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侯府世子的替身通房57
被迫綁定生子係統:男主愛不釋手 作者:三月春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這剛從災區迴來,你不說給我接接風也就罷了,怎麽我親自登門給你送禮,你還對我翻白眼!”趙軒佯裝委屈。
荀飛揚仿若沒聽見他的訴苦,眼皮都沒抬一下,自顧自地繼續教兒子寫字。
“我這不是救災迴來,聖上給我官升一級,我娘非得給我辦個宴會,我這親自來給你送帖子。”說著,趙軒從袖籠裏掏出燙金的請柬,擱在一旁的桌上。
“好,放下吧。”荀飛揚淡淡道:“這次可別有什麽不長眼的丫鬟再來拉扯我的衣裳。”
“哎!” 趙軒一聽這話,急得直跺腳,“我說,這事得過去七八年了吧,你怎麽還提,沒意思了啊。”
荀飛揚噗嗤一聲,趙軒才意識到荀飛揚是在跟自己玩笑。
趙軒趁機討好,又掏出一把精巧的小弓:“乖幹兒子,看叔叔給你帶什麽了,上等檀木做的小弓,以後你跟著爹爹練箭,肯定用得上。”
荀翊眼睛一亮,
荀飛揚看出他的心思,即使兒子再聰慧也隻是一個孩童,他不會抑製孩子愛玩的天性,
“拿著吧,先去玩會吧。”
“謝謝爹。”
“謝謝叔叔!”荀翊又開心的給趙軒道了個謝,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滿心歡喜地慢慢退了出去。
“你這兒子跟你長得,還真是一模一樣。”趙軒揶揄道。
荀飛揚邀著趙軒坐下:“我倒是希望他能隨他母親些。”
“你真不打算再續弦了嗎?” 趙軒微微前傾身子,目光誠摯地看向荀飛揚,輕聲問道。
荀飛揚搖了搖頭:“我隻要她。”
“你這是何苦呢。”
趙軒不知道荀飛揚為什麽堅守著一個人,他從未見過荀飛揚口中那位亡妻,也不了解這位亡妻有多好。
他隻知道荀飛揚守著這份執念,多年來形單影隻,他這個做兄弟的,也難免有些擔心。
“噯,你知道我這次去南方見到誰了嗎?”眼見氣氛有些壓抑,趙軒引開了話題。
荀飛揚抬了抬眼皮,瞥他一眼:“有話直說。”
趙軒立馬來了精神,臉上掛著神秘兮兮的表情,刻意壓低了聲音:“你可聽說過,江南青陽縣有座望江樓,望江樓有位金娘子?”
荀飛揚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潤喉,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幾年但凡去過江南的權貴哪個迴來不誇讚一番望江樓,京城中那些專賣稀奇物件的產業,聽說可都是她的。”
“想來是個有能耐的主兒,隻是不知道從哪跳出來的。”荀飛揚又道。
“之前一直以為像她這樣做這麽大生意的女子,是個老謀深算的老太太,再不濟也得是個成熟穩重的中年婦人。”趙軒一邊說,一邊不住地搖頭,滿臉都是不可思議,
“沒想到,竟然是個小娘子,瞧著也就二十出頭,那模樣生得更是出眾,關鍵是她身上那股子韻味,嘖嘖嘖,看一眼人就酥了。”趙軒半閉著眼睛迴味。
“怎麽,你瞧上人家了?”荀飛揚看趙軒這個樣子,也開始打趣起來。
趙軒聽聞,立馬睜開雙眼,眼神清亮:“我哪有那般福氣喲!不過……還真有人瞧上她了。”
“你不妨猜猜是誰,這人呐,咱們都認識。”
趙軒故意賣起關子來。端起茶盞,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
荀飛揚也不催促,隻靜靜地看著他,等著下文。
“是鄭行知!”趙軒等不到荀飛揚的催問,便放下茶杯,狡黠地衝荀飛揚眨眨眼。
“是他!”荀飛揚顯然也沒想到。
“你敢信,文官清流家養出來的嫡子,這麽一板一眼、循規蹈矩,吃幾口飯都有定數的人竟然向一個商戶女提親。”趙軒邊說邊搖頭,語氣裏滿滿的都是不可思議。
“這女子還真是有本事的,竟能讓鄭行知這樣的人去提親。”荀飛揚也有些不可置信。
“誰說不是呢 。就是偷聽到一半就被人發現了,後麵的事我就不知道了,也不知道人家應沒應。”趙軒繼續道。
“成不成的與咱們何幹。”荀飛揚神色淡淡,不甚在意。
“我就是好奇!我跟你說那個金娘子……”趙軒還想接著往下說。
荀飛揚出言打斷:“行了,別人的事情我可不感興趣。”
柿子椰 你記住你今天的話。
說了好一會子話,趙軒才離去,臨走還朝他炫耀帶來的好東西,是一套琉璃酒具,的確是好東西,在京城這一套下來需要百兩銀子。
“鄭奇,把這套酒具送父親那去吧。”
荀飛揚歎了口氣,父親的身子越來越差了。
……
三月後,靖淵十三年六月
大楚皇帝顧琿收到了一封密奏,
密奏正是來自青陽縣,
顧琿展開密奏,越看神色越凝重。
這個鄭行知,顧琿是知道的,世家少有的有真才實學之人,不願留著京城,反倒自請去了地方。
能令他如此的,恐怕十有八九是真的。
若真如此……
“派人去青陽縣好好查查這奏折上的人。”
“若是屬實,請人進京……”
……
望江樓內,雕梁畫棟間,曲承歡與鄭行知相對而坐。
窗外,江風輕拂,帶起幾縷薄紗簾幔。
曲承歡望向對麵的鄭行知,輕聲問道:“鄭大人,皇上真能應允,召我入京嗎?”
鄭行知嘴角噙著一抹自信的笑意,從容不迫地放下手中茶盞,目光篤定地看向曲承歡,朗聲道:“曲姑娘但放寬心,姑娘此舉為國為民,皇上聖明,隻待時機一到,旨意必然下達。”
“既如此,那承歡便靜候佳音了。” 曲承歡盈盈起身,素手輕抬,擎起酒杯,朝著鄭行知盈盈一敬。
曲承歡知道鄭行知頗有家世,就在前些日子,她特意托付鄭行知向皇帝呈遞密奏,
懇請這位官場鄭大人設法,好讓聖上將自己征召入京。
鄭行知舉杯迴敬:“我隻是不明白,姑娘若想去京城直接去便是,為何繞這麽大的圈子。”
“我與人有約,此生不得踏入京城。”曲承歡迴道,“若此番是帝王親自召見,皇命難違,自然另當別論了。”
荀飛揚仿若沒聽見他的訴苦,眼皮都沒抬一下,自顧自地繼續教兒子寫字。
“我這不是救災迴來,聖上給我官升一級,我娘非得給我辦個宴會,我這親自來給你送帖子。”說著,趙軒從袖籠裏掏出燙金的請柬,擱在一旁的桌上。
“好,放下吧。”荀飛揚淡淡道:“這次可別有什麽不長眼的丫鬟再來拉扯我的衣裳。”
“哎!” 趙軒一聽這話,急得直跺腳,“我說,這事得過去七八年了吧,你怎麽還提,沒意思了啊。”
荀飛揚噗嗤一聲,趙軒才意識到荀飛揚是在跟自己玩笑。
趙軒趁機討好,又掏出一把精巧的小弓:“乖幹兒子,看叔叔給你帶什麽了,上等檀木做的小弓,以後你跟著爹爹練箭,肯定用得上。”
荀翊眼睛一亮,
荀飛揚看出他的心思,即使兒子再聰慧也隻是一個孩童,他不會抑製孩子愛玩的天性,
“拿著吧,先去玩會吧。”
“謝謝爹。”
“謝謝叔叔!”荀翊又開心的給趙軒道了個謝,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滿心歡喜地慢慢退了出去。
“你這兒子跟你長得,還真是一模一樣。”趙軒揶揄道。
荀飛揚邀著趙軒坐下:“我倒是希望他能隨他母親些。”
“你真不打算再續弦了嗎?” 趙軒微微前傾身子,目光誠摯地看向荀飛揚,輕聲問道。
荀飛揚搖了搖頭:“我隻要她。”
“你這是何苦呢。”
趙軒不知道荀飛揚為什麽堅守著一個人,他從未見過荀飛揚口中那位亡妻,也不了解這位亡妻有多好。
他隻知道荀飛揚守著這份執念,多年來形單影隻,他這個做兄弟的,也難免有些擔心。
“噯,你知道我這次去南方見到誰了嗎?”眼見氣氛有些壓抑,趙軒引開了話題。
荀飛揚抬了抬眼皮,瞥他一眼:“有話直說。”
趙軒立馬來了精神,臉上掛著神秘兮兮的表情,刻意壓低了聲音:“你可聽說過,江南青陽縣有座望江樓,望江樓有位金娘子?”
荀飛揚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潤喉,不緊不慢地說道:“這幾年但凡去過江南的權貴哪個迴來不誇讚一番望江樓,京城中那些專賣稀奇物件的產業,聽說可都是她的。”
“想來是個有能耐的主兒,隻是不知道從哪跳出來的。”荀飛揚又道。
“之前一直以為像她這樣做這麽大生意的女子,是個老謀深算的老太太,再不濟也得是個成熟穩重的中年婦人。”趙軒一邊說,一邊不住地搖頭,滿臉都是不可思議,
“沒想到,竟然是個小娘子,瞧著也就二十出頭,那模樣生得更是出眾,關鍵是她身上那股子韻味,嘖嘖嘖,看一眼人就酥了。”趙軒半閉著眼睛迴味。
“怎麽,你瞧上人家了?”荀飛揚看趙軒這個樣子,也開始打趣起來。
趙軒聽聞,立馬睜開雙眼,眼神清亮:“我哪有那般福氣喲!不過……還真有人瞧上她了。”
“你不妨猜猜是誰,這人呐,咱們都認識。”
趙軒故意賣起關子來。端起茶盞,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
荀飛揚也不催促,隻靜靜地看著他,等著下文。
“是鄭行知!”趙軒等不到荀飛揚的催問,便放下茶杯,狡黠地衝荀飛揚眨眨眼。
“是他!”荀飛揚顯然也沒想到。
“你敢信,文官清流家養出來的嫡子,這麽一板一眼、循規蹈矩,吃幾口飯都有定數的人竟然向一個商戶女提親。”趙軒邊說邊搖頭,語氣裏滿滿的都是不可思議。
“這女子還真是有本事的,竟能讓鄭行知這樣的人去提親。”荀飛揚也有些不可置信。
“誰說不是呢 。就是偷聽到一半就被人發現了,後麵的事我就不知道了,也不知道人家應沒應。”趙軒繼續道。
“成不成的與咱們何幹。”荀飛揚神色淡淡,不甚在意。
“我就是好奇!我跟你說那個金娘子……”趙軒還想接著往下說。
荀飛揚出言打斷:“行了,別人的事情我可不感興趣。”
柿子椰 你記住你今天的話。
說了好一會子話,趙軒才離去,臨走還朝他炫耀帶來的好東西,是一套琉璃酒具,的確是好東西,在京城這一套下來需要百兩銀子。
“鄭奇,把這套酒具送父親那去吧。”
荀飛揚歎了口氣,父親的身子越來越差了。
……
三月後,靖淵十三年六月
大楚皇帝顧琿收到了一封密奏,
密奏正是來自青陽縣,
顧琿展開密奏,越看神色越凝重。
這個鄭行知,顧琿是知道的,世家少有的有真才實學之人,不願留著京城,反倒自請去了地方。
能令他如此的,恐怕十有八九是真的。
若真如此……
“派人去青陽縣好好查查這奏折上的人。”
“若是屬實,請人進京……”
……
望江樓內,雕梁畫棟間,曲承歡與鄭行知相對而坐。
窗外,江風輕拂,帶起幾縷薄紗簾幔。
曲承歡望向對麵的鄭行知,輕聲問道:“鄭大人,皇上真能應允,召我入京嗎?”
鄭行知嘴角噙著一抹自信的笑意,從容不迫地放下手中茶盞,目光篤定地看向曲承歡,朗聲道:“曲姑娘但放寬心,姑娘此舉為國為民,皇上聖明,隻待時機一到,旨意必然下達。”
“既如此,那承歡便靜候佳音了。” 曲承歡盈盈起身,素手輕抬,擎起酒杯,朝著鄭行知盈盈一敬。
曲承歡知道鄭行知頗有家世,就在前些日子,她特意托付鄭行知向皇帝呈遞密奏,
懇請這位官場鄭大人設法,好讓聖上將自己征召入京。
鄭行知舉杯迴敬:“我隻是不明白,姑娘若想去京城直接去便是,為何繞這麽大的圈子。”
“我與人有約,此生不得踏入京城。”曲承歡迴道,“若此番是帝王親自召見,皇命難違,自然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