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點差十分,江春生來到杜副主任辦公室。
他輕輕敲了兩下門,得到允許後推開門走進去。進入辦公室後,江春生發現除了杜副主任和王宜軍外,竟然還有一個人坐在那裏——王雪燕。她穿著一身淡藍色的連衣裙,兩條長辮一前一後的貼在身上,美麗而優雅。看到江春生進來,她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打招唿。江春生心中“咯噔”一下,不禁十分疑惑。難道王雪燕也去?
江春生在王宜軍的身邊坐下,碰了一下他的手臂悄悄的問:“燕子也去嗎?”
“她是幫我們送膠鞋和雨衣過來的。”王宜軍道。
“哦!”江春生的心安定下來。
“小江啊!你可能也知道了,根據區防汛指揮部的要求,基層社抽調了你、王宜軍和我三人,加入指揮部的工作小組。一會我們馬上到對麵區政府統一乘車,到賀家垸電排閘上參加縣防汛指揮部主持的緊急會議,接受工作任務。現在我們就出發。”杜副主任簡短的說罷,站了起來,準備去拿王雪燕送來的防護雨具。
“杜主任,我建議你們直接把膠鞋換好了去。不然,拎著一雙鞋不方便。”王雪燕笑著說道。
“我覺得也是。”王宜軍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江春生看了看地上的膠鞋,又看了看自己腳上的球鞋,心中也覺得直接換上膠鞋會更方便一些。
三人紛紛點頭,覺得王雪燕所言極是,畢竟下雨天道路泥濘,確實需要做好準備。於是,他們一致決定直接換上膠鞋再出發。
“表哥:你和江春生的鞋子我幫你們先收著,等你們迴來了再找我拿。”王雪燕看著他們說。
“好!”三人迅速換好了高筒膠鞋,又各自拿起一件雨衣走出了辦公室。王雪燕則提著兩雙鞋子,緊緊地跟在後麵走了出來。
“表哥: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王雪燕叫住王宜軍,眼神關切地看著他,但更多的目光卻停留在江春生的臉上,溫柔地叮囑道:“你們最好不要分開,大家都有個照應。”
江春生給了王雪燕一個放心的眼神,調皮中帶著堅定道:“王雪燕同誌:你就放心吧!我們都會完好無損的迴來。”
江春生與王宜軍轉身並排跟在杜副主任身後,一路步行走出門廊,很快就到了路對麵的區政府門口。
此時的天空雖然依然烏雲密布,但雨水已經暫停。
區政府門口的路邊,早有兩輛中巴車敞開著車門停在路邊。江春生一行三人直接上了後麵一輛中巴車。
很快,車上就坐滿了參與防汛的人員,並且,所有人員都是一臉嚴肅,除了小聲的交流,基本上沒有人談笑風生。
中巴車很快就啟動出發,一路向南,朝著漳水河大堤駛去。車輛緩緩爬上一段長長的斜坡,然後穩穩地駛上了漳水河大堤。坐在車內的江春生透過車窗玻璃向外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見,那已經接近堤麵高度的滿河黃色泥水,如同一頭兇猛的野獸,正波濤洶湧地向東翻滾著。
同車的其他人員也紛紛望向窗外,看著那滾滾的洪水,臉上都露出了憂慮的神情。他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有的說:“今年的水果然比去年要大得多了。”
有的說:“看來已經超過警戒水位很多了。”
還有的說:“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整個長江中上遊,甚至是全流域都在下大雨。”
更有人擔心地說:“聽說還要下一個星期呢。”
最後大家紛紛感歎道:“今年的防汛形勢真是嚴峻啊!”
……
中巴車在一路顛簸,一路議論中終於停在了堤上電排閘的建築邊。大家陸續下車,走進了電排站的一間寬敞的會議室。這是一個獨立的大廳,裏麵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小板凳,最前麵還有一排小木桌子。顯然,這裏就是今天會議的場所。
進入會場後,江春生、王宜軍和杜副主任三人並沒有選擇坐在前排的小木桌子前,而是跟隨其他參會人員一道,在後麵隨意找個位置坐了下來。
會議很快就開始了。主持人首先進行了自我介紹,接著介紹了參會的縣區兩級領導。
此時,江春生才發現,原來坐在前麵那排小木桌子前的幾個人都是縣區的領導。
會議由治江區行政一把手餘區長主持。
首先講話的是臨江縣分管農業的張副縣長。
他首先向大家宣布了省防汛指揮部的決定:“鑒於目前防汛工作麵臨的嚴峻形勢,決定在1984年7月27日上午八點30分,對賀家垸實施爆破破堤蓄洪,以確保下遊鬆江,乃至省會重鎮的安全。”
會議廳裏的氣氛頓時變得十分凝重,每個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接著,他繼續說道:“同時,要求治江區做好賀家垸蓄洪區群眾的疏散與安置工作,務必在今天晚上24點前,完成蓄洪區群眾的安全轉移工作,不得有一人遺漏,不得有一人傷亡。”
這個任務艱巨而緊迫,所有人都明白時間的緊迫性和責任的重大性。需要迅速行動起來,確保每一個農民都能得到妥善的轉移和保護,尤其是老弱病殘。
接著,治江區餘區長在會上重點強調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及賀家垸在關鍵時期應當發揮作用的責任與擔當。
他說:“賀家垸:地處漳水河北岸,垸堤兩端分別與長江北岸的荊江大堤相接,總長度約15.5千米。堤頂高程為46.30米,麵寬4~5米,內、外坡比1:3,賀家垸內地麵平均高程為39.45米,可蓄洪容積約一億立方米。
目前:垸內有耕地835公頃,人口3800左右。
在賀家垸的曆史上,堤垸曾經多次潰決,堤垸內的古錘口、謝家潭、徐家大潭、黃家圓潭、謝家月子、郭家潭子,李家台、呂家拐、唐家台、賀家台、蘇家月、毛家月、張家拐,陳家渡、吳家月等,都有曆年潰口留下的衝刷遺跡。賀家垸最後一次潰口是1950年的大水,謝家潭在洪水中潰口。
1964年初,省水利廳將賀家垸確定為計劃蓄洪垸,1968年7月中旬,長江全流域遇50年難遇的持續暴雨,賀家垸首次進行了有計劃破口分洪:,當時賀家垸的水位是44.35米,萬星水位45.30米,鬆江水位44.35米。
目前,賀家垸水位為43.95米,根據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未來一周內,長江中上遊還將有持續的大暴雨天氣。而且,今天在長江上遊已經有新的洪峰形成,明天早上將到達宜昌的葛洲壩。
這股洪峰過境時,專家團隊預計,賀家垸水位將超過1968年7月分洪時的44.35米,
因此,我們要全力支持和配合上級的決定,做好賀家垸近
4000名群眾的轉移與安置工作,確保無一例人員傷亡。”
……
會議按照擬定的程序有序的進行。
在參會人員中,所有賀家垸內的村組長也都來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自己的家園將被洪水淹沒,但想到更高的意義,他們又釋然了,表現出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無畏精神和姿態。
他輕輕敲了兩下門,得到允許後推開門走進去。進入辦公室後,江春生發現除了杜副主任和王宜軍外,竟然還有一個人坐在那裏——王雪燕。她穿著一身淡藍色的連衣裙,兩條長辮一前一後的貼在身上,美麗而優雅。看到江春生進來,她微笑著點了點頭,表示打招唿。江春生心中“咯噔”一下,不禁十分疑惑。難道王雪燕也去?
江春生在王宜軍的身邊坐下,碰了一下他的手臂悄悄的問:“燕子也去嗎?”
“她是幫我們送膠鞋和雨衣過來的。”王宜軍道。
“哦!”江春生的心安定下來。
“小江啊!你可能也知道了,根據區防汛指揮部的要求,基層社抽調了你、王宜軍和我三人,加入指揮部的工作小組。一會我們馬上到對麵區政府統一乘車,到賀家垸電排閘上參加縣防汛指揮部主持的緊急會議,接受工作任務。現在我們就出發。”杜副主任簡短的說罷,站了起來,準備去拿王雪燕送來的防護雨具。
“杜主任,我建議你們直接把膠鞋換好了去。不然,拎著一雙鞋不方便。”王雪燕笑著說道。
“我覺得也是。”王宜軍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江春生看了看地上的膠鞋,又看了看自己腳上的球鞋,心中也覺得直接換上膠鞋會更方便一些。
三人紛紛點頭,覺得王雪燕所言極是,畢竟下雨天道路泥濘,確實需要做好準備。於是,他們一致決定直接換上膠鞋再出發。
“表哥:你和江春生的鞋子我幫你們先收著,等你們迴來了再找我拿。”王雪燕看著他們說。
“好!”三人迅速換好了高筒膠鞋,又各自拿起一件雨衣走出了辦公室。王雪燕則提著兩雙鞋子,緊緊地跟在後麵走了出來。
“表哥: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王雪燕叫住王宜軍,眼神關切地看著他,但更多的目光卻停留在江春生的臉上,溫柔地叮囑道:“你們最好不要分開,大家都有個照應。”
江春生給了王雪燕一個放心的眼神,調皮中帶著堅定道:“王雪燕同誌:你就放心吧!我們都會完好無損的迴來。”
江春生與王宜軍轉身並排跟在杜副主任身後,一路步行走出門廊,很快就到了路對麵的區政府門口。
此時的天空雖然依然烏雲密布,但雨水已經暫停。
區政府門口的路邊,早有兩輛中巴車敞開著車門停在路邊。江春生一行三人直接上了後麵一輛中巴車。
很快,車上就坐滿了參與防汛的人員,並且,所有人員都是一臉嚴肅,除了小聲的交流,基本上沒有人談笑風生。
中巴車很快就啟動出發,一路向南,朝著漳水河大堤駛去。車輛緩緩爬上一段長長的斜坡,然後穩穩地駛上了漳水河大堤。坐在車內的江春生透過車窗玻璃向外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見,那已經接近堤麵高度的滿河黃色泥水,如同一頭兇猛的野獸,正波濤洶湧地向東翻滾著。
同車的其他人員也紛紛望向窗外,看著那滾滾的洪水,臉上都露出了憂慮的神情。他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有的說:“今年的水果然比去年要大得多了。”
有的說:“看來已經超過警戒水位很多了。”
還有的說:“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整個長江中上遊,甚至是全流域都在下大雨。”
更有人擔心地說:“聽說還要下一個星期呢。”
最後大家紛紛感歎道:“今年的防汛形勢真是嚴峻啊!”
……
中巴車在一路顛簸,一路議論中終於停在了堤上電排閘的建築邊。大家陸續下車,走進了電排站的一間寬敞的會議室。這是一個獨立的大廳,裏麵擺放著一排排整齊的小板凳,最前麵還有一排小木桌子。顯然,這裏就是今天會議的場所。
進入會場後,江春生、王宜軍和杜副主任三人並沒有選擇坐在前排的小木桌子前,而是跟隨其他參會人員一道,在後麵隨意找個位置坐了下來。
會議很快就開始了。主持人首先進行了自我介紹,接著介紹了參會的縣區兩級領導。
此時,江春生才發現,原來坐在前麵那排小木桌子前的幾個人都是縣區的領導。
會議由治江區行政一把手餘區長主持。
首先講話的是臨江縣分管農業的張副縣長。
他首先向大家宣布了省防汛指揮部的決定:“鑒於目前防汛工作麵臨的嚴峻形勢,決定在1984年7月27日上午八點30分,對賀家垸實施爆破破堤蓄洪,以確保下遊鬆江,乃至省會重鎮的安全。”
會議廳裏的氣氛頓時變得十分凝重,每個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接著,他繼續說道:“同時,要求治江區做好賀家垸蓄洪區群眾的疏散與安置工作,務必在今天晚上24點前,完成蓄洪區群眾的安全轉移工作,不得有一人遺漏,不得有一人傷亡。”
這個任務艱巨而緊迫,所有人都明白時間的緊迫性和責任的重大性。需要迅速行動起來,確保每一個農民都能得到妥善的轉移和保護,尤其是老弱病殘。
接著,治江區餘區長在會上重點強調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及賀家垸在關鍵時期應當發揮作用的責任與擔當。
他說:“賀家垸:地處漳水河北岸,垸堤兩端分別與長江北岸的荊江大堤相接,總長度約15.5千米。堤頂高程為46.30米,麵寬4~5米,內、外坡比1:3,賀家垸內地麵平均高程為39.45米,可蓄洪容積約一億立方米。
目前:垸內有耕地835公頃,人口3800左右。
在賀家垸的曆史上,堤垸曾經多次潰決,堤垸內的古錘口、謝家潭、徐家大潭、黃家圓潭、謝家月子、郭家潭子,李家台、呂家拐、唐家台、賀家台、蘇家月、毛家月、張家拐,陳家渡、吳家月等,都有曆年潰口留下的衝刷遺跡。賀家垸最後一次潰口是1950年的大水,謝家潭在洪水中潰口。
1964年初,省水利廳將賀家垸確定為計劃蓄洪垸,1968年7月中旬,長江全流域遇50年難遇的持續暴雨,賀家垸首次進行了有計劃破口分洪:,當時賀家垸的水位是44.35米,萬星水位45.30米,鬆江水位44.35米。
目前,賀家垸水位為43.95米,根據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未來一周內,長江中上遊還將有持續的大暴雨天氣。而且,今天在長江上遊已經有新的洪峰形成,明天早上將到達宜昌的葛洲壩。
這股洪峰過境時,專家團隊預計,賀家垸水位將超過1968年7月分洪時的44.35米,
因此,我們要全力支持和配合上級的決定,做好賀家垸近
4000名群眾的轉移與安置工作,確保無一例人員傷亡。”
……
會議按照擬定的程序有序的進行。
在參會人員中,所有賀家垸內的村組長也都來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自己的家園將被洪水淹沒,但想到更高的意義,他們又釋然了,表現出了“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無畏精神和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