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朱說得隻是其中一種情況,但是國家信譽這個概念,老朱是完全吃透了。


    而且,


    能把朱雄英抽象的概念,舉例說出來,這才是真明白了。


    老朱就是差在這,


    沒人跟他講這些,就算他自己想,也想不出來啊,


    隻要有人一點透,不說全部明白,老朱也能明白了五六分。


    老朱眼睛越說越亮,


    老人家活了一輩子,就學了一輩子,始終有著對新知識的渴望,


    “咱這個國家信譽是明白了。


    你說得那個銀本位,是不是也能這麽想?


    妹子家裏有銀子,所以就算妹子跟咱幾根樹枝換米,咱也心裏有數,


    因為咱知道,這樹枝就是個媒介,這玩意代表著妹子家裏的銀子!”


    啪的一聲,


    老朱一拍大腿,


    “紙幣不就是這樹枝嗎?!


    妹子欠咱的米錢就那麽多,這個數是不變的,


    所以,給咱一根樹枝還是一把樹枝,都是代表這個數。


    反而樹枝越多,這個錢被分開的份數越多!


    他娘的!


    難怪,咱這紙幣越發越不值錢!


    原來差在這啊!”


    朱元璋一通百通,徹底把紙幣這事想明白了。


    老朱兩眼放光的看向大孫,


    激動地問道,


    “大孫,咱說的對不對?”


    朱雄英心服口服的豎起大拇指,


    “爺爺,資本論這本書該換您寫了。”


    雖然不知道大孫兒說得啥意思,但老朱聽明白了,


    大孫兒已經被咱的聰明才智給折服了!


    老朱得意的哼了一聲,如果有尾巴的話,現在尾巴已經轉成螺旋槳了。


    這玩意就是這樣,


    要是讓常森來誇朱元璋,說一句,陛下您真聰明。


    朱元璋非但不高興,還會覺得常森是在罵自己。


    而大孫兒誇可就不一樣了,老朱肯定得意啊!


    馬皇後說道,


    “雄英,你開日月島銀礦,就是為了這個?”


    朱雄英點點頭。


    馬皇後問道,


    “現在金子也夠了,銀子也夠了,這玩意不能摻一起使吧。”


    馬皇後這個問題一出,


    就知道,不僅老朱聽明白了,馬皇後也聽明白了。


    不過,馬皇後不像老朱那麽能顯擺就是了。


    朱雄英答道,


    “奶奶,也不是不行。


    咱們控製數量就行,不能一下子讓這麽多金銀湧進市場,要一點點的往裏擠。


    不過,有了這麽多金銀,孫兒倒是有個想法。”


    “啥想法,你說!”


    老朱說完之後,又覺得不對,


    現在咱手裏玉璽、虎符都沒有,在這裝一副主事人的樣子,是啥意思?


    老朱趕緊重新組織了一下語言,


    嘴欠道,


    “陛下,有啥想法你就說,微臣朱重八給你參謀參謀!”


    老朱整這出,給馬皇後逗得一樂。


    馬皇後也來,


    “是啊,陛下,馬氏也給您參謀一下。”


    朱雄英被臊得夠嗆,


    急道,


    “爺爺!奶奶!您們別這樣啊!”


    看到大孫兒被自己逗得滿臉通紅,老朱和馬皇後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能這麽不把皇位當事的,除了朱元璋,找不出第二家。


    “爺爺,孫兒想著,能不能弄個銀行。”


    “錢行唄就是?”


    朱雄英搖搖頭,


    “不是錢行,比錢行更先進點。”


    錢行這玩意,基本都是大戶經營,並不是官方建的。


    畢竟有代表性的就是宋朝人弄得錢行,


    因為來迴轉運大量銀錢費勁,商人可以把錢運到自己所在地的錢行,一般這些錢行背靠某富商、某官員,


    之後錢行會給你張憑證,再拿著這憑證到指定地點換就是了。


    雖然,


    這錢行是非官方性質的,但確實能讓商人更加省時省力,


    也難怪宋朝人掙錢,人家把細節都精細到了極點。


    “你說說。”


    “咱們這個大明銀行,主要是兩個業務,


    一個是儲蓄,一個是借貸。


    儲蓄這個業務應該一開始用不上,還是以向民間借貸為主。”


    儲蓄這東西,前提是百姓有錢,現在百姓才吃上幾年飽飯,哪來的多餘錢儲蓄?


    而且,


    古代老百姓存不住錢是其一,就算是存,也是攢在家裏,不可能存在銀行裏。


    所以,要改變這個觀念,還需要一些努力。


    但,隻要把儲蓄這事做成了,


    那就是朝廷調節國家朝政的利器,


    國家需要用錢了,就把利率調高一點,大夥都來存錢,國家也有錢用,


    而若是想刺激市場了,就把利率調低一點,百姓看到存銀行也沒啥賺頭,就把錢取出來了。


    用銀行政策,再加上稅收政策,


    這兩手,用來調控大明經濟,是足夠了。


    朱元璋眉頭皺了起來,


    沉聲道,


    “大孫兒,借貸這坑不好踩啊。


    那王安石都沒幹明白,元人也沒弄明白,咱更沒弄明白。


    整不好,就是動搖社稷啊。”


    老朱說得一點沒誇張,


    王安石變法裏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青苗法,


    由官府借貸,借錢給沒錢的農商,農民可在秋收後還錢,而商人則需要在一個月兩個月時間內還錢。


    這麽看,青苗法確實是利民之策,看起來也沒有任何問題,


    農民沒錢買種了,朝官府借錢,總比找地主借錢強吧,


    而且青苗法設定的利率,要比民間借貸低的多,


    可為啥青苗法如此利國利民的政策,最後弄得農民也罵,地主也罵,就沒有一方是不罵的。


    在這件事上王安石沒啥問題,但是王安石最開始沒想到,


    決策者和執行者完全就不是穿一條褲子的。


    王安石本以為中央政策一定,地方就自然而然的推行,


    王安石還怕農民不敢來借貸,特意還給地方下了指標,各地方要貸出多少錢才算完成任務。


    出發點是好的,可一推下去全變味了。


    地方官員強迫農民貸款,你不缺錢得貸,缺錢更得貸,而且他們還私自調高利率,上下其手的斂財,弄得百姓天怒人怨,


    大家夥分不出朝廷裏的決策者和執行者,隻能罵王安石,畢竟是他提出青苗法的。


    一來二去,王安石把這些鍋全背了,名聲都臭到家了,這變法自然就推不下去了。


    老朱擔心的就是這個,


    啥玩意在中央想的挺好,一推到地方馬上變味,還尤其是這樣獲利極大的政策,


    弄不好就是好事變成孬事!


    (禮物數破七百,


    加七更。


    加更:4欠更:19


    加更規則:五星評價破兩百加一更,禮物數破一百加一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套大聖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套大聖爺並收藏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