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737~799),史稱“草聖”,唐代傑出書法家。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


    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懷素10歲前在零陵縣北(今永州蔡市鎮岐山頭村)的書堂寺出家,15歲時,迴家鄉東山繼續修行。懷素嗜酒好書,因貧無紙,遂在草廬邊種植萬餘株芭蕉,以蕉葉代紙練習草書,芭蕉綠蔭遮天,故名其居為綠天庵。著名的永州八景之綠天蕉影就緣於此。


    史書上記載,懷素因家貧入寺,其實是不盡然,我們來看下懷素的家庭關係吧!


    懷素的親屬關係


    曾祖父:錢嶽,唐高宗時做過緯州曲沃縣令。


    祖父:錢徽,任延州廣武縣令。


    父親:錢強,做過左衛長史。


    母親:劉氏


    叔父:錢起(722-780),字仲文,吳興人,大曆十才子之一。


    伯祖父:釋惠融,僧人,書法家。


    表兄:鄔彤,錢塘人,唐代書法家。


    通過懷素的親屬關係不難看看出,懷素家庭雖說不上大富大貴,跟家貧也似乎扯不上。那麽,懷素緣何出家,後又為啥成為一方大家呢?


    親屬關係上看,其伯祖父也是一名僧人,且也是書法家。


    其實,在唐代,寺廟和佛教是比較盛行的,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就是成為一名得道高僧。估計懷素的伯祖父釋惠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出家為僧的吧。正如今天很多小孩的誌向是長大後成為明星或者網紅的理想類似吧!


    據書堂寺(今永州蔡市鎮岐山頭村)周邊的民間傳說,懷素自幼聰慧,悟性極高,又寫的一手好字。但頑劣叛逆,與常人迥異。經常出入伯祖父釋惠融出家的書堂寺玩耍。伯祖父釋惠融也對懷素的聰慧和悟性讚許有加,當時的住持方丈也誇懷素與我佛有緣,稱其有慧根和佛緣。一來二去,在懷素十歲多時,就出家為僧了。


    出家為僧後,懷素經常幫寺院抄寫佛經。開始還好,因懷素受其伯祖父影響,愛好書法,現抄寫佛經,可以不用費筆墨紙張而練習書法,可謂一舉兩得。可時日一長,甚覺無趣。


    一日,懷素抄寫佛經後,從後院的小門出到牆外休息閑逛,看到師兄懷仁正在用自製捕鳥工具捉鳥,頓時頑興大發,加入了其中,約摸一個時辰後,收獲了十幾隻大鳥,懷仁拉上懷素,在野外生火烤鳥,隨著烤鳥散發的誘人香味擴散,師兄懷仁又變戲法的拿出一個葫蘆,在吃了幾口鳥肉後,又拿起葫蘆往嘴裏灌,事後,搖頭晃腦,一副陶醉悠然的做派,看得小懷素羨慕不已。正當小懷素分神之際,師兄懷仁把葫蘆湊到了懷素嘴邊,示意懷素抿一口。小懷素稍做遲疑,淺嚐一口,但覺一股醇香自口入喉,潤入體內,頓覺大腦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愉悅感悄然襲來,身子不覺一輕,有一種飄然於空的輕爽。於是,又托了托師兄手中的葫蘆,又抿了一大口,直唿:“妙哉,此乃仙藥也!”。師兄反應過來,縮迴手中葫蘆,連聲叫道:“不多了,這點留著下次再飲。”,轉身後,師兄把葫蘆藏到了不遠處的石洞中。並叮囑師弟懷素不可聲張,吃完烤肉,在山間小溪中洗漱一番後,懷素與師兄一道返迴寺院。


    返迴寺院後,師兄懷仁做功課去了,懷素則迴禪房抄寫佛經。也不知怎地,懷素忽然抄寫佛經沒有了往日的枯燥乏味,手上變得輕快起來,字跡也沒有往日的端正,稍微有一點潦草,但也不顯雜亂,有一點輕盈與圓潤。


    當日,佛經交上後,主持雖發現字跡比往日潦草了一點點,但無關大局,也沒太在意。


    期間,懷素又與懷仁師兄出去偷偷的燒烤了幾次,也喝了幾迴酒。那感覺,一次比一次爽,懷素已經由當初的不經意,變得有些迷戀起來,隔過三五日不飲酒,競然心癢難耐,抄寫佛經起來,仿佛提不上勁。隻要喝上幾口,那感覺就一個字,“爽”。


    當然,住持和懷素的伯祖父也感覺到了懷素書法上的微妙變化,隻當是懷素勤奮學習和長期苦練的結果。就這樣,懷素在抄寫佛經與在外與師兄燒烤和偷偷飲酒的角色變換中渡過了兩年多時光。


    俗話說的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有一天,師兄懷仁在偷拿香火貢錢出去換酒時被人發現,住持調查後發現,原來懷素也涉嫌其中。因為涉及到寺院的戒律:偷,殺生,飲酒等,懷素與懷仁被趕出了寺院。


    被趕出寺院後,懷素與懷仁兩頓感前路迷茫,不知如何是好。經過兩人無數的討論和商議,最後一致決定,迴到懷素的老家(零陵古城郊區)的縣城謀求生計。


    因為沒有盤纏,懷素和懷仁兩人一路走,一路化緣,饑一頓飽一頓的,本來三天的路程,他倆走了十天,終於來到了零陵古城郊外的一處茶館(茶館位置於今福壽亭旁,距後懷素練筆的綠天庵約1公裏)。因為懷素是觸犯了寺院戒律被趕出寺院的,不好意思、也不敢迴家。又因為沒錢,也不敢去茶館,隻好在茶館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下靠在樹幹上,有氣無力的歇著。看看茶館裏是否有茶客吃剩的點心或者殘羹,撿點充饑。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或者是上天垂憐,他倆發現茶館還真有一茶客,一個人點了一大堆點心,正在跟店小二交談呢,因為稍有距離,茶客與小二談話內容聽的不甚清晰,隻隱約聽見茶客說到"酒館”“小二”“缺人”之類的詞語。懷素心裏一合計,難道是茶客想要開個酒館,正缺人,想找店小二嗎。


    於是,和懷仁師兄鼓起勇氣,來到茶客麵前,問茶客是否是要開個酒館,要請店小二等之類的話。茶客怔了怔,甚是驚訝,沒想到這既膽大又聰慧,競從自已的片言碎語中明白了自已的意思,想必不是泛泛之輩,即使是不為所用,結識一番也是好的,於是就邀請懷素懷仁落座,一起喝茶吃點心。經過交談,才得知茶客名叫屈五,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且又精通釀酒技術,想在茶館旁邊開個酒館,供往來零陵古城的客商提供一個歇息打尖和吃住的酒館和客棧。


    屈五見懷素談吐不俗,又聰慧靈敏,懷仁體格健碩,心裏早已打定主意,讓懷素負責帳房,懷仁負責釀酒及客棧內一應雜務。於是,屈五先不聲張,隻是讓懷素懷仁吃點心,喝茶。吃飽喝足後,屈五問懷素與懷仁,他倆進城所為何事,有什麽需要幫助的,自己可以幫的會盡力幫忙。問後,看著懷素與懷仁,懷素與懷仁對視一眼,欲言又止。


    屈五是老江湖了,知道懷素與懷仁心裏所想,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決定逗他倆一把。於是,站起身來說道:“既然二位沒有什麽需要幫忙的,那我們就此別過,後會有期。”說完,拱了拱手,向櫃台方向走出,準備結賬走人。


    懷素瞥了一眼懷仁,邁步跟上屈五,輕聲道:“屈老板留步,屈老板如若打算開酒館客棧,不知我和懷仁可否留在酒館和客棧幫忙?”屈五轉過身來,爽朗的大聲笑道:“既然二位有此心意,那我這就準備酒館和客棧的相關工作了。二位明天就跟我一起選址和開店的準備工作。咋樣?”


    此時,懷素與懷仁相視一笑,異口同聲道:“求之不得,以後請屈老板多多關照。”


    屈五待他倆說完,拉著他倆的手,大聲道:“好!好!好!走,跟我走吧!”。然後,走出了茶館的大門。


    三月後的一天,在茶館的旁邊,一家名叫屈麻子客棧的酒館隆重開張,酒館的賬房是個年約十二、三歲的少年,稚氣未脫,但又裝著穩重,給人一種少年老成的感覺。仔細一看,不正是三月前在茶館蹭吃蹭喝的懷素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醉僧懷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尋舜覓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尋舜覓柳並收藏醉僧懷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