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澱粉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送走了舅媽一家,接下來幾天,孟昭每天都在做各種各樣的飯菜,把一些缺了調料的飯菜也進行了一些改良。
沈家人天天吃孟昭做的飯菜,小孩子長得快,沒幾天的功夫,倆孩子的臉色看起來就紅潤了很多,顧氏看著也沒那麽病弱了。
不止沈家人,孟昭去鎮上時也會把做好的飯菜帶去給爹娘嚐嚐。
頭一迴吃孟昭做的飯,兩個人驚的嘴巴都合不上了,許韻蓉一直問她是從哪裏學的,把孟昭嚇得結結巴巴渾身冒汗。
幸虧孟大山給她解圍,“閨女在廚藝這事上這麽有天分,定然是有我的一份功勞,畢竟我當初學殺豬也是剛一上手就十分熟練,根本不用怎麽教,我閨女這是隨了我,聰明。”
看孟大山下巴都要仰到天上了,許韻蓉翻了個白眼開始揭孟大山的底,
“那你手上那個疤是怎麽迴事,怎麽不跟閨女說說。”
孟大山當即否認,說那疤是小時候被狗咬的,絕對不是殺豬傷的,兩人頓時圍繞著這個話題爭論起來,也就忘了孟昭是怎麽學的做飯這迴事了。
孟昭也慢慢掌握了跟孟父孟母交流的方式,隻要不過於客氣,說話直白些,他們就不會對她有什麽懷疑。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趕製出來一些澱粉。
這裏雖說有土豆,但孟昭一直沒有買到澱粉,不知道是青石縣太小沒有賣的,還是澱粉還沒有被研發出來。
孟昭準備賣的盒飯,澱粉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增加湯汁的粘稠度,看起來更有食欲,而且也能提升飽腹感。
尤其是做到一些炸物的時候,澱粉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製作澱粉的時候需要把土豆磨成糊,人工是幹不了的,隻能用石磨。
聽顧氏說鳳娥嬸子家裏有個石碾子,孟昭就撿了一小筐雞蛋,跟顧氏一起去了鳳娥嬸子家。
二人剛把來意說了出來,鳳娥嬸子就熱情說道:“這點事還值當你們帶東西來,那石碾子就在院子裏擱著呢,你們想用直接來用就行。”
等孟昭她們走的時候還讓非她們把雞蛋帶迴去,沈家日子比她家難過,別看就這麽一點雞蛋,拿到縣裏也能賣快十文錢。
“嬸子,你要是不收,我們就該不好意思用了,您還是收下吧。”孟昭手快,把雞蛋往院子裏一放,拉著顧氏就跑了,她實在是不會應付這些來迴推拉的情況,往迴跑的時候還能聽到鳳娥嬸子喊她們停下的聲音。
鳳娥嬸子看著院子裏的雞蛋,沒辦法隻能提到了屋子裏,心裏越發覺得孟昭這姑娘不錯,看來是之前看走眼了。
想著早出晚歸在外麵做工的倆兒子,鳳娥嬸子從筐裏拿出了倆雞蛋,準備晚上炒了吃,其他的留著,迴頭給媒人送去,好給自家大兒子說個媳婦。
土豆買迴來了,差不多快二百斤,幾人一起把土豆去皮切成小塊,清洗幹淨後一點一點的放到碾盤上,推動拉杆,讓碾滾轉動,利用碾滾的重量,把土豆壓碎。
期間往碾盤上澆一些水,把壓好的土豆泥衝到桶裏,再拉迴家。
把土豆渣用紗布過濾一遍,中間需要一直加水,盡量把土豆渣裏的澱粉水都衝出來。
一直到家裏能用到的容器都盛滿了才算完,剩下的就等它自然沉澱了。
過濾出來的土豆渣孟昭取出了一部分,加了雞蛋,麵粉,調料,用豬油煎成了土豆渣餅,先煎出來了的一盤讓沈青澤沈青瑜給鳳娥嬸子送過去。
倆孩子端著土豆餅就出去了,四隻眼睛盯著盤裏的餅子,鼻尖全是土豆的香氣,卻又不敢偷吃,隻能加快腳步,趕緊送到後再迴家。
等二人迴來的時候,又有一盤新的土豆餅煎出來了,孟昭一人先給他們拿了一塊。
古法榨汁土豆裏的澱粉並不能完全榨出來,剩下的土豆渣裏也含有一些澱粉,加上雞蛋和麵粉,再用豬油一煎,外麵一層脆脆的,裏麵卻是軟的。
倆人一邊斯哈斯哈的用手扇風降溫,一邊迫不及待的想吃第二口,看的孟昭跟顧氏笑彎了腰。
剩下的土豆渣子,孟昭盡可能的多煎了一些土豆餅,實在煎不完的,就留著喂雞了。
因為土豆價格本身不貴,要是送人還得讓人拿雞蛋豬油來配,反而討人嫌,幸虧決定要賣盒飯後顧氏又去抱了幾隻雞,把土豆渣子喂雞,到時候多長肉,多下蛋,也不算虧。
此時在鳳娥嬸子家,她的兩個兒子正拿著餅子大快朵頤,嘴巴都快塞不下來,好不容易抽著空閑好奇道:“娘,你最近是咋了,前天炒雞蛋,今天用豬油烙餅,咋,大哥不娶媳婦了。”
看見倆兒子的吃相鳳娥嬸子就生氣,大聲喊道:“娶什麽媳婦,你們兩個沒本事的,怎麽不知道跟人沈老大學學,看看人家娶的媳婦,不止手藝好,還孝順。”
聽見娘親這麽說,倆人也落得個沒脾氣,這娶媳婦是他們能說的算的麽。
不過想想這沈老大也是沒福氣,娶這麽好個媳婦人卻走了,有這手藝,不就是挨下打麽,又不少塊肉,再兇他也願意娶,想著想著吃餅的速度又加快了一些。
第二天晨起,沉澱了一晚上的澱粉已經完全沉底,把桶裏的水倒掉,再添上幹淨的水,用木棍攪拌均勻後繼續沉澱。重複個三四次後,澱粉就變得完全幹淨了。
把沉澱好的澱粉挖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著,這幾天日頭好,沒兩天就全幹了,用手一捏,咯吱咯吱的,這澱粉就是做成了。
隻可惜出粉率不高,還是要省著點用。
七天的時間一到,孟昭和顧氏拉著推車,去鎮上取定製的方盆和飯盤,檢查沒有問題後,又買了出攤需要的食材。
整整一車的東西,二人費了大力氣才拉迴家裏。
進村後時不時有人盯著她們看,心想,沈家這是咋了,天天做好吃的,香味飄那麽老遠,這會還買這麽多菜,這是要過年呀。
到家後二人把準備的豬肉和雞肉放到盆裏吊到了井下,如今天氣逐漸變熱,雖說放一晚也沒事,但還是放在井裏保險一些,至此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明日出攤。
第二日清晨,孟昭起了個大早,但洗漱的時候依舊看到顧母和沈青澤沈青瑜已經在開始忙碌地刷洗餐具飯盤了。
孟昭也按照昨日提前計劃好的順序忙碌了起來,做飯其實不止費體力,也費腦力。
如果按照順序一道菜一道菜的做,全部做完後第一道恐怕就涼了。
所以時間的規劃和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哪些菜是需要長時間燉煮的,就可以先燉上,利用燉煮的時間做其他的事。
哪些菜是可以多放一會不影響口感的,可以先做出來。
哪些菜沒有醬汁不易粘鍋也不怕串味,就可以前後做,省一次刷鍋時間。
完成時間也要控製好,避免出現其他菜都做好了,它還沒出鍋的情況。
沈家人天天吃孟昭做的飯菜,小孩子長得快,沒幾天的功夫,倆孩子的臉色看起來就紅潤了很多,顧氏看著也沒那麽病弱了。
不止沈家人,孟昭去鎮上時也會把做好的飯菜帶去給爹娘嚐嚐。
頭一迴吃孟昭做的飯,兩個人驚的嘴巴都合不上了,許韻蓉一直問她是從哪裏學的,把孟昭嚇得結結巴巴渾身冒汗。
幸虧孟大山給她解圍,“閨女在廚藝這事上這麽有天分,定然是有我的一份功勞,畢竟我當初學殺豬也是剛一上手就十分熟練,根本不用怎麽教,我閨女這是隨了我,聰明。”
看孟大山下巴都要仰到天上了,許韻蓉翻了個白眼開始揭孟大山的底,
“那你手上那個疤是怎麽迴事,怎麽不跟閨女說說。”
孟大山當即否認,說那疤是小時候被狗咬的,絕對不是殺豬傷的,兩人頓時圍繞著這個話題爭論起來,也就忘了孟昭是怎麽學的做飯這迴事了。
孟昭也慢慢掌握了跟孟父孟母交流的方式,隻要不過於客氣,說話直白些,他們就不會對她有什麽懷疑。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趕製出來一些澱粉。
這裏雖說有土豆,但孟昭一直沒有買到澱粉,不知道是青石縣太小沒有賣的,還是澱粉還沒有被研發出來。
孟昭準備賣的盒飯,澱粉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增加湯汁的粘稠度,看起來更有食欲,而且也能提升飽腹感。
尤其是做到一些炸物的時候,澱粉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製作澱粉的時候需要把土豆磨成糊,人工是幹不了的,隻能用石磨。
聽顧氏說鳳娥嬸子家裏有個石碾子,孟昭就撿了一小筐雞蛋,跟顧氏一起去了鳳娥嬸子家。
二人剛把來意說了出來,鳳娥嬸子就熱情說道:“這點事還值當你們帶東西來,那石碾子就在院子裏擱著呢,你們想用直接來用就行。”
等孟昭她們走的時候還讓非她們把雞蛋帶迴去,沈家日子比她家難過,別看就這麽一點雞蛋,拿到縣裏也能賣快十文錢。
“嬸子,你要是不收,我們就該不好意思用了,您還是收下吧。”孟昭手快,把雞蛋往院子裏一放,拉著顧氏就跑了,她實在是不會應付這些來迴推拉的情況,往迴跑的時候還能聽到鳳娥嬸子喊她們停下的聲音。
鳳娥嬸子看著院子裏的雞蛋,沒辦法隻能提到了屋子裏,心裏越發覺得孟昭這姑娘不錯,看來是之前看走眼了。
想著早出晚歸在外麵做工的倆兒子,鳳娥嬸子從筐裏拿出了倆雞蛋,準備晚上炒了吃,其他的留著,迴頭給媒人送去,好給自家大兒子說個媳婦。
土豆買迴來了,差不多快二百斤,幾人一起把土豆去皮切成小塊,清洗幹淨後一點一點的放到碾盤上,推動拉杆,讓碾滾轉動,利用碾滾的重量,把土豆壓碎。
期間往碾盤上澆一些水,把壓好的土豆泥衝到桶裏,再拉迴家。
把土豆渣用紗布過濾一遍,中間需要一直加水,盡量把土豆渣裏的澱粉水都衝出來。
一直到家裏能用到的容器都盛滿了才算完,剩下的就等它自然沉澱了。
過濾出來的土豆渣孟昭取出了一部分,加了雞蛋,麵粉,調料,用豬油煎成了土豆渣餅,先煎出來了的一盤讓沈青澤沈青瑜給鳳娥嬸子送過去。
倆孩子端著土豆餅就出去了,四隻眼睛盯著盤裏的餅子,鼻尖全是土豆的香氣,卻又不敢偷吃,隻能加快腳步,趕緊送到後再迴家。
等二人迴來的時候,又有一盤新的土豆餅煎出來了,孟昭一人先給他們拿了一塊。
古法榨汁土豆裏的澱粉並不能完全榨出來,剩下的土豆渣裏也含有一些澱粉,加上雞蛋和麵粉,再用豬油一煎,外麵一層脆脆的,裏麵卻是軟的。
倆人一邊斯哈斯哈的用手扇風降溫,一邊迫不及待的想吃第二口,看的孟昭跟顧氏笑彎了腰。
剩下的土豆渣子,孟昭盡可能的多煎了一些土豆餅,實在煎不完的,就留著喂雞了。
因為土豆價格本身不貴,要是送人還得讓人拿雞蛋豬油來配,反而討人嫌,幸虧決定要賣盒飯後顧氏又去抱了幾隻雞,把土豆渣子喂雞,到時候多長肉,多下蛋,也不算虧。
此時在鳳娥嬸子家,她的兩個兒子正拿著餅子大快朵頤,嘴巴都快塞不下來,好不容易抽著空閑好奇道:“娘,你最近是咋了,前天炒雞蛋,今天用豬油烙餅,咋,大哥不娶媳婦了。”
看見倆兒子的吃相鳳娥嬸子就生氣,大聲喊道:“娶什麽媳婦,你們兩個沒本事的,怎麽不知道跟人沈老大學學,看看人家娶的媳婦,不止手藝好,還孝順。”
聽見娘親這麽說,倆人也落得個沒脾氣,這娶媳婦是他們能說的算的麽。
不過想想這沈老大也是沒福氣,娶這麽好個媳婦人卻走了,有這手藝,不就是挨下打麽,又不少塊肉,再兇他也願意娶,想著想著吃餅的速度又加快了一些。
第二天晨起,沉澱了一晚上的澱粉已經完全沉底,把桶裏的水倒掉,再添上幹淨的水,用木棍攪拌均勻後繼續沉澱。重複個三四次後,澱粉就變得完全幹淨了。
把沉澱好的澱粉挖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著,這幾天日頭好,沒兩天就全幹了,用手一捏,咯吱咯吱的,這澱粉就是做成了。
隻可惜出粉率不高,還是要省著點用。
七天的時間一到,孟昭和顧氏拉著推車,去鎮上取定製的方盆和飯盤,檢查沒有問題後,又買了出攤需要的食材。
整整一車的東西,二人費了大力氣才拉迴家裏。
進村後時不時有人盯著她們看,心想,沈家這是咋了,天天做好吃的,香味飄那麽老遠,這會還買這麽多菜,這是要過年呀。
到家後二人把準備的豬肉和雞肉放到盆裏吊到了井下,如今天氣逐漸變熱,雖說放一晚也沒事,但還是放在井裏保險一些,至此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明日出攤。
第二日清晨,孟昭起了個大早,但洗漱的時候依舊看到顧母和沈青澤沈青瑜已經在開始忙碌地刷洗餐具飯盤了。
孟昭也按照昨日提前計劃好的順序忙碌了起來,做飯其實不止費體力,也費腦力。
如果按照順序一道菜一道菜的做,全部做完後第一道恐怕就涼了。
所以時間的規劃和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哪些菜是需要長時間燉煮的,就可以先燉上,利用燉煮的時間做其他的事。
哪些菜是可以多放一會不影響口感的,可以先做出來。
哪些菜沒有醬汁不易粘鍋也不怕串味,就可以前後做,省一次刷鍋時間。
完成時間也要控製好,避免出現其他菜都做好了,它還沒出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