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綠天庵增加了懷雷、懷電後,懷素讓懷雲主持庵裏大小事務。懷雲也是一個機靈、有主見的少年,庵裏的雜務,外麵剛種茶樹、芭蕉的澆水,地裏的種菜等等,安排的有條有理、妥妥當當的!
新來的懷雷、懷電,在綠天庵飯食的滋潤下,身體也慢慢的有些肉感了。二兄弟能吃苦,雖然年齡不大,髒活、累活搶著去幹,大家相處都很融洽。
而懷素則徹底擺脫了瑣碎的事務,整日裏練字,習經和參禪,日子過的充實又緊湊。
這一天,懷雲找到正在山泉邊練字的懷素。說道“園頭,如今已是播種的季節了,上迴聽你說要種神農絲苗那種香稻的,可以準備種子了。”
“好的,你安排好耕田等其它事情吧,明天一早我進城一趟,找周叔要些種子。”
“還有一件事。以往播種、育秧的活都是老園頭經手的,我雖然跟他做了一二年,但很多細節還不太清楚,是否需要請人幫忙教我們一下?”
懷素沉思了一下,道:“你去一趟孫老七家,帶點禮物。去跟他學習一下播種和育秧的技術和技巧,或者請他幫我們播種和育秧,我們可以給他錢,或者減少一點他的佃租都可以。”
懷雲一一記下,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早,懷素就自東門入城,來周府找周亦銘。
剛到周府,就碰到周亦銘跟一個有些富態的男人走出了大門,看樣子是準備外出。
懷素快步上前,跟周亦銘打招唿道:“周叔,你準備出去啊?”
周亦銘也看到了懷素,忙道:“你來的正好,我跟你黃叔正要去萍島去玩,你也一起去吧!”
懷素也不推辭,跟周叔一起上了馬車,那名富態的黃叔帶著一名跟懷素年齡相仿的少年上了另一輛馬車,來到了黃葉渡口(黃葉古渡,今名霞客渡。因徐霞客來永州遊玩在此處乘渡而得名)。
下得馬車,周亦銘帶懷素與黃叔及少年一起去渡口係船處登船,邊走邊跟懷素介紹黃叔。
“這位黃叔,名欽之,乃三國名將黃蓋後人。”周亦銘介紹完黃欽之後又介紹與懷素年齡相仿之少年道:“這位是黃叔的二公子黃益,你們年齡相仿,認識後可以多多走動。”
待周叔介紹完之後,懷素向黃欽之雙手合十見禮:“黃叔安好”,又向黃益拱手道:“黃兄好”。黃益也拱手迴道:“大師好。”,然後就拉著懷素的手向渡口的停船跑去。
一行人上得船來,懷素從黃益口中才得知此船乃是黃叔家的遊船,黃家從事水路運輸業務和客運業務,此趟就是想開辟一趟從黃葉渡到萍島的客運航線。載人往返萍島遊玩。邀請周叔過來一起估計是想一起合作吧。
船順瀟水而下,經過上次懷素在“神仙居”看到的似小舟一般的“江心島”。
約莫又走了三四裏路程,懷素看到瀟、湘兩江相匯之處,有一宛如一片碩大的萍葉浮於水中的島嶼。此時正值春季水漲,萍島仿佛隨之浮沉,上下波動。
坐在船上,遠望兩岸青山綠樹,瀟水河猶如一條玉帶 ,江上有一條漁船,漁夫正在撒網捕魚,漁船旁邊,白鷺低飛覓食。
待船靠近萍島,但見江水波光粼粼,水中魚蝦清晰可見,河中水草搖曳著嫋娜的身姿起舞,隻為取悅於魚蝦的光臨。
停船靠岸,上島後,但見島上古木參天,竹林繁茂,風光旖旎。
佇立島上,看江流一緩一急,右邊的湘水蜿蜒而來,左邊的瀟水直奔而至,匯合在眼前。
舉目四望,黃葉古渡,江天風月,遠浦歸帆,漁舟撒網,如畫美景,盡入眼底。島如隨水沉浮的一葉扁舟,又似隨波逐流的一葉浮萍,風韻萬般!
島林中,無數不知名的野花也競相綻放,蝶隨花舞,花香四溢。如此美景,懷素已傾醉其中,挪不動腳步了。
隨著黃益的唿喊,懷素又沿著曲幽的小徑往前,在一塊小石山前左轉,看到了前方不遠處有一廟宇,走到陣前,廟宇門口題著“瀟湘二妃廟”幾個大字,廟內香火繚繞,也許是交通不太方便的原因吧,香客不算太多。
瀟湘二妃廟的側院,有一碑文,記錄建廟概況:
瀟之源發自道州寧遠九疑,湘之源發自桂林之興安陽海山,積流成川,不舍晝夜,至是而合於一,是曰瀟湘。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帝南巡,“解吾民之慍,阜吾民之財”,“勤民事而野死”,“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二妃尋帝,情動九嶷,淚灑斑竹。最後淚盡而投瀟湘,為帝舜殉情。二妃身殉後化身為瀟湘女神,是為湘妃,守護一方平安。零陵人念其恩德,受其感召,於萍島修湘妃廟,又稱瀟湘廟,春礿秋賞,四時祭祀。
重修廟宇於唐開元十一年(713年)。
懷素看完,唏噓不已!想不到竟有如此淒美的愛情故事。也怪不得黃叔要一心想要開通萍島的客運業務。
離開側院,懷素信步島上,望著瀟湘二水匯流後的湘江一路向北,沒入天際。滾滾而逝的江水,帶著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孕育著湘江兩岸人民的希望和期待,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
正出神間,耳畔傳來了黃益的叫聲:“懷素大師,我爸跟周叔正在找你呢,沒想到你在這看江景呢!”
然後,跑過來拉住懷素的手就走,一副自來熟的樣子。
黃益把懷素拉到瀟湘二妃廟的偏廳,周亦銘和黃欽之正在飲茶,見懷素進來,示意其坐下後,也給懷素添了一杯茶。
周亦銘問懷素:“賢侄,今天遊萍島,感覺風景如何?”
“感覺就像在畫中,江水、小島、樹木、花草、漁船、飛鳥,相映成畫,妙不可言。”
懷素暢言心葉所想道。
“今天我們來萍島玩,就是想考察一下,準備開通一趟城區到萍島的遊船,給來零陵觀光遊學的文人墨客以及上島進香的香客們提供方便,節省開支。你覺得如何?”周亦銘又問道。
懷素想了想,說道:“我個人覺得可行。另外,我認為還可以做二件事。一是在島的左右兩邊各建一個觀景亭;二是在島上建一家酒樓,可吃飯喝酒,也可留宿。”
周亦銘心想,建酒樓他也想到了,留宿他還真沒想過,建觀景台更別講。
懷素見周叔半天沒吭聲,便補充道:“江景很美,東麵(左邊)的瀟水直奔而來,有一種豪爽的美;西麵(右邊)的湘江蜿蜒而至,有一種婉約的柔情。兩種不同的美,在島上又沒高處之地,感受不到或者感受不夠強烈。兩邊各建一觀景亭,能吸引更多的遊客。”
“另外,提供留宿,能留住很多優質的遊客,他們晨起看朝陽旭升,霞光萬丈;傍晚則看夕陽西下,漁舟晚唱;雨天則看水天一色,煙雨朦朧…”
周亦銘大吃一驚,沒想到懷素小小年紀,不但書法有所建樹,竟然於營商一道也頗有天分啊!
而一旁側聽的黃益,更是目瞪口呆,驚為天人。做為同齡人,懷素咋就這麽優秀呢,自己拍馬也難及啊,看來以後得跟懷素大師多親近親近。
“當然,如果還有傳奇的故事做喙頭,過來玩的人可能還會更多。"
懷素語不驚人死不休,又蹦出一句。
“還真有故事,是關於舜帝南巡途中,在萍島斬殺河妖的故事,還與另一個景點也有關聯呢!”
"哦”,懷素一聽有故事,立馬有了興趣道:“那今天愚侄就聽周叔講講故事喲!”
周亦銘聽後,哈哈大笑…
新來的懷雷、懷電,在綠天庵飯食的滋潤下,身體也慢慢的有些肉感了。二兄弟能吃苦,雖然年齡不大,髒活、累活搶著去幹,大家相處都很融洽。
而懷素則徹底擺脫了瑣碎的事務,整日裏練字,習經和參禪,日子過的充實又緊湊。
這一天,懷雲找到正在山泉邊練字的懷素。說道“園頭,如今已是播種的季節了,上迴聽你說要種神農絲苗那種香稻的,可以準備種子了。”
“好的,你安排好耕田等其它事情吧,明天一早我進城一趟,找周叔要些種子。”
“還有一件事。以往播種、育秧的活都是老園頭經手的,我雖然跟他做了一二年,但很多細節還不太清楚,是否需要請人幫忙教我們一下?”
懷素沉思了一下,道:“你去一趟孫老七家,帶點禮物。去跟他學習一下播種和育秧的技術和技巧,或者請他幫我們播種和育秧,我們可以給他錢,或者減少一點他的佃租都可以。”
懷雲一一記下,答應下來。
第二天一早,懷素就自東門入城,來周府找周亦銘。
剛到周府,就碰到周亦銘跟一個有些富態的男人走出了大門,看樣子是準備外出。
懷素快步上前,跟周亦銘打招唿道:“周叔,你準備出去啊?”
周亦銘也看到了懷素,忙道:“你來的正好,我跟你黃叔正要去萍島去玩,你也一起去吧!”
懷素也不推辭,跟周叔一起上了馬車,那名富態的黃叔帶著一名跟懷素年齡相仿的少年上了另一輛馬車,來到了黃葉渡口(黃葉古渡,今名霞客渡。因徐霞客來永州遊玩在此處乘渡而得名)。
下得馬車,周亦銘帶懷素與黃叔及少年一起去渡口係船處登船,邊走邊跟懷素介紹黃叔。
“這位黃叔,名欽之,乃三國名將黃蓋後人。”周亦銘介紹完黃欽之後又介紹與懷素年齡相仿之少年道:“這位是黃叔的二公子黃益,你們年齡相仿,認識後可以多多走動。”
待周叔介紹完之後,懷素向黃欽之雙手合十見禮:“黃叔安好”,又向黃益拱手道:“黃兄好”。黃益也拱手迴道:“大師好。”,然後就拉著懷素的手向渡口的停船跑去。
一行人上得船來,懷素從黃益口中才得知此船乃是黃叔家的遊船,黃家從事水路運輸業務和客運業務,此趟就是想開辟一趟從黃葉渡到萍島的客運航線。載人往返萍島遊玩。邀請周叔過來一起估計是想一起合作吧。
船順瀟水而下,經過上次懷素在“神仙居”看到的似小舟一般的“江心島”。
約莫又走了三四裏路程,懷素看到瀟、湘兩江相匯之處,有一宛如一片碩大的萍葉浮於水中的島嶼。此時正值春季水漲,萍島仿佛隨之浮沉,上下波動。
坐在船上,遠望兩岸青山綠樹,瀟水河猶如一條玉帶 ,江上有一條漁船,漁夫正在撒網捕魚,漁船旁邊,白鷺低飛覓食。
待船靠近萍島,但見江水波光粼粼,水中魚蝦清晰可見,河中水草搖曳著嫋娜的身姿起舞,隻為取悅於魚蝦的光臨。
停船靠岸,上島後,但見島上古木參天,竹林繁茂,風光旖旎。
佇立島上,看江流一緩一急,右邊的湘水蜿蜒而來,左邊的瀟水直奔而至,匯合在眼前。
舉目四望,黃葉古渡,江天風月,遠浦歸帆,漁舟撒網,如畫美景,盡入眼底。島如隨水沉浮的一葉扁舟,又似隨波逐流的一葉浮萍,風韻萬般!
島林中,無數不知名的野花也競相綻放,蝶隨花舞,花香四溢。如此美景,懷素已傾醉其中,挪不動腳步了。
隨著黃益的唿喊,懷素又沿著曲幽的小徑往前,在一塊小石山前左轉,看到了前方不遠處有一廟宇,走到陣前,廟宇門口題著“瀟湘二妃廟”幾個大字,廟內香火繚繞,也許是交通不太方便的原因吧,香客不算太多。
瀟湘二妃廟的側院,有一碑文,記錄建廟概況:
瀟之源發自道州寧遠九疑,湘之源發自桂林之興安陽海山,積流成川,不舍晝夜,至是而合於一,是曰瀟湘。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帝南巡,“解吾民之慍,阜吾民之財”,“勤民事而野死”,“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二妃尋帝,情動九嶷,淚灑斑竹。最後淚盡而投瀟湘,為帝舜殉情。二妃身殉後化身為瀟湘女神,是為湘妃,守護一方平安。零陵人念其恩德,受其感召,於萍島修湘妃廟,又稱瀟湘廟,春礿秋賞,四時祭祀。
重修廟宇於唐開元十一年(713年)。
懷素看完,唏噓不已!想不到竟有如此淒美的愛情故事。也怪不得黃叔要一心想要開通萍島的客運業務。
離開側院,懷素信步島上,望著瀟湘二水匯流後的湘江一路向北,沒入天際。滾滾而逝的江水,帶著動人的故事和傳說,孕育著湘江兩岸人民的希望和期待,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著…
正出神間,耳畔傳來了黃益的叫聲:“懷素大師,我爸跟周叔正在找你呢,沒想到你在這看江景呢!”
然後,跑過來拉住懷素的手就走,一副自來熟的樣子。
黃益把懷素拉到瀟湘二妃廟的偏廳,周亦銘和黃欽之正在飲茶,見懷素進來,示意其坐下後,也給懷素添了一杯茶。
周亦銘問懷素:“賢侄,今天遊萍島,感覺風景如何?”
“感覺就像在畫中,江水、小島、樹木、花草、漁船、飛鳥,相映成畫,妙不可言。”
懷素暢言心葉所想道。
“今天我們來萍島玩,就是想考察一下,準備開通一趟城區到萍島的遊船,給來零陵觀光遊學的文人墨客以及上島進香的香客們提供方便,節省開支。你覺得如何?”周亦銘又問道。
懷素想了想,說道:“我個人覺得可行。另外,我認為還可以做二件事。一是在島的左右兩邊各建一個觀景亭;二是在島上建一家酒樓,可吃飯喝酒,也可留宿。”
周亦銘心想,建酒樓他也想到了,留宿他還真沒想過,建觀景台更別講。
懷素見周叔半天沒吭聲,便補充道:“江景很美,東麵(左邊)的瀟水直奔而來,有一種豪爽的美;西麵(右邊)的湘江蜿蜒而至,有一種婉約的柔情。兩種不同的美,在島上又沒高處之地,感受不到或者感受不夠強烈。兩邊各建一觀景亭,能吸引更多的遊客。”
“另外,提供留宿,能留住很多優質的遊客,他們晨起看朝陽旭升,霞光萬丈;傍晚則看夕陽西下,漁舟晚唱;雨天則看水天一色,煙雨朦朧…”
周亦銘大吃一驚,沒想到懷素小小年紀,不但書法有所建樹,竟然於營商一道也頗有天分啊!
而一旁側聽的黃益,更是目瞪口呆,驚為天人。做為同齡人,懷素咋就這麽優秀呢,自己拍馬也難及啊,看來以後得跟懷素大師多親近親近。
“當然,如果還有傳奇的故事做喙頭,過來玩的人可能還會更多。"
懷素語不驚人死不休,又蹦出一句。
“還真有故事,是關於舜帝南巡途中,在萍島斬殺河妖的故事,還與另一個景點也有關聯呢!”
"哦”,懷素一聽有故事,立馬有了興趣道:“那今天愚侄就聽周叔講講故事喲!”
周亦銘聽後,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