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落幕
讓我做妾?姐姐不裝了 作者:夏與冬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屋漏偏逢連夜雨。
禮親王府的施粥點,因使用黴米,導致災民腹瀉嘔吐,更有體弱之人撐不過去,接連死去。
街頭哭聲連連,有人跪在地上,抱著死去的親人嚎啕大哭:
“殺千刀的啊!拿黴米糊弄人,害死人了!”
人群騷動蔓延,怨憤之聲此起彼伏。
“昭華小姐大善人?呸!她是來害人的吧!”
“白吃一碗粥?那是拿命換的!”
“我們要去禮親王府討個公道!”
昭華的“賢名”,在一夜之間徹底崩塌。
馬車靜靜地停在遠處。
透過半開的車簾,虞蘇靜靜地看著混亂的局麵,眼神淡漠。
原本她的計劃,不過是讓禮親王府破財,卻不曾想。
昭華自作孽,竟將賑災之事,變成了一場人命官司。
這樣更好。
不用她出手,昭華也別想留在京城了。
她收迴視線,看著地上汙穢的嘔吐物,眉心微蹙,如今冬日,疫情未必會爆發,但絕不能掉以輕心。
“青葵,去請大夫,再采購一批藥材。”
青葵聞言一愣:“縣主,我們要管這事?”
虞蘇垂下眼眸,“事關京城安危,不得不防。”
青葵應了一聲,匆匆退出。
在古代,大規模購入藥材必須報備批文,若無朝廷允許,根本無法調動大量藥物。
眼下京城局勢混亂,戶部、太醫院批文難下,唯一能直接調配藥材的,隻有王爺。
小姐與王爺如今算是一家人,他若願意幫忙,事情能快上許多。
青葵一路風風火火,直接往王府去了。
門前侍衛剛要攔她,便聽得書房內傳來一聲,
“讓她進來。”
青葵一愣。
她還沒通報呢?王爺就知道她來了?
她也沒多想,趕緊進去。
抬步走入,正見陸玄昭正站在書案前,指間捏著一封折子,目光淡淡地落在上頭。
他收起視線,問,“縣主想做什麽?”
青葵站定,拱手道:“小姐早就料到會出事,怕京中會鬧疫病,前幾日讓奴婢去藥鋪采購……可現在朝廷管製,奴婢沒法再買了,隻能來求王爺幫個忙。”
話音剛落,陸玄昭已經提筆,在折子上疾書。
青葵眨了眨眼,話還沒說完呢?
“本王已遞折上奏,太醫院的藥材由本王調配,你即刻去取。”
他說著,擱下筆,又將王府令牌遞給青葵。
青葵愣了一下,“王爺,您……您就直接同意了?”
陸玄昭這才抬眸,瞥了她一眼:“去吧。別讓縣主等急了。”
青葵張了張嘴,收起令牌,疾步而去。
陸玄昭的目光落迴案牘,薄唇微微揚起
竟然和他想得一樣?
他微微挑眉,眸光幽深,指尖緩緩拂過桌上的折子。
片刻後,又吩咐:“讓太醫院備好湯藥,盡力配合縣主。”
禮親王府的善名是廢了,既如此,朝廷自然需要一個真正能做事的人。
機會難得,如此也能為虞蘇得一些好名聲。
·
災民接連病倒,慈善堂裏一片哀嚎。
清遠帝氣得將折子狠狠摔在地上:“皇叔,你不施粥,沒人會說什麽!可既然要做好人,就該把事辦妥!你這施粥,施出了人命,你讓朕如何收場?!”
禮親王跪在殿前,冷汗連連,心中更是叫苦不迭。
錢花了上萬兩,非但沒落個好名聲,如今還成了禍端!
他硬著頭皮開口:“陛下,昭華也是一片好心,出發點是好的……”
清遠帝冷笑,“好心?她害死多少人了?朕還沒追究呢,你倒來求情?!”
禮親王一滯,知道再求情也無用,連忙擦了把冷汗,語氣小心翼翼:“陛下,臣知罪……隻是,昭華她……您看,能不能別再送去靜儀堂……”
清遠帝冷哼一聲,“闖了這麽大的禍,還有臉提?節後送?不用了,就今日,給朕立刻送走!”
禮親王還想再爭,太監已在旁冷冷開口:“王爺,昭華郡主已被禁足,京中會有人親自押送,您……還是早做安排吧。”
禮親王眼前一黑,知道這一次,昭華徹底完了。
另一邊,虞蘇早已提前做了準備,未等朝廷反應,她便派人購入藥材,暗中囑托醫館留意病情。
陸玄昭帶人來到賑災現場,發現虞蘇正在指揮醫館施藥,
她穿著一身樸素的深色衣裙,袖口微微挽起,臉上戴著一塊簡易白紗麵罩。
身邊照顧病患的醫館弟子、仆從們,也都戴著同款麵罩。
“戴上。”
他剛走近,就見虞蘇轉過身,直接遞來一個自製的口罩。
陸玄昭低頭看了一眼,白色的麵罩,四根細帶,兩根係在耳後,兩根打結固定在腦後。
造型甚是奇異。
他微微挑眉,指腹摩挲著布料,質地不算細膩,甚至帶著點粗糙的棉麻感。
“這是什麽?”
“口罩。”
“這名字倒挺貼切!”
“風寒是可以傳染的,就是通過唾沫。這個能擋住飛沫。”虞蘇解釋。
陸玄昭一頓,緩緩抬眸看她,笑道:“你還懂這個?”
虞蘇笑笑不說話,轉身繼續忙著安排藥物。
陸玄昭手指摩挲著那塊簡單的白布,利落戴上了。
病患陸續安置,熱騰騰的藥湯分送到每個人手裏。
幾日後,那些因黴米中毒的災民逐漸恢複,朝廷也加大了救援力度,陸玄昭親自督辦。
虞蘇本以為自己不過是做了一點小事。
買了些藥、熬了幾鍋藥湯、安置了幾個病人。
誰知,這點小事,竟讓她在京城百姓口中一夜之間成了大善人。
“縣主仁德,遠勝禮親王府!”
“京城貴女,哪一位有縣主這般,親自照顧傷患。”
“聽說王爺也對縣主敬重有加,攜手救災,乃是天作之合!”
……
聽著外頭人們的議論聲,虞蘇扯了扯嘴角。
若沒有人推波助瀾,她才不信。
“罷了,總比壞名聲好。”她輕輕歎息。
至此,賑災一事落幕,虞蘇在京中的名聲陡然提升
與此同時,二月將至,會試開始了。
禮親王府的施粥點,因使用黴米,導致災民腹瀉嘔吐,更有體弱之人撐不過去,接連死去。
街頭哭聲連連,有人跪在地上,抱著死去的親人嚎啕大哭:
“殺千刀的啊!拿黴米糊弄人,害死人了!”
人群騷動蔓延,怨憤之聲此起彼伏。
“昭華小姐大善人?呸!她是來害人的吧!”
“白吃一碗粥?那是拿命換的!”
“我們要去禮親王府討個公道!”
昭華的“賢名”,在一夜之間徹底崩塌。
馬車靜靜地停在遠處。
透過半開的車簾,虞蘇靜靜地看著混亂的局麵,眼神淡漠。
原本她的計劃,不過是讓禮親王府破財,卻不曾想。
昭華自作孽,竟將賑災之事,變成了一場人命官司。
這樣更好。
不用她出手,昭華也別想留在京城了。
她收迴視線,看著地上汙穢的嘔吐物,眉心微蹙,如今冬日,疫情未必會爆發,但絕不能掉以輕心。
“青葵,去請大夫,再采購一批藥材。”
青葵聞言一愣:“縣主,我們要管這事?”
虞蘇垂下眼眸,“事關京城安危,不得不防。”
青葵應了一聲,匆匆退出。
在古代,大規模購入藥材必須報備批文,若無朝廷允許,根本無法調動大量藥物。
眼下京城局勢混亂,戶部、太醫院批文難下,唯一能直接調配藥材的,隻有王爺。
小姐與王爺如今算是一家人,他若願意幫忙,事情能快上許多。
青葵一路風風火火,直接往王府去了。
門前侍衛剛要攔她,便聽得書房內傳來一聲,
“讓她進來。”
青葵一愣。
她還沒通報呢?王爺就知道她來了?
她也沒多想,趕緊進去。
抬步走入,正見陸玄昭正站在書案前,指間捏著一封折子,目光淡淡地落在上頭。
他收起視線,問,“縣主想做什麽?”
青葵站定,拱手道:“小姐早就料到會出事,怕京中會鬧疫病,前幾日讓奴婢去藥鋪采購……可現在朝廷管製,奴婢沒法再買了,隻能來求王爺幫個忙。”
話音剛落,陸玄昭已經提筆,在折子上疾書。
青葵眨了眨眼,話還沒說完呢?
“本王已遞折上奏,太醫院的藥材由本王調配,你即刻去取。”
他說著,擱下筆,又將王府令牌遞給青葵。
青葵愣了一下,“王爺,您……您就直接同意了?”
陸玄昭這才抬眸,瞥了她一眼:“去吧。別讓縣主等急了。”
青葵張了張嘴,收起令牌,疾步而去。
陸玄昭的目光落迴案牘,薄唇微微揚起
竟然和他想得一樣?
他微微挑眉,眸光幽深,指尖緩緩拂過桌上的折子。
片刻後,又吩咐:“讓太醫院備好湯藥,盡力配合縣主。”
禮親王府的善名是廢了,既如此,朝廷自然需要一個真正能做事的人。
機會難得,如此也能為虞蘇得一些好名聲。
·
災民接連病倒,慈善堂裏一片哀嚎。
清遠帝氣得將折子狠狠摔在地上:“皇叔,你不施粥,沒人會說什麽!可既然要做好人,就該把事辦妥!你這施粥,施出了人命,你讓朕如何收場?!”
禮親王跪在殿前,冷汗連連,心中更是叫苦不迭。
錢花了上萬兩,非但沒落個好名聲,如今還成了禍端!
他硬著頭皮開口:“陛下,昭華也是一片好心,出發點是好的……”
清遠帝冷笑,“好心?她害死多少人了?朕還沒追究呢,你倒來求情?!”
禮親王一滯,知道再求情也無用,連忙擦了把冷汗,語氣小心翼翼:“陛下,臣知罪……隻是,昭華她……您看,能不能別再送去靜儀堂……”
清遠帝冷哼一聲,“闖了這麽大的禍,還有臉提?節後送?不用了,就今日,給朕立刻送走!”
禮親王還想再爭,太監已在旁冷冷開口:“王爺,昭華郡主已被禁足,京中會有人親自押送,您……還是早做安排吧。”
禮親王眼前一黑,知道這一次,昭華徹底完了。
另一邊,虞蘇早已提前做了準備,未等朝廷反應,她便派人購入藥材,暗中囑托醫館留意病情。
陸玄昭帶人來到賑災現場,發現虞蘇正在指揮醫館施藥,
她穿著一身樸素的深色衣裙,袖口微微挽起,臉上戴著一塊簡易白紗麵罩。
身邊照顧病患的醫館弟子、仆從們,也都戴著同款麵罩。
“戴上。”
他剛走近,就見虞蘇轉過身,直接遞來一個自製的口罩。
陸玄昭低頭看了一眼,白色的麵罩,四根細帶,兩根係在耳後,兩根打結固定在腦後。
造型甚是奇異。
他微微挑眉,指腹摩挲著布料,質地不算細膩,甚至帶著點粗糙的棉麻感。
“這是什麽?”
“口罩。”
“這名字倒挺貼切!”
“風寒是可以傳染的,就是通過唾沫。這個能擋住飛沫。”虞蘇解釋。
陸玄昭一頓,緩緩抬眸看她,笑道:“你還懂這個?”
虞蘇笑笑不說話,轉身繼續忙著安排藥物。
陸玄昭手指摩挲著那塊簡單的白布,利落戴上了。
病患陸續安置,熱騰騰的藥湯分送到每個人手裏。
幾日後,那些因黴米中毒的災民逐漸恢複,朝廷也加大了救援力度,陸玄昭親自督辦。
虞蘇本以為自己不過是做了一點小事。
買了些藥、熬了幾鍋藥湯、安置了幾個病人。
誰知,這點小事,竟讓她在京城百姓口中一夜之間成了大善人。
“縣主仁德,遠勝禮親王府!”
“京城貴女,哪一位有縣主這般,親自照顧傷患。”
“聽說王爺也對縣主敬重有加,攜手救災,乃是天作之合!”
……
聽著外頭人們的議論聲,虞蘇扯了扯嘴角。
若沒有人推波助瀾,她才不信。
“罷了,總比壞名聲好。”她輕輕歎息。
至此,賑災一事落幕,虞蘇在京中的名聲陡然提升
與此同時,二月將至,會試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