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被識破了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安七年六月底,曹洪領著兩千人馬,一路小心翼翼到達潼關門口。原本隻需快馬加鞭五日的行程緩緩走了近十日,隻因曹操交代過曹洪,此行務必小心謹慎、仔細嚴謹,事關曹操大軍未來,不可有半點馬虎。曹洪自然不敢怠慢,一路上廣撒斥候,任何風吹草動都不放過。
潼關上的將士見狀,立刻詢問,來者何人。
曹洪也絲毫不遮遮掩掩,上前報上自家姓名,說明原由,靜候潼關上的人通報將軍。
畢竟曹操和韓遂的書信早就先一步送到了潼關,若是關中有異樣,他應該能察覺出來。
從關外三十裏地開始,曹洪就關注了潼關周邊撒布的斥候,直到關前,一看都還十分正常。
關上之人匆忙迴樓匯報。
不一會,李堪便走上關樓,眺望關前的曹洪。
李堪見有一名將士,身穿鎧甲器宇軒昂,滿臉英雄氣,當即問道:“將軍可是曹司空帳下曹洪曹將軍?”
曹洪注意到了問話之人,便迴道:“正是本將。”
“我乃韓將軍帳下,潼關守將李堪,已收到韓將軍書信,告知末將曹司空會領四萬人馬前來,為何如今隻有將軍身後區區千人?”
曹洪一聽,心中有些不悅,但礙於李堪所言乃事實,不好多言,隻是簡單地迴複。
“四萬大軍行軍稍緩,主公擔心李將軍等急了,便命我先行前來,告知將軍。”
李堪笑道:“那自然最好,如今關中將士眾多,不如先請將軍在關外稍候,等候稍作安排,再請將軍。”
曹洪審視了四周,並沒有發現異樣,便迴道:“李將軍不必了,我得迴去複命。”
說完便調轉馬頭,緩緩朝著遠處離去。
一旁的偏將詢問曹洪:“將軍為何不進關看看?莫非是懷疑潼關有詐?”
曹洪小聲說道:“並不是懷疑有詐,而是肯定有詐。”
此言一出,偏將一臉震驚。
此刻,潼關上的李堪見曹洪大軍遠離,長舒一口氣,轉身迴到樓中與趙塵見麵。
原來趙塵得知曹洪領軍前來,便看出了他的目的,定然是查看虛實。
雖然他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但可以確定的是曹操已經懷疑了潼關的情況。
故而趙塵便請來李堪、張橫和楊秋三位將軍,請三位將軍出麵應對,假裝潼關還在韓遂手中,一切按照先前的布局應對,任何人不得從中錯亂,泄漏風聲,違令者斬立決。
好在經過剛才那一幕,從李堪看來,應該已經成功蒙過曹洪。
隻是趙塵一直感覺有地方不對勁,但是就是不知道哪裏不對勁。
話說曹洪領軍返迴大營,等候多日的曹操急忙將曹洪領到營帳中詢問情況。
曹洪將一路所見所聞全部告知眾人,其中細節也一處不落。
曹操微微一笑,十分滿意。
當初選擇曹洪前去打探,便是看中曹洪此人心思縝密,能撐得住氣,不會隨意受到外界的幹擾。
一旁的曹仁便說道:“大哥,如此看來,潼關確實還在韓遂手中,不如我軍速速前行,擊退趙塵,便可乘機拿下潼關,再圖謀長安也。”
正當曹操想要點頭應允之時,曹洪突然斬釘截鐵地迴道:“主公,末將以為潼關之事有假!”
曹操忙問:“有假?此話如何說?”
曹仁也跟進道:“子廉此話當真?不是你剛剛說一切都十分正常嗎?怎麽現在又說有假?”
荀攸、荀彧、毛玠等人安靜地看著曹洪。
曹洪不緊不慢地迴道:“正是因為一切正常,末將才認為此事定然有假。末將在長安城中見過韓遂帳下的那些將士,雖然各個看似驍勇善戰,但卻桀驁不馴、放蕩不羈,視軍法不顧,臉上總是掛著傲慢之氣。但潼關那些將士,雖然各個穿著皆與長安城中的那些將士相同,但臉上的神情與姿態完全不同。潼關將士各個精神抖擻,站姿端正,精氣神遠比長安那些守將來得好,不像是西涼軍,反倒是像披著西涼軍衣服的趙塵大軍。”
曹洪的話,讓眾人頗為震驚。
難不成趙塵早已經拿下了潼關,還特意將潼關偽裝成原先的模樣,就是要欺騙眾人?
夏侯淵有些不解,提出了疑問:“難不成李堪等人也已經投降了趙塵?否則潼關上不會與子廉對話。”
這問題,曹洪也無法迴答。
眾人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
荀彧建議:“主公,事關大軍安危,還是小心為上。臣建議暫且駐紮,既不迴長安,也不去潼關。若是趙塵已經拿下了潼關,此刻當在謀劃進軍長安之事。從潼關到長安,此地乃必經之路,趙塵繞不開。到時候我軍便可守株待兔、以逸待勞。若是潼關確實還在韓遂手中,李堪也正如韓遂所言,能擊退一次趙塵,那便有可能擊退第二次。我軍便可設計圖謀長安城,將潼關中的守將引出來,趁機拿下潼關。”
曹操一聽,十分滿意,當即采納荀彧意見。
大軍停留,駐紮在渭水邊,距離陰般不足三十裏地,與左馮翊治所高陵也隻有五十裏地。
此地算是進可攻退可守,兼顧了潼關和北麵左馮翊兩邊戰事。
數日過後,曹操大軍沒有任何動靜的消息送到了趙塵手中。
趙塵忽然意識到曹操可能已經識破了潼關之事,想要攔在崤道中間,靜等他的大軍。
陸遜有所不解:“先生,若是曹操已經猜透其中計謀,為何不直接迴長安城,反而要留在原地?”
趙塵迴道:“曹操此舉也是兩邊試探,一方麵此刻所占了的位置得天獨厚,同時影響我這一路和奉孝那一路,另一方麵他也沒有把握,倒不如靜待其變,韓遂會給他答案。”
話雖已經說出口,擲地有聲,但陸遜一時半刻沒有明白,腦海中飛速旋轉著,又聽趙塵說道:“伯言,速速去通知子龍和孟起,命二人就近安營等候,糧草問題不用擔心,未來或許是一場持久之戰。”
陸遜暫且放下不解,領命而去。
潼關上的將士見狀,立刻詢問,來者何人。
曹洪也絲毫不遮遮掩掩,上前報上自家姓名,說明原由,靜候潼關上的人通報將軍。
畢竟曹操和韓遂的書信早就先一步送到了潼關,若是關中有異樣,他應該能察覺出來。
從關外三十裏地開始,曹洪就關注了潼關周邊撒布的斥候,直到關前,一看都還十分正常。
關上之人匆忙迴樓匯報。
不一會,李堪便走上關樓,眺望關前的曹洪。
李堪見有一名將士,身穿鎧甲器宇軒昂,滿臉英雄氣,當即問道:“將軍可是曹司空帳下曹洪曹將軍?”
曹洪注意到了問話之人,便迴道:“正是本將。”
“我乃韓將軍帳下,潼關守將李堪,已收到韓將軍書信,告知末將曹司空會領四萬人馬前來,為何如今隻有將軍身後區區千人?”
曹洪一聽,心中有些不悅,但礙於李堪所言乃事實,不好多言,隻是簡單地迴複。
“四萬大軍行軍稍緩,主公擔心李將軍等急了,便命我先行前來,告知將軍。”
李堪笑道:“那自然最好,如今關中將士眾多,不如先請將軍在關外稍候,等候稍作安排,再請將軍。”
曹洪審視了四周,並沒有發現異樣,便迴道:“李將軍不必了,我得迴去複命。”
說完便調轉馬頭,緩緩朝著遠處離去。
一旁的偏將詢問曹洪:“將軍為何不進關看看?莫非是懷疑潼關有詐?”
曹洪小聲說道:“並不是懷疑有詐,而是肯定有詐。”
此言一出,偏將一臉震驚。
此刻,潼關上的李堪見曹洪大軍遠離,長舒一口氣,轉身迴到樓中與趙塵見麵。
原來趙塵得知曹洪領軍前來,便看出了他的目的,定然是查看虛實。
雖然他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但可以確定的是曹操已經懷疑了潼關的情況。
故而趙塵便請來李堪、張橫和楊秋三位將軍,請三位將軍出麵應對,假裝潼關還在韓遂手中,一切按照先前的布局應對,任何人不得從中錯亂,泄漏風聲,違令者斬立決。
好在經過剛才那一幕,從李堪看來,應該已經成功蒙過曹洪。
隻是趙塵一直感覺有地方不對勁,但是就是不知道哪裏不對勁。
話說曹洪領軍返迴大營,等候多日的曹操急忙將曹洪領到營帳中詢問情況。
曹洪將一路所見所聞全部告知眾人,其中細節也一處不落。
曹操微微一笑,十分滿意。
當初選擇曹洪前去打探,便是看中曹洪此人心思縝密,能撐得住氣,不會隨意受到外界的幹擾。
一旁的曹仁便說道:“大哥,如此看來,潼關確實還在韓遂手中,不如我軍速速前行,擊退趙塵,便可乘機拿下潼關,再圖謀長安也。”
正當曹操想要點頭應允之時,曹洪突然斬釘截鐵地迴道:“主公,末將以為潼關之事有假!”
曹操忙問:“有假?此話如何說?”
曹仁也跟進道:“子廉此話當真?不是你剛剛說一切都十分正常嗎?怎麽現在又說有假?”
荀攸、荀彧、毛玠等人安靜地看著曹洪。
曹洪不緊不慢地迴道:“正是因為一切正常,末將才認為此事定然有假。末將在長安城中見過韓遂帳下的那些將士,雖然各個看似驍勇善戰,但卻桀驁不馴、放蕩不羈,視軍法不顧,臉上總是掛著傲慢之氣。但潼關那些將士,雖然各個穿著皆與長安城中的那些將士相同,但臉上的神情與姿態完全不同。潼關將士各個精神抖擻,站姿端正,精氣神遠比長安那些守將來得好,不像是西涼軍,反倒是像披著西涼軍衣服的趙塵大軍。”
曹洪的話,讓眾人頗為震驚。
難不成趙塵早已經拿下了潼關,還特意將潼關偽裝成原先的模樣,就是要欺騙眾人?
夏侯淵有些不解,提出了疑問:“難不成李堪等人也已經投降了趙塵?否則潼關上不會與子廉對話。”
這問題,曹洪也無法迴答。
眾人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
荀彧建議:“主公,事關大軍安危,還是小心為上。臣建議暫且駐紮,既不迴長安,也不去潼關。若是趙塵已經拿下了潼關,此刻當在謀劃進軍長安之事。從潼關到長安,此地乃必經之路,趙塵繞不開。到時候我軍便可守株待兔、以逸待勞。若是潼關確實還在韓遂手中,李堪也正如韓遂所言,能擊退一次趙塵,那便有可能擊退第二次。我軍便可設計圖謀長安城,將潼關中的守將引出來,趁機拿下潼關。”
曹操一聽,十分滿意,當即采納荀彧意見。
大軍停留,駐紮在渭水邊,距離陰般不足三十裏地,與左馮翊治所高陵也隻有五十裏地。
此地算是進可攻退可守,兼顧了潼關和北麵左馮翊兩邊戰事。
數日過後,曹操大軍沒有任何動靜的消息送到了趙塵手中。
趙塵忽然意識到曹操可能已經識破了潼關之事,想要攔在崤道中間,靜等他的大軍。
陸遜有所不解:“先生,若是曹操已經猜透其中計謀,為何不直接迴長安城,反而要留在原地?”
趙塵迴道:“曹操此舉也是兩邊試探,一方麵此刻所占了的位置得天獨厚,同時影響我這一路和奉孝那一路,另一方麵他也沒有把握,倒不如靜待其變,韓遂會給他答案。”
話雖已經說出口,擲地有聲,但陸遜一時半刻沒有明白,腦海中飛速旋轉著,又聽趙塵說道:“伯言,速速去通知子龍和孟起,命二人就近安營等候,糧草問題不用擔心,未來或許是一場持久之戰。”
陸遜暫且放下不解,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