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工作很快完成。大家從會議廳魚貫而出奔赴各自的“戰場”。
江春生、王宜軍和杜副主任被分配到了賀家台二組,同時分配到這個小組的還有區政府辦公室的兩人,鄉政府一人。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協助賀家台二組朱組長,把該組的所有村民一個不漏的全部轉移到就近的大堤上。
現在的天空還算作美,也許是能落的水滴都已經落完了,也許是正在醞釀更大的一場暴雨。
江春生等一行六人跟著朱組長步行朝賀家台二組進發。他們先是沿著大堤一路向上遊急行。左邊是高高的撲麵而來的滾滾洪水,而且,洪水已經接近到了堤麵的邊上,站在堤上就可以洗腳;右邊是低窪平順的良田和零星坐落的村莊。左右近二層樓的高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大堤上,一路看去,都是一群一群步行的工作小組,大家行色匆匆,麵色嚴峻。朝著各自分配的村組目的地奔去。
一行人在堤上走了半個多小時,然後他們走下了堤坡,朝眼前的一片村莊走去。
朱組長告訴大家,這個村莊就是賀家台二組。
當他們終於到達賀家台二組時,發現多數村民已經在緊張地清理自家的重要東西,裝在門口的板車上。他們已經提前得到了通知,一傳十,十傳百,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了轉移物資。
朱組長立刻引導大家展開加快轉移的進一步動員與檢查工作。
江春生發現賀家台二組絕大多數村民的房子都是蓋在土台之上,從高程上可以判斷出,有很多農戶的房子,若是兩層樓的,即使洪水來了,隻要房子不倒不塌,二樓肯定淹不到水。
江春生一行人一戶一戶的檢查,一邊安撫他們的情緒,一邊告誡他們盡快撤離,帶上易拿的必須品就行啦。家裏是樓房的,他們就出手幫忙把重要的家具搬到二樓樓頂,洪水可能淹不到的高處,以盡可能的幫村民減少蓄洪帶來的家庭損失。
家家戶戶都在眼淚和痛苦中忙碌。江春生看著眼前的情景,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他知道,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必須盡快幫助這些即將受災的農民轉移,並盡可能的減少財產損失。
也有一些村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園。但是江春生和其他幹部們並沒有放棄,他們知道時間緊迫,必須盡快說服這些村民撤離。於是,他們開始了艱苦的勸說工作。他們走進每一戶人家,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為什麽要分洪,他們告訴村民們,即將到來的洪峰很有可能會造成漳水河大堤潰口,屆時洪水將肆虐整個村莊,如果不提前及時撤離,就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必須防患於未然。
江春生等人爭分奪秒,挨家挨戶地動員、檢查,幫助有條件的村民搬物品上車。每做完一戶的工作都是一次生死時速的挑戰,每一個被勸走的村民都是一份寶貴的生命保障。
天色已經漸漸黑了下來,並且又開始下起了小到中雨,但江春生等人仍然不知疲倦的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中,全力以赴。他們用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用堅持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管困難重重,阻力很大,但他們堅信隻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安全撤離。
經過一番努力,大部分村民都開始離家,帶著必需品往就近的漳水河大堤上轉移,但仍有個別老人固執地守在家中,聲稱與家共存亡。
賀家台二組全組二十餘戶,兩輪工作做下來,家家都在緊張的行動。但有兩戶的老人,一男一女,雖然其家人、子女開始了轉移,但這兩個老人,卻“視死如歸”,堅決不離家,誰也勸不動,發誓要與自家共存亡。
工作小組一行7人,此時站在一戶已經撤離完成的農戶房子裏,開始討論應對兩個“釘子戶”的辦法。
“朱組長啊!這兩個賴著不走的老人,你看用什麽方法把人勸走?”區辦公室的一位中年領導有些焦急的道。
中等身材,略顯瘦弱的朱組長摸了一把黑黑的瘦臉上流動的雨水,顯得無可奈何的道:“他們的家人和我們都做了半天的工作,但這兩個老家夥油鹽不進,一副不要命的樣子,靠勸說肯定是不行了。外麵下這麽大的雨,強行背走他們肯定也不會配合。”
“實在不行就把他們綁在門板上,抬到堤上去。”江春生插言道。
“這樣不好吧!”有人接話道。
“我覺得小江這個辦法沒有什麽不好,人命大如天。”杜副主任讚同道。
“嗯!我也覺得這是最後的辦法,勸不走就隻能用強硬的辦法。”區裏的那位中年幹部也讚同道。
“朱組長啊,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再去跟他們的家人溝通,努力說服他們。現在時間已經到了八點半,還有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十點的時候,如果實在不行,我們也隻能采取一些強製手段了。當然,我們必須要讓他們的家人全程協助,以確保整個過程不會出現意外。”鄉裏的那位中年幹部看著手表,一臉嚴肅地說。
區裏的那位中年幹部點點頭,表示同意。他摸了一下臉上的水珠說:“好,那就這樣決定吧。咱們現在再挨家挨戶的都檢查一遍,然後重點守在這兩戶人家,想辦法說服他們轉移。”
隨後,江春生隨著眾人再次走進雨水中,開始逐戶檢查村民的轉移情況。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裏,村裏的老弱病殘,除了那一男一女兩戶的老人外,都已經安全轉移到了漳水河的堤上,年輕力壯的村民也基本上都上堤了,隻有少數三五個強壯年,還在家與堤之間來迴奔走的拿東西。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十點。
此時,江春生他們再次來到那兩戶不願搬遷的村民家中。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那個不願走的老太在家人和工作小組的拖拽下,被她兒子背出了門,另外兩個家人一左一右的扶在兩邊,打著雨傘往堤上去了。
他們又來到另一戶人家裏,老大爺的態度依然強硬,堅持不肯走,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麵對這種情況,大家向其家人表明,采取強硬的措,把老人綁起來抬走。老人的家屬表示支持。
為了不對老人造成傷害,其長子建議用床單當繩子用,把他老父親綁在一張竹製的涼床上。
很快,在老人的巨大罵聲中,他的兩個兒子負責按住他們的老父親,朱組長和鄉幹部拿著床單把老人的手腳綁的動彈不得。然後又把老人抬到涼床上,把老人和涼床綁在了一起。
江春生和王宜軍主動上前和老人的兩個兒子一道,四個人各抬一個涼床的角就出了門。
外麵的雨已經停了。但老人的謾罵聲卻不斷,當然,他罵的自然都是他的兩個“不孝子”。
四人抬著老人在黑暗中,一腳深一腳淺的朝大堤上走去。
江春生、王宜軍和杜副主任被分配到了賀家台二組,同時分配到這個小組的還有區政府辦公室的兩人,鄉政府一人。他們的工作內容就是協助賀家台二組朱組長,把該組的所有村民一個不漏的全部轉移到就近的大堤上。
現在的天空還算作美,也許是能落的水滴都已經落完了,也許是正在醞釀更大的一場暴雨。
江春生等一行六人跟著朱組長步行朝賀家台二組進發。他們先是沿著大堤一路向上遊急行。左邊是高高的撲麵而來的滾滾洪水,而且,洪水已經接近到了堤麵的邊上,站在堤上就可以洗腳;右邊是低窪平順的良田和零星坐落的村莊。左右近二層樓的高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大堤上,一路看去,都是一群一群步行的工作小組,大家行色匆匆,麵色嚴峻。朝著各自分配的村組目的地奔去。
一行人在堤上走了半個多小時,然後他們走下了堤坡,朝眼前的一片村莊走去。
朱組長告訴大家,這個村莊就是賀家台二組。
當他們終於到達賀家台二組時,發現多數村民已經在緊張地清理自家的重要東西,裝在門口的板車上。他們已經提前得到了通知,一傳十,十傳百,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始了轉移物資。
朱組長立刻引導大家展開加快轉移的進一步動員與檢查工作。
江春生發現賀家台二組絕大多數村民的房子都是蓋在土台之上,從高程上可以判斷出,有很多農戶的房子,若是兩層樓的,即使洪水來了,隻要房子不倒不塌,二樓肯定淹不到水。
江春生一行人一戶一戶的檢查,一邊安撫他們的情緒,一邊告誡他們盡快撤離,帶上易拿的必須品就行啦。家裏是樓房的,他們就出手幫忙把重要的家具搬到二樓樓頂,洪水可能淹不到的高處,以盡可能的幫村民減少蓄洪帶來的家庭損失。
家家戶戶都在眼淚和痛苦中忙碌。江春生看著眼前的情景,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他知道,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必須盡快幫助這些即將受災的農民轉移,並盡可能的減少財產損失。
也有一些村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園。但是江春生和其他幹部們並沒有放棄,他們知道時間緊迫,必須盡快說服這些村民撤離。於是,他們開始了艱苦的勸說工作。他們走進每一戶人家,耐心地向村民們解釋為什麽要分洪,他們告訴村民們,即將到來的洪峰很有可能會造成漳水河大堤潰口,屆時洪水將肆虐整個村莊,如果不提前及時撤離,就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必須防患於未然。
江春生等人爭分奪秒,挨家挨戶地動員、檢查,幫助有條件的村民搬物品上車。每做完一戶的工作都是一次生死時速的挑戰,每一個被勸走的村民都是一份寶貴的生命保障。
天色已經漸漸黑了下來,並且又開始下起了小到中雨,但江春生等人仍然不知疲倦的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中,全力以赴。他們用行動詮釋著責任和擔當,用堅持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管困難重重,阻力很大,但他們堅信隻要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安全撤離。
經過一番努力,大部分村民都開始離家,帶著必需品往就近的漳水河大堤上轉移,但仍有個別老人固執地守在家中,聲稱與家共存亡。
賀家台二組全組二十餘戶,兩輪工作做下來,家家都在緊張的行動。但有兩戶的老人,一男一女,雖然其家人、子女開始了轉移,但這兩個老人,卻“視死如歸”,堅決不離家,誰也勸不動,發誓要與自家共存亡。
工作小組一行7人,此時站在一戶已經撤離完成的農戶房子裏,開始討論應對兩個“釘子戶”的辦法。
“朱組長啊!這兩個賴著不走的老人,你看用什麽方法把人勸走?”區辦公室的一位中年領導有些焦急的道。
中等身材,略顯瘦弱的朱組長摸了一把黑黑的瘦臉上流動的雨水,顯得無可奈何的道:“他們的家人和我們都做了半天的工作,但這兩個老家夥油鹽不進,一副不要命的樣子,靠勸說肯定是不行了。外麵下這麽大的雨,強行背走他們肯定也不會配合。”
“實在不行就把他們綁在門板上,抬到堤上去。”江春生插言道。
“這樣不好吧!”有人接話道。
“我覺得小江這個辦法沒有什麽不好,人命大如天。”杜副主任讚同道。
“嗯!我也覺得這是最後的辦法,勸不走就隻能用強硬的辦法。”區裏的那位中年幹部也讚同道。
“朱組長啊,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再去跟他們的家人溝通,努力說服他們。現在時間已經到了八點半,還有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十點的時候,如果實在不行,我們也隻能采取一些強製手段了。當然,我們必須要讓他們的家人全程協助,以確保整個過程不會出現意外。”鄉裏的那位中年幹部看著手表,一臉嚴肅地說。
區裏的那位中年幹部點點頭,表示同意。他摸了一下臉上的水珠說:“好,那就這樣決定吧。咱們現在再挨家挨戶的都檢查一遍,然後重點守在這兩戶人家,想辦法說服他們轉移。”
隨後,江春生隨著眾人再次走進雨水中,開始逐戶檢查村民的轉移情況。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裏,村裏的老弱病殘,除了那一男一女兩戶的老人外,都已經安全轉移到了漳水河的堤上,年輕力壯的村民也基本上都上堤了,隻有少數三五個強壯年,還在家與堤之間來迴奔走的拿東西。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十點。
此時,江春生他們再次來到那兩戶不願搬遷的村民家中。經過一番努力,終於那個不願走的老太在家人和工作小組的拖拽下,被她兒子背出了門,另外兩個家人一左一右的扶在兩邊,打著雨傘往堤上去了。
他們又來到另一戶人家裏,老大爺的態度依然強硬,堅持不肯走,一副不死不休的樣子。麵對這種情況,大家向其家人表明,采取強硬的措,把老人綁起來抬走。老人的家屬表示支持。
為了不對老人造成傷害,其長子建議用床單當繩子用,把他老父親綁在一張竹製的涼床上。
很快,在老人的巨大罵聲中,他的兩個兒子負責按住他們的老父親,朱組長和鄉幹部拿著床單把老人的手腳綁的動彈不得。然後又把老人抬到涼床上,把老人和涼床綁在了一起。
江春生和王宜軍主動上前和老人的兩個兒子一道,四個人各抬一個涼床的角就出了門。
外麵的雨已經停了。但老人的謾罵聲卻不斷,當然,他罵的自然都是他的兩個“不孝子”。
四人抬著老人在黑暗中,一腳深一腳淺的朝大堤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