚,著實沒有料到曹操會敗得如此迅速。他不得不依照書信,領軍一路南下。
剛行至半路,就被趙雲和馬超兩路人馬攔住了去路。
經曆一番突擊,曹仁最終還是被趙雲和馬超生擒。
二人迴到長安城之時,趙塵正在和馬騰一道飲酒,一旁馬岱的正在笑眯眯地應付著張飛的勸酒。
馬超一走進來,便給馬騰下跪拜見。
馬騰笑道:“吾兒英勇,當先拜見軍師。”
馬超聽了,轉身拜見趙塵。
趙塵急忙上前,扶起馬超,讚道:“孟起勇猛神武,忠肝義膽,乃西涼之大幸也。我主有孟起將軍輔佐,平定司隸和涼州自然不在話下。壽成將軍,當真好福氣,隻管享清福。還有伯山將軍,二人皆是人中龍鳳,未來定能建不朽功勳。”
馬騰微微一笑,迴道:“老朽也老了,未來之路還是靠著小的,還得軍師多提點,西涼將士皆聽軍師號令。”
趙塵的話,馬騰是過來人,自然能聽出其中深意。
說白了,馬超和馬岱他要帶走,至於涼州和司隸兩地暫且會交給馬騰。有馬超和馬岱兩人在劉備帳下,量你也不敢亂來。
再說了,有趙塵在,就算曹操也不是他的對手,更別說你馬騰了。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馬騰作為一方諸侯,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得到馬騰正麵迴應的趙塵,心中也十分愉悅。
至於馬超,在趙塵的帶領下一連打了數次勝仗,加上突破長安城,救出了馬騰,對趙塵既是感激又是佩服,並沒有意識到趙塵話中深意。
聽到父親的吩咐,馬超當即跪地,說道:“願聽軍師調遣!”
三人皆大歡喜。
相較於馬超,趙塵更喜歡馬岱。
雖然武力上有差距,但畢竟行軍打仗不僅僅靠武力,更重要的是執行力以及穩定的情緒。
馬超槍法確實在東漢末年數一數二,但是一直生活在頂尖的家族當中,便會帶有些許傲氣,很容易被人激怒,作為一方統帥並不合適,反而適合為先鋒。
而馬岱為人沉穩,知進退懂禮數,更加適合統兵作戰。曆史上,馬岱第一次出現便是在馬騰軍中,又是馬超的堂弟,極有可能是馬岱的父親並沒馬騰有權有勢,換言之,趙塵猜測馬岱是寄人籬下,造就了他穩重的性格。
至於馬鐵和馬休二人,趙塵隻是讓其跟隨其兄馬超。
長安之事也算告一段落。
建安七年七月中旬,劉備正式接管了京兆尹。
司隸眾郡,除了右扶風尚在韓遂手中外,其餘各郡皆在劉備管轄之下。
至於趙塵,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處理,那便是曹仁。
曹仁被擒的消息,趙塵讓人第一時間通知了曹操。
彼時曹操還在返迴新野的路上,大軍氣勢低落,早已沒有了先前出發之際的朝氣。
曹操原本還在等待曹仁歸來,最終卻等到了趙塵的書信。
書信中言明,曹仁就在長安城,生命安全有保障不用擔心,吃喝拉撒也一切正常。
至於曹操如何做才能救迴曹仁,趙塵在書信中一字未提。
荀彧十分不解,按常理,既然生擒了敵軍統帥,又將此事告知了敵軍主公,自然以此為要挾要點什麽,亦或是主動釋放,告示天下,以彰顯其高義。
而趙塵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既不提要求,也不釋放,隻是告知曹操,曹仁在他那邊好吃好喝。
那他圖什麽呢?
曹操雖然吃驚又憤怒,但好在曹仁身體無礙,也就放下心來。
“文若,給趙塵迴信,說有什麽要求就盡管提,別玩這些虛的。”
荀彧領命,將曹操之意納入書信之中,交給了信使。
又過了幾日,信使將曹操的書信送到了趙塵手中。
趙塵哈哈大笑,傳遞書信給眾人。
張飛第一個站出來說道:“軍師,這是要放了曹仁那家夥?當初可是他包圍了下邳城,逼到大哥隻能在城中堅守。如今好不容易落入我軍手中,豈能輕易放過?”
趙塵點了點頭迴道:“翼德言之有理,自然不能輕易放了曹仁。隻是具體如何運用此人,我還沒有想好,不如先行留在長安城裏,等有需要的時候再用?”
張飛興高采烈地說道:“那自然好,反正不能隨意。”
趙塵欣慰地笑著,又命人迴複曹操,隻道是請曹仁將軍在長安城中做客,別無他意。若是曹仁將軍想迴,便可隨時迴去。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陸遜算是明白了。
先前趙塵嘴上說是不能輕易放過,但一直沒有實際行動,還以為確實隻是沒有想到該如何處置。如今看來,是自己太過膚淺。軍師早就已經有了計劃,這第一步便已經開始實施。
收到書信的曹操有些不敢相信。
不管趙塵如何說,曹仁也不會是貪圖安逸,隻在長安城享樂而不思迴歸之人。
曹操有理由懷疑自己的書信情況曹仁並不知曉,甚至是趙塵故意不給曹仁看,就是為了將曹仁留在長安。
曹仁對於曹操而言,可不僅僅是一員戰將,也是一軍統帥,更是族弟。
失去曹仁就如同斬斷曹操的手臂,行軍之上都會殘缺一塊。
不管如何,曹操都要將曹仁救迴來。
荀攸建議道:“主公,既然趙塵如此說,便將此事告示天下,讓天下人知道趙塵的嘴臉。隻要我軍能聯係上子孝將軍,子孝將軍便可要求趙塵放他迴去,到時候若是趙塵不放,主公便可將趙塵之無信不仁廣布天下,讓天下士子看看這個第一謀士的真麵目。”
“長安城守衛森嚴,如何才能聯係到子孝?”
“主公不必擔憂,隻需遣二人假裝有親人在長安城中,輕鬆便可混入長安城。屆時一人打聽清楚子孝將軍所在,另一人便可送信。”
曹操一聽,心中頗為滿意,當即采納荀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