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形勢有變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汝南郡的局勢發展變化太過迅速,有些出乎趙塵的預料。
一方麵伏西郡的建立讓劉備的汝南郡五城和曹操的潁川郡四城脫離了管控,直接歸入張繡門下,還派出拿著私刻印章的任命文書的官員到周邊城池上任的情況。說是上任,其實就是明強。
另一方麵諸葛亮雖然不能成立新的郡,將汝南郡的七座城池重新編製,並納入劉表管理,但也有類似的想法,隻是做法不同。
畢竟按照目前劉表的身份和當前的形勢,諸葛亮是不能拋棄漢室忠臣的名分,為了七座城池承擔起亂臣賊子的頭銜。
所以,諸葛亮沒有選擇像賈詡那樣成立新的郡,任命一個太守來管理,而是直接讓黃祖將這些城池歸入到江夏郡,讓黃祖來任命這些城池的大小官員。
如此一來就可以規避劉表反叛的風險,也可以順理成章的將汝南郡七城收入囊中。
就算其他諸侯滿口胡言,想要將罪名按在劉表頭上,諸葛亮可以建議劉表承擔管理郡縣官員不利的罪名,同時嚴懲黃祖,來表達忠心,並堵住悠悠眾口。
當然,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自命太守,自領州牧等等之事不在少數。
但成就大事的諸侯都會很自然的將天子的任命看得特別重,乃名正言順也。
一時間,汝南郡出現了三方任命的官員同時出現了一個城池之中的奇特景象。
各方官員都不互相讓,甚至在城中大打出手,導致許多百姓生活受到影響。
趙塵無奈,不得不請示劉備,是否將汝南郡眾多百姓先行遷往徐州或廬江郡和九江郡,免得百姓無法生活。
劉備本就是以仁義著稱,此時此刻自然同意。
況且趙塵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
趙塵建議道:“如今汝南郡混亂不堪,荊州劉表和宛城張繡都對汝南郡虎視眈眈。三方勢力的爭奪,盡可能不要影響百姓生活,畢竟汝南郡此刻屬於主公帳下,一旦生活破亂,便會讓周邊百姓認為劉備治理能力不行,甚至懷疑青州、徐州兩地的繁華是否是假象,此乃其一也。
汝南郡乃平原,雖然沃土廣闊,但無險可守,極其容易受到各方勢力的影響,倒不如將百姓遷出汝南郡,移到周邊郡縣,以便保障人口,此其二也。
劉表與張繡攜手進攻,可如今主公無暇顧及,汝南郡極有可能落入此二人之手,若是百姓遷移,剩下便是一座空城,就算交到他們手中,他們也無用,此其三也。
待到擊破曹袁聯軍,臣便會領軍重新整頓汝南郡,屆時再將願意迴來的百姓重新遷移至汝南郡,恢複生產也十分便利。”
劉備聽之,轉愁為喜,立刻按照趙塵的建議處理。
遷移百姓可是一件大事,但趙塵安排的人員並不多,乃青州、徐州和廬江郡、九江郡臨近的郡縣官員帶領著衙役前來領隊。
諸葛亮和賈詡都不敢帶兵硬搶,一方麵是擔心張遼的兩萬大軍從背後突襲,另一方麵強行搶奪南麵出現百姓傷亡,容易失去民心。
所以雖然遷移百姓速度緩慢,但都十分順利。
另一邊,江東在孫權的治理下逐漸強盛,四郡所在的各縣發展都十分迅速。
孫權還耍了一個心眼,派各地的官員以百姓的身份潛入徐州,學習各地的治理和生產,再原樣搬迴江東。
有些地方學得很好,有些地方卻無法實施,畢竟需要因地製宜。
故而,此時的江東吳郡、丹陽郡等地百姓的生活已經逐漸接近徐州。
更重要的是,孫權與周瑜之間的關係得到修複。
周瑜在前往吊唁孫策的路上便收到了孫權的書信,又在孫策的靈堂之上,孫權親自將帥印交到周瑜手中,並帶著哭腔說道:“公瑾與吾兄乃兄弟也,便也是吾兄長,如今兄長離去,江東無主,權尚且年幼,論才能、論智謀皆不如公瑾,故而權願意將帥印交給公瑾,由公瑾統領江東,權願聽命公瑾,共同完成兄長之願。”
周瑜看了看跪拜在地的孫權,心中五味雜陳。
建安二年,攻打廣陵郡失敗,趙塵曾經書信給孫策、周瑜等眾多江東將士。
送給孫策的書信中便提到讓孫策小心小人暗算,想不到就此應驗。
趙塵看人之準如同他的計謀也。
周瑜曾一度想趙塵究竟是何方神聖,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懂人心,知天命,就算神仙也不過如此。
他扶起孫權,推脫孫權手中的帥印,迴道:“此帥印乃伯符親手交給仲謀也,仲謀豈能如此交於他人。我與伯符情同手足,自然要完成伯符之願。此刻起,仲謀便是江東之主,瑜願意聽從仲謀安排,與江東眾將士一道平定江東。”
孫權雖然麵不改色,心中早已經樂開了花。
想著,算你小子識相,若是剛才猶豫片刻,殿外的刀斧手可就不猶豫了。
其實孫權早已經知道周瑜孤身一人前來,未曾帶一兵一卒。
禮讓帥印隻是想要考驗周瑜的忠心,豈是真心之舉也。
周瑜願意孤身一人前來,自然也是表忠心的一種方式。
整個江東休整了三個月。
而後周瑜提出了要拿下豫章郡的建議。
孫權也任命周瑜為都督,統領水陸兩軍,起兵兩萬,朝著豫章郡而去。
此刻的豫章郡隻有諸葛玄一人,諸葛亮已經投入劉表帳下,正在攻取汝南郡。
周瑜也乘此機會,在趙塵和諸葛亮都無暇顧及的情況下,兩萬人輕取豫章郡。
豫章太守諸葛玄抑鬱病亡。
僅僅一個多月時間,豫章郡便落入了江東孫權之手。
至此,長江以南的揚州便全部都是孫權的地盤。
而孫權和周瑜二人的眼光也放到了南方的交州之地。
得知諸葛玄消息的諸葛亮悲痛萬分,心中暗暗記下了周瑜的這次行動,待拿下汝南郡之後再行算賬。
建安四年還沒有過,天下大勢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兗州之地歸入了劉備,長江以南的揚州盡歸孫權,而曾經如日中天的曹操,此時卻隻能蜷縮在司隸部東麵,與袁紹聯手對抗劉備的五萬大軍渡河。
一方麵伏西郡的建立讓劉備的汝南郡五城和曹操的潁川郡四城脫離了管控,直接歸入張繡門下,還派出拿著私刻印章的任命文書的官員到周邊城池上任的情況。說是上任,其實就是明強。
另一方麵諸葛亮雖然不能成立新的郡,將汝南郡的七座城池重新編製,並納入劉表管理,但也有類似的想法,隻是做法不同。
畢竟按照目前劉表的身份和當前的形勢,諸葛亮是不能拋棄漢室忠臣的名分,為了七座城池承擔起亂臣賊子的頭銜。
所以,諸葛亮沒有選擇像賈詡那樣成立新的郡,任命一個太守來管理,而是直接讓黃祖將這些城池歸入到江夏郡,讓黃祖來任命這些城池的大小官員。
如此一來就可以規避劉表反叛的風險,也可以順理成章的將汝南郡七城收入囊中。
就算其他諸侯滿口胡言,想要將罪名按在劉表頭上,諸葛亮可以建議劉表承擔管理郡縣官員不利的罪名,同時嚴懲黃祖,來表達忠心,並堵住悠悠眾口。
當然,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自命太守,自領州牧等等之事不在少數。
但成就大事的諸侯都會很自然的將天子的任命看得特別重,乃名正言順也。
一時間,汝南郡出現了三方任命的官員同時出現了一個城池之中的奇特景象。
各方官員都不互相讓,甚至在城中大打出手,導致許多百姓生活受到影響。
趙塵無奈,不得不請示劉備,是否將汝南郡眾多百姓先行遷往徐州或廬江郡和九江郡,免得百姓無法生活。
劉備本就是以仁義著稱,此時此刻自然同意。
況且趙塵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
趙塵建議道:“如今汝南郡混亂不堪,荊州劉表和宛城張繡都對汝南郡虎視眈眈。三方勢力的爭奪,盡可能不要影響百姓生活,畢竟汝南郡此刻屬於主公帳下,一旦生活破亂,便會讓周邊百姓認為劉備治理能力不行,甚至懷疑青州、徐州兩地的繁華是否是假象,此乃其一也。
汝南郡乃平原,雖然沃土廣闊,但無險可守,極其容易受到各方勢力的影響,倒不如將百姓遷出汝南郡,移到周邊郡縣,以便保障人口,此其二也。
劉表與張繡攜手進攻,可如今主公無暇顧及,汝南郡極有可能落入此二人之手,若是百姓遷移,剩下便是一座空城,就算交到他們手中,他們也無用,此其三也。
待到擊破曹袁聯軍,臣便會領軍重新整頓汝南郡,屆時再將願意迴來的百姓重新遷移至汝南郡,恢複生產也十分便利。”
劉備聽之,轉愁為喜,立刻按照趙塵的建議處理。
遷移百姓可是一件大事,但趙塵安排的人員並不多,乃青州、徐州和廬江郡、九江郡臨近的郡縣官員帶領著衙役前來領隊。
諸葛亮和賈詡都不敢帶兵硬搶,一方麵是擔心張遼的兩萬大軍從背後突襲,另一方麵強行搶奪南麵出現百姓傷亡,容易失去民心。
所以雖然遷移百姓速度緩慢,但都十分順利。
另一邊,江東在孫權的治理下逐漸強盛,四郡所在的各縣發展都十分迅速。
孫權還耍了一個心眼,派各地的官員以百姓的身份潛入徐州,學習各地的治理和生產,再原樣搬迴江東。
有些地方學得很好,有些地方卻無法實施,畢竟需要因地製宜。
故而,此時的江東吳郡、丹陽郡等地百姓的生活已經逐漸接近徐州。
更重要的是,孫權與周瑜之間的關係得到修複。
周瑜在前往吊唁孫策的路上便收到了孫權的書信,又在孫策的靈堂之上,孫權親自將帥印交到周瑜手中,並帶著哭腔說道:“公瑾與吾兄乃兄弟也,便也是吾兄長,如今兄長離去,江東無主,權尚且年幼,論才能、論智謀皆不如公瑾,故而權願意將帥印交給公瑾,由公瑾統領江東,權願聽命公瑾,共同完成兄長之願。”
周瑜看了看跪拜在地的孫權,心中五味雜陳。
建安二年,攻打廣陵郡失敗,趙塵曾經書信給孫策、周瑜等眾多江東將士。
送給孫策的書信中便提到讓孫策小心小人暗算,想不到就此應驗。
趙塵看人之準如同他的計謀也。
周瑜曾一度想趙塵究竟是何方神聖,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懂人心,知天命,就算神仙也不過如此。
他扶起孫權,推脫孫權手中的帥印,迴道:“此帥印乃伯符親手交給仲謀也,仲謀豈能如此交於他人。我與伯符情同手足,自然要完成伯符之願。此刻起,仲謀便是江東之主,瑜願意聽從仲謀安排,與江東眾將士一道平定江東。”
孫權雖然麵不改色,心中早已經樂開了花。
想著,算你小子識相,若是剛才猶豫片刻,殿外的刀斧手可就不猶豫了。
其實孫權早已經知道周瑜孤身一人前來,未曾帶一兵一卒。
禮讓帥印隻是想要考驗周瑜的忠心,豈是真心之舉也。
周瑜願意孤身一人前來,自然也是表忠心的一種方式。
整個江東休整了三個月。
而後周瑜提出了要拿下豫章郡的建議。
孫權也任命周瑜為都督,統領水陸兩軍,起兵兩萬,朝著豫章郡而去。
此刻的豫章郡隻有諸葛玄一人,諸葛亮已經投入劉表帳下,正在攻取汝南郡。
周瑜也乘此機會,在趙塵和諸葛亮都無暇顧及的情況下,兩萬人輕取豫章郡。
豫章太守諸葛玄抑鬱病亡。
僅僅一個多月時間,豫章郡便落入了江東孫權之手。
至此,長江以南的揚州便全部都是孫權的地盤。
而孫權和周瑜二人的眼光也放到了南方的交州之地。
得知諸葛玄消息的諸葛亮悲痛萬分,心中暗暗記下了周瑜的這次行動,待拿下汝南郡之後再行算賬。
建安四年還沒有過,天下大勢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兗州之地歸入了劉備,長江以南的揚州盡歸孫權,而曾經如日中天的曹操,此時卻隻能蜷縮在司隸部東麵,與袁紹聯手對抗劉備的五萬大軍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