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塵定好八月二十一出兵思路,分兩路,一路由張遼、陳到、程昱領軍取都昌,一路由趙塵親自領軍,太史慈、張郃同行,直取夷安壯武。


    程昱本想再問為何如此安排,卻被趙塵告知他已有破都昌城計劃,而後又塞給張遼三個錦囊。


    程昱見狀,也不再詢問。


    次日,營陵城兩路大軍準時出發,留下邴原、王脩和岑璧三人領軍五千留守營陵。


    大軍剛行軍不足五十裏地,早就有斥候將消息報到都昌袁譚和沮授處。


    袁譚緊張地說道:“先生,趙塵大軍已然發兵,直奔都昌而來,該當如何?”


    沮授鎮定地迴道:“公子不必擔憂,我軍依舊堅守不出,趙塵定然無法破城。隻是……”


    “隻是什麽?”


    沮授略帶憂慮地說道:“都昌城容納不下二萬五千大軍駐紮,先前我軍都是分一萬五千人馬去其他郡縣運糧。如今趙塵大軍來了,便無法再如此,隻能將一萬五千大軍駐紮城外。”


    袁譚聽完,急忙說道:“那豈不是將一萬五千大軍直接暴露在趙塵眼皮底下?此事萬萬不可。”


    沮授安慰道:“公子,一萬五千大軍駐紮城外未必是壞事,深溝高壘堅守營寨,趙塵也未必能拿我軍如何。公子盡管領一萬人馬在城內駐守,授自去城外領兵,絕不讓趙塵靠近一步。”


    袁譚聽之,內心稍安。


    隨即按照沮授計劃行事。


    可沮授隱隱覺得哪裏不對,一時又說不出來,趙塵領兵而來,為何還要分兩路,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取都昌。


    如此行軍有違兵法。


    此時,斥候再來報:趙塵並不在都昌一路大軍中,而是在東麵夷安一路。


    聽到此處,沮授掃了一眼北海輿圖,恍然大悟。


    他急忙叫住袁譚,說道:“公子,恐怕我們也得兵分兩路了。”


    袁譚忙問:“先生何出此言?”


    按常理,袁譚與沮授兩人都在都昌,若是想要拿下整個青州,趙塵的選擇應該親自領兵攻打都昌城。


    而如今趙塵卻放棄了如此重要的一路,選擇東麵一路去取夷安。


    很明顯夷安一路比都昌城更為重要。


    夷安和壯武小縣,根本不需趙塵出馬,遣一員戰將即可收服。


    所以,東向一路絕沒有這麽簡單。


    “趙塵真正的目的是這裏。”


    沮授將手指落在輿圖上。


    袁譚定睛一看,乃即墨城也。


    “可如今即墨城並無大軍駐守。”


    沮授一臉嚴肅擔憂,不得不做出決定:“是先前忽略了。即墨至關重要,是通往東萊郡的咽喉。趙塵若得手,不僅東萊郡唾手可得,都昌城也會被包圍而無處可退。公子,授願領城外的那一萬五千人去受即墨,免得落入趙塵之手。”


    袁譚本想阻止,他一人麵對趙塵大軍心中有些不安。


    可即墨城不能丟,否則青州將再無袁氏,無奈袁譚隻能同意分兵,讓沮授領軍前往駐守即墨城。


    另一邊,趙塵領大軍一萬,直取夷安和壯武,並放出風聲,隻要各縣不抵抗,縣內事務一切照舊。


    兩縣順從,絲毫沒有抵抗,聞風而降。


    趙塵滿意地接收兩縣。


    也不必說兩縣乃牆頭草,袁譚取各國郡之時,也是隻針對治所,其餘小縣皆為勸說。兩三句話便能將一個小縣收服。


    尋常縣城一般沒有駐軍,也就千餘人維持縣中治安。


    所以麵對趙塵萬人大軍,沒有抵抗之理。


    收了夷安和壯武,趙塵大軍便無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北上。


    北麵有一座城,名為即墨。


    此城與尋常縣城不同。


    說起即墨,不得不提起曾經的膠東王,後來的漢武帝劉徹。


    項羽主持分封諸侯之時便已經有了膠東國,而國都便是即墨城。


    後來漢武帝劉徹四歲之時便被封為膠東王,直到劉徹位列東宮,才將即墨城交給另一個劉姓皇族劉寄。


    大學者鄭玄與即墨城中的康成書院有莫大聯係。


    曆史上,呂布勸說蕭建之時便引用了樂毅唿吸間攻打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唯獨莒、即墨兩城不能攻克典故。


    王脩也曾任即墨縣令。


    故而即墨城建設可謂北海國中最為繁華之城,地理位置更是至關重要。


    即墨城位於北海國通往東萊郡大道上正中間位置,背靠沽水,延綿數百裏,南麵十裏有一座山名為訓虎山,能天然阻擋騎兵大軍。


    北連膠東和東萊郡北麵門戶當利、盧鄉,南接壯武和東萊郡南麵門戶不其。


    是東取東萊郡繞不過的坎。


    趙塵最希望兵分兩路,一路將袁譚和沮授牽製在都昌。


    自己領著一萬大軍直取東萊,而後在包圍袁譚。


    戰略上占優勢。


    當然這隻是希望。


    沮授並非泛泛之輩,在趙塵大軍起兵那一刻起,便跟袁譚商量,兩人各守一邊。


    袁譚領一萬大軍守住都昌,沮授領一萬五千大軍奔赴即墨,攔住趙塵。


    一切都在趙塵預料之中。


    建安二年九月初,趙塵領大軍一萬至即墨城下。


    即墨城高而堅固,沮授立於城牆上與趙塵遙喊:“此城非爾等可取,若不想把性命留下,還是速速迴去的好。”


    趙塵笑道:“既然如此,我軍便在城外等候,看誰能熬得過誰。”


    而後,趙塵大軍向西麵後退十裏,當道安營紮寨。


    趙塵的營寨修得十分堅固,各類壕溝拒馬都全部安排上,每日巡邏的人員也都交給張郃安排。


    儼然一副長期駐紮,要熬死對方的架勢。


    太史慈十分不解,忙問趙塵:“軍師,若是沮授一直堅守不出,我軍難不成就待著此地,沒有其他行動?”


    張郃雖然也不理解,但趙塵吩咐的事他都會盡心安排到位。


    帥營帳中,趙塵看著滿臉疑惑地張郃,笑道:“儁乂將軍是否也心存疑惑?”


    張郃點了點頭,心想,沮授僅僅憑借一座即墨城,就想要把趙塵大軍阻攔在訓虎山下,豈不是天方夜譚嗎?


    如今整個中原都知道趙塵計謀天下無敵,若是連一個小小的即墨城都拿它沒辦法,傳出去豈不是惹人恥笑。


    所以張郃是絕對不相信趙塵真想在此地長期駐紮。


    趙塵明了,張郃雖然是儒將,以智用兵打仗,但畢竟不是謀士,不擅長戰略部署。


    他解釋道:“子義、儁乂兩位將軍稍安勿躁。塵此舉隻是迷惑沮授罷了。沮授堅守不出,我軍若是強攻,討不到好處,但有的是方法讓沮授出城。沮授一旦出城,自然不是兩位將軍的對手。”


    太史慈憨笑道:“就知道軍師有辦法,軍師快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州布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州布衣並收藏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