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館岩下來後,眾人又趕去下一站,由於後麵的路通不了馬車,眾人隻得一人背上一些行李步行。開始了徒步旅行!下一站,望夫石。


    雷古講,我們必須天黑前趕到望夫石,並找到或搭建晚上住的地方。


    於是,眾人就吃了點幹糧,繼續趕路。


    舜帝陵距望夫石大約三、四裏,徒步約半個時辰。來到望夫石時,大概是申時中(下午4點)。


    雷古告訴眾人,望夫石實際上就是九疑山裏,眼前這條叫牛頭江的江中,那個數丈高,形狀如牛頭的大青石。人們叫它“望夫石”。


    相傳舜帝南巡未歸,二妃十分掛念,便跋山涉水,千裏萬裏來到九疑山尋找舜帝。她倆溯大紫荊河上,沿小紫荊河下,走了九九八十ー天,不知翻了多少座山,過了多少條河,卻不見舜帝的蹤影。後來聽說舜帝鬥孽龍不幸身亡,含悲忍淚又四處尋找舜帝的陵墓,也一直不見。


    一天,兩人來到一條江邊,河寬水深,又沒架橋,沒法不過去,便坐在江邊的石板路上歇。


    娥皇說:“妺妹,看你累壞了,就在我身邊睡一覺吧!”女英搖搖頭:“累倒不怕,就是找不到主公的陵墓,心中難過.”說著又哭了。


    這時,一個老人牽著一頭水牛路過。娥皇起身問道:“老伯伯,這裏是什麽地方?”老人說:“這裏是四源口,出去不遠就是盤洞口、別江口,那就是九疑山口了!”


    兩人聽了,オ知道自己在九疑山中找了個大圈圈。想起一路千辛萬苦,卻沒有見到舜帝的遺體和陵墓,不免又悲痛起來。


    老人見了問道:“兩位姑娘,莫非遇到了什麽為難之事?”


    娥皇便把幹裏尋夫的事說了。


    老人得知是二妃,便勸道:“好姑娘,你們還是迴去吧,我們九疑山的老百姓,會世世代代記住舜帝的恩德!”


    “河上沒有橋,怎麽過去呀!”女英說,老人想了想,拍了拍那條水牛,說道:“你倆就騎著牛過去吧!”


    老人把二妃伏上牛背。那牛一步一步向河中走去。說也怪,無論水多深,總淹不到牛的肚。行至江中,二妃想起就要離開九疑山,兩人


    緊緊相抱,哭訴著:“主公呀,你在哪裏?”


    “主公呀,快隨我們迴去吧!”


    聽見哭聲,水牛站在江中不動了,它的身子越來越高,越來越大。二妃便站在牛頭上,迴頭向九疑山中望去,隻見高高的三分石,像個頭頂白雲,腳踩九疑山的巨人。二妃高舉雙手,向著三分石悲痛唿喊:“主公呀,隨我們迴去吧!”


    傷心的唿號,悲切的哭聲,傳得很遠很遠……。


    隻聽得山也在哭,水也在嚎,一罷時,天空烏雲滾滾,悲風四起,大雨滂沱。“嗶啦!嘩啦!”河中漲起了大水。


    河裏的水越來越大,可是那水牛總是高出水麵兩三丈。真是水越漲,牛越高。


    突然一道閃電劃過山頂,一陣大風刮來。雨停了,這時,三分石頂飄下一朵白雲。那白雲飄落在水中,變成了一朵很大很大的白蓮花,從上遊一直飄下來。


    白蓮花飄到水牛身邊就停住了,隻見二妃手挽著手,雙雙跳進自蓮花裏。白蓮花托著二妃便向湘江流去,一直到了洞庭湖。那頭水牛從此便化成了青石牛,跪在水中,把頭伸出水麵來,好像在唿叫。


    後來,老百姓便把這條江叫做牛頭江。河中那狀如牛頭的石就叫望夫石。


    眾人望著河中狀如牛頭的石頭,心中感慨萬千。


    雷古道:“我們今天就在此安營紮寨吧,前方不遠處有一石洞,我們以前進山打獵時,經常在此洞中歇息。我帶你們過去吧!”


    眾人隨雷古前行了約五六百步,來到一處頗為寬闊的石洞,洞中有現成用木頭紮好的可以睡覺的床鋪,也有現成的灶。應該是上山打獵人準備的臨時居所。


    安排好一切,雷古說去山中看下,有沒有什麽獵物可打,你們有興趣可到下麵的河中,看下能不能搞點魚煮點魚湯喝。


    說完就帶著一個民夫進山了,讓另一個民夫帶人去河裏搞魚。


    黃益喜歡釣魚,出發時就準備了十多隻魚釣,接上線,砍了幾根小竹子,一條條簡易魚杆就做成了。


    在附近山裏搬開幾處石頭,找了幾條蚯蚓,就跟懷素、懷仁及劉宇生幾人,坐到江邊,釣起了魚,劉創文則站在一旁,欣賞起九嶷山的風景來。


    而民夫則跟周書福兩人,轉到河下遊一點的深水處,轉轉看看,不時用手在河中指指點點。


    最先上魚的是懷仁師兄,釣上來一條約二斤重的陽尖魚。接著是黃益,釣了一條約一斤重的鯽魚。而懷素的釣杆,一動都沒有動過。


    此時,周書福和民夫從下遊上來了。周書福手上提著一條約二十斤左右的大魚,民夫身穿褲衩,摟著衣服,跟在後麵。


    近在身來,眾人才得知民夫經常下河捉魚,練就了一身徒手捉魚的好本色,今天略顯身手,收獲了一條二十多斤的大青魚。


    懷仁魚也不釣了,自告奮勇要迴石洞做魚去。


    剩下懷素等人繼續釣魚!


    最後又釣了約一個時辰,懷素釣了一條約三斤重的青魚,劉宇生釣了一隻約二斤的陽尖魚、一條一斤左右的鯽魚,黃益則釣了一條二斤多、一條三斤多的陽尖魚。就打道迴洞了。


    迴到洞中,懷仁已將大魚剁好,放到銅盆中煮了有一會了,用山清泉煮的清水河魚,魚湯雪白如奶汁,而魚肉卻不散。蒸發的水汽飄散在空中,散發著誘人的香味!


    而眾人又帶迴了幾條魚,懷仁麻利的收拾好,準備做炙烤魚(燒烤,唐朝時叫炙烤)吃。


    剛忙完,雷古就帶著一隻獐子,一隻兔子,兩隻野雞迴來了。


    懷仁又接著和雷古一道,把野味處理好,做炙烤肉吃。


    一切準備好後,黃益拿出隨身帶的酒,幾個人吃著炙烤肉,喝著魚湯,於山野中共飲,其樂無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醉僧懷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尋舜覓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尋舜覓柳並收藏醉僧懷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