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一個錦囊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趙塵領大軍直取夷安和壯武,兩縣紛紛投降。
而後大軍被轉而北上,目標直至即墨城。
正如趙塵所料,即墨城裏早就有沮授領兵一萬五千人駐守。
太史慈和張郃見即墨城堅固,不易攻取,眉頭緊鎖。
趙塵說道:“兩位將軍不必擔憂,塵自有辦法。”
太史慈憨笑:“就知道軍師有辦法。”
趙塵指了指太史慈,啞然一笑。
“想要讓沮授出城並不難,有三個辦法。
其一,九月十四,仲德會領軍攻破都昌城,屆時袁譚逃離,沮授定然不會坐視不理,出兵救援;
其二,東萊郡治所黃縣現有守軍五千餘人,東萊郡乃袁譚與沮授最後的退路,若是我軍遣一飛將,領軍五千,繞過即墨,並用計謀騙出管統,沮授定然匆忙出兵增援;
其三,可修書一封交於管統,言明厲害,讓管統誤以為袁譚即將被破。以管統的忠誠,自然出兵馳援,我軍即可與中途截擊,而後再取東萊郡。此時沮授若能坐得住,塵就佩服此人。”
太史慈聽之,喜上眉梢,急忙說道:“軍師,其一暫且不論,仲德先生自然會處理,但時間太久。其三主動權在於管統,不利於我軍行進,不如其二合適。其二隻需要一員飛將,慈願擔此重任,領軍五千,去取東萊郡。”
張郃一聽就不願意了,急忙說道:“軍師,郃熟悉管統此人,隻需四千人馬,定然生擒管統。”
太史慈微微一驚,居然來了一個搶生意的,當即喊道:“軍師,東萊郡乃慈故鄉,沒有人比慈更加熟悉山川地形。三千,慈隻需三千人,拿下整個東萊郡!”
張郃欲再言,趙塵連忙打斷。
“兩位將軍神勇,塵心中有數。可是此行關係到我軍拿下青州的時機,還是慎重些好。”
見趙塵開口,太史慈與張郃也不再爭搶,靜靜聽趙塵安排。
隻聽趙塵說道:“此行便有勞子義將軍,領兵五千前往。務必在九月十三日前到達黃縣。”
太史慈忙說道:“軍師不必,慈隻需三千騎兵即可。”
趙塵迴道:“管統非尋常太守,實力不容小覷,子義將軍切莫托大。”
“軍師放心,隻需三千騎兵即可,騎兵行軍快些。”
“既然如此,那便隨你。”
趙塵應允太史慈請求,給他三千鐵騎。而後又交給太史慈一個錦囊,說道:“待到達黃縣城下,打開此錦囊。行軍途中萬不可隨意打開,以免泄漏天機。”
太史慈大喜,領命離去。
臨走前還走到張郃跟前笑了一聲。
張郃側過臉,不予理睬。
趙塵無奈地笑了笑,隨後對張郃說道:“儁乂將軍也有任務。”
張郃當即來了精神:“請軍師吩咐。”
趙塵說道:“仲德那一路將於九月十四擊敗袁譚,袁譚兵敗後撤,絕不敢來即墨城,定然往東萊方向而去。管統得知消息必然出城相迎,而此時便是子義將軍出手的最佳時機。我隻需將消息散布給即墨的沮授,他自然會若馳援東萊,彼時便是儁乂將軍出手之時。”
張郃聽之,不免感歎。
如此複雜的計謀趙塵是如何全盤謀劃,一一應對的,仿佛在趙塵心中有個天然沙盤,沙盤上的形勢都受趙塵操控,無一例外。
他不自覺問道:“軍師,郃該如何行事?”
趙塵指了指即墨城,說道:“即墨城東南方向十餘裏地處有兩座小山,北麵曰仙山,南麵曰龍虎山,兩山之間皆為平原。即墨前往東萊黃縣,此二山之間乃必經之路。儁乂將軍可領兵四千,偷偷繞過即墨城,於九月十四,埋伏於兩山之上,待沮授大軍通過之時,便火箭突襲。就算沒能斬殺沮授,也能擊破沮授大軍,乃大功一件。”
張郃內心暗爽,當即領命去準備。
今日剛到八月二十三,距離九月十四尚有二十餘日。
太史慈準備了兩日,於八月二十五深夜,悄悄出發。
之後幾日,趙塵與張郃每日便在營帳中閑聊,暢談人生,一副賴著不走架勢。
斥候卻時刻盯著即墨城動向。
大營外的沮授斥候,趙塵也不讓人清理,大大方方的讓斥候看個夠,好告訴即墨城中的沮授。
沮授聽之,哈哈大笑:“好一個趙塵,膽大心細。既然你願意留在營帳也不願迴家陪妻兒,那我便陪你一道,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另一邊,張遼、陳到和程昱領兵到達都昌城前。
三人發現都昌城守衛森嚴,城上樹立著“袁”字大旗,毫無疑問,便是都昌城內的袁譚大軍。
都昌城大門緊閉,守衛將士時刻盯著城前的大軍,隨時準備放箭驅離。
袁譚依照沮授囑咐堅守不出,程昱等人在城外喊了半天,連袁譚的麵都沒有見到。
程昱急忙讓張遼打開趙塵留給他們的第一個錦囊,錦囊中寫到:
城中隻有袁譚領軍,爾等可道安營紮寨,深溝高壘,廣撒斥候,時刻關注袁譚動向。
陳到疑惑:“軍師是如何算準城內隻有袁譚一人的?”
程昱微微一笑:“軍師神人也,出兵之前早就算好,我軍兵分兩路,袁譚和沮授自然也會同樣應對,一路袁譚守住都昌,一路沮授鎮守即墨,否則不管那一路成功,我軍就能在北海和東萊隨意馳騁。”
陳到恍然大悟:“原來軍師已經安排好了計劃,兩人在一處不好對付,便將兩人分開,分而破之。這不就是沮授原先對付我軍的計謀嗎?”
程昱笑道:“叔至將軍記性真好,正是如此!”
其實細想也並不會覺得意外,趙塵和沮授都是一頂一的智謀之士,但凡懂得謀大勢者,定然會順勢而變。
趙塵既然兵分兩路而來,直取關鍵之城即墨,沮授豈能看不出其間利害關係,絕對不會拱手將即墨城讓給趙塵。
所以趙塵才會預判了沮授的預判。
張遼當即建議:“既然如此,仲德先生,時候不早了,我等便按照軍師要求先行安營吧。”
程昱點了點頭,領著陳到與張遼二人,帶著輿圖四處查看地形。
都昌城西南麵約十五裏地有個名為寒亭之地,兩邊都是小山坡,正中間便是陽光大道,此地正適合安營紮寨。
大軍迅速行動,連夜建起一座堅固的營寨,扼守了東西方向的咽喉。
而後大軍被轉而北上,目標直至即墨城。
正如趙塵所料,即墨城裏早就有沮授領兵一萬五千人駐守。
太史慈和張郃見即墨城堅固,不易攻取,眉頭緊鎖。
趙塵說道:“兩位將軍不必擔憂,塵自有辦法。”
太史慈憨笑:“就知道軍師有辦法。”
趙塵指了指太史慈,啞然一笑。
“想要讓沮授出城並不難,有三個辦法。
其一,九月十四,仲德會領軍攻破都昌城,屆時袁譚逃離,沮授定然不會坐視不理,出兵救援;
其二,東萊郡治所黃縣現有守軍五千餘人,東萊郡乃袁譚與沮授最後的退路,若是我軍遣一飛將,領軍五千,繞過即墨,並用計謀騙出管統,沮授定然匆忙出兵增援;
其三,可修書一封交於管統,言明厲害,讓管統誤以為袁譚即將被破。以管統的忠誠,自然出兵馳援,我軍即可與中途截擊,而後再取東萊郡。此時沮授若能坐得住,塵就佩服此人。”
太史慈聽之,喜上眉梢,急忙說道:“軍師,其一暫且不論,仲德先生自然會處理,但時間太久。其三主動權在於管統,不利於我軍行進,不如其二合適。其二隻需要一員飛將,慈願擔此重任,領軍五千,去取東萊郡。”
張郃一聽就不願意了,急忙說道:“軍師,郃熟悉管統此人,隻需四千人馬,定然生擒管統。”
太史慈微微一驚,居然來了一個搶生意的,當即喊道:“軍師,東萊郡乃慈故鄉,沒有人比慈更加熟悉山川地形。三千,慈隻需三千人,拿下整個東萊郡!”
張郃欲再言,趙塵連忙打斷。
“兩位將軍神勇,塵心中有數。可是此行關係到我軍拿下青州的時機,還是慎重些好。”
見趙塵開口,太史慈與張郃也不再爭搶,靜靜聽趙塵安排。
隻聽趙塵說道:“此行便有勞子義將軍,領兵五千前往。務必在九月十三日前到達黃縣。”
太史慈忙說道:“軍師不必,慈隻需三千騎兵即可。”
趙塵迴道:“管統非尋常太守,實力不容小覷,子義將軍切莫托大。”
“軍師放心,隻需三千騎兵即可,騎兵行軍快些。”
“既然如此,那便隨你。”
趙塵應允太史慈請求,給他三千鐵騎。而後又交給太史慈一個錦囊,說道:“待到達黃縣城下,打開此錦囊。行軍途中萬不可隨意打開,以免泄漏天機。”
太史慈大喜,領命離去。
臨走前還走到張郃跟前笑了一聲。
張郃側過臉,不予理睬。
趙塵無奈地笑了笑,隨後對張郃說道:“儁乂將軍也有任務。”
張郃當即來了精神:“請軍師吩咐。”
趙塵說道:“仲德那一路將於九月十四擊敗袁譚,袁譚兵敗後撤,絕不敢來即墨城,定然往東萊方向而去。管統得知消息必然出城相迎,而此時便是子義將軍出手的最佳時機。我隻需將消息散布給即墨的沮授,他自然會若馳援東萊,彼時便是儁乂將軍出手之時。”
張郃聽之,不免感歎。
如此複雜的計謀趙塵是如何全盤謀劃,一一應對的,仿佛在趙塵心中有個天然沙盤,沙盤上的形勢都受趙塵操控,無一例外。
他不自覺問道:“軍師,郃該如何行事?”
趙塵指了指即墨城,說道:“即墨城東南方向十餘裏地處有兩座小山,北麵曰仙山,南麵曰龍虎山,兩山之間皆為平原。即墨前往東萊黃縣,此二山之間乃必經之路。儁乂將軍可領兵四千,偷偷繞過即墨城,於九月十四,埋伏於兩山之上,待沮授大軍通過之時,便火箭突襲。就算沒能斬殺沮授,也能擊破沮授大軍,乃大功一件。”
張郃內心暗爽,當即領命去準備。
今日剛到八月二十三,距離九月十四尚有二十餘日。
太史慈準備了兩日,於八月二十五深夜,悄悄出發。
之後幾日,趙塵與張郃每日便在營帳中閑聊,暢談人生,一副賴著不走架勢。
斥候卻時刻盯著即墨城動向。
大營外的沮授斥候,趙塵也不讓人清理,大大方方的讓斥候看個夠,好告訴即墨城中的沮授。
沮授聽之,哈哈大笑:“好一個趙塵,膽大心細。既然你願意留在營帳也不願迴家陪妻兒,那我便陪你一道,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另一邊,張遼、陳到和程昱領兵到達都昌城前。
三人發現都昌城守衛森嚴,城上樹立著“袁”字大旗,毫無疑問,便是都昌城內的袁譚大軍。
都昌城大門緊閉,守衛將士時刻盯著城前的大軍,隨時準備放箭驅離。
袁譚依照沮授囑咐堅守不出,程昱等人在城外喊了半天,連袁譚的麵都沒有見到。
程昱急忙讓張遼打開趙塵留給他們的第一個錦囊,錦囊中寫到:
城中隻有袁譚領軍,爾等可道安營紮寨,深溝高壘,廣撒斥候,時刻關注袁譚動向。
陳到疑惑:“軍師是如何算準城內隻有袁譚一人的?”
程昱微微一笑:“軍師神人也,出兵之前早就算好,我軍兵分兩路,袁譚和沮授自然也會同樣應對,一路袁譚守住都昌,一路沮授鎮守即墨,否則不管那一路成功,我軍就能在北海和東萊隨意馳騁。”
陳到恍然大悟:“原來軍師已經安排好了計劃,兩人在一處不好對付,便將兩人分開,分而破之。這不就是沮授原先對付我軍的計謀嗎?”
程昱笑道:“叔至將軍記性真好,正是如此!”
其實細想也並不會覺得意外,趙塵和沮授都是一頂一的智謀之士,但凡懂得謀大勢者,定然會順勢而變。
趙塵既然兵分兩路而來,直取關鍵之城即墨,沮授豈能看不出其間利害關係,絕對不會拱手將即墨城讓給趙塵。
所以趙塵才會預判了沮授的預判。
張遼當即建議:“既然如此,仲德先生,時候不早了,我等便按照軍師要求先行安營吧。”
程昱點了點頭,領著陳到與張遼二人,帶著輿圖四處查看地形。
都昌城西南麵約十五裏地有個名為寒亭之地,兩邊都是小山坡,正中間便是陽光大道,此地正適合安營紮寨。
大軍迅速行動,連夜建起一座堅固的營寨,扼守了東西方向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