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熱銷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多久,孟昭就已經調了七八份涼皮了,大多都是老客買的,對孟昭的手藝有信心。
涼絲絲的涼皮剛一入口,各個都十分滿意。
“這麽熱的天,吃了這一份涼皮,渾身舒坦,酸辣開胃,一點都不膩。”
“這料汁調的又酸又辣,麵皮還這麽勁道,吃著還涼絲絲的,真是過癮。”
“這是啥,吃著跟豆腐似的,一抿還都是汁。”
孟昭解釋道:“這是我們自己家做的麵筋,特別勁道。”
“好吃好吃,要是再來個酥餅就好了。”抬頭一看,對麵可不就有一個酥餅攤麽。
趕忙起身去買了兩個一文一個的酥餅,一口咬下去,外皮酥的掉渣,內裏卻又十分綿軟。
酥餅油香四溢,涼皮酸辣清爽,二者一起用,簡直是絕配。
旁邊剛點了涼皮的食客看這人配著酥餅吃的那麽香,也趕忙去對麵買了酥餅來吃,一嚐果然好吃。
這可把對麵的酥餅攤的張大娘高興壞了,往常生意也就還行,哪跟今天似得,她攤餅的手就沒停過。
孟昭正埋頭調涼皮,聽見有人喚她,抬頭看過去,是個熟人,春風樓的小二。
“孟老板,我們管事讓我來請您,說有生意要跟您談,不知道您今天方便不方便。”
孟昭心裏一合計,看來對方是下了決定了,迴道:“行,我等下忙完就過去,勞煩趙管事等一下。”
後麵排隊的人不知道小二來幹嘛的,隻看到他不排隊直接上去說話頓時就不樂意了。
“幹嘛呢,排隊不知道麽。”
“就是,有沒有有點規矩了。”
小二看後麵人提意見,趕緊跟孟昭告辭,準備走的時候忽然又想起什麽,轉身走到了隊伍後麵要了三份涼皮。
春風樓裏最近來人視察,雖說不知道那人的身份,但職位一定不低,上次那人又跟掌櫃的一起見了這孟老板,明顯是看中這孟老板。
剛聽旁邊的人說這涼皮是今天剛上的,他要是買了迴去,也算是討了個巧。
原本兩份就夠了,為什麽多買一份,因為雖說就在旁邊站了一小會兒,但那酸辣的味道一直往他鼻子裏鑽,實在是饞人。
最終今日不止把涼皮都賣完了,還沒影響盒飯的生意,幾人雖說累的不行,但都非常高興。
把攤位收拾好後,孟昭讓她們先去買食材,自己去趟春風樓。
春風樓二樓的包廂裏,蕭宥之眉頭緊鎖地翻看著手中的賬本,賬本上一個個數字讓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自己被指派來東陽郡,表麵是視察周邊鋪麵的經營情況,實則確是流放,讓自己遠離家族中心。
蕭家雖是商戶,前院後宅的陰私卻一點不比那些王公貴族家裏的少,家中後院充盈,妻妾繁多,單子女便有十數個。
蕭宥之本來是家中的長子長孫,卻因為母親早亡,沒人護著,自小便不受重視,蕭父看他年齡日漸大了,便想讓他出來曆練曆練。
原本是讓他去江南負責布料生意,那可是蕭家最賺錢的買賣。
繼母聽說這消息後,自然十分的不樂意,經過她的一番運作,蕭宥之就被派來東陽郡負責這邊的酒樓生意。
照理說這春風樓號稱京城第一酒樓,也是蕭家手底下極為賺錢的買賣,差也差不到哪去。
關鍵是這東陽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就說這青石縣的春風樓,竟然跟幾家本地酒樓打的有來有迴,實在是太過難看。
看的正生氣時,忽然看到旁邊放著的一碗吃食,是剛小二迴話時送來,說是碼頭那攤位做的新吃食,叫什麽涼皮。
剛才隻顧著看賬,此時才覺得這涼皮的味道酸辣撲鼻,讓人唇齒生津。
沒忍住嚐了幾口,味道果然不錯,尤其是麵皮的口感,勁道爽滑,不同於普通的麵食,確實是一份新穎的吃食。
孟昭到了後小二直接就把她領到了包廂門口,敲了敲門,恭敬道:“孟老板來了。”
“進來。”得到迴複後小二退了下去。
孟昭推門進入,屋內隻有上次那個年輕人坐在桌前看書,她邁步走了過去。
那人起身,抬手行了個禮,“在下蕭宥之,孟小娘子的手藝實在是不一般,剛才的涼皮吃著實在是爽快,讓這暑氣都消散了幾分。”
孟昭還禮,“蕭公子客氣了,不過是些不入流的街邊吃食,哪比得上春風樓大師傅的手藝。”
蕭宥之抬手倒了杯茶,示意孟昭落座。
“孟小娘子,今日請你來就是為了談一談這澱粉的生意。”
“嗯,蕭公子考慮的如何了。”
“這澱粉確實是好物,可這用法用量實在是難以掌控,並非是一朝一夕能研究透徹的,隻怕還得請孟小娘子幫幫忙。”
前兩日孟昭離開春風樓後,他便命趙掌櫃與廚子一起,照著孟昭的做法,重新做份酥肉。
經過數次試做,剩的澱粉用了大半,才有了七八分相像。
不過這澱粉確實用處很大,能讓肉質更加嫩滑,還能提鮮增味,更別說還能搭配許多原有菜色了,增添了不少風味。
孟昭表麵上不動聲色,內心卻在吐槽,這人還是在打她方子的主意。
“若這生意談成,我可以列出一份澱粉的大概用法,但這具體如何使用,還是要看蕭公子自己的打算的。”
這倒沒什麽關係,她賣東西,自然要把產品的用法用處介紹清楚,這是遲早的事,她也沒準備藏著掖著。
蕭宥之從容開口,“我聽說徐掌櫃給你許了高薪,你不願意來?”
“我這人自在慣了,不願意被人管束,還是繼續擺我的小攤更好。”
“若是我許你掌櫃的身份呢?”
孟昭笑了笑,“算了,我還是更關心澱粉的生意。”
對於孟昭的迴複,蕭宥之也不算太驚訝,畢竟從初見起,他便覺得此人不同尋常,說話間全然沒有年幼小娘子的青澀,看著倒更像浸潤商場多年的老油條。
聽罷便轉身拿出了一張紙遞了過來。
涼絲絲的涼皮剛一入口,各個都十分滿意。
“這麽熱的天,吃了這一份涼皮,渾身舒坦,酸辣開胃,一點都不膩。”
“這料汁調的又酸又辣,麵皮還這麽勁道,吃著還涼絲絲的,真是過癮。”
“這是啥,吃著跟豆腐似的,一抿還都是汁。”
孟昭解釋道:“這是我們自己家做的麵筋,特別勁道。”
“好吃好吃,要是再來個酥餅就好了。”抬頭一看,對麵可不就有一個酥餅攤麽。
趕忙起身去買了兩個一文一個的酥餅,一口咬下去,外皮酥的掉渣,內裏卻又十分綿軟。
酥餅油香四溢,涼皮酸辣清爽,二者一起用,簡直是絕配。
旁邊剛點了涼皮的食客看這人配著酥餅吃的那麽香,也趕忙去對麵買了酥餅來吃,一嚐果然好吃。
這可把對麵的酥餅攤的張大娘高興壞了,往常生意也就還行,哪跟今天似得,她攤餅的手就沒停過。
孟昭正埋頭調涼皮,聽見有人喚她,抬頭看過去,是個熟人,春風樓的小二。
“孟老板,我們管事讓我來請您,說有生意要跟您談,不知道您今天方便不方便。”
孟昭心裏一合計,看來對方是下了決定了,迴道:“行,我等下忙完就過去,勞煩趙管事等一下。”
後麵排隊的人不知道小二來幹嘛的,隻看到他不排隊直接上去說話頓時就不樂意了。
“幹嘛呢,排隊不知道麽。”
“就是,有沒有有點規矩了。”
小二看後麵人提意見,趕緊跟孟昭告辭,準備走的時候忽然又想起什麽,轉身走到了隊伍後麵要了三份涼皮。
春風樓裏最近來人視察,雖說不知道那人的身份,但職位一定不低,上次那人又跟掌櫃的一起見了這孟老板,明顯是看中這孟老板。
剛聽旁邊的人說這涼皮是今天剛上的,他要是買了迴去,也算是討了個巧。
原本兩份就夠了,為什麽多買一份,因為雖說就在旁邊站了一小會兒,但那酸辣的味道一直往他鼻子裏鑽,實在是饞人。
最終今日不止把涼皮都賣完了,還沒影響盒飯的生意,幾人雖說累的不行,但都非常高興。
把攤位收拾好後,孟昭讓她們先去買食材,自己去趟春風樓。
春風樓二樓的包廂裏,蕭宥之眉頭緊鎖地翻看著手中的賬本,賬本上一個個數字讓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自己被指派來東陽郡,表麵是視察周邊鋪麵的經營情況,實則確是流放,讓自己遠離家族中心。
蕭家雖是商戶,前院後宅的陰私卻一點不比那些王公貴族家裏的少,家中後院充盈,妻妾繁多,單子女便有十數個。
蕭宥之本來是家中的長子長孫,卻因為母親早亡,沒人護著,自小便不受重視,蕭父看他年齡日漸大了,便想讓他出來曆練曆練。
原本是讓他去江南負責布料生意,那可是蕭家最賺錢的買賣。
繼母聽說這消息後,自然十分的不樂意,經過她的一番運作,蕭宥之就被派來東陽郡負責這邊的酒樓生意。
照理說這春風樓號稱京城第一酒樓,也是蕭家手底下極為賺錢的買賣,差也差不到哪去。
關鍵是這東陽郡,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就說這青石縣的春風樓,竟然跟幾家本地酒樓打的有來有迴,實在是太過難看。
看的正生氣時,忽然看到旁邊放著的一碗吃食,是剛小二迴話時送來,說是碼頭那攤位做的新吃食,叫什麽涼皮。
剛才隻顧著看賬,此時才覺得這涼皮的味道酸辣撲鼻,讓人唇齒生津。
沒忍住嚐了幾口,味道果然不錯,尤其是麵皮的口感,勁道爽滑,不同於普通的麵食,確實是一份新穎的吃食。
孟昭到了後小二直接就把她領到了包廂門口,敲了敲門,恭敬道:“孟老板來了。”
“進來。”得到迴複後小二退了下去。
孟昭推門進入,屋內隻有上次那個年輕人坐在桌前看書,她邁步走了過去。
那人起身,抬手行了個禮,“在下蕭宥之,孟小娘子的手藝實在是不一般,剛才的涼皮吃著實在是爽快,讓這暑氣都消散了幾分。”
孟昭還禮,“蕭公子客氣了,不過是些不入流的街邊吃食,哪比得上春風樓大師傅的手藝。”
蕭宥之抬手倒了杯茶,示意孟昭落座。
“孟小娘子,今日請你來就是為了談一談這澱粉的生意。”
“嗯,蕭公子考慮的如何了。”
“這澱粉確實是好物,可這用法用量實在是難以掌控,並非是一朝一夕能研究透徹的,隻怕還得請孟小娘子幫幫忙。”
前兩日孟昭離開春風樓後,他便命趙掌櫃與廚子一起,照著孟昭的做法,重新做份酥肉。
經過數次試做,剩的澱粉用了大半,才有了七八分相像。
不過這澱粉確實用處很大,能讓肉質更加嫩滑,還能提鮮增味,更別說還能搭配許多原有菜色了,增添了不少風味。
孟昭表麵上不動聲色,內心卻在吐槽,這人還是在打她方子的主意。
“若這生意談成,我可以列出一份澱粉的大概用法,但這具體如何使用,還是要看蕭公子自己的打算的。”
這倒沒什麽關係,她賣東西,自然要把產品的用法用處介紹清楚,這是遲早的事,她也沒準備藏著掖著。
蕭宥之從容開口,“我聽說徐掌櫃給你許了高薪,你不願意來?”
“我這人自在慣了,不願意被人管束,還是繼續擺我的小攤更好。”
“若是我許你掌櫃的身份呢?”
孟昭笑了笑,“算了,我還是更關心澱粉的生意。”
對於孟昭的迴複,蕭宥之也不算太驚訝,畢竟從初見起,他便覺得此人不同尋常,說話間全然沒有年幼小娘子的青澀,看著倒更像浸潤商場多年的老油條。
聽罷便轉身拿出了一張紙遞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