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聽聞顏良領兩萬大軍一路朝著臨淄而去,大喜,頓覺收複青州失地有望。


    他急忙領軍一萬,想跟上趙塵大軍的步伐,準備沿著壽光、益國而入齊國境內,與顏良大軍東西夾擊,讓趙塵首尾不顧。


    可剛起兵幾天,便收到前線送來的消息,顏良長途奔襲,被趙塵設計擊殺,一萬大軍剩餘數千人。


    袁譚大驚,帶著眾人的憤恨,灰溜溜地迴到了都昌城。


    話說劉備得到信使傳來趙塵“請主公安心守徐州”之信,緊鎖的眉頭緩緩舒展。


    正坐在一旁議事的簡雍、糜竺、孫乾三人見狀,心中壓力也逐漸緩解。


    畢竟劉正禮的曲阿被孫策擊破之事,關係到整個徐州的安危,曹操那邊還在一直催促著出兵攻打袁術,一同剿賊。


    袁術一方因為劉備依照趙塵計謀,不理會袁術,讓袁術頗為憤恨,甚至還想出兵攻打劉備。


    好在主簿閻象勸住,一旁的楊弘也勸說袁術,不可衝動,免得惹怒劉備,起兵來攻。


    畢竟此時劉備不出兵,也不助曹操便是最好的狀態。


    另一方麵又考慮到劉備的徐州今後可能是一條退路,如今能對抗曹操也隻有劉備,迴冀州之地也需要經過徐州。


    袁術無奈,隻能作罷。


    如今趙塵來信,讓劉備安心坐鎮徐州,便是給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為今之計,便是依照先前趙塵所留之言,大力發展徐州,讓徐州的糧食生產得到有效恢複。


    經曆袁術稱帝之事後,徐州便能成為一方富庶之地。


    行軍打仗不僅打得是兵力將士計謀,更是比拚國力,無糧大軍寸步難行,無馬難以馳騁疆場。


    三人聽了劉備之言,相視一眼,各自明白自己的任務。


    對於行軍打仗,此三人並不擅長,所以劉備也沒有想著要詢問他們的意見。


    但是經商、內政、外交,三人便是擅長的。


    另一邊,關羽到達廣陵後,休整了一日,便再次啟程前往曲阿。


    半路上便收到了趙塵送來的書信。


    關羽打開信,認真研讀。


    信中雲:雲長速速前往曲阿,迎劉正禮於丹徒,切莫讓劉正禮前往豫章郡,而後速速迴廣陵。


    底下還有另一份給太史慈的書信。


    劉繇前往豫章郡,最終還是病亡,但如今與趙塵有關係的是豫章太守人選。


    建安元年,豫章太守周術因病而亡,太守之位懸空。


    若是按照劉表後援之理來說,理應由諸葛玄出任,但先前朝廷剛剛任命朱皓為太守,兩人還生了衝突。


    劉繇匆忙去豫章郡,會助朱皓坐上太守之位,將諸葛玄趕迴襄陽劉表身邊。


    這是趙塵不願看到的。


    如今諸葛瑾已經納入劉備勢力,諸葛玄隻要不迴襄陽,諸葛亮極有可能會助其守豫章郡,讓孫策望郡興歎。


    屆時再讓劉備出麵,去收下諸葛亮,既能直接找到諸葛亮,又能拿下豫章郡,乃一舉多得也。


    此外,還有關鍵的一點。


    迎接劉繇迴廣陵,太史慈便真的納入劉備帳下。


    劉繇並非戰亡,而是因病而死,此事恐怕趙塵沒有辦法把控。


    按照趙塵的預計,估計也就這幾個月時間。


    讀完,關羽將信放進懷裏,又拍了拍放信的胸口位置,自信地前往丹徒迎接劉繇。


    正如趙塵所料,劉繇兵敗曲阿之後四處亂竄,不知該去何地。


    若是有許劭在,恐怕早就從丹徒登船,逆流而上去豫章了。


    可曆史被趙塵改變,許劭如今在劉備帳下。


    沒有人給劉繇出主意,他也不知道該去往何處。


    南下無處可尋,皆是孫策之地,唯獨北上去江邊渡口尋機會。


    關羽按照趙塵指令,與太史慈二人,領大軍在丹徒附近接應。


    劉繇見之,心中大喜,急忙跟著關羽渡江前往廣陵安身。


    太史慈對關羽和趙塵的接納心懷感激,雖說自己並沒有得到劉正禮重用,但劉正禮十分清廉且有威望,算是個不錯的主公。


    可惜剛到廣陵沒多久,劉正禮便病倒去世了。


    劉備下令厚葬劉正禮,並前往劉正禮故鄉接來其家人善待之。


    而後,關羽便將趙塵先前給太史慈的書信拿出來,交給了太史慈。


    一切都如趙塵書信所料,字裏行間,絲毫不差。


    關羽不得不感歎,軍師真乃神人也!


    太史慈收到書信,信中有言:“子義將軍,塵已應根矩先生之求,不日出兵收複東萊,若是將軍有意,塵請將軍一同前往。另請將軍協劉正禮迴歸故鄉。”


    太史慈明白趙塵的意思,他對關羽說道:“關將軍,慈多謝劉使君厚禮吾主。今日起,慈便北上,與厚德先生一道收複東萊郡。”


    次日,太史慈便領劉正禮的棺木,在劉備等人的矚目下,離開了廣陵城,一路北上去東萊郡。


    關羽望著匆匆離去的太史慈,內心倒是對這位忠義之士有所改觀。


    一行數人過了半月有餘,到了東萊牟平,太史慈親自將劉正禮安葬在這片故鄉的土地上,爾後去找了東萊太守管統。


    太史慈本想說服管統投降趙塵,不可再為袁譚效力,讓東萊郡能像徐州那樣繁華。


    管統卻不屑地說道:“東萊乃青州富庶之地,徐州也未必如此。”


    太史慈卻說道:“東萊可有萬畝良田齊耕種,百姓見官喜相迎之景?”


    管統皺了皺眉,迴道:“不曾。”


    太史慈又說道:“東萊可有數十萬戶口,百姓擺脫糟糠之景?”


    管統再次搖頭,迴道:“不曾。”


    太史慈再說道:“東萊可有夜不閉戶,將士巡街護衛百姓之景?”


    管統依舊搖了搖頭:“也不曾。”


    麵對管統一連三次否定的迴答,太史慈這才說道:“上述三景,在徐州郡縣隨處可見,大城廣陵、淮陰更是令人向往,劉使君與趙厚德治理下的徐州,高祖在世恐怕也不過如此。”


    要知道,太史慈是長期麵對曲阿終日不見天日,糧草不足,百姓食不果腹的場景,而後來到廣陵、淮陰求助,進城之後的場景讓太史慈終身難忘。


    寬街人流,鬧市喧囂,似乎徐州外的亂世與此地無關。


    數月前離開徐州之時,還隻是尋常穩定平安之城。


    短短數月便成了如此繁華之城,太史慈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也更加堅定了太史慈心中之念。


    管統微微一驚,未曾想過這般傳言中的盛世能在徐州出現。


    看著太史慈堅定的眼神,管統明白,此人所言絕非胡言亂語。


    羨慕歸羨慕,隻是歸降之事,絕不可能。


    太史慈低估了管統的決心和忠誠,隻能怏怏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州布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州布衣並收藏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