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周府後不久,璞玉石館訂購的硯台和插件也送到了。
周亦銘和懷素仔細地檢查著這些物品,確保它們沒有任何損壞或瑕疵。
經過一番細致的檢驗,兩人對這些硯台和插件非常滿意,並決定重新包裝起來,以保持它們的精美外觀。
與此同時,九嶷斑竹館訂購的長笛也已經取迴。這支長笛通體呈現出淡雅的色澤,上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懷素的題字,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詩與圖相得益彰,仿佛蘊含著無盡的音樂魅力。
周亦銘拿起長笛,輕輕吹奏了幾個音符,悠揚的聲音迴蕩在空氣中,令人陶醉其中。
他們對這支長笛的音質和工藝讚不絕口,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一份獨特而珍貴的禮物。
看到所有精心準備的禮物都已經就位,周亦銘和懷素終於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們知道,這些禮物不僅僅是簡單的物品,更代表著他們對對李峴的一份情意。
於是,他們來到書房,泡上一壺香醇的茶,坐在窗邊,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愜意。
窗外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舒適,微風輕拂著書頁,帶來一絲清新的氣息。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一邊品味著茶香,一邊閑聊著生活中的點滴趣事,心情格外舒暢。
……
次日午後,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周亦銘懷揣著滿懷期待與歡喜,攜同懷素以及精心準備的禮品,踏上了前往刺史府的路途,準備參加這場盛宴。
此時此刻,李峴早已在府內等待著他們的到來。當看到周亦銘和懷素的送的禮品:祁陽石硯台、插件、九嶷斑竹長笛以及斑竹紙扇等禮物時,他臉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那一方硯台,質地細膩如絲,雕刻精美絕倫,宛如一件藝術品,散發著淡雅的墨香。而梅、蘭、竹、菊四君子的插件更是各具特色,每一個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詩意。
長笛之上,點點斑紋錯落有致,與懷素親自題寫的詩句相互映襯,猶如天作之合,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輕輕吹奏一聲,笛聲清脆悠揚,婉轉悅耳,餘音嫋嫋,令人陶醉其中。
至於那把斑竹扇,則顯得質樸典雅,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息。
李峴手持紙扇,輕輕搖曳,仿佛置身於書香四溢的世界之中。再加上懷素在上麵題的《斑竹岩》一詩,意境更顯深遠。
李峴對這些禮物簡直愛不釋手,一邊細細品味,一邊流露出由衷的讚歎。他眼中閃爍著欣賞的光芒,對於這份厚禮甚是滿意。
他喚來侍女,命其煮了一壺“綠天蕉影”的野生茶,而後閑坐於椅上,開始談論起各種話題。
與周亦銘、懷素之間的交談異常愉快,他們的話題廣泛且多樣,涵蓋了文學藝術以及地方治理等等領域。
他們引經據典,妙語連珠。
懷素則靜靜地聆聽著,細細品味著茶水,偶爾也會發表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
他迴憶起自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相見,便是在萍島的“瀟湘夜雨”之中。那時的李峴給人留下的印象便是高貴典雅,遙不可及。
第二次見麵,則是在周府之中,眾人一同飲酒品茶,談笑風生,彼此之間都有著一見如故的感覺。
而這一次,即第三次會麵,地點換成了刺史府。在思想和認知方麵,他們進行了更為深入的交流探討,最終將對方視為知己,宛如多年老友。
懷素心有所悟,感覺人生的快樂就當如此。邀三五知己好友,煮一壺好茶,談笑間,眉飛色舞,酣暢淋漓……。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兩個時辰轉瞬即逝。刺史府的家丁前來報告,說晚宴已準備好,可以馬上開席了。
餐廳內,燈光柔和,氛圍溫馨。李峴微笑著引領周亦銘和懷素入席,賓主分別落座。
桌上美酒佳肴琳琅滿目,三人相視而笑,眼中充滿了對彼此的欣賞和期待。
酒過三巡,氣氛逐漸熱烈起來。他們開始把酒論道,暢談人生理想、文學藝術。
喝到興起,勸酒聲、祝酒詞此起彼伏,如同一曲美妙的交響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真摯的笑容,仿佛忘卻了世間的煩惱。
隨著話題的深入,詩詞名句如飛花般在空中飛舞。他們以酒為媒,以詩會友,分享著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經典故事也不斷被提及,那些曆史的傳奇和人物的風采在言語間再現,讓人沉浸其中,感慨萬千。
在這一刻,三人仿佛置身於一個詩意的世界,酒逢知己,暢快淋漓。他們的交流不僅是知識的碰撞,更是心靈的契合。
時間仿佛凝固,唯有友情和智慧在空氣中流淌。
懷素眼神迷離,但意識還算清醒。愰忽間,聽到李峴在叫自己。
“吾來零陵前,就聽聞零陵城東山之巔,下有一小廟,名喚綠天庵。庵內有一小僧,法名懷素,以書法聞名於世,尤擅草書。醉酒後所書,更是一絕!"
說完,李峴哈哈大笑。
接著又對著周亦銘道:“今天懷素應該喝的差不多了。可還能書?”
周亦銘笑道:“再來一壺,給他喝上,準備好筆墨紙硯,再念一首好詩。你就可以見證奇跡了。”
李峴忙安排人再去準備一壺酒和筆墨紙硯。他倒想見識見識懷素是怎麽酒後狂書的。
酒來後,李峴親自給懷素倒了一杯酒,要與之共飲。懷素迷糊道:“今天喝多了,不能再喝了。"
李峴笑道:“聽說詩能助酒興,我念一首詩給你助興如何?”
說完,也不待懷素迴答,就念起了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懷素聽完,大叫一聲道:“好詩"。說完,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高喊道:“筆墨紙硯侍候!”
李峴對身邊的侍女使個眼色,侍女忙去磨墨。
懷素拿起筆,沾上墨,默念了一遍《涼州詞》。怱大喊一聲:“起!”
但見筆落紙上,如筆走龍蛇;一會兒又如狂風驟雨;一會兒如落花飛雪;一會兒如驚雷閃電。
片刻間,一幅氣勢磅礴、渾然天成的《涼州詞》就呈現在眾人麵前。
李峴心下大喜,誇道:"懷素上人,果然名不虛傳啊!"
話音剛落,隻見懷素又提筆來到牆壁處,一氣嗬氣的在牆壁上又作了一篇《將進酒》。
李峴抑製不住心中的高興,對著周亦銘道:“以後,我要多請懷素賢侄喝酒!請他喝酒,比較劃算!”
說完,兩人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周亦銘和懷素仔細地檢查著這些物品,確保它們沒有任何損壞或瑕疵。
經過一番細致的檢驗,兩人對這些硯台和插件非常滿意,並決定重新包裝起來,以保持它們的精美外觀。
與此同時,九嶷斑竹館訂購的長笛也已經取迴。這支長笛通體呈現出淡雅的色澤,上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懷素的題字,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一詩。詩與圖相得益彰,仿佛蘊含著無盡的音樂魅力。
周亦銘拿起長笛,輕輕吹奏了幾個音符,悠揚的聲音迴蕩在空氣中,令人陶醉其中。
他們對這支長笛的音質和工藝讚不絕口,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一份獨特而珍貴的禮物。
看到所有精心準備的禮物都已經就位,周亦銘和懷素終於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們知道,這些禮物不僅僅是簡單的物品,更代表著他們對對李峴的一份情意。
於是,他們來到書房,泡上一壺香醇的茶,坐在窗邊,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愜意。
窗外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舒適,微風輕拂著書頁,帶來一絲清新的氣息。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一邊品味著茶香,一邊閑聊著生活中的點滴趣事,心情格外舒暢。
……
次日午後,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周亦銘懷揣著滿懷期待與歡喜,攜同懷素以及精心準備的禮品,踏上了前往刺史府的路途,準備參加這場盛宴。
此時此刻,李峴早已在府內等待著他們的到來。當看到周亦銘和懷素的送的禮品:祁陽石硯台、插件、九嶷斑竹長笛以及斑竹紙扇等禮物時,他臉上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那一方硯台,質地細膩如絲,雕刻精美絕倫,宛如一件藝術品,散發著淡雅的墨香。而梅、蘭、竹、菊四君子的插件更是各具特色,每一個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詩意。
長笛之上,點點斑紋錯落有致,與懷素親自題寫的詩句相互映襯,猶如天作之合,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輕輕吹奏一聲,笛聲清脆悠揚,婉轉悅耳,餘音嫋嫋,令人陶醉其中。
至於那把斑竹扇,則顯得質樸典雅,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息。
李峴手持紙扇,輕輕搖曳,仿佛置身於書香四溢的世界之中。再加上懷素在上麵題的《斑竹岩》一詩,意境更顯深遠。
李峴對這些禮物簡直愛不釋手,一邊細細品味,一邊流露出由衷的讚歎。他眼中閃爍著欣賞的光芒,對於這份厚禮甚是滿意。
他喚來侍女,命其煮了一壺“綠天蕉影”的野生茶,而後閑坐於椅上,開始談論起各種話題。
與周亦銘、懷素之間的交談異常愉快,他們的話題廣泛且多樣,涵蓋了文學藝術以及地方治理等等領域。
他們引經據典,妙語連珠。
懷素則靜靜地聆聽著,細細品味著茶水,偶爾也會發表一些自己獨特的見解。
他迴憶起自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相見,便是在萍島的“瀟湘夜雨”之中。那時的李峴給人留下的印象便是高貴典雅,遙不可及。
第二次見麵,則是在周府之中,眾人一同飲酒品茶,談笑風生,彼此之間都有著一見如故的感覺。
而這一次,即第三次會麵,地點換成了刺史府。在思想和認知方麵,他們進行了更為深入的交流探討,最終將對方視為知己,宛如多年老友。
懷素心有所悟,感覺人生的快樂就當如此。邀三五知己好友,煮一壺好茶,談笑間,眉飛色舞,酣暢淋漓……。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兩個時辰轉瞬即逝。刺史府的家丁前來報告,說晚宴已準備好,可以馬上開席了。
餐廳內,燈光柔和,氛圍溫馨。李峴微笑著引領周亦銘和懷素入席,賓主分別落座。
桌上美酒佳肴琳琅滿目,三人相視而笑,眼中充滿了對彼此的欣賞和期待。
酒過三巡,氣氛逐漸熱烈起來。他們開始把酒論道,暢談人生理想、文學藝術。
喝到興起,勸酒聲、祝酒詞此起彼伏,如同一曲美妙的交響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真摯的笑容,仿佛忘卻了世間的煩惱。
隨著話題的深入,詩詞名句如飛花般在空中飛舞。他們以酒為媒,以詩會友,分享著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經典故事也不斷被提及,那些曆史的傳奇和人物的風采在言語間再現,讓人沉浸其中,感慨萬千。
在這一刻,三人仿佛置身於一個詩意的世界,酒逢知己,暢快淋漓。他們的交流不僅是知識的碰撞,更是心靈的契合。
時間仿佛凝固,唯有友情和智慧在空氣中流淌。
懷素眼神迷離,但意識還算清醒。愰忽間,聽到李峴在叫自己。
“吾來零陵前,就聽聞零陵城東山之巔,下有一小廟,名喚綠天庵。庵內有一小僧,法名懷素,以書法聞名於世,尤擅草書。醉酒後所書,更是一絕!"
說完,李峴哈哈大笑。
接著又對著周亦銘道:“今天懷素應該喝的差不多了。可還能書?”
周亦銘笑道:“再來一壺,給他喝上,準備好筆墨紙硯,再念一首好詩。你就可以見證奇跡了。”
李峴忙安排人再去準備一壺酒和筆墨紙硯。他倒想見識見識懷素是怎麽酒後狂書的。
酒來後,李峴親自給懷素倒了一杯酒,要與之共飲。懷素迷糊道:“今天喝多了,不能再喝了。"
李峴笑道:“聽說詩能助酒興,我念一首詩給你助興如何?”
說完,也不待懷素迴答,就念起了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懷素聽完,大叫一聲道:“好詩"。說完,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高喊道:“筆墨紙硯侍候!”
李峴對身邊的侍女使個眼色,侍女忙去磨墨。
懷素拿起筆,沾上墨,默念了一遍《涼州詞》。怱大喊一聲:“起!”
但見筆落紙上,如筆走龍蛇;一會兒又如狂風驟雨;一會兒如落花飛雪;一會兒如驚雷閃電。
片刻間,一幅氣勢磅礴、渾然天成的《涼州詞》就呈現在眾人麵前。
李峴心下大喜,誇道:"懷素上人,果然名不虛傳啊!"
話音剛落,隻見懷素又提筆來到牆壁處,一氣嗬氣的在牆壁上又作了一篇《將進酒》。
李峴抑製不住心中的高興,對著周亦銘道:“以後,我要多請懷素賢侄喝酒!請他喝酒,比較劃算!”
說完,兩人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