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定位官渡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曹操和袁紹兩路大軍不約而同的準備強行渡河進攻劉備大軍駐紮的白馬。
消息通過斥候層層傳遞,很快就傳到了劉備與趙塵的耳朵裏。
劉備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一行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畢竟對麵兩路大軍加起來十幾萬人馬,而駐紮白馬的大軍隻有兩萬人。
此時再想要匆忙將周邊幾個地方守將與將士都召迴來並不現實,況且像封丘、平丘、陳留等城都是此戰的關鍵之地,趙塵不能輕易這些城池讓給曹操和袁紹。
以兩萬對十幾萬,在古時候的戰場上如同兒戲一般。
稍有不慎就會一敗塗地,甚至還沒有開戰,將士們便會氣勢低落而紛紛潰逃。
所以眾人不敢言語之時,程昱站出來建議劉備撤軍,離開白馬轉而守住濮陽。
濮陽相比白馬而言,不僅擁有高大的城牆,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的安慰。
畢竟在城中要遠比在城池外,營地裏駐紮防守要來得更加有利。
劉備一時間難以決策,撤離白馬會導致前麵的付出前功盡棄,而堅守白馬極可能被圍而殲之。
兩邊都是好的方向。
再者,趙塵也沒有說話,眾人也不敢斷言。
許久,趙塵的視線終於離開了輿圖,臉上的表情也從原來的嚴肅變得輕鬆。
眾人這時候就知道,趙塵已經找到了應對之策。
隻是出乎眾人的意料,趙塵居然同意程昱的建議,撤離白馬,但不是撤往濮陽,而是撤向官渡。
官渡,位於司隸與兗州的交匯之地,貫通濟水、鴻溝水和濮水等水流的三角區域,進可取陽武、延津、白馬,退可守陳留、許縣,可謂是曆史上曹操鎮守之地最佳的選擇。
隻是如今曹操已經被迫撤離兗州與潁川郡,而朝著司隸方向發展。
曾經的趙塵一直不明白,為何曹操要選在官渡這個位置來應對袁紹。
此時親身經曆之後,趙塵就明白了,選在官渡之地也是形勢所逼。
程昱聽到官渡二字之時,初步心中疑惑,而後看了輿圖之後,心中豁然開朗。
趙塵的謀略與眼界,程昱佩服地五體投地。
他說出了選擇堅守官渡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塵笑而不語,因為他知道程昱所說的補給路線隻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兩個原因也至關重要。
眾人不明,依舊將目光投向趙塵。
趙塵笑道:“主公,仲謀之言乃其一也,尚有兩個原因未曾說全。
雖然黃河主要渡口隻有白馬和延津,但其小渡口實在太多,我軍若是想要一一攔截,基本不可能,此其二也。
曹袁聯軍兵力數量數倍與我軍,而官渡口本身三麵環水,北邊是官渡水,東麵是中牟澤,西麵是圃田澤,中間隻有寬約數裏,長約二十裏的地方可供曹袁聯軍正麵進攻。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我軍利用有限的兵力部署防守的陣型,以消弭曹袁聯軍兵力多的優勢。而且麵對水網密布,曹袁聯軍也不好分兵,此其三也。
聽到此處,眾人才明白官渡的重要性。
趙塵繼續說道:“我軍一旦後撤,袁紹與曹操二人定然會各自占領白馬津與延津,以便可以隨時進退。若是兩軍都追來,便是領軍深入兗州之地。戰線一旦拉長,補給就十分困難,隻要想辦法斬斷補給,兩路大軍就隻能乖乖撤迴黃河北岸。我軍堅守官渡,對於曹操而言,恰好與滎陽很近,尚且有利於行軍,但是對於袁紹而來,戰線卻太多長,中途又沒有城池保護,很容易被斬斷補給線。最好的辦法便是在中途找一個秘密地方,讓護糧大軍時刻運送,方能保住大軍。”
“好!”劉備聽完就拍手叫好。
他當即決定,立刻啟程,往官渡進發。
可有一人忽然提出疑問:“軍師,官渡此刻在曹操手中,如何能安全到達,曹操豈能輕易相讓?”
趙塵笑道:“主公不必擔憂,此時的曹操沒有更多兵力去守官渡,而且沿途各地兗州的郡縣臣已經命趙雲、太史慈、陳到等將軍全部守住,隻需要主公領大軍兩萬前往,便可拿下官渡,而後靜靜地等候曹操和袁紹大軍前來。”
話到此處,基本的計劃雛形已經形成。
忽然,諸葛瑾提出了一個疑問:“軍師,官渡雖好,倘若袁紹和曹操兩路大軍不來,而是直接撲向兗州,那會如何?”
諸葛瑾拋出的疑問重新讓眾人的目光迴到趙塵身上。
趙塵笑道:“子瑜不必擔心,袁紹若是要領軍攻打兗州,第一個不同意的便是曹操。曹操手中有五萬大軍,若是兩軍為了爭奪兗州先打起來,那受益之人豈不是主公也,屆時主公隻需出數萬兄弟,便可收拾殘局。正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也。”
“主公,此外臣已經命人送了一封書信前往幽州公孫將軍處,建議公孫將軍趁機擾亂袁紹背後。屆時袁紹兵敗迴河北,聽到消息定然會氣個半死。”
眾人一聽,哈哈大笑。
劉備最後說道:“就按軍師的意思辦,各位先行迴去準備,明日一早便離開白馬,目標官渡。”
袁紹和曹操此刻正在如火如荼的準備出兵,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劉備大軍已經準備撤離。
大軍一旦撤離,白馬之地必定落入袁紹之手,曹操想要收迴兗州,便隻能與袁紹商量。
次日清晨,白馬的劉備大軍兩萬人,浩浩蕩蕩地出發,望著西南方向的官渡而去。
早有斥候將此消息送到曹操和袁紹手中。
趙塵騎馬走在劉備身邊,輕聲說道:“主公,此去官渡尚有距離,而曹操得知消息定然率先拿下延津,並會想方設法在我軍去官渡的路上設伏。”
劉備微微一驚,問趙塵:“軍師以為該如何應對?”
既然趙塵能想到這個問題,劉備知道他一定有對策。
趙塵笑道:“主公盡管安心領軍,我軍此去官渡雖然會途徑延津,但臣已經讓子龍將軍守住封丘,命子義將軍拿下陽武,曹操若是敢從延津來設伏,臣便可讓兩位將軍領軍前來支援,屆時與主公前後夾擊,曹軍必敗也。”
劉備聽之,心中樂開了花。
消息通過斥候層層傳遞,很快就傳到了劉備與趙塵的耳朵裏。
劉備召集眾人商議對策。
一行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畢竟對麵兩路大軍加起來十幾萬人馬,而駐紮白馬的大軍隻有兩萬人。
此時再想要匆忙將周邊幾個地方守將與將士都召迴來並不現實,況且像封丘、平丘、陳留等城都是此戰的關鍵之地,趙塵不能輕易這些城池讓給曹操和袁紹。
以兩萬對十幾萬,在古時候的戰場上如同兒戲一般。
稍有不慎就會一敗塗地,甚至還沒有開戰,將士們便會氣勢低落而紛紛潰逃。
所以眾人不敢言語之時,程昱站出來建議劉備撤軍,離開白馬轉而守住濮陽。
濮陽相比白馬而言,不僅擁有高大的城牆,更重要的是一種心理的安慰。
畢竟在城中要遠比在城池外,營地裏駐紮防守要來得更加有利。
劉備一時間難以決策,撤離白馬會導致前麵的付出前功盡棄,而堅守白馬極可能被圍而殲之。
兩邊都是好的方向。
再者,趙塵也沒有說話,眾人也不敢斷言。
許久,趙塵的視線終於離開了輿圖,臉上的表情也從原來的嚴肅變得輕鬆。
眾人這時候就知道,趙塵已經找到了應對之策。
隻是出乎眾人的意料,趙塵居然同意程昱的建議,撤離白馬,但不是撤往濮陽,而是撤向官渡。
官渡,位於司隸與兗州的交匯之地,貫通濟水、鴻溝水和濮水等水流的三角區域,進可取陽武、延津、白馬,退可守陳留、許縣,可謂是曆史上曹操鎮守之地最佳的選擇。
隻是如今曹操已經被迫撤離兗州與潁川郡,而朝著司隸方向發展。
曾經的趙塵一直不明白,為何曹操要選在官渡這個位置來應對袁紹。
此時親身經曆之後,趙塵就明白了,選在官渡之地也是形勢所逼。
程昱聽到官渡二字之時,初步心中疑惑,而後看了輿圖之後,心中豁然開朗。
趙塵的謀略與眼界,程昱佩服地五體投地。
他說出了選擇堅守官渡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塵笑而不語,因為他知道程昱所說的補給路線隻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兩個原因也至關重要。
眾人不明,依舊將目光投向趙塵。
趙塵笑道:“主公,仲謀之言乃其一也,尚有兩個原因未曾說全。
雖然黃河主要渡口隻有白馬和延津,但其小渡口實在太多,我軍若是想要一一攔截,基本不可能,此其二也。
曹袁聯軍兵力數量數倍與我軍,而官渡口本身三麵環水,北邊是官渡水,東麵是中牟澤,西麵是圃田澤,中間隻有寬約數裏,長約二十裏的地方可供曹袁聯軍正麵進攻。這樣的地形,有利於我軍利用有限的兵力部署防守的陣型,以消弭曹袁聯軍兵力多的優勢。而且麵對水網密布,曹袁聯軍也不好分兵,此其三也。
聽到此處,眾人才明白官渡的重要性。
趙塵繼續說道:“我軍一旦後撤,袁紹與曹操二人定然會各自占領白馬津與延津,以便可以隨時進退。若是兩軍都追來,便是領軍深入兗州之地。戰線一旦拉長,補給就十分困難,隻要想辦法斬斷補給,兩路大軍就隻能乖乖撤迴黃河北岸。我軍堅守官渡,對於曹操而言,恰好與滎陽很近,尚且有利於行軍,但是對於袁紹而來,戰線卻太多長,中途又沒有城池保護,很容易被斬斷補給線。最好的辦法便是在中途找一個秘密地方,讓護糧大軍時刻運送,方能保住大軍。”
“好!”劉備聽完就拍手叫好。
他當即決定,立刻啟程,往官渡進發。
可有一人忽然提出疑問:“軍師,官渡此刻在曹操手中,如何能安全到達,曹操豈能輕易相讓?”
趙塵笑道:“主公不必擔憂,此時的曹操沒有更多兵力去守官渡,而且沿途各地兗州的郡縣臣已經命趙雲、太史慈、陳到等將軍全部守住,隻需要主公領大軍兩萬前往,便可拿下官渡,而後靜靜地等候曹操和袁紹大軍前來。”
話到此處,基本的計劃雛形已經形成。
忽然,諸葛瑾提出了一個疑問:“軍師,官渡雖好,倘若袁紹和曹操兩路大軍不來,而是直接撲向兗州,那會如何?”
諸葛瑾拋出的疑問重新讓眾人的目光迴到趙塵身上。
趙塵笑道:“子瑜不必擔心,袁紹若是要領軍攻打兗州,第一個不同意的便是曹操。曹操手中有五萬大軍,若是兩軍為了爭奪兗州先打起來,那受益之人豈不是主公也,屆時主公隻需出數萬兄弟,便可收拾殘局。正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也。”
“主公,此外臣已經命人送了一封書信前往幽州公孫將軍處,建議公孫將軍趁機擾亂袁紹背後。屆時袁紹兵敗迴河北,聽到消息定然會氣個半死。”
眾人一聽,哈哈大笑。
劉備最後說道:“就按軍師的意思辦,各位先行迴去準備,明日一早便離開白馬,目標官渡。”
袁紹和曹操此刻正在如火如荼的準備出兵,可他們誰都沒有想到,劉備大軍已經準備撤離。
大軍一旦撤離,白馬之地必定落入袁紹之手,曹操想要收迴兗州,便隻能與袁紹商量。
次日清晨,白馬的劉備大軍兩萬人,浩浩蕩蕩地出發,望著西南方向的官渡而去。
早有斥候將此消息送到曹操和袁紹手中。
趙塵騎馬走在劉備身邊,輕聲說道:“主公,此去官渡尚有距離,而曹操得知消息定然率先拿下延津,並會想方設法在我軍去官渡的路上設伏。”
劉備微微一驚,問趙塵:“軍師以為該如何應對?”
既然趙塵能想到這個問題,劉備知道他一定有對策。
趙塵笑道:“主公盡管安心領軍,我軍此去官渡雖然會途徑延津,但臣已經讓子龍將軍守住封丘,命子義將軍拿下陽武,曹操若是敢從延津來設伏,臣便可讓兩位將軍領軍前來支援,屆時與主公前後夾擊,曹軍必敗也。”
劉備聽之,心中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