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破袁譚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張遼與程昱二人按照趙塵的錦囊,去找都昌城中的張氏和羽氏商談如何安頓城中受災百姓的相關事宜。
說白了,就是想要兩大家族出錢提供協助,助糧助房助人。
兩人做好了苦口婆心勸說的準備,卻不曾想到一切都十分順利。
用張氏和羽氏的話說:“軍師趙塵安排,子瑜先生之托,某等自當遵從。”
張遼與程昱二人當麵謝恩,出了門之後不禁感歎。
“軍師神通廣大!”
另一邊,趙塵領著張郃一路朝著黃縣而去。
張郃已然放下心中的包袱,能直麵袁紹手下眾人。
趙塵大軍一路緩緩而行,似乎並不著急追上沮授大軍。
而此時的沮授正領著匯合後的大軍,走在袁譚身旁,一步步朝黃縣而去。
次日,大軍便到了黃縣城下。
袁譚沒有出麵,而是看了看沮授。
沮授會意,讓一名將士上前叫門。
“袁公子駕到,管太守速速出城迎接。”
一連叫了三聲,城上都不曾有反應。
沮授見狀,心生疑惑。
管統此人忠於袁譚,論常理,早有斥候報於他,定然會出城迎接。
今日卻是城門緊閉,喊了數聲都不曾見人。
一種不好的預感從沮授心中緩緩升起。
“莫非……”
思緒未果,黃縣城西門緩緩開啟。
沮授緊繃地神經,有了些許放鬆。
城門打開,裏麵百姓生活依舊,可就是不見出來迎接的管統,隻有一名小將士匆匆而來。
“請問您是沮別駕嗎?”
沮授迴道:“正是,速速叫管統出來迎接。”
小將士迴道:“還請兩位見諒,太守近日偶感風寒,臥病不起,無法出來迎接。兩位可隨末將進城駐紮,城中已備好糧食。”
隨後他行了禮,讓到一旁,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原來如此。”沮授放下心中的懷疑,便匯報給了袁譚。
兩人平靜地緩緩走進西門。
可剛進大門沒幾步路,城牆兩邊便殺出兩隊人馬。
領頭之人,乃太史慈也。
兩隊人馬徑直衝進袁譚大軍,從中截斷了行軍隊伍。
躲在西門背後的兩組人馬,趁著袁譚大軍不注意,竭力關閉城門。
袁譚與沮授大吃一驚,完全沒有料到,都已經到了黃縣城,居然還會遇到趙塵的大軍。
沮授還想要領軍組織反抗,可一旁的袁譚卻已經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袁公子……”
隻見袁譚平靜地勸道:“別駕不必再掙紮,黃縣已然落入趙塵之手,恐怕管太守都生死未卜。東萊郡是你我堅守的最後陣地,東萊郡丟了,青州你我便再無容身之地。”
沮授一聽,掩麵長歎,心裏也泄了氣。
手中的劍隨著握力緩緩鬆開,最後垂直滑落到地上,“哐當”一聲引起了周邊人的注意。
沮授沒有說話,但一舉一動都代表了一切,他也放棄了。
隨行的大軍見狀,默默地放下兵器,紛紛投降。
正是太史慈靈機一動,三千大軍擒拿袁譚萬餘人。
隻是他也沒有想到,袁譚與沮授居然沒有絲毫抵抗,而是選擇了放棄。
太史慈也沒有為難二人,吩咐將士好生優待。
等袁譚再見到管統之時,已在黃縣縣衙大牢裏。
當日下午,趙塵和張郃領著大軍到達黃縣。
張郃見黃縣上插滿了太史慈的大旗,心中不免佩服。
太史慈笑嗬嗬地迎接趙塵等人入城。
“軍師,你那個錦囊太厲害了,騙得管統團團轉。陽丘山這個位置也選得太精準了,管統大軍頂著烈日到山下之時,各個都像曬幹的魚,不堪一擊。三千個兄弟,隻受傷了十餘名,如今全數交還給軍師。”
趙塵聽得哈哈大笑,如同在現場一般。
黃縣的縣衙,在整個青州都算的上比較好的地方。
太史慈將袁譚、沮授和管統三人帶到了堂前。
台上坐著趙塵、張郃、太史慈和趙塵身邊的陸遜四人。
“三位,多有得罪。”
趙塵揮了揮手,將三人全部鬆綁,隨後看了一眼張郃。
張郃明意,起身上前,把沮授帶到了一旁。
“公與先生,當初在袁公帳下,郃多受先生照顧,一直心懷感激,隻是無緣報答。軍中之事又承蒙先生器重,對郃多有指點,郃銘記在心。先前先生會對郃有所敵視,不明白為何郃要投入趙塵帳下,如今郃便告訴先生。”
張郃之言,正中沮授內心,他確實一直想不明白張郃在袁紹處好好的,為何要投靠趙塵。
軍中甚至流傳了小道消息,說張郃怕死才投降的。
可以他對張郃的了解,張郃絕不是這樣的人。
“為何?”
沮授轉過頭來,心裏來了興趣。
張郃迴道:“僅僅兩個字,團結。袁公帳下謀士將軍眾多,但謀士勾心鬥角,將士相互擠兌,諸如此類之事眾多,嚴重影響眾人團結一致。故而袁公雖四世三公,能人無數,卻遲遲不能進取中原,而軍師趙塵帳下,雖然將才謀士不及袁公,軍師卻能知人善任,充分信任,才能取得如此的輝煌。”
“在軍師帳下,郃覺得心安,不必在意世俗,可以大展身手,馳騁疆場。這才是最重要的。”
“公與先生才智超群,軍師都十分佩服。隻可惜在袁公帳下得不到發揮,還要被審配、郭圖等人處處針對,誌不可申,意不從心,著實鬱悶也。先生甘願一身才華被埋沒嗎?如不入軍師帳下,你我一展宏圖,豈不美哉。”
話到此處,沮授的內心仿佛被張郃重新打開,句句說到了他心坎之上。
他指了指一旁的袁譚和管統二人。
張郃笑道:“先生不必擔憂,軍師自有安排。”
沮授長歎一口氣,點了點頭,這才說道:“多謝軍師。”
張郃對沮授行了禮,迴到趙塵身邊。
見微笑的張郃,趙塵明白,他的任務完成了。
他急忙起身,朝著沮授而去:“久仰先生大名,今後能和公與先生一道治天下,乃塵之榮幸也!”
沮授見趙塵位高權重,又有神鬼之才,卻對自己如此謙卑,著實有些驚訝。
他急忙迴禮:“敗將沮授,見過軍師,今後願聽軍師調遣。”
趙塵哈哈大笑:“甚好,甚好!”
隨後,他拉著沮授一道坐到了縣衙大堂之上。
袁譚見之,微微一驚,而後也釋然了。
敗軍之將,如何言勇。為了生存,投降對方也可以理解。
卻聽趙塵說道:“袁公子,我家主公與袁公也算有交情,今日自然不會為難公子。公子可以自行離去。”
而後一旁的將士送上些許盤纏,又牽來一匹馬。
袁譚不可置信地看著趙塵。
說白了,就是想要兩大家族出錢提供協助,助糧助房助人。
兩人做好了苦口婆心勸說的準備,卻不曾想到一切都十分順利。
用張氏和羽氏的話說:“軍師趙塵安排,子瑜先生之托,某等自當遵從。”
張遼與程昱二人當麵謝恩,出了門之後不禁感歎。
“軍師神通廣大!”
另一邊,趙塵領著張郃一路朝著黃縣而去。
張郃已然放下心中的包袱,能直麵袁紹手下眾人。
趙塵大軍一路緩緩而行,似乎並不著急追上沮授大軍。
而此時的沮授正領著匯合後的大軍,走在袁譚身旁,一步步朝黃縣而去。
次日,大軍便到了黃縣城下。
袁譚沒有出麵,而是看了看沮授。
沮授會意,讓一名將士上前叫門。
“袁公子駕到,管太守速速出城迎接。”
一連叫了三聲,城上都不曾有反應。
沮授見狀,心生疑惑。
管統此人忠於袁譚,論常理,早有斥候報於他,定然會出城迎接。
今日卻是城門緊閉,喊了數聲都不曾見人。
一種不好的預感從沮授心中緩緩升起。
“莫非……”
思緒未果,黃縣城西門緩緩開啟。
沮授緊繃地神經,有了些許放鬆。
城門打開,裏麵百姓生活依舊,可就是不見出來迎接的管統,隻有一名小將士匆匆而來。
“請問您是沮別駕嗎?”
沮授迴道:“正是,速速叫管統出來迎接。”
小將士迴道:“還請兩位見諒,太守近日偶感風寒,臥病不起,無法出來迎接。兩位可隨末將進城駐紮,城中已備好糧食。”
隨後他行了禮,讓到一旁,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原來如此。”沮授放下心中的懷疑,便匯報給了袁譚。
兩人平靜地緩緩走進西門。
可剛進大門沒幾步路,城牆兩邊便殺出兩隊人馬。
領頭之人,乃太史慈也。
兩隊人馬徑直衝進袁譚大軍,從中截斷了行軍隊伍。
躲在西門背後的兩組人馬,趁著袁譚大軍不注意,竭力關閉城門。
袁譚與沮授大吃一驚,完全沒有料到,都已經到了黃縣城,居然還會遇到趙塵的大軍。
沮授還想要領軍組織反抗,可一旁的袁譚卻已經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袁公子……”
隻見袁譚平靜地勸道:“別駕不必再掙紮,黃縣已然落入趙塵之手,恐怕管太守都生死未卜。東萊郡是你我堅守的最後陣地,東萊郡丟了,青州你我便再無容身之地。”
沮授一聽,掩麵長歎,心裏也泄了氣。
手中的劍隨著握力緩緩鬆開,最後垂直滑落到地上,“哐當”一聲引起了周邊人的注意。
沮授沒有說話,但一舉一動都代表了一切,他也放棄了。
隨行的大軍見狀,默默地放下兵器,紛紛投降。
正是太史慈靈機一動,三千大軍擒拿袁譚萬餘人。
隻是他也沒有想到,袁譚與沮授居然沒有絲毫抵抗,而是選擇了放棄。
太史慈也沒有為難二人,吩咐將士好生優待。
等袁譚再見到管統之時,已在黃縣縣衙大牢裏。
當日下午,趙塵和張郃領著大軍到達黃縣。
張郃見黃縣上插滿了太史慈的大旗,心中不免佩服。
太史慈笑嗬嗬地迎接趙塵等人入城。
“軍師,你那個錦囊太厲害了,騙得管統團團轉。陽丘山這個位置也選得太精準了,管統大軍頂著烈日到山下之時,各個都像曬幹的魚,不堪一擊。三千個兄弟,隻受傷了十餘名,如今全數交還給軍師。”
趙塵聽得哈哈大笑,如同在現場一般。
黃縣的縣衙,在整個青州都算的上比較好的地方。
太史慈將袁譚、沮授和管統三人帶到了堂前。
台上坐著趙塵、張郃、太史慈和趙塵身邊的陸遜四人。
“三位,多有得罪。”
趙塵揮了揮手,將三人全部鬆綁,隨後看了一眼張郃。
張郃明意,起身上前,把沮授帶到了一旁。
“公與先生,當初在袁公帳下,郃多受先生照顧,一直心懷感激,隻是無緣報答。軍中之事又承蒙先生器重,對郃多有指點,郃銘記在心。先前先生會對郃有所敵視,不明白為何郃要投入趙塵帳下,如今郃便告訴先生。”
張郃之言,正中沮授內心,他確實一直想不明白張郃在袁紹處好好的,為何要投靠趙塵。
軍中甚至流傳了小道消息,說張郃怕死才投降的。
可以他對張郃的了解,張郃絕不是這樣的人。
“為何?”
沮授轉過頭來,心裏來了興趣。
張郃迴道:“僅僅兩個字,團結。袁公帳下謀士將軍眾多,但謀士勾心鬥角,將士相互擠兌,諸如此類之事眾多,嚴重影響眾人團結一致。故而袁公雖四世三公,能人無數,卻遲遲不能進取中原,而軍師趙塵帳下,雖然將才謀士不及袁公,軍師卻能知人善任,充分信任,才能取得如此的輝煌。”
“在軍師帳下,郃覺得心安,不必在意世俗,可以大展身手,馳騁疆場。這才是最重要的。”
“公與先生才智超群,軍師都十分佩服。隻可惜在袁公帳下得不到發揮,還要被審配、郭圖等人處處針對,誌不可申,意不從心,著實鬱悶也。先生甘願一身才華被埋沒嗎?如不入軍師帳下,你我一展宏圖,豈不美哉。”
話到此處,沮授的內心仿佛被張郃重新打開,句句說到了他心坎之上。
他指了指一旁的袁譚和管統二人。
張郃笑道:“先生不必擔憂,軍師自有安排。”
沮授長歎一口氣,點了點頭,這才說道:“多謝軍師。”
張郃對沮授行了禮,迴到趙塵身邊。
見微笑的張郃,趙塵明白,他的任務完成了。
他急忙起身,朝著沮授而去:“久仰先生大名,今後能和公與先生一道治天下,乃塵之榮幸也!”
沮授見趙塵位高權重,又有神鬼之才,卻對自己如此謙卑,著實有些驚訝。
他急忙迴禮:“敗將沮授,見過軍師,今後願聽軍師調遣。”
趙塵哈哈大笑:“甚好,甚好!”
隨後,他拉著沮授一道坐到了縣衙大堂之上。
袁譚見之,微微一驚,而後也釋然了。
敗軍之將,如何言勇。為了生存,投降對方也可以理解。
卻聽趙塵說道:“袁公子,我家主公與袁公也算有交情,今日自然不會為難公子。公子可以自行離去。”
而後一旁的將士送上些許盤纏,又牽來一匹馬。
袁譚不可置信地看著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