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去留天子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丟了河內郡的曹操陷入了絕境之中,西麵的馬騰和韓遂取得了京兆尹之後聲勢大漲,不斷挑釁著華陰之地。曹仁一邊堅守,一邊書信給曹操告急。
與左馮翊接壤的河東郡,雖然駐紮著曹軍,但總體上數量偏少,實力偏弱,此刻也岌岌可危。
可就算收到曹仁告急文書的曹操,此刻也無可奈何。
東麵的劉備步步緊逼,已經將整個雒陽地區東麵的出入口全部封鎖,想要通過東麵三大關隘進出糧草或者援兵已經不可能。
南麵的轘轅關,曹洪領著大軍前去支援,至今還沒有送來最新的消息。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雒陽地區已經到了曹操不得不做出選擇的地步。
荀彧也因此提出了三條路,前兩條或是通過堅守而後退往並州,或是直接退往並州,無一例外逃不開並州的選擇。
唯獨第三條,荀彧說出了投靠荊州劉表的想法,讓眾人驚訝不已。
曹操平靜地勸說眾人聽完荀彧的解釋。
荀彧這才小心翼翼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主公,雒陽之地麵上看著掌控在主公手中,實際已經屬於被周邊的諸侯瓜分了。北上並州雖然是一條路,但終究隻是不得已的退路。並州之地可用四個字來形容,窮兇極惡也。”
曹操也知道荀彧這四個字究竟指什麽。
漢朝時期,並州最多的時候,管轄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但是因為並州屬於邊境戰事頻發之地,所以漢朝之時,它的管轄範圍都時有增縮。直到現在,並州境內的南匈奴部、烏桓部,以及境外強大的鮮卑部以及東部羌人都在蠶食著並州。
所以想要曹操領著些許殘兵前往並州收拾天子的殘局,豈不是又讓曹操為難。
看著曹操明晰的表情,荀彧知道曹操理解他口中的那四個字。
荀彧繼續說道:“常年戰亂,平原稀少,糧食緊缺,邊境騷然,等等這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並州,就算主公有心想要北上收取並州,也不一定能立穩腳跟,更有可能會陷入困境。而南麵的荊州,土地肥沃,人員眾多,其主劉表年事已高,身體不適,兩個兒子明顯存在相互爭搶荊州之意,此時去荊州或許並不需要多久的時間就能讓荊州歸入主公帳下。到時候重新組織人馬再與劉備對抗也不遲,就算不對抗,也可以借機入西川,從西川肥沃之地東山再起。”
荊州對於中原的各路諸侯都是一塊肥肉,沒有人員願意放棄。
荀彧將目光放在了荊州也是退無可退。
以目前曹操的兵力,就算占據了並州,發展也不一定好。
關鍵沒有荊州劉表作為緩衝,就算到了荊州也一樣被劉備大軍追擊。
倒不如與劉表虛與委蛇,尋得半分安生之地,再圖謀大事。
荀彧的計劃一經出口,現場便炸開了鍋。
毛玠知道荀彧的計謀也隻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主公未來的發展之路,卻未曾考慮其他可能。
“主公。”毛玠打斷了眾人的議論,上前說道,“文若先生所言不無道理,荊州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隻是想要守住荊州,沒有強大的實力難以勝任。劉表劉景升曾兩次派兵攻打趙塵,皆被趙塵擊破,可見其並非趙塵對手。若是主公前往荊州,劉備順勢來攻打,能不能守住也難說。”
曹操說道:“若是守不住,轉而去西川?”
毛玠迴道:“主公明鑒,文若先生之計,當是重點在西川,而非荊州。荊州本就是多戰之地,不適合長期堅守。而入川之路,一條便是從天水到漢中入川,另一條便是借道荊州入川。兩相比較,自然是荊州之路好走些。”
經過毛玠的解釋,眾人也就明白了荀彧的用意。
與其在汜水關坐以待斃,倒不如此刻南下,趁著還沒有被劉備大軍包圍,糧草尚且豐盛,殺出一條生路,未來或許可搏。
僅僅片刻功夫,眾人便已經統一了意見。
隻是放棄雒陽、南下荊州有兩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眾人麵前,一則便是處在雒陽的天子,二則便是從哪條路南下。
對於天子,毛玠建議舍棄天子,輕裝行軍。此刻天子對於曹操而言已無大用處,相反卻是一個累贅。當初曹操迎天子是為了能令諸侯,如今曹操勢弱,天子又時常起亂,不僅影響曹操後方穩定,還起不到令諸侯的用意,其他諸侯根本不會理會。反倒是天子隨行,不僅需要派人監管,還得保障天子的起居,無端增加曹操的負擔。
曹操順著毛玠的思路一想,確實如此。
若是帶著天子,自己不僅行動不便,還要注意後方,反而不好。
荀彧見曹操要采納毛玠的建議,心中有所擔憂,便上前一步說道:“主公,天子之事臣有不同想法。”
曹操聽之,便轉過頭來看向荀彧。
“臣以為,當攜天子而行。當今天下雖然紛爭不斷,但依舊是大漢朝廷。劉備自詡劉皇叔,立誌複興漢室,馬騰韓遂領兵入司隸,也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可見眾諸侯此刻尚不能舍棄天子。有天子在,我軍南下荊州,劉表必定前來迎接,畢竟劉表荊州牧之位乃天子所封,主公也能順利進入荊州。入荊州之後,天子必定想辦法留在荊州,主公也不必挽留,更不必從中操作,隻需順勢而為,自行領軍前往西川。如此一來,既擺脫了天子的累贅,又能輕鬆進入荊州,得到一處安生之所。隻是此刻行軍,需要讓天子輕車簡從。”
荀彧一口氣將自己的建議內容和優缺點都說給了曹操聽,供曹操抉擇。
謀士,本就是提供主意之人。
最終的決定還是在曹操。
大軍中有支持毛玠的,也有支持荀彧的。
曹操思索了片刻,最終采納荀彧的意見,與天子一道南下,先入荊州之後再做打算。
至於走哪條路,眾人尚無思路。
與左馮翊接壤的河東郡,雖然駐紮著曹軍,但總體上數量偏少,實力偏弱,此刻也岌岌可危。
可就算收到曹仁告急文書的曹操,此刻也無可奈何。
東麵的劉備步步緊逼,已經將整個雒陽地區東麵的出入口全部封鎖,想要通過東麵三大關隘進出糧草或者援兵已經不可能。
南麵的轘轅關,曹洪領著大軍前去支援,至今還沒有送來最新的消息。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雒陽地區已經到了曹操不得不做出選擇的地步。
荀彧也因此提出了三條路,前兩條或是通過堅守而後退往並州,或是直接退往並州,無一例外逃不開並州的選擇。
唯獨第三條,荀彧說出了投靠荊州劉表的想法,讓眾人驚訝不已。
曹操平靜地勸說眾人聽完荀彧的解釋。
荀彧這才小心翼翼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主公,雒陽之地麵上看著掌控在主公手中,實際已經屬於被周邊的諸侯瓜分了。北上並州雖然是一條路,但終究隻是不得已的退路。並州之地可用四個字來形容,窮兇極惡也。”
曹操也知道荀彧這四個字究竟指什麽。
漢朝時期,並州最多的時候,管轄太原、上黨、西河、雲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但是因為並州屬於邊境戰事頻發之地,所以漢朝之時,它的管轄範圍都時有增縮。直到現在,並州境內的南匈奴部、烏桓部,以及境外強大的鮮卑部以及東部羌人都在蠶食著並州。
所以想要曹操領著些許殘兵前往並州收拾天子的殘局,豈不是又讓曹操為難。
看著曹操明晰的表情,荀彧知道曹操理解他口中的那四個字。
荀彧繼續說道:“常年戰亂,平原稀少,糧食緊缺,邊境騷然,等等這些很難解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並州,就算主公有心想要北上收取並州,也不一定能立穩腳跟,更有可能會陷入困境。而南麵的荊州,土地肥沃,人員眾多,其主劉表年事已高,身體不適,兩個兒子明顯存在相互爭搶荊州之意,此時去荊州或許並不需要多久的時間就能讓荊州歸入主公帳下。到時候重新組織人馬再與劉備對抗也不遲,就算不對抗,也可以借機入西川,從西川肥沃之地東山再起。”
荊州對於中原的各路諸侯都是一塊肥肉,沒有人員願意放棄。
荀彧將目光放在了荊州也是退無可退。
以目前曹操的兵力,就算占據了並州,發展也不一定好。
關鍵沒有荊州劉表作為緩衝,就算到了荊州也一樣被劉備大軍追擊。
倒不如與劉表虛與委蛇,尋得半分安生之地,再圖謀大事。
荀彧的計劃一經出口,現場便炸開了鍋。
毛玠知道荀彧的計謀也隻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保障主公未來的發展之路,卻未曾考慮其他可能。
“主公。”毛玠打斷了眾人的議論,上前說道,“文若先生所言不無道理,荊州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隻是想要守住荊州,沒有強大的實力難以勝任。劉表劉景升曾兩次派兵攻打趙塵,皆被趙塵擊破,可見其並非趙塵對手。若是主公前往荊州,劉備順勢來攻打,能不能守住也難說。”
曹操說道:“若是守不住,轉而去西川?”
毛玠迴道:“主公明鑒,文若先生之計,當是重點在西川,而非荊州。荊州本就是多戰之地,不適合長期堅守。而入川之路,一條便是從天水到漢中入川,另一條便是借道荊州入川。兩相比較,自然是荊州之路好走些。”
經過毛玠的解釋,眾人也就明白了荀彧的用意。
與其在汜水關坐以待斃,倒不如此刻南下,趁著還沒有被劉備大軍包圍,糧草尚且豐盛,殺出一條生路,未來或許可搏。
僅僅片刻功夫,眾人便已經統一了意見。
隻是放棄雒陽、南下荊州有兩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眾人麵前,一則便是處在雒陽的天子,二則便是從哪條路南下。
對於天子,毛玠建議舍棄天子,輕裝行軍。此刻天子對於曹操而言已無大用處,相反卻是一個累贅。當初曹操迎天子是為了能令諸侯,如今曹操勢弱,天子又時常起亂,不僅影響曹操後方穩定,還起不到令諸侯的用意,其他諸侯根本不會理會。反倒是天子隨行,不僅需要派人監管,還得保障天子的起居,無端增加曹操的負擔。
曹操順著毛玠的思路一想,確實如此。
若是帶著天子,自己不僅行動不便,還要注意後方,反而不好。
荀彧見曹操要采納毛玠的建議,心中有所擔憂,便上前一步說道:“主公,天子之事臣有不同想法。”
曹操聽之,便轉過頭來看向荀彧。
“臣以為,當攜天子而行。當今天下雖然紛爭不斷,但依舊是大漢朝廷。劉備自詡劉皇叔,立誌複興漢室,馬騰韓遂領兵入司隸,也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可見眾諸侯此刻尚不能舍棄天子。有天子在,我軍南下荊州,劉表必定前來迎接,畢竟劉表荊州牧之位乃天子所封,主公也能順利進入荊州。入荊州之後,天子必定想辦法留在荊州,主公也不必挽留,更不必從中操作,隻需順勢而為,自行領軍前往西川。如此一來,既擺脫了天子的累贅,又能輕鬆進入荊州,得到一處安生之所。隻是此刻行軍,需要讓天子輕車簡從。”
荀彧一口氣將自己的建議內容和優缺點都說給了曹操聽,供曹操抉擇。
謀士,本就是提供主意之人。
最終的決定還是在曹操。
大軍中有支持毛玠的,也有支持荀彧的。
曹操思索了片刻,最終采納荀彧的意見,與天子一道南下,先入荊州之後再做打算。
至於走哪條路,眾人尚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