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基在張家轉了一圈,沒見到黃小仙,遺憾歎氣:“它一定是知道我來,故意躲著。改日再度化那小妖,今日先用五髒廟,度化你家的雞。”
張京墨一臉一言難盡:“你真是酒肉和尚。”
“人家稱為‘三車法師’呢!看破紅塵先要曆經紅塵,俗人懂什麽。”窺基理直氣壯,“好比你見慣美色,才能視美人如紅粉骷髏。”
歪理也是理。
張京墨能怎麽辦呢?
請窺基吃雞。
其實他心裏也懷疑,真的是黃小仙偷雞。
世上哪有不偷雞的黃鼠狼呢?
等待燉雞的時候,張京墨說:“既然你不是甘願出家,為何不想方法拒絕呢?”
“我若能拒絕,還會剃光頭?”窺基銅鈴般的大眼圓睜,“我伯父說,陛下讓我出家,一定是有目的。我隻管聽命就是。”
之前,皇帝要禦駕親征,尉遲恭明確反對。
他說“聖駕如果親自到遼東,皇太子又在定州,洛陽、長安都是國庫所在地,雖然有守衛部隊,但兵力還是很薄弱。到遼東路途遙遠,令人擔心發生隋末楊玄感之變”。1
皇帝沒有聽從。
並且把退休狀態的尉遲恭帶著一起去征高句麗。
結果呢?
大唐不僅沒有重現隋末之變,反而是直接滅了高句麗。
尉遲恭無話可說。
從此對皇帝佩服得五體投地……陛下一定是對的,誰說陛下不對,請看上一條。
別說讓侄子出家,就是讓尉遲恭的兒子出家,也不是不行。
“就是這樣啦!”窺基哀歎,“我這輩子,跟你是無緣了。”
張京墨:“……無緣做師兄弟。”
表述清楚一點!
“都一樣,一樣的。”窺基又提要求,“吃燉雞,要小酌一杯。都算在你家黃鼠狼的賬上!”
張京墨無奈點頭。
就有奴仆去取酒。
玄奘在長安名聲很大,有的是人搶著去侍奉。
也許,皇帝敕令這批根正苗紅的良家子出家,真的有其它目的吧!
……
貞觀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派使者入朝進貢,並且請求通婚。
皇帝同意了,但是提出西突厥割讓龜茲、於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以為聘禮。2
想做大唐的女婿,要你一點點聘禮,合情合理吧?
乙毗射匱可汗沒有給答複。
多半是舍不得。
這麽小氣,一點都沒有通婚的誠意。
也許還會動兵。
那大唐該怎麽辦?
要打就打!
唐人從未怕過戰爭!
或者說,唐人相信,隻有武力才能換來和平。
……
一道道的消息傳到江都,張家的棉花也在一天天茁壯成長。
張川柏種棉花,很有一套章法。
播種就做了營養缽,到棉花頂心長出花蕾的時候,他帶著人唿啦啦地把棉花頂心的枝芽摘了!
習慣性反駁的鄉鄰正好在,痛心疾首地說:“好好的枝芽,為什麽要摘了?多可惜啊!”
果然,神童也是童,有不靠譜的時候!
他一聲驚唿,讓張園的莊戶都停下手,遲疑地看著張川柏。
把長得好好的頂心摘了,原理是什麽?
張川柏耐心解釋:“棉花打頂,是通過控製棉花的生長形態,減少棉鈴蟲等害蟲的棲息和繁殖場所,從而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同時,打頂還能促進棉花側枝的生長,使棉株更加健壯,提高抗蟲能力。”
“簡單來說,一防蟲,二促進側枝生長!”學生們響亮迴應。
張川柏笑道:“還是你們聰明!”
學生們說:“反正我們照著做!老師做什麽事,一定有道理!”
誰說老師不對?
你去封個江都侯迴來再說!
習慣性反駁的人懷疑張川柏在說自己不聰明。
他不是不聰明,隻是習慣性質疑一切。
尤其是質疑張川柏這樣年少有權威的人……若能證明張川柏是錯的,豈非證明他比張侯更聰明?
“我會繼續來看!盯著棉花的生長,看看你是不是對的!”他扯著嗓子說。
張川柏淡定地說:“你盡管看。”
“汪汪汪!”
赤兔忽然衝出來,朝那人追去。
“唉唉!你這狗子一身屎臭味,不要靠近我啊!”
赤兔追得更兇猛!
豈有此理!
竟然說我臭!
明明屎是香的,那隻狐狸才是臭的!
學生們哈哈大笑:“赤兔幹得好!”
馮京說:“小夫子教人種棉花,竟然還有說三道四的,活該被赤兔追。”
張川柏笑著搖搖頭:“做什麽都會被人說三道四。”
他今年已經十二,不再是幼稚的七歲兒童。
旁聽過宰相們說政事,懂得更多世間道理。
人和人之間的思想差距,比人和狗還大。
……
貞觀二十年八月,皇帝要前往靈州,招撫新歸順的敕勒各部。
皇帝向來是去哪裏都喜歡帶著李治。
名為父子情深。
這一次,東宮少詹事張行成上疏說:“皇太子隨陛下親臨靈州,不如讓他留下監理國事,接待百官,熟悉各種政務。如此可以使京城更加穩固……陛下應該割舍父子之情,聽從朝廷公議。”3
皇帝同意張行成的意見,誇張行成忠誠,升文散官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捶胸頓足。
還可以這樣?
隻不過是建議把太子留下監國,就升從三品?
看樣子,張行成說對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逐步給太子放權了!
八月甲子日,皇帝立皇孫李忠為陳王。
己巳日,皇帝出行親臨靈州。
……
公文傳到江都時,備受鄉親們關注的張園棉田,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
“李忠封為陳王。”
張川柏站在棉花田邊,想著李忠……對這個皇孫沒什麽印象。
隻知道是李治的庶長子,母親是東宮的宮人劉氏。
說起來,李治真沒有辜負那張大床。
給李治當兒子不容易,尤其是李忠這種庶長子,非常尷尬。
似乎,又是一個倒黴孩子啊!
張川柏正感慨著,昆侖奴來報:“木匠來了!”
張川柏立刻把誰的兒子拋在腦後,跑去見木匠叔張春生。
“老叔,這次我要做的是一種軋棉機,用於去除棉籽。原理是通過轉動碾軸和踏杆,使兩個軸相互軋壓,將籽棉加入軸間,棉花被帶出機前,而棉籽則落在機後……”
他詳細描述軋棉機的原理和結構。
棉花雖好,但是有籽!
張春生皺眉:“你這個機械,不是很好做。”
張川柏瞪大眼睛:“不是我動口,你動手就行嗎?你不久前還說,有什麽新的小東西,可以教給你做。”
張春生汗顏:“這不是小東西啊!”
我隻是業餘兼職木匠,不是神童的理想實現家啊!
張京墨一臉一言難盡:“你真是酒肉和尚。”
“人家稱為‘三車法師’呢!看破紅塵先要曆經紅塵,俗人懂什麽。”窺基理直氣壯,“好比你見慣美色,才能視美人如紅粉骷髏。”
歪理也是理。
張京墨能怎麽辦呢?
請窺基吃雞。
其實他心裏也懷疑,真的是黃小仙偷雞。
世上哪有不偷雞的黃鼠狼呢?
等待燉雞的時候,張京墨說:“既然你不是甘願出家,為何不想方法拒絕呢?”
“我若能拒絕,還會剃光頭?”窺基銅鈴般的大眼圓睜,“我伯父說,陛下讓我出家,一定是有目的。我隻管聽命就是。”
之前,皇帝要禦駕親征,尉遲恭明確反對。
他說“聖駕如果親自到遼東,皇太子又在定州,洛陽、長安都是國庫所在地,雖然有守衛部隊,但兵力還是很薄弱。到遼東路途遙遠,令人擔心發生隋末楊玄感之變”。1
皇帝沒有聽從。
並且把退休狀態的尉遲恭帶著一起去征高句麗。
結果呢?
大唐不僅沒有重現隋末之變,反而是直接滅了高句麗。
尉遲恭無話可說。
從此對皇帝佩服得五體投地……陛下一定是對的,誰說陛下不對,請看上一條。
別說讓侄子出家,就是讓尉遲恭的兒子出家,也不是不行。
“就是這樣啦!”窺基哀歎,“我這輩子,跟你是無緣了。”
張京墨:“……無緣做師兄弟。”
表述清楚一點!
“都一樣,一樣的。”窺基又提要求,“吃燉雞,要小酌一杯。都算在你家黃鼠狼的賬上!”
張京墨無奈點頭。
就有奴仆去取酒。
玄奘在長安名聲很大,有的是人搶著去侍奉。
也許,皇帝敕令這批根正苗紅的良家子出家,真的有其它目的吧!
……
貞觀二十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派使者入朝進貢,並且請求通婚。
皇帝同意了,但是提出西突厥割讓龜茲、於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以為聘禮。2
想做大唐的女婿,要你一點點聘禮,合情合理吧?
乙毗射匱可汗沒有給答複。
多半是舍不得。
這麽小氣,一點都沒有通婚的誠意。
也許還會動兵。
那大唐該怎麽辦?
要打就打!
唐人從未怕過戰爭!
或者說,唐人相信,隻有武力才能換來和平。
……
一道道的消息傳到江都,張家的棉花也在一天天茁壯成長。
張川柏種棉花,很有一套章法。
播種就做了營養缽,到棉花頂心長出花蕾的時候,他帶著人唿啦啦地把棉花頂心的枝芽摘了!
習慣性反駁的鄉鄰正好在,痛心疾首地說:“好好的枝芽,為什麽要摘了?多可惜啊!”
果然,神童也是童,有不靠譜的時候!
他一聲驚唿,讓張園的莊戶都停下手,遲疑地看著張川柏。
把長得好好的頂心摘了,原理是什麽?
張川柏耐心解釋:“棉花打頂,是通過控製棉花的生長形態,減少棉鈴蟲等害蟲的棲息和繁殖場所,從而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同時,打頂還能促進棉花側枝的生長,使棉株更加健壯,提高抗蟲能力。”
“簡單來說,一防蟲,二促進側枝生長!”學生們響亮迴應。
張川柏笑道:“還是你們聰明!”
學生們說:“反正我們照著做!老師做什麽事,一定有道理!”
誰說老師不對?
你去封個江都侯迴來再說!
習慣性反駁的人懷疑張川柏在說自己不聰明。
他不是不聰明,隻是習慣性質疑一切。
尤其是質疑張川柏這樣年少有權威的人……若能證明張川柏是錯的,豈非證明他比張侯更聰明?
“我會繼續來看!盯著棉花的生長,看看你是不是對的!”他扯著嗓子說。
張川柏淡定地說:“你盡管看。”
“汪汪汪!”
赤兔忽然衝出來,朝那人追去。
“唉唉!你這狗子一身屎臭味,不要靠近我啊!”
赤兔追得更兇猛!
豈有此理!
竟然說我臭!
明明屎是香的,那隻狐狸才是臭的!
學生們哈哈大笑:“赤兔幹得好!”
馮京說:“小夫子教人種棉花,竟然還有說三道四的,活該被赤兔追。”
張川柏笑著搖搖頭:“做什麽都會被人說三道四。”
他今年已經十二,不再是幼稚的七歲兒童。
旁聽過宰相們說政事,懂得更多世間道理。
人和人之間的思想差距,比人和狗還大。
……
貞觀二十年八月,皇帝要前往靈州,招撫新歸順的敕勒各部。
皇帝向來是去哪裏都喜歡帶著李治。
名為父子情深。
這一次,東宮少詹事張行成上疏說:“皇太子隨陛下親臨靈州,不如讓他留下監理國事,接待百官,熟悉各種政務。如此可以使京城更加穩固……陛下應該割舍父子之情,聽從朝廷公議。”3
皇帝同意張行成的意見,誇張行成忠誠,升文散官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捶胸頓足。
還可以這樣?
隻不過是建議把太子留下監國,就升從三品?
看樣子,張行成說對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逐步給太子放權了!
八月甲子日,皇帝立皇孫李忠為陳王。
己巳日,皇帝出行親臨靈州。
……
公文傳到江都時,備受鄉親們關注的張園棉田,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
“李忠封為陳王。”
張川柏站在棉花田邊,想著李忠……對這個皇孫沒什麽印象。
隻知道是李治的庶長子,母親是東宮的宮人劉氏。
說起來,李治真沒有辜負那張大床。
給李治當兒子不容易,尤其是李忠這種庶長子,非常尷尬。
似乎,又是一個倒黴孩子啊!
張川柏正感慨著,昆侖奴來報:“木匠來了!”
張川柏立刻把誰的兒子拋在腦後,跑去見木匠叔張春生。
“老叔,這次我要做的是一種軋棉機,用於去除棉籽。原理是通過轉動碾軸和踏杆,使兩個軸相互軋壓,將籽棉加入軸間,棉花被帶出機前,而棉籽則落在機後……”
他詳細描述軋棉機的原理和結構。
棉花雖好,但是有籽!
張春生皺眉:“你這個機械,不是很好做。”
張川柏瞪大眼睛:“不是我動口,你動手就行嗎?你不久前還說,有什麽新的小東西,可以教給你做。”
張春生汗顏:“這不是小東西啊!”
我隻是業餘兼職木匠,不是神童的理想實現家啊!