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懷素等人就來到了紫霞岩。
紫霞岩,又名重華岩、斜岩。為一宏大的石灰岩溶洞,洞口有一高數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變得紫氣繚繞,故稱紫霞岩。
懷素等人特地早點趕來,就為看紫霞岩在陽光的斜照下,那霞光紫氣的壯觀。
好在懷素等人運氣尚好,正好今天早上陽光充足,紫霞岩外岩的石頭,在霞光的斜照下,在水汽和白雲的繚繞中,岩壁紫氣彌漫,霞光四射,發出璀璨的亮光。
紫霞岩分外岩和內岩。外岩甚為寬敞明亮,下有石田,級級相承,水從石頂洗刷而下,流入石田之中。
內岩從外岩右側一洞口進入,岩內曲折黑暗,鍾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入內百餘步,便聞潺潺流水之聲,有蓮花般的鍾乳立於水中,此曰:“水打蓮花”。再入內,依次還有“猴子把洞”、“無為洞”、“讀書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黃河”等景觀。
“九曲黃河”景觀最具特色,入內隻見流水清冽,淙淙作響,卻不知來自何處,流向何方。因其有九渡迴環,故曰“九曲黃河”。
懷素等人行走在岩內,涼爽怡人,美景目不暇接,心情也格外的好。
每一處石景,都各不相同,但帶給人的快樂卻大致相同。
劉宇生更為興奮,此處比桃花岩更美,桃花岩突出的是水秀,而紫霞岩突出的是石奇。各種各樣的石鍾乳,看的眼花繚亂了,卻依然不願停下目光。
此行他受益匪淺,見識了嶺南的山峻、水清、石奇和變幻莫測的風雲突變。特別是前日的平湖魚生,其美味終生難忘,有一種常居零陵的念想縈繞心間。
直到即將出洞,他駐足於洞口,遲遲不願離去。
眾人見劉宇生對岩洞奇石情有獨鍾,也是甚為驚奇。上次在桃花岩,他就遊了兩遍!
黃益見劉宇生喜歡遊覽洞穴,就說道:“待迴到零陵,我們可以經常去西岩(今朝陽岩,永州八景之朝陽旭日)玩,那裏的岩景也很好玩,又靠近瀟水,還可釣魚。”
劉宇生這才迴頭望了望紫霞岩,戀戀不舍的同眾人一道,往下一站~鳳凰岩而去……
鳳凰岩離紫霞岩不遠,半個時辰就到了。
眾人進入洞中,但見岩內空氣新奇,鍾乳如玉,洞中有洞,洞洞相通,連綿不絕。
雷古見劉宇生喜歡岩洞,就提議,今天就在這鳳凰岩玩一天得了,晚上就住在這岩洞中,也比在野外露營舒服。
懷素等眾人也覺得此舉不錯,就一致同意,今天就在這鳳凰岩留宿了。
既然決定留宿鳳凰岩,那就放開手腳玩唄。
懷素和懷仁在研究溶洞的洞連洞,洞套洞是怎麽產生的。黃益則研究這石頭形狀像什麽。而劉宇生則研究這麽好看的石頭,能否敲幾塊帶迴家。
劉宇生找到雷古,說想敲幾塊石鍾乳帶迴去,問他有什麽辦法。
雷古去鳳凰岩外邊,砍了一根大腿般的樹,削去皮,砍成二截約六尺高的木棒,來到岩洞。
問劉宇生:“劉兄,你想要哪塊石頭搞迴去?”
劉宇生道:“那塊都可以嗎?”
“看情況吧,太厚實的不好敲下來,太大了的拿迴去又不方便,你看到中意的,又比較秀氣好敲的告訴我。我去敲。”
劉宇生指著一根如倒立的竹筍般的石鍾乳,告訴雷古:"雷兄,這根石筍可以敲下來嗎?”
“我試試!”
雷古走過去,用一根木頭放在石筍的旁邊,另一根抵住木頭,向石筍處撬去。石筍應聲滾落在地。
雷古撿起,交給劉宇生。
劉宇生接過,忙跑到洞口光線明處,端詳著這塊從岩壁上撬下來的石筍。
但見石筍整體帶灰白色,根部比較平整,筍體呈錐形,就如一根竹筍一般。筍尖部位晶瑩剔透,在陽光的映射下,發出耀眼的瑩光。
用手撫摸過過去,光滑潤澤,觸感較好。
劉宇生心想,拿迴去後,放在書桌上,弄個木架,做個擺件。或者跟綠植擺在一起,看著就賞心悅目。
當下決定,叫上劉創文,再多撬一點帶迴去……
一下午,雷古、劉宇生、劉創文三人一共撬了三十二塊石頭,有像石筍的,有像石乳的,有像蓮花的……,不一而足。
劉宇生高興的像個小孩,專門騰出三個箱子裝這些石頭。
把眾人看的不知道說什麽好了,沒想到這個劉宇生對石鍾乳如此情有獨鍾。
而懷素,則盯著石鍾乳的滴痕,研究了半天,似乎跟這水漏痕卯上了。
水漏痕其實也挺美的,順其自然的流淌,就是一幅天然的書法作品。
而黃益,則在洞中跳來跳去,驚歎洞中有洞的神奇和千姿百態的石頭形狀,浮想聯翩……。
而雷古,則叫來一個民夫,讓他去找一下附近的馬車,將劉宇生的三箱石頭先拉迴延唐縣城。
馬車找來後,雷古便讓民夫將三箱子石頭,拉到懷素等人先前在延唐縣城住的客棧。
然後明天一早到女英峰下與眾人會合。
民夫一一記下,跟馬車返迴縣城客棧去了。
此時已是黃昏時分,另一民夫開始做飯,其它人看石頭的,琢磨事的都有。惟有雷古,叫上懷仁,一起往洞外麵的草叢中走出……。
晚上照例是炙烤和飲酒。
隻是,今天的炙烤架上卻沒有烤的吃食。
大家互相看著,不知道雷古、民夫及懷仁這三個負責晚飯的人怎麽不準備菜。
而雷古卻走向燒火的灶邊,從燒的火灰中扒出一大堆蟲子。準確的說,應該是蝗蟲。
把放在火灰中焙幹的蝗蟲,用一竹筐裝上,每人發了一把竹簽。
雷古就開始用一根竹簽串起了三隻蝗蟲,放在炙烤架上烤了起來。
眾人也如法炮製,不一會兒,整個岩洞內都充滿了誘人的香味。
……
雷古咬一口蝗蟲,喝一口酒。懷素,懷仁也不甘落後。接著就是黃益,周書福;劉宇生自從上次吃魚生後,膽子也大了些,也不多想,也咬了一口烤的噴香的蝗蟲,開心的笑了笑,又喝起了酒……
鳳凰岩,又是一個難忘的夜晚,一次記憶深刻的野外美食……!
紫霞岩,又名重華岩、斜岩。為一宏大的石灰岩溶洞,洞口有一高數丈的岩石,在日光的斜照下,變得紫氣繚繞,故稱紫霞岩。
懷素等人特地早點趕來,就為看紫霞岩在陽光的斜照下,那霞光紫氣的壯觀。
好在懷素等人運氣尚好,正好今天早上陽光充足,紫霞岩外岩的石頭,在霞光的斜照下,在水汽和白雲的繚繞中,岩壁紫氣彌漫,霞光四射,發出璀璨的亮光。
紫霞岩分外岩和內岩。外岩甚為寬敞明亮,下有石田,級級相承,水從石頂洗刷而下,流入石田之中。
內岩從外岩右側一洞口進入,岩內曲折黑暗,鍾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入內百餘步,便聞潺潺流水之聲,有蓮花般的鍾乳立於水中,此曰:“水打蓮花”。再入內,依次還有“猴子把洞”、“無為洞”、“讀書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黃河”等景觀。
“九曲黃河”景觀最具特色,入內隻見流水清冽,淙淙作響,卻不知來自何處,流向何方。因其有九渡迴環,故曰“九曲黃河”。
懷素等人行走在岩內,涼爽怡人,美景目不暇接,心情也格外的好。
每一處石景,都各不相同,但帶給人的快樂卻大致相同。
劉宇生更為興奮,此處比桃花岩更美,桃花岩突出的是水秀,而紫霞岩突出的是石奇。各種各樣的石鍾乳,看的眼花繚亂了,卻依然不願停下目光。
此行他受益匪淺,見識了嶺南的山峻、水清、石奇和變幻莫測的風雲突變。特別是前日的平湖魚生,其美味終生難忘,有一種常居零陵的念想縈繞心間。
直到即將出洞,他駐足於洞口,遲遲不願離去。
眾人見劉宇生對岩洞奇石情有獨鍾,也是甚為驚奇。上次在桃花岩,他就遊了兩遍!
黃益見劉宇生喜歡遊覽洞穴,就說道:“待迴到零陵,我們可以經常去西岩(今朝陽岩,永州八景之朝陽旭日)玩,那裏的岩景也很好玩,又靠近瀟水,還可釣魚。”
劉宇生這才迴頭望了望紫霞岩,戀戀不舍的同眾人一道,往下一站~鳳凰岩而去……
鳳凰岩離紫霞岩不遠,半個時辰就到了。
眾人進入洞中,但見岩內空氣新奇,鍾乳如玉,洞中有洞,洞洞相通,連綿不絕。
雷古見劉宇生喜歡岩洞,就提議,今天就在這鳳凰岩玩一天得了,晚上就住在這岩洞中,也比在野外露營舒服。
懷素等眾人也覺得此舉不錯,就一致同意,今天就在這鳳凰岩留宿了。
既然決定留宿鳳凰岩,那就放開手腳玩唄。
懷素和懷仁在研究溶洞的洞連洞,洞套洞是怎麽產生的。黃益則研究這石頭形狀像什麽。而劉宇生則研究這麽好看的石頭,能否敲幾塊帶迴家。
劉宇生找到雷古,說想敲幾塊石鍾乳帶迴去,問他有什麽辦法。
雷古去鳳凰岩外邊,砍了一根大腿般的樹,削去皮,砍成二截約六尺高的木棒,來到岩洞。
問劉宇生:“劉兄,你想要哪塊石頭搞迴去?”
劉宇生道:“那塊都可以嗎?”
“看情況吧,太厚實的不好敲下來,太大了的拿迴去又不方便,你看到中意的,又比較秀氣好敲的告訴我。我去敲。”
劉宇生指著一根如倒立的竹筍般的石鍾乳,告訴雷古:"雷兄,這根石筍可以敲下來嗎?”
“我試試!”
雷古走過去,用一根木頭放在石筍的旁邊,另一根抵住木頭,向石筍處撬去。石筍應聲滾落在地。
雷古撿起,交給劉宇生。
劉宇生接過,忙跑到洞口光線明處,端詳著這塊從岩壁上撬下來的石筍。
但見石筍整體帶灰白色,根部比較平整,筍體呈錐形,就如一根竹筍一般。筍尖部位晶瑩剔透,在陽光的映射下,發出耀眼的瑩光。
用手撫摸過過去,光滑潤澤,觸感較好。
劉宇生心想,拿迴去後,放在書桌上,弄個木架,做個擺件。或者跟綠植擺在一起,看著就賞心悅目。
當下決定,叫上劉創文,再多撬一點帶迴去……
一下午,雷古、劉宇生、劉創文三人一共撬了三十二塊石頭,有像石筍的,有像石乳的,有像蓮花的……,不一而足。
劉宇生高興的像個小孩,專門騰出三個箱子裝這些石頭。
把眾人看的不知道說什麽好了,沒想到這個劉宇生對石鍾乳如此情有獨鍾。
而懷素,則盯著石鍾乳的滴痕,研究了半天,似乎跟這水漏痕卯上了。
水漏痕其實也挺美的,順其自然的流淌,就是一幅天然的書法作品。
而黃益,則在洞中跳來跳去,驚歎洞中有洞的神奇和千姿百態的石頭形狀,浮想聯翩……。
而雷古,則叫來一個民夫,讓他去找一下附近的馬車,將劉宇生的三箱石頭先拉迴延唐縣城。
馬車找來後,雷古便讓民夫將三箱子石頭,拉到懷素等人先前在延唐縣城住的客棧。
然後明天一早到女英峰下與眾人會合。
民夫一一記下,跟馬車返迴縣城客棧去了。
此時已是黃昏時分,另一民夫開始做飯,其它人看石頭的,琢磨事的都有。惟有雷古,叫上懷仁,一起往洞外麵的草叢中走出……。
晚上照例是炙烤和飲酒。
隻是,今天的炙烤架上卻沒有烤的吃食。
大家互相看著,不知道雷古、民夫及懷仁這三個負責晚飯的人怎麽不準備菜。
而雷古卻走向燒火的灶邊,從燒的火灰中扒出一大堆蟲子。準確的說,應該是蝗蟲。
把放在火灰中焙幹的蝗蟲,用一竹筐裝上,每人發了一把竹簽。
雷古就開始用一根竹簽串起了三隻蝗蟲,放在炙烤架上烤了起來。
眾人也如法炮製,不一會兒,整個岩洞內都充滿了誘人的香味。
……
雷古咬一口蝗蟲,喝一口酒。懷素,懷仁也不甘落後。接著就是黃益,周書福;劉宇生自從上次吃魚生後,膽子也大了些,也不多想,也咬了一口烤的噴香的蝗蟲,開心的笑了笑,又喝起了酒……
鳳凰岩,又是一個難忘的夜晚,一次記憶深刻的野外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