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和黃益迴到黃府,已是傍晚時分。


    逛了一天,兩人吃過晚飯後不久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照例是習拳練字,懷素寫了一份香米的贈送名單及數量,讓黃府家丁跑一趟綠天庵,交給懷雲安排。


    習拳練字後,兩人開始遠行的準備工作,帳篷、登山服、野外用的炙架、銅鍋等等……


    正在整理中,周亦銘派人過來找懷素,叫懷素過周府一趟,老爺有事找他商量。


    懷素就隨周亦銘的人迴周府了,來到周府書房,周亦銘和另外一個二十七八歲身體壯實的男子已在書房等候,見懷素過來,周亦銘忙給懷素介紹道:“這位就是隨你等一起九嶷山的周書福。你們先認識一下。”


    迴頭又向周書福道:“這位就是零陵城聲名遠播的書法大師懷素。”


    兩人抱拳致意,算是認識了。


    周亦銘指著書桌旁的一個包裹對懷素道:“這個是我叫周書福給你準備的帳篷,登山服,登山衣,繩索,抓釘,登山手杖等。你和你師兄一人一份。”


    懷素拱手致謝道:“多謝周叔,多謝書福兄。”


    周亦銘抬手示意,叫懷素不用客氣。


    然後就讓周書福給懷素講述一下大致的行程安排。


    周書福道:“我們的行程是,先從瀟水逆水而上,過瀧水,青口,在青口,走南邊,進入瀟水上遊,直奔九嶷山三分石。而後遊九峰等群山和風景優美的區域,預計用時二十天到一個月”。


    懷素心想,還是周叔辦事靠譜啊!裝備,路線,時間,人手都安排的妥妥的。事情初次遠行,冒冒失失就出發,不知道後麵要吃多少苦頭呢,光想著旅途的好,沒考慮過旅途的險和惡啊!


    在周府吃過中飯後,懷素和周書福交談起來,聽周書福講一些旅途中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以及他行走江湖遇到的一些趣聞軼事,以及驚險經曆等等。


    懷素聽的熱血沸騰,對未知的旅行又充滿了一份期待,也拉近了和周書福的距離。


    不一會,黃益和黃欽之,劉迥、劉宇生及劉迥的親兵副隊長,懷仁都相繼來到周府,參加周亦銘為懷素等人舉行的餞行晚宴。


    晚宴正式開始,周亦銘致開場白:“各位,今天,愚侄懷素、劉大人侄子劉宇生、黃欽之之子黃益三位少年才俊相約同遊九嶷,以開眼界、增長見識。同行的還有劉大人的親兵副隊長、我侄子周書福、懷素的師兄懷仁等。我們共同舉杯,祝他們此行一路平安,心想事成!大家幹杯!”


    大家共飲一杯後,周亦銘道:“現在由劉大人給大家講幾句。"


    大家紛紛叫好,劉大人站起來道:“九嶷山,得名於舜帝之南巡。因境內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桂林九座峰巒,且峰峰相似難以區別,故名。


    《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故老相傳,舜嚐登此。’相傳古時舜南巡狩崩於山間,即葬於山前,二妃娥皇女英千裏迢迢前來尋覓,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由於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終未得見。


    是故,九嶷山乃千古名山,不但自然風光獨特,而且有著神奇美麗的傳說故事。吾神往久矣,因擔朝廷重任,亦不得行。今吾侄劉宇生、懷素、黃益等後生前往九嶷,替吾了卻一樁心願!


    吾,為爾等壯行致敬。幹了此杯!”


    說完,舉起酒杯,大家共同為懷素等人幹了此杯。


    黃欽之也站起來,為黃益能交到懷素此等摯友,而成熟和上進了不少。今又一起結伴外去遊曆,倍感欣慰。


    於是,舉起酒杯,祝福眾人道:“願你們此行順利平安,旅途中互幫互助,平安歸來。幹杯!”


    眾人又喝了一杯。


    見三位長輩致辭,滿滿的關切和祝福,懷素倍感心安,於是,站起來,答謝前輩的關懷之情。


    示意劉宇生,黃益也站起來。


    然後道:“懷素本一小僧,修行於綠天庵,身無所長,唯好書法,略有小成。入得各位法眼,對爾照顧有加,今懷素攜好友宇生、黃益同遊九嶷,各位長輩又是資助,又是餞行。懷素借花獻佛,以杯中之酒,感謝各位長輩的抬愛,感謝各位兄弟們的支持!來日方長,懷素銘記於心,必不敢忘!”


    說完,舉起杯中之酒又道:“各位,共飲之”


    此後,酒宴氣氛熱烈起來,長輩們客套的聊著。而懷素等人,因明天就要一起出遊,你來我往的酒,說不完的話,熟的加深感情,不熟的相逢恨晚!


    期間,眾人又說起了李白,說起了懷素寫的李白的《將進酒》,《遠離別》。


    劉迥想到給懷素給自己寫的《將進酒》和《遠離別》,心中就倍感舒爽。


    於是,靈機一動,有了主意。


    說道:“在這個秋高氣爽,我等今天為懷素賢侄遊曆九嶷山餞行,又要分別一段時間,其中的情景和相思之意,跟李白的一首詩的意境很是相似,不知各位有沒有興趣聽聽?"


    懷素一聽是李白的詩,來了興趣,忙問道:“劉叔,李白的什麽詩啊,說出來聽聽。”


    劉大人道:“此詩是李白獨創的一種詩體,名曰《三五七言》。諸位可有聽說?”


    周亦銘一聽,劉大人不愧為讀書人啊!又要忽悠懷素題字了。


    不過,自己也沒聽說過《三五七言》這種詩體啊!


    眾人一片茫然,不知作答。


    劉大人也不急著解釋,周亦銘一看,這老狐狸又等自己配合呢。


    於是周亦銘道:“筆墨紙硯伺候。”家丁就連忙準備去了……


    此時,劉大人才不慌不忙道:“所謂《三五七言》,就是一首詩全篇三言、五言、七言各兩句。待會,筆墨齊了,我寫給各位,各位再評點吧!”


    少傾,筆墨紙硯齊備。劉宇生磨墨,劉迴譽寫。


    三五七言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寫完,眾人皆唿"好詩!好字啊!”


    其實,劉大人的書法在當時也是小有名氣的,隻是跟懷素這等天才相比,略遜一籌而已。


    此刻,懷素見此好詩,酒興上來,書興大發。


    上前接過劉迥的筆,一片行雲流水,筆走龍蛇。一幅渾然天成的詩作就呈現在眾人麵前!


    大家紛紛鼓掌,劉大人上麵道:“懷素賢侄,我寫的這首詩就送給你,留個紀念吧!你寫的這首,也送給我,留個紀念吧!"


    懷素收下,道:“感謝劉叔贈字!”


    劉迥道:“不用謝,我們這是互贈,不必客氣。”


    周亦銘此時此刻心裏嘀咕,我誰都不服,就服劉大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醉僧懷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尋舜覓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尋舜覓柳並收藏醉僧懷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