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之世,承貞觀之遺風,續開元之盛世。其為人也,溫文爾雅,睿智明達。自即位以來,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以安百姓,以固邦本。均田製行,百姓耕有其田,府兵製立,國家兵強馬壯。是以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海內晏然,史稱“永徽之治”。


    李治在位,亦重文教,廣開言路,納諫如流。彼時,文人才子輩出,詩詞歌賦,流傳千古。且說那上官儀,文辭華麗,筆力雄健,常為李治草擬詔書,備受賞識。又有許敬宗,學識淵博,才情橫溢,亦得李治重用。二人一文一武,輔佐李治,共謀國事,朝野上下,皆稱其賢。


    然李治之世,亦非全然太平。邊疆烽火連天,戰事不斷。幸有名將輩出,如薛仁貴、蘇定方等,皆勇猛善戰,屢建奇功。薛仁貴東征高句麗,所向披靡,威震四方。蘇定方西征突厥,轉戰千裏,斬獲頗豐。此乃李治之世,武功之盛也。


    至於後宮,則有武後專政,權傾一時。武珝,即武則天也,姿色絕美,聰慧過人。初入宮時,僅為才人,後因機緣巧合,得李治寵幸,漸次升遷。永徽六年,被立為皇後,自此權柄在握,朝野側目。


    武則天稱帝之心,久已有之。其為人也,剛毅果決,雄心勃勃。自為皇後以來,廣結黨羽,排除異己。朝中大臣,多有畏懼其威者。載初元年,武則天終於稱帝,改唐為周,自稱聖神皇帝。彼時,天下震驚,議論紛紛。然武則天威勢已成,無人能撼其位。


    武則天在位,亦有其政績。科舉之製,得以延續,選拔人才,不拘一格。農耕之事,亦受重視,百姓安居樂業,倉廩充實。然其政治手段,亦頗為狠辣。酷吏來俊臣、周興等,皆為其爪牙,專以酷刑逼供,殘害忠良。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且說那狄仁傑,為人剛正不阿,智勇雙全。武則天雖多疑忌人,然對狄仁傑卻頗為信任。狄仁傑亦不負所望,屢破奇案,深得民心。朝中大臣,皆以狄仁傑為楷模,競相效仿。彼時,朝綱為之一振,政治為之一清。


    然武則天在位,亦有其弊。其晚年寵幸男寵,如張易之、張昌宗等,皆以美色惑主,幹預朝政。朝中大臣,多有不滿者。神龍元年,張柬之、桓彥範等五人,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退位。自此,武周政權結束,唐朝得以複辟。


    李旦複位之後,年號“景雲”。彼時,唐朝雖已複辟,然朝政仍為武氏餘孽所把控。李旦雖為皇帝,然形同傀儡,權力盡失。幸有太子李隆基,英勇果決,智謀過人。其暗中聯絡朝中忠臣,密謀誅除武氏餘孽。先天二年,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及武氏餘黨,朝政始得清明。


    李隆基即位之後,年號“開元”。其為人也,英明神武,勵精圖治。在位期間,重用賢臣,如姚崇、宋璟等,皆一時之選。彼等輔佐李隆基,共謀國事,朝野上下,皆稱其賢。開元之世,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海內晏然,史稱“開元盛世”。


    彼時,唐朝文化,蔚為大觀。詩詞歌賦,爭奇鬥豔;書畫音樂,各領風騷。且說那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詩才橫溢,名震天下。其詩風格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奇特,被譽為“詩仙”。又有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被譽為“詩聖”。二人一文一武,共領風騷數百年。


    且說那王維,字摩詰,詩畫雙絕。其詩清新自然,意境深遠;其畫山水人物,皆栩栩如生。王維常與友人相聚,飲酒賦詩,賞畫品茗,樂在其中。彼時,文人雅士,皆以與王維交遊為榮。


    至於音樂,則有李龜年者,善奏琵琶。其技藝高超,妙絕人寰。每至宴飲之時,李龜年便抱琵琶而出,指下流泉叮咚,如泣如訴。聞者無不陶醉其中,忘卻塵世煩惱。


    開元之世,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盈。李隆基亦重武功,屢遣名將出征邊疆,拓地千裏。如王忠嗣、哥舒翰等,皆勇猛善戰,屢建奇功。彼時,唐朝聲威遠播,四海臣服。


    然開元之世,亦非全然太平。李隆基晚年寵信奸臣楊國忠、安祿山等,朝政漸趨腐敗。安祿山者,本胡人也,狡黠善變,頗得李隆基寵信。其手握重兵,鎮守邊疆,然心懷異誌,圖謀不軌。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彼時,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李隆基聞訊大驚,急遣大將哥舒翰等出征平叛。然彼時唐朝兵力已衰,加之奸臣當道,朝政腐敗,是以屢戰屢敗。李隆基無奈之下,隻得棄京逃難。幸有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即唐肅宗也。其即位之後,重用賢臣郭子儀、李光弼等,共謀平叛大計。


    郭子儀者,世之名將也。其為人也,忠誠勇敢,智勇雙全。自平定安史之亂以來,屢建奇功。且說那迴紇兵至,勢不可擋。郭子儀親率大軍迎戰於香山之下。兩軍對峙之際,郭子儀單騎而出,直趨迴紇陣前。迴紇將領見郭子儀英勇無比,心生敬畏之情,遂不敢輕舉妄動。


    郭子儀高聲喊道:“吾與爾等皆為唐朝子民,何忍自相殘殺?今安祿山作亂,天下大亂。吾等當同心協力,共謀平叛大計。”迴紇將領聞言大喜,遂與郭子儀結盟修好,共擊安祿山。


    經此一戰,安祿山叛軍大敗潰敗,逃迴範陽。郭子儀乘勝追擊,直搗其巢穴。安祿山驚恐萬分,遂病死於長安。其部將史思明聞訊大驚,亦不敢再戰,遂投降唐朝。自此,“安史之亂”得以平定,天下複歸太平。


    然經此戰亂之後,唐朝元氣大傷,國勢日衰。加之奸臣當道,朝政腐敗,百姓苦不堪言。彼時,天下英雄並起,群雄逐鹿中原。唐朝雖屢遣名將出征平叛,然終未能挽迴頹勢。


    且說那黃巢者,本鹽商之子也。其性格豪爽,喜結交英雄豪傑。因不滿朝廷腐敗無能,遂揭竿而起,發動起義。其軍勢如破竹,連克數州。朝廷聞訊大驚,急遣大將出征平叛。然彼時唐朝兵力已衰,加之奸臣當道,是以屢戰屢敗。


    黃巢遂率軍攻入長安城下。彼時長安城內人心惶惶,百姓紛紛逃離。黃巢率軍攻入城中,大肆燒殺搶掠。城中火光衝天,血流成河。昔日繁華之都,瞬間化為廢墟。


    然黃巢起義亦未能改變唐朝衰亡之命運。彼時天下英雄並起,群雄逐鹿中原。唐朝雖屢遣名將出征平叛然終未能挽迴頹勢。終至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位,唐朝滅亡。自此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數百年方得安定。


    迴首唐朝之興衰更替,不禁令人感慨萬千。昔日之盛世繁華,今已化為塵土;昔日之英雄豪傑,今已化作煙雲。然唐朝之文化昌盛、武功赫赫、政治清明之景象,仍令人心馳神往、懷念不已。願吾輩之人能銘記曆史之教訓、珍惜當下之和平、共創未來之輝煌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宮仕女圖異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胡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胡胡並收藏唐宮仕女圖異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