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真定結義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趙塵利用河塗擊破了袁譚想要包圍趙塵從而複仇的秋天大夢,轉身便帶著百人小組到了真定城下。
真定城雖是大城,卻未曾駐紮守軍。
趙塵連哄帶騙進了城,休息了一夜。第二日剛起床,就發現外麵營帳被包圍了。
真定縣縣令領著衙役和眾多百姓,還有一名英俊的長槍男子,用甄宓逼迫趙塵出城。
眾人話語不合,太史慈當即提出對戰一番。
長槍男子也不示弱,當即領下戰書。
兩人選了一個相對空曠的位置。
此地沒有風卷旌旗,也沒有黃沙漫天,隻有兩個人眼神交匯,火花四濺。
長槍男子一襲白袍,手持長槍,英姿颯爽。
他的眼神堅定,麵色冷峻,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
而太史慈則身披黑色戰甲,後背雙戟,威風凜凜。
他的眼神銳利,猶如猛虎下山,散發著一股強大的霸氣。
太史慈大喝一聲,長槍直出如蛟龍出海,直取男子要害。
長槍男子眼神鎮定,緊緊長槍,順勢如同旋風般舞動,護住全身。
兩人相交,兵器相撞,發出沉悶的撞擊聲,周圍的空氣仿佛都被撕裂。
他們的戰鬥風格截然不同,男子擅長以巧取勝,槍法靈動多變;而太史慈則以力破敵,揮舞間帶著開山裂石之威。
兩人身影如同鬼魅般交錯,招式快如閃電。
一旁的眾人看得眼花繚亂,紛紛叫好。
趙塵微微一驚,太史慈已然勇猛無比,想不到真定還有比太史慈更為勇猛之人。
此人槍法高超,堪稱一絕,恐怕單論武義,太史慈恐在此人之下。
一連數十迴合,雙方不分勝負。
趙塵當即叫住了太史慈,上前行禮,詢問長槍男子。
“敢問將軍姓名?”
長槍男子雙手抱拳迴道:“在下趙雲趙子龍。”
果然如趙塵所想,真定縣如今有這般猛將,除了趙雲別無他人。
亂世之間,為將者無非謀取一個軍功,自然擇主而棲。
袁紹在此地早已稱王稱霸,很少有能坐得住的猛將,不去投靠他。
趙塵確認了長槍男子的身份,急忙上前說道:“子龍將軍,塵久仰大名。我等從青州而來,隻為了尋你。”
趙雲十分驚訝,論名聲,他連尋常的將軍都比不上,論武義,眼前之人身邊的那位將軍與他隻差分毫,怎麽會讓趙塵久仰大名了?
見趙塵對自己頗為重視,趙雲恭敬迴應:“先生過獎,不知先生如何知曉在下?”
趙塵微微一笑,當然不能說趙雲是自己一直希望得到的將軍,那可是在二十一世紀被稱為三國時期最為鼎盛的將軍,也是最為完美的將軍。
很多人都認為曆史上的趙雲隻是一個護衛,官職也不高,神話版的戰績也是《三國演義》賦予的。
然而,事實上,趙雲所任的中護軍卻是當時尤其是蜀漢軍隊中地位特別高的一個職位,無他,就是因為中護軍擁有著軍隊中最重要的兩項職責,一則是執掌禁軍衛戍中央,一則便是負責選拔下級武將。
由此可見,趙雲在蜀漢政權中的特殊地位。
再者,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也不是胡口亂說,多少都有些依據。
麵對趙雲的詢問,趙塵隻是笑道:“不知子龍將軍還記得劉玄德劉使君否?”
趙雲迴道:“自然記得,劉使君仁德廣布天下,如今坐擁徐州,是難得的仁主。”
“劉使君乃吾主公也,吾乃劉使君軍師,趙塵趙厚德。”
來之前縣令並未跟趙雲說起今日包圍之人乃何人,隻是說城外有一夥盜匪,袁公子打不過,流到真定縣裏來了。
當趙雲等人來到所謂的盜匪營地邊時,他發現營地設置很是規範,所選位置也與民秋毫無犯,完全不像是殺人如麻、無惡不作的盜匪。
現在才發現,原來是劉玄德的軍師趙塵。
“雲久聞厚德先生大名,想不到在此詳見,三生有幸。”
趙塵笑道:“今日既然相見,不如坐下來好好交流一番?”
趙雲思索了片刻,迴道:“請厚德先生安排。”
一來是佩服剛才趙塵不願意讓百姓受傷,阻止了手下人突襲,二來也是聽聞趙塵乃劉玄德軍師,劉玄德乃難得的仁君,三來也想認識一下與他對戰的那位將軍。
柳縣令瞪著大眼看著兩人,明明是被拉來趕人的,如今卻變得好友一般,要尋個位置交流。
“可是,趙將軍……”
柳慎還沒說完,趙雲說出了一個不情之請:“柳縣令,以雲觀之,厚德先生等人並非流寇也非盜匪,昨夜一夜與民秋毫無犯,隻是暫住此地,不如與人方便,先放了那為小姑娘。”
趙塵也補充了一句:“柳縣令多有冒犯,些許錢財給各位父老鄉親買些東西,我等不會久留,過兩日便會離去,還請各位安心。”
隨後順手從一旁的馬匹上拿出錢財,交給了柳縣令。
柳慎見狀,也不再多說,隻是叮囑趙塵:“不可在城中胡亂來,過些時日還請自行離去。”
趙塵點頭應允,上前接過甄宓。
他驚訝地發現甄宓一臉堅定,絲毫沒有哭泣之意。
“實在對不住,今日讓姑娘受苦了。”
甄宓微微一笑,迴道:“厚德先生不必愧疚,宓兒這不是迴來了嗎?”
趙塵聽之,內心頗為溫暖。
爾後,趙塵領著趙雲、太史慈和甄宓迴到營帳。
眾人各自入座。
趙塵開門見山:“子龍將軍,我等前來是想要請將軍出山,助我主劉玄德複興漢室,一統中原。”
趙雲聽聞,隻是搖了搖頭,並不說話。
趙塵心裏清楚,趙雲立刻身份依舊屬於公孫瓚,若是不辭而別,在世人看來便是不忠不義之人。
“塵知子龍將軍顧慮,公孫將軍如今在北麵艱苦對抗袁紹,將軍身為其帳下戰將,不思救主,反而投靠其他人,確實說不過去。隻是亂世之中身不由己,將軍早一日出山,複興漢室之重任早一日完成,將軍也能早一日看到太平盛世。”
曆史上的趙雲一直等到了公孫瓚去世之後,才轉身投靠劉備。
可趙塵早就等不及了。
趙雲頗為驚訝,想不到趙塵此人不僅能看懂人心,還心懷百姓,立誌複興漢室,當真讓人敬佩。
“話雖如此,雲也希望能早日投入劉使君帳下,可忠義兩字不可丟,還請厚德先生見諒。”
趙塵迴道:“將軍此言差矣,今日將軍站在此地而未在公孫將軍處,便已然表明將軍之心。”
“此乃事出有因,然此刻去劉使君帳下,有違人心。”
趙塵見趙雲依舊不鬆口,心中有些為難。
如此名將,自然不能強行帶走,再者他們也沒有能力強行架走趙雲。
忽然,一旁的甄宓提議:“既然子龍將軍重視兄弟情誼,二位共有為天下百姓請民、匡扶大漢之誌,不如結為兄弟,如何?”
趙塵驚訝地看著甄宓的提議,忽然明白了其中道理。
真定城雖是大城,卻未曾駐紮守軍。
趙塵連哄帶騙進了城,休息了一夜。第二日剛起床,就發現外麵營帳被包圍了。
真定縣縣令領著衙役和眾多百姓,還有一名英俊的長槍男子,用甄宓逼迫趙塵出城。
眾人話語不合,太史慈當即提出對戰一番。
長槍男子也不示弱,當即領下戰書。
兩人選了一個相對空曠的位置。
此地沒有風卷旌旗,也沒有黃沙漫天,隻有兩個人眼神交匯,火花四濺。
長槍男子一襲白袍,手持長槍,英姿颯爽。
他的眼神堅定,麵色冷峻,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
而太史慈則身披黑色戰甲,後背雙戟,威風凜凜。
他的眼神銳利,猶如猛虎下山,散發著一股強大的霸氣。
太史慈大喝一聲,長槍直出如蛟龍出海,直取男子要害。
長槍男子眼神鎮定,緊緊長槍,順勢如同旋風般舞動,護住全身。
兩人相交,兵器相撞,發出沉悶的撞擊聲,周圍的空氣仿佛都被撕裂。
他們的戰鬥風格截然不同,男子擅長以巧取勝,槍法靈動多變;而太史慈則以力破敵,揮舞間帶著開山裂石之威。
兩人身影如同鬼魅般交錯,招式快如閃電。
一旁的眾人看得眼花繚亂,紛紛叫好。
趙塵微微一驚,太史慈已然勇猛無比,想不到真定還有比太史慈更為勇猛之人。
此人槍法高超,堪稱一絕,恐怕單論武義,太史慈恐在此人之下。
一連數十迴合,雙方不分勝負。
趙塵當即叫住了太史慈,上前行禮,詢問長槍男子。
“敢問將軍姓名?”
長槍男子雙手抱拳迴道:“在下趙雲趙子龍。”
果然如趙塵所想,真定縣如今有這般猛將,除了趙雲別無他人。
亂世之間,為將者無非謀取一個軍功,自然擇主而棲。
袁紹在此地早已稱王稱霸,很少有能坐得住的猛將,不去投靠他。
趙塵確認了長槍男子的身份,急忙上前說道:“子龍將軍,塵久仰大名。我等從青州而來,隻為了尋你。”
趙雲十分驚訝,論名聲,他連尋常的將軍都比不上,論武義,眼前之人身邊的那位將軍與他隻差分毫,怎麽會讓趙塵久仰大名了?
見趙塵對自己頗為重視,趙雲恭敬迴應:“先生過獎,不知先生如何知曉在下?”
趙塵微微一笑,當然不能說趙雲是自己一直希望得到的將軍,那可是在二十一世紀被稱為三國時期最為鼎盛的將軍,也是最為完美的將軍。
很多人都認為曆史上的趙雲隻是一個護衛,官職也不高,神話版的戰績也是《三國演義》賦予的。
然而,事實上,趙雲所任的中護軍卻是當時尤其是蜀漢軍隊中地位特別高的一個職位,無他,就是因為中護軍擁有著軍隊中最重要的兩項職責,一則是執掌禁軍衛戍中央,一則便是負責選拔下級武將。
由此可見,趙雲在蜀漢政權中的特殊地位。
再者,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也不是胡口亂說,多少都有些依據。
麵對趙雲的詢問,趙塵隻是笑道:“不知子龍將軍還記得劉玄德劉使君否?”
趙雲迴道:“自然記得,劉使君仁德廣布天下,如今坐擁徐州,是難得的仁主。”
“劉使君乃吾主公也,吾乃劉使君軍師,趙塵趙厚德。”
來之前縣令並未跟趙雲說起今日包圍之人乃何人,隻是說城外有一夥盜匪,袁公子打不過,流到真定縣裏來了。
當趙雲等人來到所謂的盜匪營地邊時,他發現營地設置很是規範,所選位置也與民秋毫無犯,完全不像是殺人如麻、無惡不作的盜匪。
現在才發現,原來是劉玄德的軍師趙塵。
“雲久聞厚德先生大名,想不到在此詳見,三生有幸。”
趙塵笑道:“今日既然相見,不如坐下來好好交流一番?”
趙雲思索了片刻,迴道:“請厚德先生安排。”
一來是佩服剛才趙塵不願意讓百姓受傷,阻止了手下人突襲,二來也是聽聞趙塵乃劉玄德軍師,劉玄德乃難得的仁君,三來也想認識一下與他對戰的那位將軍。
柳縣令瞪著大眼看著兩人,明明是被拉來趕人的,如今卻變得好友一般,要尋個位置交流。
“可是,趙將軍……”
柳慎還沒說完,趙雲說出了一個不情之請:“柳縣令,以雲觀之,厚德先生等人並非流寇也非盜匪,昨夜一夜與民秋毫無犯,隻是暫住此地,不如與人方便,先放了那為小姑娘。”
趙塵也補充了一句:“柳縣令多有冒犯,些許錢財給各位父老鄉親買些東西,我等不會久留,過兩日便會離去,還請各位安心。”
隨後順手從一旁的馬匹上拿出錢財,交給了柳縣令。
柳慎見狀,也不再多說,隻是叮囑趙塵:“不可在城中胡亂來,過些時日還請自行離去。”
趙塵點頭應允,上前接過甄宓。
他驚訝地發現甄宓一臉堅定,絲毫沒有哭泣之意。
“實在對不住,今日讓姑娘受苦了。”
甄宓微微一笑,迴道:“厚德先生不必愧疚,宓兒這不是迴來了嗎?”
趙塵聽之,內心頗為溫暖。
爾後,趙塵領著趙雲、太史慈和甄宓迴到營帳。
眾人各自入座。
趙塵開門見山:“子龍將軍,我等前來是想要請將軍出山,助我主劉玄德複興漢室,一統中原。”
趙雲聽聞,隻是搖了搖頭,並不說話。
趙塵心裏清楚,趙雲立刻身份依舊屬於公孫瓚,若是不辭而別,在世人看來便是不忠不義之人。
“塵知子龍將軍顧慮,公孫將軍如今在北麵艱苦對抗袁紹,將軍身為其帳下戰將,不思救主,反而投靠其他人,確實說不過去。隻是亂世之中身不由己,將軍早一日出山,複興漢室之重任早一日完成,將軍也能早一日看到太平盛世。”
曆史上的趙雲一直等到了公孫瓚去世之後,才轉身投靠劉備。
可趙塵早就等不及了。
趙雲頗為驚訝,想不到趙塵此人不僅能看懂人心,還心懷百姓,立誌複興漢室,當真讓人敬佩。
“話雖如此,雲也希望能早日投入劉使君帳下,可忠義兩字不可丟,還請厚德先生見諒。”
趙塵迴道:“將軍此言差矣,今日將軍站在此地而未在公孫將軍處,便已然表明將軍之心。”
“此乃事出有因,然此刻去劉使君帳下,有違人心。”
趙塵見趙雲依舊不鬆口,心中有些為難。
如此名將,自然不能強行帶走,再者他們也沒有能力強行架走趙雲。
忽然,一旁的甄宓提議:“既然子龍將軍重視兄弟情誼,二位共有為天下百姓請民、匡扶大漢之誌,不如結為兄弟,如何?”
趙塵驚訝地看著甄宓的提議,忽然明白了其中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