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城前相持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軍拿下合肥和六安兩城,周瑜順利拿下襄安城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廬江郡和九江郡。
遠在下邳城外的曹操滿意地捋著胡子,笑道:“子孝、元讓勇猛,奉孝之計甚妙,如今已拿下合肥城,趙塵大軍進退之道全無,不需多日,定然能全取趙塵。”
一旁的荀攸看著郭嘉靚麗的戰績,心生佩服。
他與郭嘉,乃曹操身邊極為相似,頗為得力的兩個謀士,均擅長奇謀。
不同的是郭嘉更懂人心,而荀攸更懂布局。
曆史上,唯一一次,曹操完全沒有聽從荀攸的建議,便是在建安三年征討張繡之時,結果導致戰事極為不利。
最後還是靠荀攸幫曹操重設奇兵,擊敗了敵軍。
今日聽聞郭嘉戰績,荀攸由衷為其感到欣喜,也是給自己的一種勉勵。
他站出來建議:“主公,祭酒已為拿下趙塵鋪好道路,如今趙塵被困於舒城,東麵已然無法撤離。北麵皆是山區,行軍極為不利。唯獨南麵豫章郡和西麵荊州兩地尚可出入。臣建議主公修書兩份,給荊州劉景升和豫章諸葛太守,許以些許錢糧,請二人封鎖兩地,防止趙塵向南麵和西麵撤離。此局便是甕中捉鱉也。”
曹操一聽,倍感欣慰,兩人計謀合二為一,便是對趙塵最好的圍困。
“公達好計策,我這就修書,送予劉荊州和諸葛太守。”
荀攸此計一出,當真是斬斷了趙塵所有的退路。
此刻的舒城,麵臨著進攻無門,撤退無路的局麵。
舒城,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
由於廬江郡治所總是在皖城與舒城之間來迴切換,所以很多任官員對於舒城的建設並不在意。
故而舒城並非一座大城,城牆高度二十四尺,比尋常縣城稍高,但遠比不上徐州城和荊州城。
趙塵看出了楊弘欲言又止,便安撫好眾將士,轉身問道:“長史,各位將軍都已經離去,不知有何話要說?”
楊弘清了清嗓子,迴道:“軍師,臣有兩個建議。”
“哦?先生請講。”
“周瑜一路大軍來勢洶洶,對於襄安城也是勢在必得,但聽趙將軍所言,恐其中尚有玄機也。”
趙塵微微一笑,說道:“先生莫非指的是陳武?”
楊弘驚訝地看著趙塵,而後會心一笑。
“軍師洞察人心,明晰萬物,當真是神人也。”
張寧聽得一臉迷糊,問道:“二位之言何意?我沒聽明白。”
楊弘與趙塵二人相視一眼,咧嘴一笑。
“寧兒稍候片刻,自然會明白的。”
張寧嘟了嘟嘴,白了一眼趙塵,乖乖地坐在一旁。
麵對楊弘的稱讚,趙塵擺了擺手,迴道:“先生之智,我已久仰,前些日子未能當麵向先生請教,今日正好以此事與先生交流,正在人生幸事。”
對於楊弘的才智,趙塵一直都比較敬佩。
或許是袁術大軍之中並無其他奇才,顯得楊弘格外厲害。
但趙塵總覺得,既然袁術能在建安年初做到一家獨大,絕對有能人異士相助。
縱觀曆史進程中,除了楊弘別無他人也。
他曾多次建議袁術,可惜袁術未曾采納,不然曹操沒有那麽輕易便能拿下袁術。
聽趙塵的讚許,楊弘麵帶愧疚。
“不敢不敢!軍師之才,弘不及也。”
趙塵卻十分相信楊弘,繼續說道:“先生不必過謙,此事先生已然察覺,定然已發現了其中問題,還請細細說來。”
楊弘點頭迴應,說道:“軍師英明。臣以為,既然周瑜對襄安城勢在必得,為何不全力派出兩名戰將攻城,而是隻用一人,將另一人雪藏?唯一的解釋,便是陳武另有他用。”
趙塵略有所思,繼續問道:“先生以為周瑜會交給陳武何事?”
楊弘搖了搖頭。
“目前尚無法確定,隻是既然周瑜的目標是舒城,陳武的任務定然與舒城有關。”
張寧聽到這裏,總算是聽明白了。
“原來厚德與先生說的是這事,陳武沒有參與襄安城攻城之戰,周瑜肯定憋著什麽壞招讓陳武去做了。”
她連跑帶跳來到輿圖前,搖頭晃腦地指著輿圖的幾個地方說道:“沒準就在我軍守衛最薄弱的地方等著,想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看著張寧的小手在輿圖上來迴滑動,一直落到了舒城的西南麵,趙塵忽然意識到了什麽。
他一個健步走到張寧跟前,一把抓住張寧的小手,定睛看著張寧的手指。
張寧心中一熱,迴頭看了一眼楊弘,急忙說道:“厚德,先生還在這裏呢。”
趙塵沒有反應,隻是盯著張寧的手指。
張寧情急之下,用另一隻手拍了一下趙塵。
趙塵忽然反應過來,微笑地看著張寧,臉上絲毫沒有歉意。
“我明白了,看來周瑜是在這裏等著我等。”
他拿起張寧的纖纖小手,手指落在了居巢。
張寧這才發現,原來剛才她那個無心之舉,給了趙塵思路,還以為趙塵要對她有所動作呢。
她羞紅著臉,從趙塵手中抽出小手,自顧自走到一旁,生起了小悶氣。
被趙塵這麽一說,楊弘也忽然明白了。
“此地便是我軍最後的退路,若是陳武占領了居巢,我軍隻能做困獸之鬥也。今日看來,軍師早就料到此事,前幾日就讓伯言領一千人守住樅陽。隻要伯言當道安營紮寨,陳武插翅難飛過去。”
趙塵自信地迴道:“正如先生所言,此乃最後的退路也。”
“西麵劉荊州呢?”
趙塵神秘地說道:“我已安排了一個人,前往皖城,興許能解決劉荊州之事。”
楊弘驚訝不已,劉荊州隻是他剛才想到之事,趙塵居然早已有安排,這般才能堪稱神鬼莫測也。
難怪當初紀靈、袁術,十倍於趙塵的兵力都打不過。
非尋常人可敵也。
次日,城外將士忽然來報,曹軍和周瑜大軍已經到了舒城前。
兩軍均在城外十裏地處安營紮寨,曹軍在北,周瑜大軍在南。
兩路人馬各自領軍在城前叫陣。
趙塵登城相應,隻見城下密密麻麻站著一大波人。
陣前站著兩個儒雅裝扮之人,一個帶著書生氣,一個帶著將軍氣。
趙塵都認識,便是郭嘉與周瑜也。
遠在下邳城外的曹操滿意地捋著胡子,笑道:“子孝、元讓勇猛,奉孝之計甚妙,如今已拿下合肥城,趙塵大軍進退之道全無,不需多日,定然能全取趙塵。”
一旁的荀攸看著郭嘉靚麗的戰績,心生佩服。
他與郭嘉,乃曹操身邊極為相似,頗為得力的兩個謀士,均擅長奇謀。
不同的是郭嘉更懂人心,而荀攸更懂布局。
曆史上,唯一一次,曹操完全沒有聽從荀攸的建議,便是在建安三年征討張繡之時,結果導致戰事極為不利。
最後還是靠荀攸幫曹操重設奇兵,擊敗了敵軍。
今日聽聞郭嘉戰績,荀攸由衷為其感到欣喜,也是給自己的一種勉勵。
他站出來建議:“主公,祭酒已為拿下趙塵鋪好道路,如今趙塵被困於舒城,東麵已然無法撤離。北麵皆是山區,行軍極為不利。唯獨南麵豫章郡和西麵荊州兩地尚可出入。臣建議主公修書兩份,給荊州劉景升和豫章諸葛太守,許以些許錢糧,請二人封鎖兩地,防止趙塵向南麵和西麵撤離。此局便是甕中捉鱉也。”
曹操一聽,倍感欣慰,兩人計謀合二為一,便是對趙塵最好的圍困。
“公達好計策,我這就修書,送予劉荊州和諸葛太守。”
荀攸此計一出,當真是斬斷了趙塵所有的退路。
此刻的舒城,麵臨著進攻無門,撤退無路的局麵。
舒城,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
由於廬江郡治所總是在皖城與舒城之間來迴切換,所以很多任官員對於舒城的建設並不在意。
故而舒城並非一座大城,城牆高度二十四尺,比尋常縣城稍高,但遠比不上徐州城和荊州城。
趙塵看出了楊弘欲言又止,便安撫好眾將士,轉身問道:“長史,各位將軍都已經離去,不知有何話要說?”
楊弘清了清嗓子,迴道:“軍師,臣有兩個建議。”
“哦?先生請講。”
“周瑜一路大軍來勢洶洶,對於襄安城也是勢在必得,但聽趙將軍所言,恐其中尚有玄機也。”
趙塵微微一笑,說道:“先生莫非指的是陳武?”
楊弘驚訝地看著趙塵,而後會心一笑。
“軍師洞察人心,明晰萬物,當真是神人也。”
張寧聽得一臉迷糊,問道:“二位之言何意?我沒聽明白。”
楊弘與趙塵二人相視一眼,咧嘴一笑。
“寧兒稍候片刻,自然會明白的。”
張寧嘟了嘟嘴,白了一眼趙塵,乖乖地坐在一旁。
麵對楊弘的稱讚,趙塵擺了擺手,迴道:“先生之智,我已久仰,前些日子未能當麵向先生請教,今日正好以此事與先生交流,正在人生幸事。”
對於楊弘的才智,趙塵一直都比較敬佩。
或許是袁術大軍之中並無其他奇才,顯得楊弘格外厲害。
但趙塵總覺得,既然袁術能在建安年初做到一家獨大,絕對有能人異士相助。
縱觀曆史進程中,除了楊弘別無他人也。
他曾多次建議袁術,可惜袁術未曾采納,不然曹操沒有那麽輕易便能拿下袁術。
聽趙塵的讚許,楊弘麵帶愧疚。
“不敢不敢!軍師之才,弘不及也。”
趙塵卻十分相信楊弘,繼續說道:“先生不必過謙,此事先生已然察覺,定然已發現了其中問題,還請細細說來。”
楊弘點頭迴應,說道:“軍師英明。臣以為,既然周瑜對襄安城勢在必得,為何不全力派出兩名戰將攻城,而是隻用一人,將另一人雪藏?唯一的解釋,便是陳武另有他用。”
趙塵略有所思,繼續問道:“先生以為周瑜會交給陳武何事?”
楊弘搖了搖頭。
“目前尚無法確定,隻是既然周瑜的目標是舒城,陳武的任務定然與舒城有關。”
張寧聽到這裏,總算是聽明白了。
“原來厚德與先生說的是這事,陳武沒有參與襄安城攻城之戰,周瑜肯定憋著什麽壞招讓陳武去做了。”
她連跑帶跳來到輿圖前,搖頭晃腦地指著輿圖的幾個地方說道:“沒準就在我軍守衛最薄弱的地方等著,想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看著張寧的小手在輿圖上來迴滑動,一直落到了舒城的西南麵,趙塵忽然意識到了什麽。
他一個健步走到張寧跟前,一把抓住張寧的小手,定睛看著張寧的手指。
張寧心中一熱,迴頭看了一眼楊弘,急忙說道:“厚德,先生還在這裏呢。”
趙塵沒有反應,隻是盯著張寧的手指。
張寧情急之下,用另一隻手拍了一下趙塵。
趙塵忽然反應過來,微笑地看著張寧,臉上絲毫沒有歉意。
“我明白了,看來周瑜是在這裏等著我等。”
他拿起張寧的纖纖小手,手指落在了居巢。
張寧這才發現,原來剛才她那個無心之舉,給了趙塵思路,還以為趙塵要對她有所動作呢。
她羞紅著臉,從趙塵手中抽出小手,自顧自走到一旁,生起了小悶氣。
被趙塵這麽一說,楊弘也忽然明白了。
“此地便是我軍最後的退路,若是陳武占領了居巢,我軍隻能做困獸之鬥也。今日看來,軍師早就料到此事,前幾日就讓伯言領一千人守住樅陽。隻要伯言當道安營紮寨,陳武插翅難飛過去。”
趙塵自信地迴道:“正如先生所言,此乃最後的退路也。”
“西麵劉荊州呢?”
趙塵神秘地說道:“我已安排了一個人,前往皖城,興許能解決劉荊州之事。”
楊弘驚訝不已,劉荊州隻是他剛才想到之事,趙塵居然早已有安排,這般才能堪稱神鬼莫測也。
難怪當初紀靈、袁術,十倍於趙塵的兵力都打不過。
非尋常人可敵也。
次日,城外將士忽然來報,曹軍和周瑜大軍已經到了舒城前。
兩軍均在城外十裏地處安營紮寨,曹軍在北,周瑜大軍在南。
兩路人馬各自領軍在城前叫陣。
趙塵登城相應,隻見城下密密麻麻站著一大波人。
陣前站著兩個儒雅裝扮之人,一個帶著書生氣,一個帶著將軍氣。
趙塵都認識,便是郭嘉與周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